陳盈璇
解題技巧
語錄體與對話式文言文是文言文閱讀理解的難點。語錄體文言文的語句、篇幅簡短,通過問答形式記錄言行,表達思想學(xué)說和文學(xué)主張;對話式辯論文是闡述道理、分清事實的一類文章,思辨性是其解讀的特點。面對這兩種類型的文言文,要關(guān)注其章法、結(jié)構(gòu),通過細節(jié)語句把握其要義。
一、以文體為抓手,探明文本思路
閱讀要依體而讀,深入文本,才能抓住重點。同學(xué)們拿到文本的第一時間,要根據(jù)其語錄體、對話式的文體特征,快速篩選出對話中的關(guān)鍵語句,即對話談?wù)摰脑掝}是什么、對答的核心論點是什么,繼而明晰文本思路,構(gòu)建整體感知的框架。
二、以手法為支撐,識別選項陷阱
修辭手法的運用,各類文體都會涉及。但是,在語錄體、對話式論辯的文言文中,手法的運用更加普遍,它可以幫助作者更加生動形象地闡釋道理,這也是同學(xué)們理解文章核心思想的關(guān)鍵所在。如《五石之瓠》一文中,作者運用比喻的手法,把抽象的道理寄寓于形象生動的故事中,婉曲達意,增強了辯論的說理性。同學(xué)們以手法為支撐,品味語言,能更快地把握核心思想,在解答“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的客觀題時,也能識別各種陷阱。
三、以情境為導(dǎo)向,精準翻譯語句
文本理解是文言文閱讀的基本任務(wù),掌握了古漢語知識,并不意味著就能夠正確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同學(xué)們在翻譯語句的時候,往往會只關(guān)注需要翻譯的語句,而忽略上下文的內(nèi)容。而語錄體和對話式辯論文的情境性很強,翻譯的語句往往會是整體對話情境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同學(xué)們在翻譯時必須以情境為導(dǎo)向,才能做到準確翻譯。
模擬演練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題。
季氏將伐顓臾。冉有、季路見于孔子曰:“季氏將有事于顓臾?!?/p>
孔子曰:“求!無乃爾是過與?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p>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且爾言過矣?;①畛鲇阼?,龜玉毀于櫝中,是誰之過與?”
冉有曰:“今夫顓臾固而近于費今不取后世必為子孫憂?!?/p>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于邦內(nèi)。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nèi)也?!?/p>
(選自《論語》)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今夫顓臾固/而近于費今/不?。笫辣貫樽訉O憂
B.今夫顓臾固/而近于費/今不取/后世必為子孫憂
C.今夫顓臾/固而近于費/今不?。笫辣貫樽訉O憂
D.今夫顓臾/固而近于費今/不?。笫辣貫樽訉O憂
2.下列對文中黑體字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季氏將伐顓臾”與“每一令出,平伐其功”(《屈原列傳》)兩句中的“伐”字含義不同。
B.“季氏將有事于顓臾”與“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蘭亭集序》)兩句中的“事”字含義相同。
C.“夫子欲之”與“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齊桓晉文之事》)兩句中的“欲”字含義相同。
D.“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與“順風(fēng)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wù)哒谩保ā秳駥W(xué)》)兩句中的“疾”字含義相同。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本文記敘了孔子堅守大義,說明季氏不可伐顓臾的道理,從側(cè)面反映了孔子“禮治”的主張。
B.本文是一篇典型的駁論文,通過孔子與他的學(xué)生冉有、季路之間的對話,批駁了季氏兼并顓臾的企圖,闡明了“為政以德”的政治主張。
C.本文運用了對比論證,孔子運用“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的對比,意在說明弟子們對勸阻季氏攻打顓臾的事責(zé)無旁貸。
D.本文中冉有與季路支持季氏攻打顓臾,這顯然違背了孔子的政治主張。所以,孔子對他們進行了批評,并且明確地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4.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是誰之過與?
