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麗
(海南熱帶海洋學院 藝術學院,海南 三亞 572022)
新民主主義時期的古典詩詞藝術歌曲,是中國傳統(tǒng)音樂、西方現(xiàn)代作曲技法的有機整合,代表作曲家有青主、冼星海、賀綠汀、黃自、蕭友梅等,如青主結合西方作曲技法創(chuàng)作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是我國第一首古典詩詞藝術歌曲;《大江東去》使我國古典詩詞藝術歌曲邁入新的臺階。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在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學藝術方針的號召下,中國藝術歌曲進入新的發(fā)展階段,涌現(xiàn)出丁善德、黎英海等諸多優(yōu)秀的作曲家,其創(chuàng)作的藝術歌曲極具高雅格調、民族特色。尤其是羅忠镕先生運用新的作曲技法,將古典詩詞藝術歌曲的創(chuàng)作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音樂創(chuàng)作事業(yè)迎來了春天,此時期作曲家的創(chuàng)作熱情高漲,涌現(xiàn)了馬思聰?shù)摹堕L相思》、黎英海的《唐詩三首》、羅忠镕的《新詩五首》等優(yōu)秀的古典詩詞藝術歌曲。作曲家的創(chuàng)作技法靈活多變,借鑒歐洲傳統(tǒng)技巧打破傳統(tǒng)的和聲調性,創(chuàng)作出意境獨到、有創(chuàng)新意義的古典詩詞藝術歌曲。中國古典詩詞藝術歌曲的實踐越發(fā)成熟自如,逐步向多元化的趨勢發(fā)展[1]。
中國古典詩詞的語言形式極具律動性,在演唱中需注意抑揚頓挫。由于中國古典詩詞語言簡練,發(fā)音具有自身的特殊性,這對演唱者控制氣息的能力帶來了巨大的挑戰(zhàn)。無論是氣息的均衡性,還是藝術化的處理,演唱者都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刻意練習,利用氣息控制和詩詞的韻律的關系,方能達到理想的演唱效果。古典詩詞藝術歌曲的演唱氣息控制不能主觀隨意,需根據(jù)作品音樂風格、表達的情感基調,旋律線條的起伏變化等,在演唱中運用氣息,通過聲音為聽眾詮釋出古典詩詞藝術作品的思想內涵。
例如黎英海的古詩詞藝術歌曲《春曉》,鋼琴伴奏織體和歌詞自身濃郁深厚的感情,賦予了它古典美。其演唱特點具有多元化的導向,音樂風格與氣息的協(xié)調統(tǒng)一也顯得格外重要。特別是在演唱過程中,中低聲區(qū)氣息要平穩(wěn)過渡,在強弱處理方面對氣息的控制需符合作品的情感基調;在實際演唱過程中,可通過對聲和氣的合理控制,在深呼吸、高位置的基礎上,利用漸強漸弱的強弱記號呈現(xiàn)出動靜結合的春天畫面,使演唱氣息綿長、深厚,發(fā)聲位置統(tǒng)一,實現(xiàn)對聲音和氣息的控制。值得注意的是,在用“半聲”唱法演唱《春曉》時,對音量和氣息變化的控制要求極高,演唱者必須根據(jù)詩詞的誦讀律動與演唱經驗,精準拿捏換氣的氣口。特別是在演唱前充分吸好氣,并均勻地分配給每個音,才能使這首作品演唱氣息流暢,聲音連貫悅耳動聽,發(fā)揮氣息與聲音的優(yōu)勢協(xié)同效應。
一是把握“字正腔圓”的準則。古典詩詞對聲韻、音調尤為講究,演唱時咬字、吐字運用與日常生活的發(fā)音狀態(tài)略有不同。在咬字、吐字清楚的前提下融入歌唱狀態(tài),使聲音技術、語言技術和音樂形成和諧的聽覺藝術,才能表達出作品的風格。如在《春曉》的演唱中,歌者通過對裝飾音進行演唱創(chuàng)新,在“春”字加入下滑音,改變“春”字原本的平聲調,具有模仿詩詞吟誦的特點。在“曉”“聲”等字上同樣運用這種技法,使得演唱風格更加獨特。長音“少”字運用上滑音,改變“少”字原本的平聲調,體現(xiàn)出演唱中的語言特點與作品風格之間的互融性。
