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信息技術教師應自覺在教學中融入新理念與新方法,努力提升信息技術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建構優(yōu)質高效的育人空間。為了優(yōu)化信息技術教學活動,教師應深度理解任務驅動的課程定位,科學詮釋任務驅動應用于信息技術教學的獨特性、可行性、價值性以及策略性,提升信息技術教學的設計性和實效性,為高中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心智啟迪與能力訓練,促進高中生積極思考、高效積累。
關鍵詞:任務驅動;信息技術教學;高中教學
作者簡介:楊守宏(1978—),男,甘肅省白銀市白銀區(qū)銀光中學。
為了進一步挖掘學生主體潛能、釋放教學活力、打造高效課堂,不少高中信息技術教師開始將任務驅動應用于信息技術教學之中,努力提升信息技術教學的主體性、交互性,科學建構高品質、高價值的教學環(huán)境[1]。任務驅動打開了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新局面,有利于教師創(chuàng)設高水平、高價值的施教空間,更好地落實素質教育工作。
一、任務驅動的課程定位
任務驅動是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立足課程內容,為學生精心創(chuàng)設探究性任務,以探究性任務指引學生自主思考、多維探究以及交流協(xié)作,充分展示學生的群體智慧與團隊能動性,建構人性化、互助化以及高效化的育人空間??梢?,任務驅動一端連接著教師的教學智慧,另一端連接著學生的認知思維,是教師與學生的信息通道,能為學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思維點撥、方法啟迪以及知識導引,能有效提升師生關系的緊密性、互助性以及合作性[2]。所以,任務驅動能夠成為提升信息技術教學主體性、交互性的有力助手,幫助教師科學建構高層次的生本課堂。
二、任務驅動應用于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獨特性
第一,任務驅動具有較強的設計性與主觀性。任務驅動源于教師對教學內容的處理、設計,由此形成的一個個具有明確指向的探究性任務,能有效引導高中生的高品質探究、高層次思考以及高價值整合,建構科學高效的育人空間。任務驅動能夠成為教師引導高中生積極探究、多維交互以及高效積累的有力助手,有效提升學生探究的方向性、精準性以及價值性[3]。
第二,任務驅動具有較強的指導性與啟迪性。任務驅動是教師指引高中生進行精準探究、交流互動、多維整合的風向標,能有效提升高中生的認知、探究的層次和學習效果,充分體現(xiàn)了教師的指導價值與啟迪作用。任務驅動能夠成為教師促進高中生成長的教學支點,能有效促使高中生參與課堂、主動探究、交流探討以及整合知識。
第三,任務驅動具有較強的探究性與能動性。任務驅動為高中生提供了具體、易行的探究任務,激發(fā)了高中生的學習活力與能動性,有效推動了高中生的合作、互助、整合與提升,充分展示出高中生的群體智慧與團隊能動性,有利于高中生的合作互助與知識深度研討[4]。
第四,任務驅動具有較強的品質性與實效性。任務驅動能夠給予高中生良好的表現(xiàn)機會、探究空間以及互助渠道,能夠讓高中生獲得強烈的進步感、成功感以及快樂感,進而提升高中生的自信心、求知欲以及進取心,提升高中生的認知狀態(tài)與能力水平,夯實信息技術教學的主體基礎與能動保障。任務驅動能夠借助高中生的主觀能動性,提升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實現(xiàn)高效育人。
三、任務驅動應用于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可行性
第一,任務驅動與教材內容具有良好的適宜性。高中信息技術教材包含了豐富的計算機技術知識,對于高中生而言具有較強的趣味性與吸引力,而探究性任務非常適合用作教材內容的拓展,能夠成為高中生開展學習的趣味素材和高價值教學載體。因此,任務驅動能夠為高中生提供高層次、高價值的學習內容,有效提升教師教學的質量[5]。
第二,任務驅動與教師智慧具有良好的適宜性。現(xiàn)代教育教學理論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實現(xiàn)“退居幕后”,把學生推向前臺,著力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因此,任務驅動能夠成為教師助力高中生科學認知的教學支點與間接抓手,承載了教師的智慧與主觀能動性。在此背景下,任務驅動成為連接教師與高中生的信息通道與指導媒介,既有利于教師實現(xiàn)“退居幕后”,又有利于實現(xiàn)教師對學生的間接引領。
第三,任務驅動與主體能力具有良好的適宜性。高中生已經(jīng)具備較強的認知能力、思維素養(yǎng)、交互意識以及進取觀念,能夠借助群體智慧,以團隊協(xié)作的方式完成教師預設的探究性任務。在此背景下,學生自然成為信息技術教學的活動主體,有效激發(fā)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通過任務驅動可結合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為高中生提供低難度、高品質的探究學習內容。
第四,任務驅動與育人目標具有良好的適宜性。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要求科學培養(yǎng)高中生的文本信息處理能力、操作技能展示能力以及拓展創(chuàng)新能力。任務驅動能夠成為教師落實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有力抓手,幫助教師充分訓練與提升高中生的研讀能力、理解能力、設計能力、行動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促進高中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6]。
四、任務驅動應用于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價值性
任務驅動應用于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能夠為高中生提供高質量的方法導引、心智啟迪、活動指引,能夠有效提升高中生的思維層次和知識整合效果,能夠推動高中生的自主探究、互助交流以及深度拓展,讓高中生體驗到自主學習信息技術的快樂[7]。
任務驅動應用于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能夠幫助教師有效提升信息技術教學的設計性,保障信息技術教學的效率,在開展任務驅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幫助教師實現(xiàn)對學生主體的間接引領,為高中生提供更多的表達機會,擴展學習空間。
任務驅動應用于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有利于新課程改革工作的推進,確定教師與學生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角色與地位,為學生的高效認知以及素質發(fā)展提供有利條件。同時,任務驅動應用于高中信息技術教學還能夠推進科學育人觀的發(fā)展,幫助教師落實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目標[8]。
五、任務驅動應用于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策略性
(一)任務驅動應用于討論教學
