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培明
學校的高品質是一種價值追求,也可以理解為學校發(fā)展的方法論,它能引領師生過上充滿崇高追求、彰顯生命活力、洋溢自由與創(chuàng)造的審美化校園生活。教育在本質上是一種價值活動,對人的生命意義具有內在價值,普通高中的高品質發(fā)展從根本上體現在教育對美好人生的觀照上。高品質示范高中聚焦現代教育管理的創(chuàng)新導向,其指標體系的建立以及建設機制的形成為現代教育管理提供了創(chuàng)新的語境和方向。現代教育管理應當深刻把握新時代教育發(fā)展的新要求,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歷史使命出發(fā),切實回應師生對生命幸福和精神家園的期盼,以美學精神提升教育內在品質,構建充滿活力的綜合治理體系,以課程教學改革的不斷優(yōu)化,促進學校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自信豪邁的時代新人。
江蘇省南菁高級中學(以下簡稱“南菁高中”)的高品質示范高中建設凸顯美育對校園生活的重構,讓學校教育走向美學境界,以崇高、解放、自由的美學精神為價值立意,以提高生命質量和提升生命價值為根本宗旨,努力擔負起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培養(yǎng)時代新人的使命。經過三年多的創(chuàng)建,南菁高中在教育哲學凝練、審美課堂建設、教師隊伍建設、學術南菁發(fā)展和現代學校治理體系建設等方面形成了具有較大推廣價值的經驗和范式。學校育人展現現代追求,學校發(fā)展彰顯高品質樣態(tài),新時代南菁高中教育美學的內涵更加豐富。
高品質示范高中建設,以崇高、自由、解放的美學精神為價值立意,以提高生命質量和提升生命價值為根本指向。崇高、自由和解放三者統一于馬克思提出的“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這一教育追求。因此,以美學精神優(yōu)化統領學校課程教學文化,以審美教育促進人實現自由而全面的發(fā)展,才能為學生營造審美的校園生活,為他們的美好人生奠基。南菁高中將美學精神上升到學校發(fā)展的教育哲學層面,確立“讓教育走向美學境界”理念,力求形成學校高品質發(fā)展的美學范式。學校以美學立意,以崇高、自由、解放的中華美學精神重構校園生活,旨在喚醒師生的生命感、價值感、創(chuàng)造感,成就師生個體的美好人生。美是促進人類不斷向前發(fā)展的內在向度,亦是教育的內在向度。
南菁高中從“扎根中國大地辦學校、放眼世界舞臺謀發(fā)展、面向未來社會育人才”三個維度確定了高品質示范高中的發(fā)展理念。為實現這樣的發(fā)展愿景,南菁高中的高品質示范高中建設將“審美課堂建設”“新南菁書院建設”和“國際理解教育”作為三項重點內容,形成“品”字支撐,以成就學校未來發(fā)展的高品質。“審美課堂建設”重點解決課程教學的審美化,促進育人模式轉型,實現學科育人;“新南菁書院建設”凸顯學術南菁魅力,通過課程重構輻射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國際理解教育”將傳統文化與多元文化納入課程體系,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關心世界和未來的情懷。這三者有著內在的統一性,以美學為統領,彰顯“指向完整的人的培養(yǎng)”這一價值。
教育需要美學精神觀照,讓教育生活中的人形成“具有想象的青春性和理性的成年性”[1],從而讓學生獲得真正意義上的自由與幸福。美育重構校園生活的實踐路徑,包括通過德育活動提升境界、以美學精神提升課程教學品質、以國際理解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
新時代,叩問生存的意義和生命的價值,追尋愛和美,能夠不斷引領學生走向至真、至善、至美的人生高度,進而將學生引向德行的完善、人格的提升和對生命完美的追求,這是南菁高中教育美學的理想。
美是合規(guī)律性與合目的性的統一,學校教育應該尊重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豐富學生的生命體驗,引領學生形成崇高的價值追求。南菁高中按照這一指導思想,將學生的全部校園生活進行審美重構,充分體現學生生活的主體性、體驗性和價值性。比如,南菁高中的麥田志愿者社團赴云南省玉龍納西族自治縣巨甸鎮(zhèn)后箐村開展支教活動,學生通過義賣等活動自籌經費,聯系慈善總會確定支教對象,策劃行動方案。在這半個月的時間里,他們自己搭床鋪、做飯,每個人還要完成為山區(qū)孩子上課、講故事,和孩子一起做游戲等任務。這些活動促使學生走出校園,了解外面的大千世界。深切的體驗和深入的思考,讓他們真正地收獲了成長。他們看到了我國不同地區(qū)發(fā)展的不平衡,看到了一些留守兒童缺少關愛的成長環(huán)境,更加懂得了自己肩負的責任,更加深刻地思考自己與社會、國家的關系?;顒优囵B(yǎng)了學生的家國情懷。
