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麻醉學權威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Anaesthesia(IF=11.719)在線發(fā)表了北大醫(yī)院麻醉科王東信教授團隊的2篇論著,介紹了有關全身麻醉藥物選擇對老年腫瘤手術患者的預后影響,分別是“Delirium in older patients given propofol or sevoflurane anaesthesia for major cancer surgery:a multicentre randomised trial”和“Long-term survival in older patients given propofol or sevoflurane anaesthesia for major cancer surgery:follow-up of a multicentre randomised trial”。該研究得到國家重點研發(fā)項目、吳階平醫(yī)學基金和中國心胸血管麻醉學會的支持,且研究結果為老年腫瘤手術患者麻醉藥物的選擇提供了重要的循證依據(jù)。
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越來越多的老年患者因腫瘤而接受手術治療。譫妄是老年患者術后常見神經(jīng)系統(tǒng)并發(fā)癥,表現(xiàn)為注意力、意識和認知功能的急性和波動性障礙,并導致患者術后住院時間延長、并發(fā)癥和死亡風險增加。此外,盡管外科學和腫瘤醫(yī)學已有了很大進步,但腫瘤患者的遠期預后仍不理想。異丙酚靜脈麻醉和七氟醚吸入麻醉是臨床上最為主要的兩種全身麻醉方式。目前仍缺乏高質量循證醫(yī)學證據(jù)闡明兩種麻醉方式是否會影響老年患者術后譫妄的發(fā)生率。盡管有一些回顧性研究顯示,靜脈麻醉與吸入麻醉相比可能會減少腫瘤復發(fā),但仍缺少前瞻性、大樣本量、隨機對照遠期隨訪的臨床試驗證據(jù)。
2015年,王東信教授帶領的圍術期器官保護團隊發(fā)起了一項大樣本量、多中心隨機對照研究,比較丙泊酚靜脈麻醉和七氟烷吸入麻醉對老年腫瘤手術患者術后譫妄和遠期生存的影響。該研究在2015-2017年間入組了1228例老年腫瘤大手術患者,并進行了最長5年的術后隨訪。該研究的結果顯示,與七氟烷吸入麻醉相比,丙泊酚靜脈麻醉把術后譫妄的發(fā)生率降低了近1/3;但兩種麻醉方法對術后遠期總生存時間、無復發(fā)生存時間和無事件生存時間的影響無明顯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