二是演唱中字與聲的結合。利用穩(wěn)定的氣息及腔體的共鳴,準確利落處理演唱的“吐字”“收聲”“歸韻”等,確保發(fā)音中的聲音線條和諧、腔體圓潤不變。如《春曉》這首作品,在咬字、吐字的處理上,對于“春”“處”等翹舌音的把握應更為精準,在演唱前放松舌頭,避免在演唱中舌頭僵硬。通過快速咬住字頭,再延長韻母,將其歸韻。中間的過渡部分用“哦”字連接,針對一字對多音的情況,歌詞發(fā)音是一個元音字母“O”,演唱中將嘴唇合攏,做好并保持“O”的發(fā)聲狀態(tài)。輕柔演唱“哦”字,吟唱出憐惜與惋嘆之感,拓展咬字行腔的美感,呈現(xiàn)出詩歌的情景交融畫面,充分體現(xiàn)出藝術歌曲的民族文化風味。
三是情感真摯,恰當潤腔。古典詩詞藝術歌曲的創(chuàng)作融入了豐富的情感及思想內涵,在演唱中也需注重情感的把握。在情感表達的處理上,如《春曉》這首作品,借助描寫“啼鳥”“風雨”“落花”,來表達作者對國家安危的憂患之心與凄涼的氛圍感,能夠深入體會詩人對落花的惋惜。“惜”是歌曲的情感基調。前奏部分伴奏音樂漸漸地將歌唱者帶入情緒狀態(tài)。在演唱整首歌曲時,前兩句的演唱表現(xiàn)出安靜平和之感,第三、四句借助弱聲的演唱技巧與透明而精致的聲音,展現(xiàn)出寧靜空靈的意境。演唱歌曲A段的情感起伏較小,用弱聲進行敘述更為適宜。用感嘆的語氣唱出“哦”字,對于“哦”字后出現(xiàn)的漸慢標記,通過再次醞釀情緒,將下一句帶入不同的情感之中。B段重復后兩句的詩詞,與A段的情感表達形成鮮明的對比,A段的無奈逐步向B段的茫然、惆悵感覺過渡,能夠放大歌曲的內涵,提高歌者演唱的吸引力。此外,在歌曲結尾處的“pp”標記,充分體現(xiàn)了對內心的情感波動及音量的控制,避免將聲音完全釋放,以更加契合古典詩詞的含蓄情感特點。弱唱處理尾聲部分的同音反復,在低音后又進行高八度的重復,呈現(xiàn)出漸漸消失的畫面意境。
“潤腔”屬于我國民族聲樂藝術中獨特的演唱技法,表現(xiàn)形式包括語氣助詞、收尾音、裝飾音等,而裝飾音又涉及波音、倚音、沉音、搖音等,都有裝飾潤色唱腔的作用。演唱者要想完美地演繹歌曲的情感韻味,需充分掌握與靈活運用這些潤腔技巧,節(jié)制性和流暢性地表達情感,充分展現(xiàn)出作品的意境美和萬千思緒,引起觀眾的情感共鳴[2]。
有人說,審美分為四個層次,從上至下分別為艷俗、含蓄、矯情、病態(tài)。有些流行的作品內容簡單,屬于審美的“艷俗”層次;古典詩詞往往透過語句表象能夠挖掘到深層次的含義,屬于審美的“含蓄”層次;抽象的繪畫藝術,接受的人少,屬于審美的“矯情”層次;如賈寶玉的女性美,則屬于審美的“病態(tài)”層次。古典詩詞藝術歌曲以極具文學性的詩詞為歌詞,促使其文學價值更高。古典詩詞藝術歌曲對歌詞的選取,講究深刻的寓意、高遠的意境、高雅的格調等。如《詩經》的詩詞大部分可作為歌詞吟唱,《關雎》利用雙聲疊韻的方式,促使詩歌音調的和諧美更加突出,如“輾轉”的詩詞,是雙聲也是疊韻,“參差”是雙聲,“窈窕”是疊韻。用“輾轉反側”修飾因思念女子翻來覆去難以入眠狀態(tài)下的動作、心情;用“窈窕淑女”形容美麗善良的女子形象;用“參差荇菜”借物抒情,傳遞思念之情。古典詩詞的語言凝練,煉字、凝句都極為講究,準確運用字詞表達詩詞的情感及意蘊,使人產生無限的聯(lián)想,營造引人入勝的效果,也是詩詞文化含蓄美、語言美的重要載體。古代詩詞通常利用簡潔明快的語句,塑造悲秋凄涼等景象、離別悲痛的心境、郁郁不得志等鮮明的形象,真正做到了“一字千金”。古典詩詞大多是可以吟誦的,平仄格律相對嚴格,句式結構、詩化音韻相對應,聲調高低錯落、韻律抑揚錯落的變化,更有利于突出音響的錯落美。古典詩詞藝術歌曲的出現(xiàn),不僅滿足了人們的精神需求,而且?guī)恿舜蟊姷膶徝浪教嵘?,豐富了人們的精神世界,能夠讓更多人意識到詩詞文學的語言美,如《沁園春·雪》描寫了北國壯麗雪景,“紅裝素裹”“山舞銀蛇”等巧妙的語言運用,充分展現(xiàn)了氣勢恢宏、大氣豪邁的意境及精神品質,進一步放大了虛實結合的音樂美學思想[3]。
