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菲 王振常 王 靜 李亞楠 勞慧霞
肝硬化是肝臟疾病中常見的疾病之一,是由于多種致病因子導致膠原蛋白在肝臟沉積,引起肝內結締組織異常增生,形成了肝纖維化,若肝纖維化進一步發(fā)展,則進展為肝硬化。由于肝臟強大的再生能力,早期肝細胞尚可代償,若超過肝細胞的代償能力,肝功能失去代償,則進入失代償期,后果十分嚴重,所以肝病的早期治療對肝病患者的意義非凡。王振常教授從事肝病研究20余年,是廣西壯族自治區(qū)“139高層次醫(yī)學人才”及廣西名中醫(yī)。肝硬化的中醫(yī)病因多由肝郁導致脾虛,脾虛加重肝郁,后期互為因果,造成虛實夾雜,實在肝,虛在脾,治療肝硬化的關鍵在于健脾柔肝,自擬柔肝化纖方應用于臨床多年,療效顯著?,F(xiàn)有自擬柔肝化纖方治療肝硬化的驗案一則,旨在為廣大醫(yī)者治療肝硬化提供一定的臨床診療參考。
肝硬化為西醫(yī)病名,根據(jù)其臨床表現(xiàn),多歸于中醫(yī)學“積聚”的范疇[1]。積聚一詞首次見于《靈樞·五變》,在《難經·藏府積聚》中則對積與聚做了明確的區(qū)別,對五臟之積的癥狀做了具體描述?!夺t(yī)宗必讀》中則提出“積之成者,正氣不足,而后邪氣據(jù)之”,認為積的產生首應責之于正虛,邪氣乘虛而入?!吨T病源候論》中提到“積聚者,由陰陽不和,臟腑虛弱,受于風邪,搏于臟腑之氣所為也……諸病受邪,初未能為積聚,流滯不去,乃成積聚”。以上古籍均體現(xiàn)了積聚病病因首要責之于虛,肝硬化的中醫(yī)病機在于肝郁導致脾虛,脾虛加重肝郁,互為因果,隨疾病進展,肝郁脾虛的癥狀同時出現(xiàn)導致共同致病,引起一系列癥狀,如乏力、納差等脾虛之征。
肝體陰而用陽,肝的生理功能主藏血,肝為剛臟,非陰血柔潤不可,若肝病則肝陰受損,陰陽平衡失調,導致肝陽旺盛,肝病的本質在于肝陰血的虧虛,其實證只是表象。而五臟之中,肝與脾的關系最為密切,不只是在于肝與脾五行層面的相克關系,也在于脾為氣血生化之源,肝血的來源、肝陽的制約均依賴于脾的氣血生化來源的功能。而由于肝與脾相克的關系,脾胃的升降與肝氣的疏泄相關,若肝陰陽平衡失調,疏泄功能失司,脾升胃降的生理功能紊亂,就會導致脾虛,因此在治肝的道路上,更應注意調護脾胃,正如《金匱要略》中曰:“實脾則肝自愈,此治肝補脾之要妙也”。通過實脾以滋肝木,即可截斷肝病轉變的途徑,又可加強人體氣血生化功能的運行,達到補虛散結的治療目的,臨床上實際應用中也需辯證思治,隨證加減。
柔肝化纖方由黃芪20 g,薏苡仁30 g,黃精15 g,枸杞子20 g,大棗15 g,雞內金20 g,牡蠣30 g,澤蘭20 g,鱉甲30 g,虎杖20 g,橘紅10 g,牡丹皮10 g,白術10 g組成。方中黃芪、薏苡仁健脾益氣運濕共為君藥;黃精加強補益氣血、健脾化濕功效;枸杞子滋養(yǎng)肝腎、益精明目,大棗健脾補虛者共奏滋養(yǎng)陰血,補脾柔肝之效,肝體得養(yǎng)、陰血得充,恢復肝臟的功能,佐雞內金加強益精之效,上四味共為臣藥;牡蠣軟堅散結、平肝潛陽,合鱉甲加強軟堅散結、活血化瘀、破血消癥之效,牡丹皮活血化瘀,清熱涼血,防肝火旺盛,以助肝陰;橘紅燥濕化痰、通利三焦,白術補氣健脾,祛濕消腫;澤蘭芳香悅脾以扶氣、行水腫,疏利悅肝以行血,具有活血化瘀而不傷正氣,行血消腫而溫中功效,橘紅、牡丹皮、白術、牡蠣、澤蘭、鱉甲六者合用共奏“活血祛瘀、化痰散結”的輔佐作用,主要通過“健脾補氣,疏肝解郁”調整氣血關系、達到“血和則經脈流行”;使藥虎杖主入肝經,引導諸藥入肝,兼可清熱化瘀,為使藥。以上十三味藥遵循中醫(yī)遣方君臣佐使的用藥原則,遣方用藥結構嚴密,臨床效果顯著。此外,若疾病進一步發(fā)展,則可能出現(xiàn)各種兼癥,臨床中可根據(jù)各種兼癥加減,如偏濕熱者可加黃芩10 g、龍膽草10 g,偏水濕者可加大腹皮10 g、澤瀉12 g、茯苓12 g,若進展到晚期,則可加大補元氣之藥,人參(10 g)、黨參(15 g)一類。且各種現(xiàn)代實驗研究也證明了柔肝化纖方在改善肝臟微循環(huán),降低肝臟炎癥反應等方面的優(yōu)勢[2-4]。
