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存強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古往今來,歷史上有多少志士仁人,或為捍衛(wèi)祖國的領土完整和尊嚴,或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而鞠躬盡瘁、舍生忘死。下面,讓我們一起感受愛國主義情懷,汲取愛國主義養(yǎng)分。
歷史回音壁
1.文天祥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敗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嚴辭拒絕敵人的勸降。元世祖忽必烈親自來勸降,許以丞相之職,他毫不動搖,反而斬釘截鐵地說:“唯有以死報國,我一無所求?!迸R刑前,監(jiān)斬官說:“文丞相,你現(xiàn)在改變主意,不但可免一死,還依然可當丞相?!蔽奶煜榕鹊溃骸八辣闼溃€說什么鬼話!”文天祥慷慨就義,給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氣歌》。
2.吳玉章
老革命家吳玉章,年輕時東渡日本留學。1904年元旦,因清朝末年中國貧弱,日本帝國看不起中國,在懸掛的萬國旗中,故意不掛中國國旗。為維護國家和民族的尊嚴,吳玉章挺身而出,代表留日學生向學校當局嚴正提出:必須立即向中國學生道歉并糾正錯誤,否則,就要舉行罷課和絕食以示抗議。學校當局在中國愛國留學生的強大壓力下,只得認錯道歉。
3.陳天華
革命家陳天華在日本留學時,聽到沙俄軍隊侵占滿洲,腐敗無能的清政府又要同沙俄私訂喪權辱國條約的消息后,悲痛欲絕,立即在留學生中召開拒俄大會,組織拒俄義勇軍,準備回國參戰(zhàn)?;氐剿奚岷?,他咬破手指,以血指書寫救國血書,在血書里陳述亡國的悲慘以及當亡國奴的辛酸,鼓舞同胞們起來戰(zhàn)斗……他一連寫了幾十張,終因流血過多而暈倒,可嘴里還在不停地喊:“救國!救國!”醒后,他堅持把血書一份一份裝入信封,從萬里迢迢的日本寄回國內。讀到的人無不感動。
4.楊靖宇
抗日民族英雄楊靖宇曾擔任“南滿抗日聯(lián)軍”司令,從1934年一直到1940年沙場獻身為止。在艱苦征戰(zhàn)的六年中,他身先士卒地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里打擊日寇。面對敵人的重兵圍剿,楊靖宇率部頑強戰(zhàn)斗,使敵人坐臥不安,惶惶不可終日。日軍對他又怕又恨,調集重兵圍困。有人勸楊靖宇投降,他斬釘截鐵地說:“不,我有我的信念?!弊詈螅瑥棻M糧絕,楊靖宇在打完最后一顆子彈后壯烈犧牲。敵人殘忍地用刺刀剖開他的肚子,只見楊靖宇肚里沒有一粒米,有的只是樹皮、草根和棉絮。
5.邱少云
邱少云出生于四川銅梁,1952年10月,為打擊盤踞在上甘嶺的美國和南朝鮮軍隊,被選派參加潛伏部隊,并擔任了發(fā)起沖擊后掃除障礙的爆破任務。12日上午,敵機向其所在的潛伏區(qū)進行低空掃射,并投擲燃燒彈。飛迸的燃燒液燃遍他全身。
為了不暴露潛伏目標,邱少云任憑烈火燒焦身體。他雙手深深地插進泥土里,身體緊緊地貼著地面,直至壯烈犧牲。邱少云犧牲后,被部隊黨委追認為中共正式黨員,中國人民志愿軍總部追記特等功,授予“中國人民志愿軍一級英雄”稱號。
【精選評論】
愛國主義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華民族團結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紐帶。5000多年來,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經受住無數難以想象的風險和考驗,始終保持旺盛生命力,生生不息,薪火相傳,同中華民族有深厚持久的愛國主義傳統(tǒng)密不可分。
——《愛國主義精神構筑起民族的脊梁》
【運用示例】
愛國是一個人刻在骨子里的信仰,這信仰讓自己作為國民的一分子,永遠驕傲和自豪。為了捍衛(wèi)這份信仰,可以毫不猶豫地為祖國獻出一切,包括生命。“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文天祥、楊靖宇和邱少云,正是因為他們對祖國懷有深切的愛,所以才對侵略者恨之入骨,堅決用鮮血和生命來捍衛(wèi)祖國的領土主權。
