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導引】《假如我有九條命》是余光中先生57歲時寫下的一篇散文,它語言洗練,情感真摯,表達傳神而富有趣味,是他對人生做出的大膽假設。余光中傾訴了現(xiàn)代人分身乏術的生活現(xiàn)狀,既有對生活諸多方面無力顧及的遺憾,也有對紛繁多彩生活的誠摯熱愛。九條命代表了九個不同的身份,以及更加從容和飽滿的人生,這不僅是余光中的理想生活,也是我們每個人夢想中的人生。不過即便只有一條命,也應當傾注所有的熱情和力量,做好自己,過好一生。
作為“詩質散文”的代表作家,余光中的散文跳出傳統(tǒng)散文語言的窠臼,他把現(xiàn)代藝術表現(xiàn)手法引入散文創(chuàng)作中,使散文具有現(xiàn)代詩的密度和張力,既有細膩柔綿的詩情畫意,又有深沉真摯的情感和思考。生命的愛與孤獨,生活的智慧和意趣,文化的美和體悟,在路上的思考,這些都是余光中筆下的主題。他的文風不拘一格,其散文能帶給讀者多重美的享受:既有壯闊鏗鏘的大手筆,又有細膩柔綿的小寫意,更有深沉真摯的情感和思考,以及深厚的人文情懷。
【作者簡介】余光中,當代著名作家、詩人、學者、翻譯家。余光中一生從事詩歌、散文、評論等創(chuàng)造,其文學生涯悠遠、遼闊、深沉,涉獵廣泛,被譽為文壇的“璀璨五彩筆”。
【附文】
假如我有九條命,就好了
余光中
假如我有九條命,就好了。
一條命,可以專門應付現(xiàn)實的生活。
苦命的丹麥王子說過:既有肉身,就注定要承受與生俱來的千般驚擾?,F(xiàn)代人最煩的一件事,莫過于辦手續(xù);辦手續(xù)最煩的一面莫過于填表格。表格愈大愈好填,但要整理和收存,卻愈小愈方便。表格是機關發(fā)的,當然力求其小,于是申請人得在四根牙簽就能塞滿的細長格子里填下自己的地址。許多人的地址都是街外有巷,巷中有弄,門牌還有幾號之幾,不知怎么填得進去。這時填表人真希望自己是神,能把須彌納入芥子,或者只要在格中填上兩個字——“天堂”。一張表填完,又來一張,上面還有密密麻麻的各條說明,必須皺眉細閱。至于照片、印章,以及各種證件的號碼,更是缺一不可。于是半條命已去了,剩下的半條勉強可以用來回信和開會——假如你找得到相關的來信,受得了鄰座的煙熏。
一條命,有心留在臺北的老宅,陪伴父親和岳母。
父親年逾九十,右眼失明,左眼不清。他原是最外傾好動的人,喜歡與鄉(xiāng)親契闊談宴,現(xiàn)在卻坐困在半昧不明的寂寞世界里,出不得門,只能追憶冥隔了二十七年的亡妻,懷念分散在外地的兒子、兒媳和孫女。岳母也已過了八十,五年前斷腿至今,步履不再穩(wěn)便,卻能勉力以蹣跚之身,照顧旁邊的矇眬之人。她原是我的姨母,家母亡故后,她便遷來同住,主持失去了主婦之家的瑣務。她對我的殷殷照拂,情如半母,使我常常感念天無絕人之路:我失去了母親,神卻再補我一個。
一條命,用來做丈夫和爸爸。
世界上大概很少有全職的丈夫,男人忙于外務,做這件事不過是兼差。女人做妻子,往往卻是專職。女人填表,可以自稱“主婦”,卻從未見過男人自稱“主夫”。一個人有好太太,必定是天意,這樣的神恩應該細加體會,切勿視為當然。我覺得自己做丈夫比做爸爸要稱職一點,原因正是有個好太太。做母親的既然那么能干而又負責,做父親的也就樂得“垂拱而治”了。所以我家實行的是“總理制”,我只是合照上那位儼然的元首。四個女兒天各一方,負責通信、打電話的是母親,做父親的總是在忙別的事情,只在心底默默懷念著她們。
