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天問》的創(chuàng)作背景、題意與性質(zhì)

2023-09-15 11:55張紅亮
新楚文化 2023年8期
關(guān)鍵詞:天問題意性質(zhì)

【摘要】屈原《天問》創(chuàng)作背景深刻豐富,受到楚國地理環(huán)境、社會人文、本人家族等多重因素的綜合影響,其題目表示“問天”之意,但他所問之事不僅有天道,亦有人事,內(nèi)容豐富、志趣爛漫。就《天問》的性質(zhì)而言,它是一首抒情詩,是屈原基于時代背景、家族命運以及個人經(jīng)歷遭遇而創(chuàng)作的重要作品,意在諷諫時政、表達個人志向。

【關(guān)鍵詞】《天問》;背景;題意;性質(zhì)

【中圖分類號】I207.2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261(2023)08-0020-05

屈原及其楚辭之作受到歷代文人雅士推崇,形成了壯觀燦爛的“屈學”。而在“屈學”之中,《天問》又因最為晦澀難懂、深奧綺麗,引發(fā)了深入持久的關(guān)注與研究。雖然以往對其研究之內(nèi)容廣泛深入、研究之方法豐富多樣、研究之成果層出豐碩,但有些問題依然可以進行更深一層的探究。本文梳理總結(jié)了前人之相關(guān)研究,擬對《天問》創(chuàng)作背景、題意、性質(zhì)等內(nèi)容進行進一步分析。

一、《天問》的創(chuàng)作背景

一部作品必然是多重因素共同影響的結(jié)果。以往對包括《天問》在內(nèi)的楚辭作品背景之研究,更注重社會人文、作者自身等因素。筆者認為除此之外,《天問》的創(chuàng)作亦受楚國地理環(huán)境與屈原家族影響。具體來說,可以分為以下幾個因素:

(一)深受楚國地理環(huán)境之影響

王夫之指出:“楚……其南沅、湘之交,抑山國也……江山光怪之氣,莫能掩抑?!盵1]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一方人造一方文化,山水異于中原的楚國,其文化較之中原亦更顯獨特綺麗。楚國山水地理不僅給楚人以營生之資,還給予了其戰(zhàn)略空間,更在深層次影響著楚人的精神文化[2]。這樣的文化為屈原系列作品創(chuàng)作提供了廣闊的天地和想象的空間?!短靻枴氛沁@種獨特地理環(huán)境所催生文化之產(chǎn)物,顯示出了異于中原的獨有特色與風格。正如郭沫若在《屈原研究》中指出的,屈原氣魄宏偉、端直娓婉,文辭雄渾、奇特清麗,恐怕也是受到了些山水影響[3]。

(二)根植于楚國絢爛多彩的歷史文化

巫術(shù)、神話、樂舞、楚辭和哲學等,集中地體現(xiàn)了楚文化中的浪漫主義精神風貌,形成了一種整體的綜合的浪漫主義藝術(shù)和美學風格[4],這一風格與中原顯著不同。其中,巫文化以及作為巫文化內(nèi)核的神話,成了楚文學產(chǎn)生、發(fā)展的土壤和搖籃、前提和基礎(chǔ)[5]。有學者從屈原先世、生平、職官、作品、思想等方面全面系統(tǒng)考證了屈原與巫之間的關(guān)系,認為屈原不僅是楚國文化由巫而史發(fā)展中的先行者、更是收獲者[6]。

因此,可以斷定屈原必然是家學深厚、通巫精史的,必然能夠?qū)Τ孜幕吧裨拏髡f信手拈來、運用自如,《天問》包羅萬象的內(nèi)容、天馬行空的想象就能很好地體現(xiàn)這一點。

