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振彪 符辰建 羅越華 吳挺飛 符星學 楊遠柱
(1.湖南亞華種業(yè)科學研究院 湖南 長沙 410119;2.海南大學 海南 ???570228)
水稻作為世界上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 全世界有超過一半以上的人口以它為主糧產品, 在我國有60%以上的人口把稻米作為主要的口糧,對我國糧食安全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1]。 稻瘟病和白葉枯病作為水稻生產中的兩大主要病害, 給水稻生產造成嚴重損失,嚴重時甚至顆粒無收,所以選育抗稻瘟病和抗白葉枯病的水稻品種, 對提高水稻產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 本文作者統(tǒng)計了2011-2021 年通過國家審定的2 035 個雜交秈稻品種發(fā)現(xiàn),白葉枯病和稻瘟病抗性都在3 級以下的品種只有7 個, 占比僅為0.34%, 可見同時抗2 種病害的雜交水稻品種非常少。 本課題組把選育雙抗型水稻新品種作為新的育種目標,通過常規(guī)育種與分子標記輔助技術相結合,聚合多個有效抗病基因,在2015 年選育出第一個抗稻瘟病+抗白葉枯病的雙抗型雜交稻新組合晶兩優(yōu)華寶,并于2021 年通過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粵審稻20210025)。
湖南亞華種業(yè)科學研究院在2004 年用自育的高配合力兩用核不育系湘陵628S 作母本、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選育的廣適型兩用核不育系Y58S 作父本雜交,采用“自然環(huán)境和人工環(huán)境雙重加壓法”對后代進行篩選,并經過湖南、海南兩地穿梭種植,定向培育,于2008 年育成的兩用核不育系[3-5]。 2014 年通過湖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湘審稻2014023)。 2014 年獲得植物新品種權(品種權號:CNA20090949.1)。
晶4155S 屬感溫性適中的中熟中秈類型兩系不育系,在長沙春播和夏秋播種的播始歷期分別為82~85 d 和78~81 d,主莖葉片12~14 葉。 晶4155S 育性穩(wěn)定,夏季不育期長且不育期敗育徹底,不育株率和不育度均為100%,自交結實率為0,育性轉換起點溫度低于23.5℃。晶4155S 株高偏矮,株葉形態(tài)好,劍葉短且挺直,莖稈中粗,劍葉長26.7 cm、寬1.5 cm,葉鞘、葉耳、葉枕均為綠色。 分蘗能力強,成穗率高,單株有效穗10~12 穗, 穗長25~28 cm, 每穗總粒數(shù)142~167 粒,著粒密度適中,谷粒長7.8 mm,長寬比2.8,千粒重24 g,米質優(yōu)。 對稻瘟病抗性和白葉枯病抗性一般,但苗期抗寒性強,制種時稻粒黑粉病發(fā)病輕,且具有高配合力和廣親和性[6]。
父本華寶是海南大學2010 年利用華占作母本,與93-11/CBB23 雜交第一代作父本雜交,經1 年2 季種植,采用系譜法及分子標記輔助選擇技術于2014 年選育而成。
華寶屬于感溫型中等的恢復系品種, 在海南陵水縣12 月底播種, 播始歷期94 d 左右,1 月中旬播種,播始歷期82 d 左右;在湖南長沙5 月下旬播種,播始歷期83 d??側~片數(shù)15 葉,株高102 cm,株型適中, 莖稈偏細, 抗倒力較弱。 劍葉長34.1 cm、寬1.5 cm,分蘗力強,單株有效穗9~11 穗,穗長23.7 cm,每穗穎花數(shù)179 個,結實率85%,千粒重21.2 g,谷長粒形,長9.3 mm、寬2.5 mm,長寬比3.4,穎尖無色,開花習性好,抽穗歷期7~9 d,單穗花期6~7 d,花時較集中,每天10∶00-11∶30 為開花高峰期。 花藥發(fā)達,花粉量足,散粉率高。米質較優(yōu)。經大圍山病圃鑒定:葉瘟3 級,穗瘟3 級,抗白葉枯病,苗期耐寒性好,抽穗揚花期耐高溫能力強,耐低溫能力一般。
晶兩優(yōu)華寶系湖南亞華種業(yè)科學研究院于2015 年用自育的兩系不育系晶4155S 與海南大學選育的恢復系華寶配組選育而成的兩系雜交稻組合。2016 年參加海南省早造品比試驗,2017 年在華南地區(qū)進行早造多點品比試驗,均表現(xiàn)突出;2019 年參加廣東省早造區(qū)域試驗。
晶兩優(yōu)華寶全生育期131~132 d,比對照種深兩優(yōu)58 香油占長3~8 d, 適宜在粵北以外稻作區(qū)作早造種植。該品種株高為110.2~112.8 cm,株型稍緊湊,分蘗力中強, 抗倒性較好, 耐寒性中等,結實率高,后期落色好。 穗長22.8~23.4 cm, 有效穗250.5 萬~291.0 萬穗/hm2, 每穗總粒數(shù)132~152 粒, 結實率81.1%~83.9%,千粒重23.6~23.9 g。
