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召敏
(山東省臨沂市莒南縣第三小學)
百年大計,“育德”為先。素質教育理念更加強調對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培育,其中對學生道德品質的培養(yǎng)成為重中之重,要求“先成人再成才”。對學生道德品質方面的教育,已經(jīng)成為目前教育中的熱點話題,而班主任作為班級管理者,必須充分地認識到班級德育管理的重要性,營造良好的德育環(huán)境,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在素質教育推行背景下,“家校合作,共育英才”已經(jīng)成為當下的熱點話題之一,德育工作更離不開家庭教育的配合。因此,我們必須加大家校合作的力度,促進教師與家長之間的全方位配合,以此為學生的德育滲透工作打下基礎。小學階段正是學生從稚嫩走向成熟的關鍵期,此時班主任應當著重對班級德育滲透進行關注與管理。班主任可以定期舉行德育專題講座,邀請家長參與,進行家校配合。如可以設置“誠信”“節(jié)約”“責任”等專題教育,邀請家長參與其中,選出家長代表談一談學生在生活中的表現(xiàn),并指出改進之處,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到自己的不足,便于優(yōu)化學生的道德品質。
為順應時代的發(fā)展要求,不斷完善德育教育體系,我們需要創(chuàng)設優(yōu)良的德育環(huán)境,以多樣教學管理的形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德育品質,使學生能夠接受更好的德育教育。比如目前小學德育的主要內容包括愛國教育、基地教育、人道主義教育等,內容比較繁雜。小學生正處于思想發(fā)展的初級階段,繁雜的德育內容可能會使其出現(xiàn)思維混亂的現(xiàn)象,不利于學生的理解和吸收。此時我們就可以對德育內容進行精簡,采取多樣化教學模式,比如融入信息教育元素,以網(wǎng)絡資源素材激勵學生;或者采取生活化教學模式,以生活中的小事來觸發(fā)學生的心理感受,滲透德育思想,便于構建班級德育環(huán)境,打造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教育管理體系。
班主任要想做好班級的德育工作,必須從自身入手,做智慧型班主任,能夠善于利用多元力量、協(xié)調多元輔助因素,這樣才能促進班級德育工作的順利進行。近兩年,不少學者提出了“智慧型班主任”這一詞匯,并且對該方面的研究進行了深入的探討,認為班主任要挖掘自身的潛力,發(fā)揮自己獨特的智慧,在思考過程中充分利用班主任經(jīng)驗,從繁雜事務中抽身出來,對班級的管理發(fā)展進行深度思考。這有助于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愉悅感和成就感,使班主任成為智慧型教師。
例如,筆者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往往會讓學生參與其中。雖然小學階段的學生身心發(fā)展還不成熟,難以提出成熟型的建議或者管理方法,但我們在堅持素質教育理念下以生為本工作原則時,為促進班級德育工作順利開展,必須納入學生元素,讓學生參與到班級管理之中。我在班級管理中營造民主與融洽的氛圍,讓學生都有平等的機會,學生可以成為“小班主任”,從而理解到班主任工作的難處和不易,了解班級德育管理的艱辛之處,使學生與班主任之間的發(fā)展能夠同步進行。此外,筆者在班級管理中還納入了家長元素,讓家長參與到班級管理之中,形成家校合作的氛圍,利用微信、QQ 等通信方式與家長進行密切的溝通,帶動家長參與班級管理的積極性,這一方式達到了出乎意料的效果。當然,做好智慧型班主任還需要考慮到工作中的問題,要不斷地反思自身,提升自己的認知水平,統(tǒng)籌兼顧,將多元力量融合協(xié)調,共同促進班級德育工作的順利開展。
應當認識到小學班級德育管理不只是簡單的一句話而已,而是十分重要的教育環(huán)節(jié),需要班主任不斷優(yōu)化德育教育模式。我認為,除了加強學校與家庭教育之間的配合外,德育教育還需要納入社會教育中,三位一體,共同育人,這樣才能夠構建一個完善的德育環(huán)境。
知識來源于生活,德育也必須要回歸生活。德育不僅要在課堂中進行,還要聯(lián)系實際情況,讓學生將美好的道德品質在生活之中踐行。如班主任在開展班級活動過程中,可以組織一些課外活動,比如探望敬老院、參觀紅色文化博物館等課外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培養(yǎng)情感,潛移默化地完善自身的道德涵養(yǎng),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總而言之,在小學班級德育管理過程中,班主任需要堅持素質教育理念,不斷地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整理、分析,才能夠讓學生德、智、體、美、勞得到全面發(fā)展。當然,本文在研究過程中,由于筆者時間和精力有限,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希望廣大教育同仁加以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