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燕
在融學課堂的理念下,“五G”的教學模式讓教師有了全新的教學途徑,也拓展了數學課程的教學思路。教師要深入剖析小學數學課程的教學模式,以“五G”教學模式為標準,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中有更多的“出鏡率”,通過派任務、作交流、當老師、合作學習等多種教學方式,推動學生數學知識的掌握與運用,增加課程的豐富度和多樣性,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強化學生的數學能力,促使學生高效、順利地完成教師分配的任務。除此之外,教師要以融學課堂的理念為基礎,激發(fā)學生對知識的探索精神,增加學生的“互動”頻率,將課程內容的傳授權利適當交給學生,以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求知欲望,拓展學生在數學課程學習中的思維邏輯,幫助學生找到更加合理且適合自身發(fā)展的學習方式。
小學數學教師在經過一段較長時間的教學生涯后,會形成穩(wěn)定、固定的教學模式,這難免在教學思維與教學模式方面跟不上教育改革的步伐。融學課堂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為小學數學課堂的改革提供了一個全新的途徑和重要的革新機遇。但是,對于小學數學教師來說更是一次巨大的挑戰(zhàn)。教師在對融學課堂進行了解與運用的過程中,仍存在將“古老”的教學模式運用到新型的教學模式中,使得融學課堂理念沒有完全與課程內容進行有效的結合,教師只是單純地將知識在課堂中傳授,并按照“五G”課堂的教學模式,形式化地讓學生進行任務式的學習,沒有從中挖掘新“花樣”,小學數學教學過程只是改了個“名頭”,其實質上并沒有完全貫徹融學課堂的理念。教師對于融學課堂的理念的認知不全,讓小學數學課程的改革進度持續(xù)“滯后”,學生依然沒能成為教學課堂中的主體。由此可見,教師對于融學課堂的理念認知不全,不僅會讓融學課堂的理念貫徹不完整,無法真正發(fā)揮出融學課堂理念的實際效應,也無法推動小學數學課堂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數學課程知識的傳授質量不高,對于學生數學能力和思維能動性的進步沒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融學課堂理念是小學數學課程改革中的重要教學理念,更是啟發(fā)小學數學教師對數學知識進行深入分析和思考、激發(fā)學生多方面能力發(fā)展的重要教學觀念。在融學課堂理念的推動下,“五G”課堂模式讓教師有了更加多樣的選擇,它要求教師在進行小學數學知識的傳播與教學過程中,要以創(chuàng)新的教學思維去改變以往“古老”的教學模式,在課程中更好地激發(fā)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育”與發(fā)展。同時,“五G”課堂模式提倡以學生為課程“主角”,讓學生在課堂中擁有更多的出鏡率,教師要發(fā)揮“引導者”與“領頭羊”的作用,促使學生能夠在教師正確、合理、科學的引導之下,逐漸形成具有良好條理性與邏輯性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梳理知識、掌握知識、運用知識的多方面能力。除此之外,教師利用五G 教學模式,能夠拓展多種教學形式,將數學知識以多樣的“面貌”展示在課程中,逐步幫助學生形成數學知識的邏輯“導圖”,有效地引導學生在大腦中創(chuàng)設出數學知識的學習“體系”與思路,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激發(fā)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突破性進展[1]。
在融學課堂理念下,“五G”課堂模式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思路,更是教育體系變革中的最佳“產物”。“五G”課堂模式提倡教師要將課堂的主要舞臺交給學生,讓學生能夠在課程中真正接觸、感知到數學知識的奧妙與神奇之處,引導學生在數學知識的“海洋”中逐步形成正確的數學思維和數學概念,以此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數學能力的進一步發(fā)展。同時,“五G”課堂模式要求教師在小學數學的知識構建過程中,要讓學生有提問題、做交流、當老師的機會,也要適當預留時間給學生進行思考和分析,對課程知識重點內容進行總結與歸納。除此之外,也要分配多樣、豐富的數學任務,讓學生能夠在“五G”課堂模式的體驗下,逐步找到數學知識的學習技巧,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與數學表達能力,也能夠讓學生在提問題、交流分享自己對知識理解的過程中,加強與鞏固學生對知識的認知與掌握,讓學生有更多自我表達的機會。
“五G”課堂模式是融學課堂理念的重要教學基礎,其符合小學階段學生年齡發(fā)展的需要,更是提高小學數學課程教學質量的重要教學形式。教師在小學數學課程知識的傳授、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深入研究、探討、分析如何將“五G”教學模式融入到小學數學知識體系中,以融學課堂理念為教學觀念,對課程教學思路、思維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在“五G”課堂模式下,能夠啟發(fā)教師以豐富、多樣的小學數學課程,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求知欲與興趣度。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叛逆期與敏感期,他們沒有足夠的自控能力,上課過程中十分容易走神,“五G”課堂模式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專注力與學習積極性,它將教學內容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學生在課程學習的過程中,能夠自主發(fā)言、自主學習、自主交流,也能夠大膽運用知識去解決數學問題。由此可見,在“五G”課堂模式下,學生在小學數學課程中能夠暢所欲言,也能夠大膽地展示自身潛在的能力與“技能”,這對于“開發(fā)”學生的邏輯思維,提升學生數學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這種自主學習模式,能夠激發(fā)學生對數學課程的喜愛,增加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好奇心,有利于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的良好形成。