(三)是中國南北文化共同影響的產(chǎn)物

黃伯思指出:“蓋屈、宋諸騷,皆書楚語、作楚聲、紀楚地、名楚物,故可謂‘楚辭?!盵7]從《天問》等系列“楚辭”作品來看,它明顯具有區(qū)別于中原詩詞文學的獨特之處,顯然是誕生于楚國楚地之“楚語楚聲”的優(yōu)秀典范。但如果將《天問》與中原詩歌代表作《詩經(jīng)》進行比較,可以發(fā)現(xiàn)兩者在句式結(jié)構(gòu)等方面亦有不少相同之處,這也從一定程度上表明《天問》“并沒有完全排斥中原文學形式,而是在借鑒中原文學形式的基礎(chǔ)上有所變化和發(fā)展”[8]。從楚國歷史文化發(fā)展來看,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兩地優(yōu)秀文化融合于不分此畛彼域、氣度開放的楚人手中[9];加之屈原本身“博聞強志……入則與王圖議國事……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10],必然對南北各地文化十分熟悉;因此其《天問》等作品便形成了視野寬廣、內(nèi)涵豐富的特點,正是中國南北文化強強聯(lián)合、有機交融之代表。

(四)是歷史發(fā)展、個人遭遇的集中體現(xiàn)

屈原通常是發(fā)憤以抒情,多以“余”“吾”等第一人稱為開頭,展開抒情進而敘述個人生活遭遇[11]。從屈原家族來看,屈氏在楚國歷史悠久、勢力雄厚,具有強大政治影響力;從其個人生平來看,屈原孜孜以求“美政”,積極參與內(nèi)政外交改革,但正如《史記》所載:“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內(nèi)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蘭?!盵10]這使得屈原在朝中遭受排擠,乃至最終被貶斥。多數(shù)學者認為《天問》作于屈原第一次流放漢北之際,筆者亦贊同此說。正是在美好希冀與殘酷現(xiàn)實的懸殊之間,屈原寫就了《天問》,直抒胸臆,展示出自己的至情至性與至愛至憎。因此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屈原的《天問》這篇鴻篇巨制可算得上是一篇貶謫文學的重要作品,但與其他貶謫文學不同的是,《天問》的站位更高、視野更遠、意境更深。

二、《天問》題解

《天問》題名因言簡意賅,而更顯內(nèi)涵豐富,關(guān)于它究竟為何之意,自漢代王逸以來,歷來受人關(guān)注,但也是眾說紛紜??傊腥缦聨追N觀點:天來發(fā)問、問天、關(guān)于天的問題、天大的問題、陳篇首之事。

(一)認為《天問》來自“天來發(fā)問”之義

柳宗元“乃假天以為言焉,故作《天問》”倡此觀點,楊萬里《天問天對解》支持此觀點。王夫之《楚辭通釋》指出:“舉天之不測不爽者,以問憯不畏明之庸主具臣,是為天問,而非問天?!盵12]胡浚源《楚辭新注求確》也贊同此說。

(二)認為《天問》實際上就是屈原“問天”

王逸《楚辭章句》云:“天問者,屈原之所作為也。何不言問天?天尊不可問,故曰天問也?!盵13]屈復《楚辭新注》曰:“天問者,仰天而問也。”胡文英《屈騷指掌》曰:“此篇皆郁極無聊,搔首問天之語?!贝送?,還有一說雖亦為問天,但稍有不同——認為是對天提出問難——戴震《屈原賦音義》曰:“問,難也。天地之大,有非恒情所可測者,設(shè)難疑之。”褚斌杰亦說:“在我看來,問天,就是向天問難,是對天進行責問的意思?!眱煞N觀點雖有不同,但都體現(xiàn)了對“天”的不同認識,以及對“天”的不同態(tài)度情感。

(三)認為《天問》是屈原在追問“關(guān)于天的問題”

聶恩彥認為:“《天問》的題意,既不是屈原問天,也不是天來問,更不是設(shè)為問難來疑天,正確的解釋,應該是‘天的問題。”[14]陳子展說:“不是人對天道的疑問,而是上帝的疑問,天的問題?!盵15]林庚《<天問>箋釋》指出:“天即天道,天問就是天道之問?!眲⑽挠恼軐W的高度進行考察,認為“天”是“天道”之意,而“問”則是問難或質(zhì)問[16]。

(四)認為《天問》是屈原在追問“天大的問題”