一條命,用來做朋友。
中國的“舊男人”做丈夫雖然只是兼職,但是做起朋友來卻是專職。妻子如果成全丈夫,讓他仗義疏財,去做一個漂亮的朋友,“江湖人稱小孟嘗”,便能贏得賢名。這種有友無妻的作風,“新男人”當然不取。不過新男人也不能遺世獨立,不交朋友。要表現(xiàn)得“夠朋友”,就得有閑、有錢,才能近悅遠來。又窮又忙的人怎敢放手去交游?我不算太窮,卻窮于時間,在“夠朋友”上只敢維持低姿態(tài),大半僅是應戰(zhàn)。跟身邊的朋友打完消耗戰(zhàn),再無余力和遠方的朋友隔海越洲維持龐大的通信網了。演成近交而不遠攻的局面,雖云目光如豆,卻也鞭長莫及。
一條命,用來讀書。
世界上的書太多了,古人的書尚未讀通三卷兩帙,今人的書又洶涌而來,將人淹沒。誰要是能把朋友題贈的書通通讀完,在斯文圈里就稱得上是圣人了。有人讀書,是縱情任性地亂讀,只讀自己喜歡的書,也能成為名士。有人呢,是苦心孤詣地精讀,只讀名門正派的書,立志成為通儒。我呢,論狂放不敢做名士,論修養(yǎng)不夠做通儒,有點不上不下。要是我不寫作,就可以規(guī)規(guī)矩矩地治學;或者不教書,就可以痛痛快快地讀書。假如有一條命專供讀書,當然就無所謂了。
書要教得好,也要全力以赴,不能隨便。老師考學生,畢竟范圍有限,題目有形。學生考老師,往往無限又無形。上課之前要備課,下課之后要閱卷,這一切都還有限。倒是在教室以外和學生閑談問答之間,更能發(fā)揮“人師”之功,在“教”外施“化”。常言“名師出高徒”,未必盡然。老師太有名了,便忙于外務,席不暇暖,怎能即之也溫?倒是有一些老師“博學而無所成名”,能經常與學生接觸,產生實效。
另一條命應該完全用來寫作。
臺灣的作家極少是專業(yè)的,大半另有正職。我的正職是教書,幸而所教與所寫頗有相通之處,不至于互相排斥。以前在臺灣,我日間教英文,夜間寫中文,頗能并行不悖。后來在香港,我日間教20世紀30年代文學,夜間寫20世紀80年代文學,也可以各行其是。不過藝術是需要全身心投入的活動,沒有一位兼職然而認真的藝術家不把藝術放在主位。魯本斯任荷蘭駐西班牙大使,每天下午在御花園里作畫。一位侍臣從園中走過,說:“喲,外交家有時也畫幾張畫消遣呢?!濒敱舅勾鸬溃骸板e了,藝術家有時為了消遣,也辦點外交?!标懹卧娫疲骸翱辞卮伟钪?,惜哉千萬不一施??栈赜⒏湃牍P墨,生民清廟非唐詩。向令天開太宗業(yè),馬周遇合非公誰?后世但作詩人看,使我撫幾空嗟咨?!标懹握J為杜甫之才應立功,而不應僅僅立言,看法和魯本斯正好相反。我贊成魯本斯的看法,認為立言已足以自豪。魯本斯所以傳后,是由于他的藝術,不是他的外交。
一條命,專門用來旅行。
我認為沒有人不喜歡到處去看看:多看他人,多閱他鄉(xiāng),不但可以認識世界,亦可以認識自己。有人旅行時乘豪華郵輪,謝靈運在世大概也會如此。有人背負行囊翻山越嶺,有人騎自行車環(huán)游天下,這些都令我羨慕。我所喜愛的,卻是駕車長征,去看天涯海角。我的太太比我更愛旅行,所以夫妻兩人正好相互做旅伴,這一點只怕徐霞客也要艷羨。不過徐霞客是大旅行家、大探險家,我們,只是淺游而已。
最后還剩一條命,用來從從容容地過日子,看花開花謝、人往人來,并不特別要追求什么,也不被“截止日期”所追隨。
(來源:余光中《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2018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