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可以將任務驅動融入討論教學之中,以討論任務實現(xiàn)對高中生認知思維的培養(yǎng),提升高中生認知的層次性以及實效性。任務驅動與討論教學具有較高的契合度,在討論教學之中加入探究性任務,能夠促使高中生積極參與課堂,高效積累。
例如,在粵教版信息技術必修一第一章第一節(jié)“數(shù)字、數(shù)值與數(shù)據(jù)”的討論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具體的探究性任務,指引學生以互助協(xié)作的形式參與活動。教師可給出如下討論任務:1.數(shù)字的定義是什么?2.數(shù)值的定義是什么?3.數(shù)據(jù)的定義是什么?4.數(shù)字、數(shù)值與數(shù)據(jù)之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各是什么?5.數(shù)據(jù)的種類與價值各是什么?教師讓學生在主題的指引下自由討論,利用團隊的力量完成討論任務,能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感知。在討論教學活動中,教師對學生認知的間接促進作用得以發(fā)揮。任務驅動能夠為討論教學活動提供精準的任務指引,為學生的討論活動保駕護航,發(fā)揮教師對學生認知思維發(fā)展的指引作用。
(二)任務驅動應用于分組教學
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將任務驅動融入分組教學之中,既能提升學生的表現(xiàn)欲望與交互頻率,也能提升學生主體探究的方向性與精準性,助力學生的知識研讀、信息處理與知識萃取,打造高品質的教學空間。任務驅動能夠成為分組教學的目標導引,讓學生在小組學習的過程中群策群力、各抒己見,循序漸進地提升探究的效率與質量。
例如,在粵教版信息技術必修一第二章第一節(jié)“數(shù)據(jù)存儲的順序結構”的分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立足教材內容,為學生設定分組教學活動的探究目標,以此指引學生開展探究活動。教師可給出如下分組探究任務:1.什么是順序存儲結構?2.順序存儲結構的具體內容是什么?3.什么是鏈式存儲結構?4.鏈式存儲結構的具體內容是什么?5.順序存儲結構與鏈式存儲結構的區(qū)別是什么?學生在分組探究活動中集思廣益,能在互幫互助、思維碰撞中實現(xiàn)共同進步。將任務驅動融入分組教學之中,能夠為學生提供明確的探究方向,激發(fā)學生在課堂上表達的欲望。
(三)任務驅動應用于項目教學
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可以將任務驅動融入項目教學之中,以實現(xiàn)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內容的自主研讀與良好把握,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學生后續(xù)的獨立思考、團隊協(xié)作和知識整合提供幫助。任務驅動能夠為學生的項目探究提供具體的任務與準確的探究方向,發(fā)揮教師對學生開展項目探究的間接輔助作用,凸顯學生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例如,在粵教版信息技術必修一第三章第二節(jié)“字符串及其存儲”的項目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借助任務驅動,為學生的獨立思考與自主探究提供高效的方向指引。教師可給出如下項目探究任務:1.小端模式是什么?2.大端模式是什么?3.小端模式與大端模式的區(qū)別是什么?4.小端模式與大端模式的聯(lián)系是什么?通過任務驅動,教師能夠為學生的項目探究揭示重要的知識脈絡,確保學生在獨立思考與自主探究過程中的層次性與方向性,提高學生開展項目探究的質量與效率。
結語
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結合生本理念與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通過任務驅動有效指引學生進行自主思考、多維探究、交流協(xié)作,能推動學生集思廣益,使其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通過任務的設置和驅動,教師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促使他們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教師應以因材施教理念為指導,自覺將任務驅動應用于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活動之中,探尋任務驅動與信息技術教學的融合之道,切實將任務驅動應用于討論教學、分組教學以及項目教學中。此外,教師還要對學生的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評價,評價方式包括學生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價等,評價內容包括任務的完成情況、學生的表現(xiàn)和取得的效果等方面,評價結果可以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并及時進行改進和提高。結合任務驅動,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更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和實踐能力,可有效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新精神,為他們的未來學習和職業(yè)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王璨.運用任務驅動式項目教學法對高中信息技術教材的二次開發(fā)[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2,7(9):93-94.
王永利.任務驅動法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價值與應用[J].求知導刊,2022(14):35-37.
楊國珍.善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提高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效率[J].學周刊,2022(22):148-150.
王元鵬.“任務驅動”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河南教育:教師教育,2022(9):75.
朱壯友.任務驅動模式下高中信息技術的教學應用研究[J].安徽教育科研,2022(24):58-60.
朱鋒.任務驅動教學法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教學參考,2016(23):120-121.
徐倩.試論任務驅動情境教學法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實現(xiàn)原則及途徑[J].教師,2015(30):96.
孫全鵬.任務驅動教學法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運用探索[J].華夏教師,2018(20):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