游國恩《天問纂義》認為:“凡一切人事之紛紜錯綜,變幻無端者,皆得攝于天道之中,而與夫天體天象天算等,廣大精微,不可思議者,同其問焉,此天問之義也。”[17]翟振業(yè)根據(jù)甲骨文、金文的考證,指出先秦文獻中多有將“天”訓為“大”的事例,認為《天問》就是問極高深的、極重大的問題[18]。此外,姜亮夫《屈原賦校注》指出:“‘天與‘元古又一字正形與側(cè)形之異也。元本義亦訓首,引申為始,為本,則天問者,又窮其本始之意歟?!?/p>

(五)認為是“陳篇首之事”

姜亮夫《屈原賦校注》認為:“考古書命篇之義,春秋以來多舉文中首字義標題……《天問》非放言抒情之作,其事至零雜,固屈子仍用右例,以篇首所陳之事,皆天體天象天德之類。”詹安泰對《天問》所問之事進行分析,指出其全篇都是問題的提出,而首先提出的就是天的問題,因此以“天問”為名[19]。

筆者認為從語法角度分析:“天”字是名詞,可以訓為“大”“元”等形容詞;“問”字不僅可以做名詞,還可作動詞。按語法規(guī)則可排出如下組合:天(名詞性質(zhì))+問(動詞)、天(名詞)+問(名詞)、天(形容詞)+問(名詞)等三種形式。形式一可以作兩種解釋:一為主謂結(jié)構(gòu),表示“天來發(fā)問”;動賓結(jié)構(gòu)(賓語前置),即“問天”。形式二為偏正結(jié)構(gòu)意即“天的問題”。形式三亦為偏正結(jié)構(gòu)意即“天大的問題”。因此,可見觀點一到四均是從不同語法角度來進行解題的,而第五種觀點側(cè)重從全文內(nèi)容角度分析題意。

以上五種觀點,到底哪一種解釋更為準確?

首先,“天來發(fā)問”不太能立住腳?!短靻枴返牡谝徊糠旨搓P(guān)于天地運行,天不可能自己問自己關(guān)于天地運行的內(nèi)容。此外文中“天命反側(cè)”“帝何刑焉”“帝何竺之”“帝何饗”“帝何求”等明顯是向天發(fā)問,不可能是天來自問,所以“天來發(fā)問”觀點不準確。

其次,《天問》的問包括天地、三代、楚國三部分,一個“天”字不能全部概括。所以根據(jù)文章結(jié)構(gòu)與內(nèi)容可以排除“關(guān)于天的問題”“天大的問題”以及“陳篇首之事”等幾種觀點。

因此筆者認為“問天”一說更為全面,但必須明確的是,屈原所問者不僅有天道,亦有人事,可謂是包羅萬象,而不是單一的發(fā)問。

至于其他不同觀點均有可鑒之處,亦可說明《天問》內(nèi)容、志趣豐富爛漫,對我們更好地理解《天問》有極大的幫助。

三、《天問》的作品性質(zhì)與意圖

對于作品的性質(zhì)的分析有助于更好理解作品的創(chuàng)作意圖,分析作者的創(chuàng)作心態(tài)。除了傳統(tǒng)認為《天問》為抒情詩、窮理詩、諷諫詩以外,還有以下幾種新興觀點:“興亡史詩”[20]“擬史詩”[21]“史詩式的哲理詩”[22]“詠史詩”[23]“詠史性的哲理抒情詩”[24],或籠統(tǒng)稱為“史詩”[25]“巫詩”[26]“巫史文獻”[27]“歷史教材”[28],或認為其是“與稷下學者問對的綱要”[29]“講授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提綱式詩”[30]等。

對于以上紛繁復雜的種種解讀,筆者認為非但不能直接否定,反而要更加充分吸收,以助于更好、更全面地理解《天問》。屈原為楚國莫敖氏的后代,同時為掌管皇族教育的三閭大夫,還兼具巫的身份,所以文史、星歷、卜祝皆有所通,是當時楚國有識之士,因此屈原的作品必然視野宏大、內(nèi)涵豐富,涉及多個方面。但是這并不是說上述觀點都正確、符合屈原創(chuàng)作意圖。對此問題,不能盲人摸象,既要從細微處求證,又要從總體上把握。

因此,對于上述繁復的新近認識,筆者認為它們只能展現(xiàn)一個側(cè)面,而不能概括全部。與新近觀點相比,傳統(tǒng)的三種觀點則顯得更為全面系統(tǒng)。下面將三種不同觀點及其對應的作品創(chuàng)作意圖對應起來,依次陳述:

(一)認為《天問》是一首抒情詩

漢代王逸在《楚辭章句》中指出:“屈原放逐,憂心愁悴……吸號昊昊,仰天嘆息……以泄憤港,舒瀉愁思。”此說經(jīng)其首倡,亦成正統(tǒng)觀點。洪興祖《楚辭補注》借助屈原之口道:“楚之興衰,天邪?人邪?吾之用舍,天邪?人邪?國無人莫我知也,知我者天乎?此《天問》所為作也?!贝髡稹肚x注》稱《天問》“皆遇事稱文,不以類次,聊舒憤懣也”。蔣驥《山帶閣注楚辭》也指出《天問》“亦舒憂娛哀之一助也。其意念所結(jié)……太息而不能自已”。當代不少學者繼承王逸之見,此種觀點支持者最多。

(二)認為是一首窮理詩

屈復《楚辭新注》指出:“三閭抱此,視彼天地三光,山川人物,變怪傾欹,及歷世之當亡而存,當廢而興,無可然者。非天是問,將誰問乎?……是以謂天問。”游國恩認為《天問》乃是屈原對“宇宙間一切事物之繁之不可推者,欲從而究其理耳”。孫作云則說《天問》是“關(guān)于宇宙形成、天地開辟、人類開始、歷代興亡以及種種神怪迷信所提出的總疑問”[31]。姚小鷗指出:“人窮返本,坎坷的人生遭遇引起屈原對宇宙、社會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從而企圖通過《天問》的疑問方式對天人之際古今之變,進行探索和總結(jié)?!毙苋瓮仓赋銮疤岢龇N種問題,窮究事理”[32]。

(三)認為是一首諷諫詩

王夫之在《楚辭通釋》指出《天問》:“要歸之旨,則以有道而興,無道則喪。黷武忌諫,耽樂淫色,疑賢信奸,為廢興存亡之本。原諷諫楚王之心,于此而至……規(guī)瑱之盡,辭于斯備矣?!眲⑽挠⒄J為屈原“把自己革新圖強的政治理想,始終寄托在懷王的悟過改更上,企圖通過懷王對他的重新起用,以施展其政治的抱負”。趙逵夫認為《天問》是屈原希望楚王能夠從歷代興亡成敗中汲取經(jīng)驗教訓,而不僅僅是泄憤感或表現(xiàn)什么人生哲學上的疑問[33]。

上述三種觀點似乎都正確,但考察屈原所處時代和《天問》的寫作形式和結(jié)構(gòu),筆者還是認為《天問》是一首抒情詩,只不過這首抒情詩是通過對于自然和往史的疑問而展開,而最終整體體現(xiàn)。這一點從當時的形勢可以看得十分清楚。

從楚國歷史發(fā)展來看,屈原之時為楚懷王、楚頃襄王當政,楚國正處于歷史盛衰轉(zhuǎn)換的關(guān)鍵時期。而在此時,由于楚懷王對天下大勢認識不清,關(guān)鍵時候用人不當,情緒不穩(wěn)定、智力不高、優(yōu)柔寡斷、貪婪好色等原因[34],導致楚國最終不可逆地踏上了由盛轉(zhuǎn)衰的歷程,楚懷王也落下了兵挫地削、亡其六郡、客死秦國的悲慘結(jié)局。

從屈原家族的發(fā)展來看,屈氏家族發(fā)展與楚國興衰存亡相始終、有著緊密關(guān)系。作為楚懷王、楚頃襄王當政時期由盛轉(zhuǎn)衰的親歷者,屈氏家族也伴隨楚國衰落,經(jīng)歷了由頂峰到日漸衰微的轉(zhuǎn)變過程,尤其是屈原自投汨羅江后,屈氏家族也日漸衰微[35]。

從屈原自身經(jīng)歷來看,他雖然“惜往日之曾信兮,受命詔以昭時。奉先功以照下兮,明法度之嫌疑。國富強而法立兮,屬貞臣而日竢”(《九章》),盡心輔佐懷王、頃襄王,但卻屢遭排擠,最終被頃襄王進一步疏遠,以致最終心灰意冷、投江自盡。