依據新課改對數學課程的要求,傳統(tǒng)教學模式已不適應教學發(fā)展[1]。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發(fā)展,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信息網絡技術進行數學知識的傳授。在融學課堂理念的要求和背景下,教師要拓展教學工具,學會將有利的外界條件融入到數學課程的教學中,“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讓數學知識成為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同時,教師要運用“五G”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在觀察數學知識的過程中,自主地提出問題,并圍繞所提出的問題作為課程主題的“導火線”,對知識進行拓展與教學。比如教師在進行小學四年級《線與角》一課的教學時,就利用信息技術,結合課程內容制作了一個充滿趣味性的PPT課件。在向學生教學線與角的基礎知識和教會學生區(qū)分之前,教師先讓學生對線與角進行深入的觀察,并鼓勵學生在觀察過程中對線與角所存在的一些疑問進行積極的提問。同時,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可以在課件中導入一個空白的模板,并采用“形狀”按鍵進行隨意的“繪畫”,以便于更加直觀地解決學生所提出的問題,也讓學生能夠在教師解答的過程中,逐漸掌握線與角的區(qū)別和相關的知識。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讓學生在對知識進行深入學習與分析的過程中,找出自身所存在的疑問與難題,鼓勵學生在課程中積極提問,及時解決學生在知識板塊學習中的難點與盲點,也能夠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生在課程中的專注力,讓數學知識變得更加生動、直觀和清晰,促使學生能夠在有效的教學“工具”輔助下更加快速地尋找到解題的方式和解題思路,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數學貫穿于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整個過程,在人類生活中不斷發(fā)展,對人類社會的發(fā)展作用也越來越大。數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基于“課堂革命”的深情呼喚以及核心素養(yǎng)“落地”的現(xiàn)實需求[2]。教師要結合融學課堂的相關要求,學會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以“五G”教學模式為基礎,促使學生在課堂中懂得運用數學知識,為學生提高數學“實踐”提供平臺和機會,增強課堂的趣味性,提升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和學習效率。例如,教師在進行小學五年級《圖形的面積》的教學中,可以分配學生一些“實踐”任務,讓學生在教室中找出各種各樣形狀的物體,并根據物體特性,對不同形狀的面積計算公式進行對比和分析,引導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思考,讓學生在有效場景中學會利用面積公式,運用公式進行不同形狀的面積計算。通過這樣趣味的“實踐”教學方式,不僅能夠讓數學課堂氣氛變得更加生動、“活潑”,集中學生的專注力,啟發(fā)學生運用數學知識和基本概念解決數學問題,也能進一步加強學生對知識的觀察、分析能力,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除此之外,也能夠讓學生在任務中找到更加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樹立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熱愛與興趣。
在融學課堂理念下,“五G”課堂模式提倡學生當一回老師,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創(chuàng)造能力,促進學生數學知識的自主構建、自主學習、自主授課能力的發(fā)展。教師要將數學“舞臺”交給學生“主持”,讓學生能夠真正成為課堂中的“主角”。教師在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的同時,可以創(chuàng)新教學角色,翻轉課堂角色,將“授課權”交給學生。例如,讓學生對《圓》的內容進行教學,使學生在“備課”過程中對圓進行深入的了解和觀察,對其半徑、直徑、周長、面積等計算公式的規(guī)律進行摸索,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學生在利用自己對知識的理解進行運用和分析的過程中,不僅能夠在這個“復習”的過程中,加深相關知識點的印象,提高對課程知識點的熟悉和掌握程度,也能夠強化自己對知識點的運用。同時,通過課堂角色翻轉的新型教學方式,也能夠讓教師更加清晰地觀察到學生對知識的運用水平和掌握程度,幫助教師完善教學思路,使教師能夠對相關知識進行及時的、針對性的“查缺補漏”,提高教師的備課效率和課程質量。
在融學課堂中,小學數學教師重視激發(fā)學生對知識進行探討與分析,期望學生能夠在交流的過程中,逐漸創(chuàng)造出新的學習思路,讓思想碰撞的火花能夠成為學生對知識運用能力的“動力”。在“五G”課堂模式下,小學數學教師不但要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知識運用能力,也要讓學生學會分析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教師要在課堂中適時增加分組討論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課堂中暢所欲言地進行表達。例如,教師在進行《統(tǒng)計與概率》的教學時,可以提出“班級組織校外活動,需要統(tǒng)計班上參加活動的學生人數,并列出男生占班級人數的多少,女生占班級人數的多少”“校外活動總共有義務勞動、交通志愿者、博物館參觀三項,最后選擇義務勞動的概率是多少”等類似的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并讓學生分組進行討論。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加強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和表達能力,也能夠促進學生分析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學生分析、推理能力的進步。同時,能夠給予學生交流、探討的機會,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思維能動性。在交流過程中,增加學生數學知識的掌握程度,鞏固學生的數學基礎,促進學生數學能力的進一步發(fā)展[2]。
融學課堂理念是目前小學數學教育變革中的重要指導方向,是小學數學教師必須全力以赴執(zhí)行的重點任務。教師要充分運用“五G”課堂模式,對小學數學知識進行深入的挖掘和分析,尋找二者的“共通”點,并有效進行融合,以此促進小學數學課程教學的快速改革與創(chuàng)新,讓學習數學知識的“面貌”能夠煥然一新。教師也要采用更加多樣、豐富的知識教學模式,增加學生在課程中的“出鏡率”,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與學習興致,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與學習習慣,促進學生多方面能力的同步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