南菁高中以美學精神提升課程教學品質,將普遍性目標與個性化目標相結合。所謂普遍性目標,是指學校的課程目標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方向,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而個性化目標,則是指“培育南菁氣質,塑造高尚人格,讓學生追求靈魂的高貴和行為的儒雅”。換言之,就是要通過美育課程,讓學生在課程中欣賞美、體驗美和創(chuàng)造美,實現其人文素養(yǎng)和科學精神的均衡發(fā)展。
南菁高中致力于全部課程的審美化重構。在課程規(guī)劃和課堂教學中進行審美滲透,充分尊重認知規(guī)律,挖掘學科育人價值,建立學習內容與真實世界的有機聯系。美育對課堂教學的滲透體現在豐富個體生命,培養(yǎng)想象力,促使情感自由解放,減輕對深層心理活動的壓抑與束縛,使之不斷受到激發(fā),保持旺盛活力。具體來說,就是從課程價值出發(fā),凸顯對健全人格和精神境界的培養(yǎng),讓教育回歸育人;從課程實施出發(fā),凸顯學生的主體體驗和欲望激發(fā),讓教育呵護學生生命的完整,激發(fā)學生良好的求知欲望和生命狀態(tài);從教學過程出發(fā),強調課堂教學的情境性、愉悅性和情感性,讓學生的生理狀態(tài)和心理狀態(tài)生機勃發(fā);從學習評價出發(fā),凸顯過程性表現性評價,真正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強調學生自身主動性,知識的來源中心不再是教師,學生自己應主動利用各種方式獲取知識”[2]。
南菁高中將學科滲透作為學校課程審美化實施的重要路徑。數學學科從數學圖形的構造和公式的簡約出發(fā),引導學生發(fā)現數學學科的邏輯之美;語文學科從文學作品中人的境界之美出發(fā),獲得審美人生境界的熏陶;歷史學科對人類歷史進程進行審視,讓學生真正理解對美的追求是人類前進的不竭動力;等等。
人為了更好地與世界交往,必須以倫理的審美的方式存在,使有限的個體參與無限的整體以實現自我價值,并按照美的規(guī)律塑造自我、改造世界。生活在全球化時代的每一個人都需要以審美視野來認識中國和世界,增強其對所生活世界的歸屬感。這種歸屬感主要體現為“個體成員對所處社會的投入感、依戀感、喜愛感、熟悉感、安全感、獻身感等的程度”[3]。為了培養(yǎng)這種歸屬感,學校需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感知社會、身心一體地投身社會實踐的機會,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谶@樣的理解,南菁高中凸顯教育文化傳承與精神塑造的價值,將“國際理解教育”納入高品質示范高中建設的整體規(guī)劃中。一方面,“國際理解教育”從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出發(fā),讓青年一代深刻理解、認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深刻內涵,深刻認識當今的中國道路是從中華文明的母體內部生長出來的,中華文化是我們的根脈、根基和根本,任何時候都要保持我們的底蘊和底色;另一方面,“國際理解教育”指向學生世界公民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讓他們成為視野開闊、有未來意識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的世界公民。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張,包含中華美學精神對人類命運的關懷。家國情懷在人類共同利益的語境下具有超越民族國家的價值追求,具有全球視野的現代教育要克服狹隘,走向國際理解和文明互鑒。教育唯有致力于圓滿人格的培育和美善人性的呵護,才能實現審美境界的真正提升。國際理解教育要基于文化理解和文明互鑒這一本質內涵,在深刻的文化理解基礎上進行文明對話,加強文明互鑒,促進文化交融,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美學支撐。南菁高中將“國際理解教育”理念滲透在課程教學活動之中,提升課程教學的價值立意,將“愛國主義與世界主義、國家利益與全球利益、全球教育與公民教育文化統一與文化多樣的有機整合”[4]有機滲透在課程教學中。課程設計既關注中國的歷史文化,也從全球視野來進行比較研究。比如,學校近兩年大力開展的研學旅行課程凸顯了教育的美學關懷。學生在研學旅行課程中用腳丈量祖國大地,用心感悟祖國文化,用情內化中華精神。
南菁高中的發(fā)展得益于江蘇省普通高中課程基地建設、江蘇省基礎教育前瞻性教學改革實驗項目等內涵發(fā)展重大項目的不斷推出和高品質示范高中建設的平臺。目前,學校發(fā)展展現良好態(tài)勢:教育教學質量高位提升,新課程、新教材、新高考的研究與實踐穩(wěn)步推進,一批國家、省教育科研改革項目落地、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成功立項。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學校發(fā)展還面臨著諸多嚴峻挑戰(zhàn)和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為此,南菁高中不斷完善以項目建設推動學校高品質發(fā)展的機制建設。