2019-2020 年參加廣東省早造區(qū)域試驗的米質檢測, 主要指標: 整精米率55.0%~57.7%, 堊白度0.3%~0.6%,透明度2.0 級,堿消值4.7 級,膠稠度74~78 mm,直鏈淀粉含量15.0%~15.8%,長寬比3.0~3.1,米質未達部標優(yōu)質等級。
2019-2020 年參加廣東省早造區(qū)域試驗稻瘟病抗性測定,高抗稻瘟病,全群抗性頻率92.9%~94.1%,病圃鑒定葉瘟1.0~1.2 級、穗瘟1.0~1.3 級;抗白葉枯?。á粜途? 級,Ⅴ型菌3 級,IX 型菌1 級)。
參加廣東省早造區(qū)域試驗, 2019 年早造區(qū)試平均產量6 781.7 kg/hm2, 比對照種深兩優(yōu)58 香油占增產2.46%, 增產未達顯著水平; 2020 年早造區(qū)試平均產量7 212.3 kg/hm2, 比對照種深兩優(yōu)58 香油占減產3.08%, 減產未達顯著水平; 2 年區(qū)試平均產量6 997.1 kg/hm2, 比對照種深兩優(yōu)58 香油占減產0.47%。 2020 年參加早造生產試驗, 平均產量7 402.8 kg/hm2,比深兩優(yōu)58 香油占減產0.24%。日產量3.45~3.64 kg。
在廣東作為早造種植,秧田播種量150~165 kg/hm2、大田用種量15.0~18.0 kg/hm2。 用40%的強氯精對種子進行消毒處理,采用“三起三落”的催芽方法,出芽后及時播種、 稀播勻播, 并將種子壓入泥層, 噴施封閉藥。 2 葉1 心期及時管水、 追施斷奶肥、 防治病蟲害等。
晶兩優(yōu)華寶分蘗力較強,插植密度控制在(16.5~20.0)cm×20 cm, 保證每穴2 粒谷苗、5~6 個分蘗,確保基本苗數(shù)在100 萬~120 萬/hm2之間。
移栽前要施足底肥, 施15∶15∶15 的水稻復合肥600 kg/hm2;移栽后早施分蘗肥和壯蘗肥;后期適當追施穗粒肥,防止功能葉早衰。 移栽7 d 后追施尿素105~120 kg/hm2, 移栽35 d 后施入氯化鉀105 kg/hm2,促進水稻生長。 當苗數(shù)達到300 萬/hm2左右時排水曬田;后期保證田間有淺水層,確保收割前1 周內不脫水。
全生育期一般要防治3~4 次病蟲害, 苗期施用撲虱靈900~1 200 g/hm2或吡蚜酮120~150 g/hm2防治稻飛虱、 稻薊馬和矮縮病的發(fā)生; 在破口期和齊穗后用康寬30~45 g/hm2防治螟蟲, 用撲虱靈900~1 200 g/hm2或吡蚜酮120~150 g/hm2防治稻飛虱。
晶4155S 育性轉換起點溫度低于23.5℃,夏季不育期長,在湖南選擇地勢平坦、陽光充足、溫濕度適宜的湘中南地區(qū)作為制種基地最為適宜。 基地要求與其他水稻種植區(qū)的距離至少在150 m 以上,始穗時間間隔20 d 以上。
抽穗揚花期安排在7 月底至8 月初較為合適,可保證父母本安全揚花。 第1 期父本5 月18 日播種,第2 期父本5 月24 日播種,母本于5 月22 日播種,比第1 期父本遲播4 d,葉齡差0.9 葉,這樣可以保證母本比父本要早始穗1~2 d。
秧田要做到“兩犁兩耙”,保證田塊平整,泥漿均勻,并施足底肥600 kg/hm2,有利于秧苗出苗快而壯。一般用種量母本30~33 kg/hm2、 父本10~12 kg/hm2。用強氯精浸種,“三起三落”催芽。 播種1 周左右要追施尿素75 kg/hm2作斷奶肥, 移栽前施送嫁肥尿素75 kg/hm2,并及時防治稻癭蚊。
父本秧齡22 d 時移栽、 母本秧齡18~20 d 時移栽。 父母本最佳行比為2∶10;父本和母本的插植間距為20 cm。 父本的插植密度為20 cm×26 cm,每穴3~4 粒谷苗;母本插植密度13.3 cm×16.7 cm,每穴2~3粒谷苗,保證母本基本苗在100 萬/hm2以上。
母本晶4155S 對“九二〇”較敏感,一般每公頃用量為225~270 g,于15%抽穗時開始噴施,分3 次在3 d 內噴完,父本要單獨噴施30~45 g/hm2。 人工手持竹竿趕粉,見到父本開花時開始趕粉,采取輕推、重搖、快抖、慢回手的趕粉方式,每隔20 min 趕粉一次,每天趕粉4~5 次,直至父本無花粉為止。
一般制種田肥力水平高、稻株群體密、田間濕度大,因此要及時注意防治螟蟲、稻縱卷葉螟、黑粉病、紋枯病等病蟲害, 尤其是對稻粒黑粉病一定要做好防治工作,可以采取強氯精浸種、控制氮肥用量或噴施藥劑等措施來減少病蟲為害。
在制種生產過程中要做好除雜工作, 尤其是在抽穗揚花期雜株比正常株容易辨別, 發(fā)現(xiàn)1 株拔掉1 株, 保證在每天開花前除雜一次; 收割時在割完父本后要完成最后一次除雜工作。 一般選擇晴天在趕粉結束后15~18 d 收獲母本, 種子要單收單曬,切勿堆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