因此,從個人、家族、國家所處時代、所經(jīng)遭遇來看,屈原必然心中充滿憤懣,通過《天問》對于自然和人事的發(fā)問體現(xiàn)了他對于自己固有觀念的懷疑,表達了他對于自己處境的不滿,更體現(xiàn)出對于楚國命運的擔憂。其最終的目的是為能讓當權(quán)者驚醒,實現(xiàn)國家的富強,實現(xiàn)統(tǒng)一華夏之愿,所以《天問》在抒情的同時,還更具有諷諫的意圖。

本文的探析借鑒了眾多前人研究成果,作了一些有益的說明和補充,以期能更加全面了解《天問》相關(guān)的問題。

參考文獻:

[1]王夫之.楚辭通釋·序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4.

[2]張紅亮.西周晉、楚歷史文化比較論析[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5:17.

[3]郭沫若.郭沫若全集·歷史編: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21.

[4]王建輝,劉森森.荊楚文化[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31.

[5]蔡靖泉.楚文學論略[J].中國文學研究,1996(3):39.

[6]王志.屈原與巫文化關(guān)系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06.

[7]姜亮夫.楚辭書目五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37.

[8]蔡靖泉.楚文學史[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87.

[9]張正明.楚文化及其與周文化的關(guān)系[J].尋根,1997(2):11.

[10]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59:2481.

[11]蔡靖泉.屈原自我形象的塑造及其意義[J].社會科學動態(tài),1997(2):25.

[12]王夫之.楚辭通釋[M]//《續(xù)修四庫全書》編委會.續(xù)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213.

[13]洪興祖.楚辭補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3:85.

[14]聶恩彥.《天問》題意淺釋——《天問》研究之一[J].山西師院學報,1978(10):47.

[15]陳子展.天問解題[J].復旦大學學報,1980(5):7.

[16]劉文英.奇特而深邃的哲理詩——關(guān)于屈原的《天問》[J].文史哲,1978(5):45.

[17]游國恩.天問纂義[M].北京:中華書局,1982:8-9.

[18]翟振業(yè).《天問》題義新解[J].學術(shù)月刊,1985(11):62.

[19]詹安.屈原[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123.

[20]林庚.天問論箋[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

[21]鄭丹平.《天問》——屈原的擬史詩[J].思想戰(zhàn)線,1991(3):55.

[22]姚小鷗.《天問》意旨、文體與詩學精神探原[J].文藝研究,2004(3):51.

[23]褚斌杰.楚辭要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24]劉桂榮.《天問》:詠史性的哲理抒情詩[J].運城學院學報,2010(3):8.

[25]龔維英.《天問》是抒情詩嗎[J].福建論壇,1983(6):104 .

[26]鄭在瀛.巫詩《天問》論[J].中州學刊,1991(3):104.

[27]過常寶.《天問》作為一部巫史文獻[J].中國文化研究,1997(01):43.

[28]吳輝龍.《天問》為歷史教材說[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1(6):119.

[29]曹勝高.《天問》的原創(chuàng)意圖[J].云夢學刊,2006(4):

43.

[30]翟振業(yè).天問是一首講授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提綱式詩[J],唐都學刊,1988(3):46.

[31]孫作云.天問研究[M].北京:中華書局,1989:16.

[32]熊任望.屈原辭譯注[M].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04:65.

[33]趙逵夫.《天問》的作時、主題與創(chuàng)作動機[J].西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1):3.

[34]蔣波.楚懷王生前身后的悲喜劇及其原因分析[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6:14-19.

[35]郭子英.東周時期楚國屈氏家族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20:74.

作者簡介:

張紅亮(1989-),男,漢族,山西垣曲人,助教,歷史學碩士,研究方向:中國史、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歡
天問題意性質(zhì)
笑笑漫游數(shù)學世界之理解題意
弄清題意 推理解題
審清題意,辨明模型
“天問一號”登陸火星“前傳”
隨機變量的分布列性質(zhì)的應用
明確題意 正確解答
完全平方數(shù)的性質(zhì)及其應用
“天問一號”的絕招
《讀屈原〈天問〉之一》
九點圓的性質(zhì)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