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蟲蟲
經(jīng)典閱讀:
桓公少與殷侯齊名,常有競心?;竼栆螅骸扒浜稳缥??”殷云:“我與我周旋久,寧作我?!?/p>
東晉時期的桓溫是一代梟雄。有一次,他對身邊的人說:“我這輩子如果寂寂無聞,連景帝和文帝也會嘲笑我?!彼f的可不是漢朝開啟“文景之治”的兩位皇帝,而是篡奪了曹魏政權(quán)的晉景帝司馬師和文帝司馬昭。
桓溫的野心,昭然若揭。當時朝野內(nèi)外認為能牽制他的人,只有殷浩。殷浩此時已經(jīng)避世隱居了十年,人們把他比作管仲和諸葛亮,甚至從他出山與否來預測朝廷的興衰存亡。
殷浩實力真有那么強嗎?早在少年時,桓溫就當面問過這個問題。殷浩的回答自信又巧妙。他說:“我與我周旋久了,寧可做我自己?!蹦阌胁排c否,實力如何都和我沒有關(guān)系,我在乎的是自己,我的對手從來就只是自己。沒有自我吹噓得意忘形,沒有謹慎小心自我否定,殷浩以一種低調(diào)內(nèi)斂的語氣,表達出內(nèi)在的豪情和底氣。
出山后的殷浩被朝廷任命為建武將軍、揚州刺史,353年的冬天,他率領(lǐng)七萬大軍大舉北伐,結(jié)果一敗涂地。桓溫抓住機會上疏責難,殷浩最終被貶流放。
殷浩精通玄理,見識高遠,無疑是有才的,只是被錯用了地方。他的老對手桓溫深知這一點,不久后又寫信給他,想讓他重回朝堂。然而這一次,殷浩沒了底氣,他寫好回信裝進信封,又拆開檢查,如此反復數(shù)遍,深恐有誤,最終竟回復了一紙空文。
桓溫大失所望,自此與殷浩徹底絕交,殷浩郁郁而終。
經(jīng)典閱讀:
桓大司馬下都,問真長曰:“聞會稽王語奇進,爾邪?”劉曰:“極進,然故是第二流中人耳!”桓曰:“第一流復是誰?”劉曰:“正是我輩耳!”
桓溫與殷浩之爭,名士劉惔早有預判,他稱贊桓溫眼睛像紫石棱,須發(fā)如刺猬毛,是僅次于孫仲謀、晉宣王一類的人物。而殷浩,則被其視為自己辯論場上的手下敗將。
劉惔出身名門,由于家道中落,少年時一貧如洗,曾與母親寄居京口,靠編草鞋為生。他才思敏捷,語言犀利,在名士們的清談聚會上嶄露頭角后,很快打遍建康無敵手,最后引起皇帝的注意,迎娶了公主。
當時建康的清談聚會比如今的《奇葩說》現(xiàn)場更為火爆。最佳辯手之一的殷浩曾與孫盛展開過一次火星撞地球般的對決,兩人據(jù)理力爭,說到激動處拂塵亂舞,毛發(fā)紛紛落入一旁冷了又熱,熱了又冷的飯食中,最終也沒分出勝負。
這一次,孫盛又與殷浩等人在會稽王司馬昱的府邸聚會。孫盛結(jié)合自己的文章發(fā)散談論,意氣高昂,滿座的人都覺得他的道理不妥,卻駁不倒他。司馬昱趕緊派人去請劉惔,劉惔到后,先請孫盛復述自己的道理。面對第一辯手,孫盛氣勢大不如前。劉惔隨即發(fā)言,論述、質(zhì)疑簡明貼切,一舉駁倒了孫盛。滿座賓客拍手歡笑,無不佩服。
劉惔十分自傲。有一次,好友王濛與他久別重逢,一席長談后,王濛由衷感嘆:“你又有長進了?!眲吹换卮穑骸斑@個就像天本來就那么高而已?!?img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23/08/23/qkimagesfaxhfaxh202312faxh20231211-3-l.jpg"/>
經(jīng)典閱讀:
藍田云:“汝謂我堪此不?”文度曰:“何為不堪!但克讓自是美事,恐不可闕?!彼{田慨然曰:“既云堪,何為復讓?人言汝勝我,定不如我?!?/p>
與劉惔的天生我才必有用不一樣,王述三十歲還沒有成名,由于沉靜少言,大家甚至懷疑他呆傻。他性格急躁,有次吃雞蛋,用筷子刺,未刺中,便大怒將雞蛋拋擲于地上。蛋滾動不停,他便下床用屐齒踏蛋,又未踏住。惱怒之余,他抓起蛋塞進嘴里,咬碎后再吐出來。
后來,丞相王導召他擔任屬官,聚會時,眾人都爭相拍馬屁,只有王述說道:“主公不是堯、舜,哪里能事事都對!”王導因此對他十分贊賞。王述當官后一改急躁的毛病,對人溫和,遇事冷靜,聲名日重。
朝廷任命王述為尚書令時,他欣然受命。兒子王坦之勸他應該依照常例謙讓。王述問:“你認為我不勝任嗎?”王坦之說:“不是。只是辭讓可以傳為美談而已?!蓖跏稣f:“既然能勝任,為何要辭讓?人們都說你勝過我,現(xiàn)在看來你不如我?!?/p>
謙虛固然是美德,但自信更是一個人不可或缺的能力。少年殷浩堅守本心,不與旁人比較;劉惔胸有塊壘,口若懸河;王述多年沉淀,胸有成竹,這些無不體現(xiàn)出一個人的自知、自信、才學與意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