旋律美涉及以下幾方面:一是節(jié)奏,旋律賦予了古典詩詞的音樂性質,在古典詩詞藝術歌曲的作曲方面,通常借鑒中國傳統(tǒng)的五聲調式、西方作曲技法,旋律、伴奏、節(jié)奏、速度等恰到好處融合。旋律中的節(jié)奏應用相對嚴謹,需注重節(jié)奏的對立統(tǒng)一。如《春曉》以大附點、雙八、四分音符進行,“少”字利用長音的方法處理,充分體現(xiàn)了古典詩詞的吟誦特性,長短節(jié)奏和諧搭配,更符合大眾的審美體驗。二是音樂速度,音樂速度直接影響歌曲的情緒,在歌曲中的表現(xiàn)力尤為豐富。緩慢的速度有利于表達回憶、悠閑等情緒;中速有利于表達抒情、敘事等情緒;快速適合表達歡快、熱烈等情緒特點。由于古典詩詞的抒情性、敘事性特點突出,所以中國古典詩詞藝術歌曲的音樂速度,通常以慢速或中速為主,利用徐緩松弛的節(jié)奏體現(xiàn)出詩詞的意境美。如趙季平創(chuàng)作的古典詩詞藝術歌曲《關雎》,用八分音符56速度表達深情的情緒;如黎英海創(chuàng)作的古典詩詞藝術歌曲《春曉》,用八分音符46的速度表達意味深長的情緒。三是聲多字少的特征,古典詩詞藝術歌曲的旋律處理上,通常利用一字對多音、一字對長音、一字對一音的創(chuàng)作手法。四是伴奏織體,如黎英海先生創(chuàng)作的古典詩詞藝術歌曲《登鸛雀樓》,利用琶音、反彈琶音等鋼琴伴奏,體現(xiàn)出江河奔流不息的情景交融的場面。
聲腔美也是我國民族聲樂藝術的典型特征之一。它既是音色美、音質美和行腔美的完美結合,也是聽覺藝術和舞臺表演之美的進一步升華。它將古典詩詞藝術歌曲的民族風格特色以獨特的審美方式詮釋給聽眾,體現(xiàn)出作品的美學研究價值。
古典詩詞藝術歌曲的演唱具有多樣性。很多演唱者大膽融合原生態(tài)、戲曲等藝術形式,使唱法多元化。同時,在演唱中,結合不同唱法的特點,使古典詩詞藝術歌曲的唱腔極具民族性的古典美。如《清平調三章》這首古典詩詞藝術歌曲,運用戲曲中的京劇唱腔進行演唱,使其具有原汁原味。如古詩詞藝術歌曲《錦瑟》的第二個樂段中的“五十弦”在演唱時,為了突出演唱中的特色,使用潤腔的技法,從而使歌唱的語言更具有民族特色,發(fā)聲及演唱的腔體更為松弛,通過聲音的流暢和起伏完整地展現(xiàn)出詩情畫意,從而達到預期的演唱效果。
古典詩詞藝術歌曲在演唱過程中,通過聲音的表達來展現(xiàn)詩詞的意境美。歌詞中常出現(xiàn)一些互相關聯(lián)的意象,含蓄婉約,給人以無限的遐想,謂之“朦朧美”。在這種意蘊下,作曲家運用引導性的旋律對音樂形象進行塑造,營造出意境深遠的情緒,為歌者的演唱作鋪墊。如《春江花月夜》這首作品精致優(yōu)雅,語言生動明快,蘊含深厚的哲理,音樂中融合了多種民族樂器的元素,將海天一色的美好景象展現(xiàn)在世人眼前。作品通過不同的方式把虛景和實景,有形和無形的意境相結合,演唱者運用聲音的特點將看到不同景色的心情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同時也蘊含著對人生的思考,這也是意境美所表現(xiàn)出來的藝術魅力。
古典詩詞承載了我國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它以音樂的形式在社會生活中廣為流傳。借鑒民族調式傳統(tǒng)技法與西方現(xiàn)代創(chuàng)作技法,使我國古典詩詞以音樂演唱的形式進行繼承和發(fā)揚。在演唱中國古典詩詞藝術歌曲時,需注重對演唱技法與作品風格的把握,在遵循原作的基礎上進行二度創(chuàng)作。此外,還需注重中國古典詩詞藝術歌曲的歌詞美、旋律美、聲腔美、意境美等審美要素的有機結合,更深層次地探索古典詩詞藝術歌曲中蘊涵的美學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