1.以統領性的校本教研主題引領學校實現辦學品質的全面提升
南菁高中確立了美育在學校工作中的統領地位,提出“以美育重構校園生活”的校本教研目標,讓美學精神在各個學科中真正落地。比如,語文學科開發(fā)的“基于家國情懷培養(yǎng)的抗疫主題閱讀課程”,充分體現了學校教育對學生價值觀的培養(yǎng),讓學生以人生美學的崇高境界思考自己的社會責任;生物學科結合疫情防控,引導學生熱愛生命,尊重自然,致力于學生自然美學觀的建構,提升學生對自然和生命的理解;地理學科以研學旅行活動為載體,讓學生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提升作為中華兒女的自豪感和崇高感;等等。大美育課程體系讓校本教研具有鮮明主題和明確方向,實現了美育對學校生活的審美重構。
2.以科研項目建設確立項目實施的主題式校本教研機制
主題式校本教研組織聚焦學校課程教學改革核心問題,組建項目團隊,開展主題式、專題式校本教研。目前,學校校本教研項目主要有三種類型。一是組建勞動教育、傳統文化教育、國際理解教育等主題式教研團隊。二是依托課程基地和教學改革項目實施組建學校項目建設團隊。如基于地理、生物學科的勞動教育課程基地,教師和班主任開展跨學科聯合教研,探索集勞動價值教育、勞動體驗教育和學科知識學習相結合的勞動教育新范式。三是為了解決教育教學實踐中遇到的突出問題,組建發(fā)展性教研團隊。如班主任圍繞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在班集體建設中的落實和轉化開展行動研究等。
3.以專家引領學校骨干教師團隊模式建立專業(yè)性校本教研組織
南菁高中從現代學校治理體系完善的視角,審視并改變學校傳統的科層管理組織結構,建立專家學者深度融入學校教育教學的專業(yè)性校本教研組織。在此基礎上,依靠專業(yè)性的校本教研組織的建設,充分發(fā)揮專業(yè)性校本教研組織的功能,彰顯學校教育專業(yè)品質。
南菁高中以審美課堂建設為中心,鼓勵教師探索各學科的審美化教學模式,全面提升課堂教學質量,著重從這樣三個方面努力:第一,加快課堂轉型。積極探索基于情境、問題導向的互動式、啟發(fā)式、探究式、體驗式等課堂教學范式;依托課題研究、項目建設,探索大單元教學和跨學科協同教學。第二,促進學生學習。借鑒腦科學研究成果,探索促進學生感性與理性協調發(fā)展的教學機制,激發(fā)學生的生命活力和學習動力,提高學生的學習力。第三,加強學科育人。研究如何落實新課程標準,通過教學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加強教學的文化滲透與融合,提升教學的育人價值,通過課程的整合開發(f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南菁高中以課程建設提升新南菁書院的內涵,將原有的校本課程進一步整合,著力開發(fā)南菁書院課程體系,提升學術南菁的品質。新南菁書院課程突出學術創(chuàng)新和人文藝術兩大類課程,將德智體美勞五育目標滲透到課程實施當中。這就需要學校在全面加強國家課程實施的基礎上,從課程目標、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管理、課程評價等方面系統建構符合學校實際、符合學生發(fā)展水平的課程體系,并努力形成學校的課程品牌和課程特色,建立促進學生自主發(fā)展和健康成長的評價機制。
南菁高中治理體系現代化是學校優(yōu)良辦學品質的重要體現。學校努力使現代學校治理的組織結構與現代教育發(fā)展樣態(tài)變革相適應,逐步建立具有較強專業(yè)性、學術性的治理體系。校長充分發(fā)揮教育的價值領導力和課程領導力,建立學術性、專業(yè)性的校本教研組織,建設學術型教研組,支持學生建立研究型社團,充分激發(fā)師生的創(chuàng)造活力。為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時代新人,南菁高中圍繞關鍵領域展開相關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通過新課程標準實施、新教材研究,以及大單元教學、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深度教學實施等主題開展高品質示范高中的項目建設,組建專業(yè)主題式的教研團隊,集中開展教學改革的攻關實踐。
普通高中的高品質發(fā)展從根本上體現為教育對美好人生的觀照,成就師生的生命幸福。作為江蘇省首批立項的20 所高品質示范高中之一的南菁高中,自當深刻把握新時代對教育發(fā)展的新要求,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這一歷史使命出發(fā),真正回歸師生對生命幸福和精神家園的期盼,以美學精神提升教育內在品質,培養(yǎng)自信豪邁的時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