在愛國者心中,祖國永遠是神圣的存在,不容褻瀆,不容踐踏。就像吳玉章和陳天華他們,哪怕是身在異國他鄉(xiāng),不管置身于什么樣的處境,當祖國的尊嚴受到侵犯時,他們都挺身而出,哪怕是拼盡最后一滴血,也要為正義發(fā)聲,為祖國站臺。
愛國是一種高貴的情懷,一個真正熱愛祖國的人,在各方面都是一個真正的人。
教育救國
“打不垮”的張伯苓
張伯苓是現(xiàn)代著名的職業(yè)教育家,他把教育救國作為自己畢生的信念,曾先后創(chuàng)辦南開中學、南開大學等,被尊為“中國現(xiàn)代教育的一位創(chuàng)造者”。就算在條件極其艱苦的抗日年代,張伯苓也無所畏懼,始終心系辦學,和學校共患難。
“九一八”事變后,華北形勢急轉直下,當時,為了保證教育工作不因時局變化而中斷,并實現(xiàn)將南開學校開辦到全國各地的理想,張伯苓校長決定在四川建造中學,最后他們將地址選在了重慶沙坪壩。沒過幾年的工夫,張伯苓便帶領手下一批人,日夜奮斗,把沙坪壩原本八百畝的荒地,建造成了一座美麗的大花園。張伯苓親自給學校起名為南渝中學,取南開在渝辦學之意。
當時,許多前去參觀的客人在看到建好的校舍后,無不驚奇地贊嘆道:“沙坪壩變樣了,南開學校煥然一新,張校長真是一個魔術大師??!”張伯苓聽后,只是微微一笑,然后神情嚴肅地說道:“我不是一個‘魔術師,我只是一個‘不倒翁。日本人把我打倒了,我隨后又站了起來?!?/p>
到了1940年,日機對天津南開中學進行狂轟濫炸,學校損失嚴重。面對此情此景,已經年過六旬的張伯苓依舊毫不氣餒,立刻派人搶修。時間不長,學校便恢復到原來的樣子,課業(yè)依舊照常進行。當時,有人不無擔心地問張伯苓校長:“如果日機再來轟炸學校,怎么辦?”
張伯苓聽后,想也沒想便斬釘截鐵地回答:“再炸再修,中國人是根本打不垮的!我也相信,我們終將會有站立起來的那一天!”張伯苓校長一番振奮人心的話語,令眾人聽后無不熱血沸騰,大家紛紛給予了張校長最熱烈、最長久的掌聲。
(選自《做人與處世》2023年第2期)
【素材解讀】
在國家命運跌宕起伏的年代,張伯苓校長依舊情系校園、心系學生,以“不倒翁”的形象立世,他所展現(xiàn)出來的那種強硬態(tài)度以及強烈的愛國情懷和大無畏精神,都讓人振奮不已。而他的那句“中國不亡有我在”的豪言壯語,更是猶如一座高聳的燈塔,照亮無數的后來人。愛國,是張伯苓為人與辦學最為鮮明且一以貫之的特點。
【適用話題】愛國、無畏、堅強……
科技報國
她走了,一輩子“匍匐在地,擦干祖國身上的恥辱”
“十年恥痛今宵去,芳草天涯迷人還?!?/p>
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退休干部黃令儀因病搶救無效,于2023年4月20日去世,享年86歲。
黃令儀,對于普通大眾來說不是一個熟悉的名字,但在芯片領域卻是響當當的。
1989年,黃令儀在外國深造時受邀參加美國國際芯片展覽會,她參觀了一周,成千上萬的攤位幾乎跑遍了,卻沒找到中國的攤位。她在日記中寫道:“琳瑯滿目非國貨,淚眼漣漣。”這堅定了她要“擦干祖國身上的恥辱”的決心。
回國后,黃令儀繼續(xù)研究集成電路,從建立版圖庫,到探究寄生參數對性能的影響,一切重新開始。這一時期,由她主導研究的兩個項目獲得了國家專利。
2001年,65歲的黃令儀已經進入退休生活,但她接受領導的邀請,繼續(xù)研究芯片。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艱辛探索中,以黃令儀為代表的芯片人,從二極管、三極管、微型計算機、大型集成電路等,一路披荊斬棘,打造出了中國人自己的芯片。
“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黃令儀為了“擦干祖國身上的恥辱”,傾盡一生。
【多維解讀】
1.“擦干祖國身上的恥辱”,是黃令儀的豪壯誓言。為此,她開啟了芯片研究的生涯,一做就是幾十年。幾十年的時間,就為了研究出中國自己的芯片,為了讓祖國不再受恥辱。在芯片研究領域,在各行各業(yè)的戰(zhàn)線上,有多少像黃令儀先生一樣的志士在為國奮斗著!他們心里都有一個豪壯的誓言,都有一個強國的夢想,他們都以祖國的光榮為己任,他們要讓祖國更強大,他們是國家的驕傲。