答:
(2)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答: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題。
《春秋》之辭有相反者四,既曰大夫無遂事,不得擅生事矣。又曰出境可以安社稷、利國家者,則專之可也。既曰大夫以君命出,進退在大夫矣,又曰以君命出,聞喪徐行而不反者,何也?曰此四者各止其科,不轉(zhuǎn)移也。不得擅生事者,謂平生常經(jīng)也;專之可也者,謂救危除患也;進退在大夫者,謂將帥用兵也;徐行而不反者,謂出使道聞君親之喪也。
秦王以五百里地易鄢陵,鄢陵君辭而不受,使唐且①謝秦王。秦王曰:“秦破韓滅魏,鄢陵君獨以五十里地存者,吾豈畏其威哉?吾多其義耳。今寡人以十倍之地易之,鄢陵君辭而不受,是輕寡人也。”唐且避席對曰:“非如此也。夫不以利害為趣者,鄢陵君也。夫鄢陵君受地于先君而守之。雖復(fù)千里不得當(dāng),豈獨五百里哉?”秦王忿然作色,怒曰:“公亦曾見天子之怒乎?”唐且曰:“王臣②未曾見也?!鼻赝踉唬骸疤熳右慌偃f,流血千里?!碧魄以唬骸按笸跻鄧L見夫布衣韋帶之士怒乎?”秦王曰:“布衣韋帶之士怒也,解冠徒跣,以頭顙地耳。何難知者!”唐且曰:“此乃匹夫愚人之怒耳,非布衣韋帶之士怒也。夫?qū)VT刺王僚,彗星襲月,奔星晝出;要離刺王子慶忌,蒼隼擊于臺上;聶政刺韓王之季父,白虹貫日,此三人皆布衣韋帶之士怒矣。與臣將四士,含怒未發(fā),祲厲於天。士無怒即已,一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奔窗钙湄笆灼鹨暻赝踉唤駥⑹且忧赝踝兩L跪曰先生就坐寡人喻矣秦破韓滅魏鄢陵獨以五十里地存者徒用先生之故耳。
(選自《說苑·奉使》)
【注】①唐且:也作“唐雎”,戰(zhàn)國時魏人。②王臣:表示恭敬惶恐之詞,意為“不敢”。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即案其匕首起視秦王曰/今將是矣/秦王變色長跪曰/先生就坐/寡人喻矣/秦破韓滅魏鄢陵/獨以五十里地存者/徒用先生之故耳
B.即案其匕首起視/秦王曰/今將是矣/秦王變色長跪曰/先生就坐/寡人喻矣/秦破韓滅魏/鄢陵獨以五十里地存者/徒用先生之故耳
C.即案其匕首起視/秦王曰/今將是矣/秦王變色長跪曰/先生就坐/寡人喻矣/秦破韓滅魏鄢陵/獨以五十里地存者/徒用先生之故耳
D.即案其匕首起視秦王曰/今將是矣/秦王變色長跪曰/先生就坐/寡人喻矣/秦破韓滅魏/鄢陵獨以五十里地存者/徒用先生之故耳
2.下列對文中黑體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聞喪徐行而不反”與“清風(fēng)徐來,水波不興”(《赤壁賦》)兩句中的“徐”字含義相同。
B.“謂救危除患也”與“即患秦兵之來”(《廉頗藺相如列傳》)兩句中的“患”字含義相同。
C.“鄢陵君辭而不受”與“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師說》)兩句中的“受”字含義不同。
D.“吾多其義耳”與“以是人多以書假余”(《送東陽馬生序》)兩句中的“多”字含義不同。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春秋》中有四處意思相反的語句,都是關(guān)于大夫在朝廷上如何處理國事的,看似矛盾,實際上四句話有使用的條件,不能混淆。
B.唐且去感謝秦王時說明了鄢陵君拒絕秦王好意的原因,雖然五十里的土地很小,但也是從先君手里接過來守護的,意義重大。
C.秦王不滿于唐且的回答,生氣地說:“天子發(fā)怒,橫尸百萬,血流千里?!比欢魄也⒉晃窇郑磫柷赝跤袥]有聽說過平民發(fā)怒。
D.唐且說他自己和專諸、要離、聶政一樣是有才能、有膽識的人,發(fā)怒就會拼命,并拿出匕首震懾了秦王,秦王連忙道歉。
4.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又曰出境可以安社稷、利國家者,則專之可也。
答:
(2)今寡人以十倍之地易之,鄢陵君辭而不受,是輕寡人也。
答:
(參考答案見下期中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