患者,女,56歲,2020年12月11日初診。主訴反復腹脹、乏力10余年,自訴10余年來反復出現(xiàn)腹脹,乏力,當時無厭油膩,無黃疸等,曾在當?shù)蒯t(yī)院住院治療后行相關檢查后診斷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予抗病毒及對癥支持治療后癥狀仍反復??滔掳Y見:頭暈乏力,伴上腹部隱痛,腹脹,胃納一般,夜寐差,二便調;舌質暗紅,苔薄白,脈弦細。西醫(yī)診斷: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中醫(yī)診斷:積聚,正虛瘀結證。治療柔肝散結、健脾補氣、柔肝化瘀為主,方選柔肝化纖方加減。處方:虎杖30 g,白術30 g,杏仁12 g,丹參20 g,巴戟天20 g,炮山甲5 g,厚樸20 g,石斛20 g,生雞內金20 g,當歸20 g,牡蠣30 g,化橘紅10 g,黃芪15 g,醋鱉甲30 g。7劑,每日1劑,水煎,分兩次早晚溫服,囑患者清淡飲食,勿食辛辣刺激性食物,起居有常,調節(jié)心情,按時服用恩替卡韋抗病毒,7日后復診。12月18日二診:患者服藥1周后患者訴上述癥狀較前好轉,但睡眠無明顯改善,巴戟天減量至10 g,加酸棗仁12 g,共7劑,用法同前。3個月后電話隨訪,患者訴癥狀明顯改善,癥見:偶有腹脹乏力,但頭暈癥狀治愈,未復發(fā)。
按語:本例患者由于久病久勞,加之邪毒入侵,導致正氣虧虛,局部氣血不通形成積聚,腹脹乏力為脾虛之癥,脾主肉,補脾可使患者肌肉充盈,緩解乏力癥狀;頭暈則因氣血不能上榮頭面則暈,脾主升清,補脾即可榮養(yǎng)氣血,又可使精微物質上載于頭面,故患者頭暈癥狀痊愈。方藥中黃芪補脾益氣,利水消脹,丹參活血養(yǎng)血,當歸補血、活血,以助血行;化橘紅、醋鱉甲、牡蠣清熱化痰,化痰散結;白術燥濕健脾,石斛養(yǎng)胃生津,生雞內金運脾消食,此3藥加強健脾功效,脾主肉,健脾可使肌肉充榮,改善乏力之功用;脾喜燥而惡濕,厚樸合白術加強行氣燥濕之效,加強脾氣的升清功能,助脾運化以消脹;炮山甲、牡蠣血肉有情之品可助滋補強壯以助消積;巴戟天補腎使腎氣充盈,加強固虛功效;再加虎杖清熱解毒,散瘀止血,利尿消腫,引諸藥入肝經。由于患者腹脹癥狀較明顯,去了柔肝化纖方原方中黃精、牡丹皮、大棗等藥,為防止過于滋膩,加重腹脹,患者雖病程長,但脈象仍有力,仍處于虛實夾雜的階段,遠未到肝病末期,一派虛像的時候,故暫不予;上藥合用,患者腹脹、乏力癥狀大大改善,頭暈癥狀未復發(fā),證明方證相合。
肝硬化作為一種嚴重的慢性肝病,一旦發(fā)生應盡早處理,以防出現(xiàn)相關并發(fā)癥。由于肝硬化起病較為隱匿,患者早期不遺察覺,導致病程日久。近年來,中醫(yī)在逆轉早期的肝纖維化,控制肝硬化方面療效愈發(fā)顯著,王教授總結多年治療肝硬化的臨床經驗,自擬柔肝化纖方標本兼治,效果極佳?!督饏T要略·臟腑經絡先后病脈證》中提到“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這也是從五行相生相克角度闡釋肝與脾的密切關系,不只要治療已病,更要治未病。《黃帝內經》云:“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現(xiàn)代中醫(yī)家也注重補虛來治療積聚,所以內服方鞏固根本,健脾補肝法以消積聚已不算冷門。自擬柔肝化纖方既考慮標實,又著重本虛,療效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