2.黃令儀是在參加了芯片展覽會后萌生并堅定芯片研究的。成千上萬的攤位竟沒有中國的,這令黃令儀感到了祖國的落后,以致淚眼漣漣,于是她下定決心:要為祖國研制出自己的芯片。從此,她開始了芯片研究的生涯,一干就是半個多世紀,哪怕是退休后,領導一聲召喚,又立即投入工作??梢?,決心就是信心,信心就是干勁,干勁就是奮斗。
【適用話題】愛國、奮斗、榮耀、信念……
赤子情懷
她在邊境刻“中國”
□ 雷冊淵
在中國2.2萬多公里的陸地邊境線中,新疆占了1/4,其中,最西一段的1195公里位于克州境內。在這段曲折邊境線的褶皺深處,有一個并不起眼的點——冬古拉瑪。它是帕米爾高原上通往吉爾吉斯斯坦的一處邊防要隘。冬古拉瑪山口海拔4290米,地形險峻,天氣變化無常,即使在夏天,夜里的氣溫也會降到零攝氏度以下,狂風把雞蛋大的石頭吹得滿地亂跑……
1942年,布茹瑪汗出生在克州烏恰縣吉根鄉(xiāng)一個貧苦的牧民家庭。新疆解放后,腳下的這片土地終于有了庇護,日子一天天好起來。父親總是對她說:“身后這片土地是我們的祖國、我們的家鄉(xiāng),無論發(fā)生什么事,都不能把自己的家守小了?!?/p>
布茹瑪汗始終記得父親的叮嚀:“你的身后是中國?!背黾藓?,她和丈夫來到冬古拉瑪山口一邊放牧,一邊義務巡邊、護邊,為邊防部隊指路并提供生活幫助。
那一年,布茹瑪汗一家被一場暴雨后的大洪水圍困在一塊高地上,水退后他們才得以逃生。劫后余生的布茹瑪汗心想:如果我們死了,新來的人怎么知道哪兒才是中國呢?于是,不識字的布茹瑪汗向人請教,學會了漢語“中國”的寫法。每次放牧時,她就在石頭上刻下“中國”二字。
有人給布茹瑪汗算了一筆賬:她每天在冬古拉瑪山口上走一趟,至少20公里,保守計算,這些年她至少走了幾十萬公里。她不止一次地說:“我熟悉冬古拉瑪山口的石頭,就像熟悉自家抽屜里的東西?!?/p>
麥爾干·托依齊拜克是布茹瑪汗的二兒子。小時候,他不理解,媽媽為什么把他們留在家里,自己卻跑去巡邊、護邊;除了管好自家的牛羊,為什么還要阻止鄰居家的牲畜去山那邊吃草。慢慢地,他似乎懂了?!懊看紊仙?,我們都能看見媽媽在刻‘中國。這兩個字看得多了,祖國和家鄉(xiāng)的意識也漸漸在我們腦海中生根?!?/p>
如今,在冬古拉瑪山口的邊境線上,到處是刻著“中國”二字的石頭,連布茹瑪汗自己也說不清到底刻了多少塊。在褐黃色的群山和皚皚白雪之間,最鮮艷的是房子周圍的國旗。這里,是中國境內最后一縷陽光照射的地方?!皥?zhí)勤房門口有綠樹、有‘中國石,天氣好的時候,能看見豐茂的牧草和滿山的牛羊。守在那里,真的就像守護著自己的家?!?/p>
(摘自《解放日報》,有刪節(jié))
【素材解讀】
布茹瑪汗的舉動看似平凡,但透過這種平凡,我們感受到了一種對祖國熾熱的愛。所謂熱愛,不僅僅體現(xiàn)在一些宏大的口號上,也體現(xiàn)在日復一日地堅持做一些美好的小事上。在布茹瑪汗心里,沒有什么比“中國”二字更重要的。在她心里,祖國就是腳下的每一塊土地,就是自己堅實的依靠。她用自己的一生,守護著“中國”的完整,維護著祖國的尊嚴,哪怕是丟掉一塊石頭也不行。她用自己堅定的信念和最樸素、最神圣的愛國之心,幾十年如一日地默默守護著“中國”,用實際行動幾十年如一日地捍衛(wèi)著“中國”,將“中國”二字深深地刻在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中。
布茹瑪汗,這位柯爾克孜族普通的女性,刻下的10多萬個“中國”,湊成了大大的“愛國”二字。在她的感染之下,“中國”變得更加的重要,更加的神圣。
【適用主題】愛國、堅守、信念……
金句輯錄
1.人民不僅有權愛國,而且愛國是個義務,是一種光榮。 —— 徐特立
2.熱愛祖國,這是一種最純潔、最敏銳、最高尚、最強烈、最溫柔、最有情、最溫存、最嚴酷的感情。一個真正熱愛祖國的人,在各個方面都是一個真正的人。 ——蘇霍姆林斯基
3.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有國界。 —— 巴甫洛夫
4.一個真正的愛國主義者,用不著等待什么特殊機會,他完全可以在自己的崗位上表現(xiàn)自己對祖國的熱愛。
——蘇步青
5.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
——吉鴻昌
6.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魯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