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彌一
一下車,濕熱的強風重重錘擊胸口,叫人得好好緩一緩,才能看清眼前茂密的椰林、明艷的三角梅、蜿蜒曲折的太陽河和五彩斑斕的興隆“城門”。
在中國,天南海北分布著許多叫“興隆”的鎮(zhèn)子,而海南萬寧的興隆鎮(zhèn),因為獨特的熱帶自然資源和僑鄉(xiāng)文化,別具風情。興隆鎮(zhèn)嵌在雨林之中,三面環(huán)山,一面朝海。它的歷史就如它的名字,是一段從荒蕪凄清走向興旺昌隆的歷程。
向我繪聲繪色介紹興隆的阿鵬是“僑三代”。20世紀50年代起,一些生活在東南亞的華僑陸續(xù)歸國,落腳一窮二白的興隆。阿鵬的祖輩們流著熱汗奮力馴服這片野生的土地,來自21個國家的文化和習俗在這里交融,灌溉出了獨一無二的“小聯(lián)合國”,歸僑們的辛勤勞作也為興隆掙得了南藥之鄉(xiāng)、咖啡之鄉(xiāng)、檳榔之鄉(xiāng)等美譽。上世紀90年代,旅游業(yè)興起,興隆一度成為游人來海南的首選之地。
阿鵬的家就在以南洋歸僑文化為背景的巴厘村附近。巴厘村入口處聳立著具有印尼特色的標志建筑善惡門,善惡門看上去像被劈成兩半的小山,尖銳的“山頂”直指天空,建筑上雕繪著繁復的紋樣。進入巴厘村景區(qū),以橙紅色為主調的東南亞建筑和翠綠色的植物相互映襯,強烈的色彩沖擊讓人晃神。
在這里,我第一次見到“僑鄉(xiāng)特色風情舞”。盡管這會兒游客不多,一支由阿叔阿嬸們組成的舞蹈隊,還是帶著熱情的笑容迎了上來。阿鵬的三姨就是巴厘村舞蹈隊成員,她身穿刺繡對襟上衣和亮麗的印花筒裙,伴著明快的節(jié)奏翻擺手掌。如果不是阿鵬介紹,根本看不出她年近60歲。
按三姨的話說,風情舞才是興隆真正的招牌。她年幼時隨父母從印尼輾轉遷往興隆華僑農(nóng)場,見證了歸僑們在艱苦創(chuàng)業(yè)年代開山墾坡。繁重勞作之余,他們總是相聚跳一段自己改編的東南亞舞蹈,緩解疲勞。三姨跟著父母,掌握了這門隨性歡快的藝術。她年輕時是應邀四處演出的舞者,2008年因興隆遭遇旅游寒冬期,被迫轉行,但還是常在下工后和姐妹們約著一塊排練。如今巴厘村舞蹈隊的成員,很多都是“老歸僑”。
“跳起來,我就感覺自己還沒老,僑鄉(xiāng)文化依然深深留存?!比陶f的“興隆普通話”受到多種語言影響,帶著重重的降調,這讓她的語氣聽上去格外懇切,也讓她口中那段歸僑帶著從海外背回的可可、香茅、橡膠種子開疆拓土的故事,更加真實動人。
午后,一場暴雨毫無征兆地劈頭澆下,又戛然而止,只留雨季到來的訪客和濕漉漉的闊葉植物面面相覷。我決定見識一下在興隆飄香已久的咖啡,便往鎮(zhèn)上走去。雨后初晴,風里帶著涼意,長長的芭蕉葉垂到地上,和樹影相交織。興隆的樓房低矮得幾乎要被密林埋沒了,外墻也顯得斑駁陳舊,但馬路倒是平整舒適,路牌上的多種語言顯露著這里的多文化氛圍。
小小的興隆藏著上百家咖啡廳,其中不乏歸僑開的“老字號”。走進農(nóng)貿(mào)市場邊的一家老店,點一壺傳統(tǒng)風味咖啡“歌碧歐”,配上甜蜜的斑斕糕、千層糕,可以舒舒服服地在風扇下坐一個下午??Х鹊昀习灞瓤腿诉€悠哉,邊啜著加了椰奶的小杯咖啡,邊得意地說自家的豆子都是用父母在東南亞習得的獨家手藝炒制的。
看來,不管是熱烈的舞蹈,還是醇厚的咖啡,都藏著興隆“從無到有”的奮斗歷史、先苦后甜的生活篇章。風情舞和老咖啡或許已經(jīng)不太能吸引年輕人,但碧藍的日月灣,在歸僑后代們的努力下,開始聚集沖浪客的目光。在這個小鎮(zhèn),興隆,是美好的祝愿,也是一種堅韌樂觀、隨時振作的精神。興隆的風,一直在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