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湯素蘭
白族有這樣一個謎語:“蟲入鳳窩不見鳥,七人頭上長青草;細(xì)雨下在橫山上,半個朋友不見了?!敝i底是“風(fēng)、花、雪、月”,分別代表云南白族聚居地大理的美景:下關(guān)風(fēng)、上關(guān)花、蒼山雪、洱海月。
700多年前,白族的一支從大理遷徙到湖南桑植,也將大理的“風(fēng)花雪月”安放在女性的帽子上,帶到了桑植。白族女性的帽子,帽沿飾有飄逸流蘇,代表“風(fēng)”;帽子上繡著花朵,代表“花”;帽頂是白色的,代表“雪”;帽形為半圓,代表“月”。就這樣,白族人在桑植開枝散葉,繁衍生息。如今,桑植是我國第二大白族聚居地,也是湖南唯一的白族聚居地。
白族人不僅帶來了美麗的服飾,也帶來了云南的茶籽和白族“三道茶”的飲茶習(xí)慣。今天桑植五道水、走馬坪、人潮溪等地,還有許多樹齡久遠(yuǎn)、樹干比碗口還粗的古茶樹。
桑植位于北緯30度世界黃金產(chǎn)茶帶附近,境內(nèi)國家級自然保護(hù)區(qū)八大公山山高林密,云霧多,晝夜溫差大,是出好茶的地方?;蛟S是我太孤陋寡聞了,今年去桑植參加“白茶與想象”文學(xué)采風(fēng)活動,到賀龍?jiān)獛浀募亦l(xiāng)洪家關(guān)的“云上茶園”體驗(yàn)采茶,參觀茶廠,聽茶人們講他們的創(chuàng)業(yè)故事之后,才知道桑植白茶。
載著我們的中巴車在洪家關(guān)的盤山公路上攀爬。據(jù)說,半山腰的銀杏塔村原是全洪家關(guān)最窮的村,后來有了“云上茶園”,就成了全洪家關(guān)最富裕的村。
中巴車爬上一段陡坡之后,我們眼前突然變得開闊,“云上茶園”到了。只見一壟壟茶樹像綠色的小龍一樣整齊地盤繞著,向四圍的山地坡嶺綿延。1600畝的生態(tài)茶園,宛如一個聚寶盆。這里出產(chǎn)的茶葉是制作桑植白茶的原材料。我們提著小籃子,走進(jìn)茶園,體驗(yàn)采茶。這里的茶樹不打農(nóng)藥不施化肥,全部由人工除草,茶葉則全部由手工采摘,是真正的高山有機(jī)茶。
一般綠茶的上品是明前茶,也就是清明前一周左右采摘的鮮嫩芽葉制成的茶。桑植的茶園全部在海拔500—1200米的高山上,“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高山上的茶葉萌發(fā)較晚,一般要到谷雨才采摘。我們來的時候,已過小滿,頭鋪甚至二鋪茶都已采摘過了,但茶樹上還是萌生了不少新芽。在這里,春茶可以采到5月小滿,夏茶可以從6月芒種采到7月小暑,夏茶之后,還可以采一鋪秋茶。
據(jù)說,白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堯帝時代,也有人說,最早的白茶是清嘉慶元年(1796)福建制茶人創(chuàng)制的白毫銀針。白茶歷史悠久,卻不太為老百姓熟知,是因?yàn)榘撞鑿那宕鹁鸵恢弊鳛橥怃N產(chǎn)品,主銷歐美市場,老百姓難得一見。
白茶與綠茶、紅茶、黑茶、普洱茶的最大區(qū)別,在于制作工藝不同。白茶是將采摘的鮮葉攤放在晾篩或篾墊上,不炒不揉不捻不壓,讓其通風(fēng)干燥,自然萎凋,再揀剔去老葉病葉后堆放收藏。在整個制茶過程中,最大限度地保持了茶葉的自然舒展和自然變化。
目前,桑植茶樹的種植面積已經(jīng)達(dá)到了7.9 5萬畝,桑植茶葉成了村民致富的“綠寶寶”。桑植決心發(fā)展白茶公共品牌,以白族文化為底蘊(yùn),確定“風(fēng)”“花”“雪”“月”四個等級,使桑植白茶極具辨識度。“風(fēng)”系列白茶一芽三葉,均為精選,方便易泡;“花”系列白茶一芽二葉,不揉不捻,自然萎淍,白毫凸顯;“雪”系列白茶一芽一葉,制成白茶餅,可品可藏;“月”系列白茶精選肥壯的芽頭制作,其形如眉似月,其色如銀似雪。
酷熱難當(dāng)?shù)奈绾螅易跁狼?,用白瓷蓋碗泡一盞來自桑植的“西蓮?fù)隆薄kS著沸水的注入,飽滿的芽頭在瓷碗里綻開,如彎月有光,似秀眉茸厚,清淡的茶香從淺杏的茶湯里氤氳而出,彌漫房間。喝一口溫?zé)岬牟铚?,清香立即滑入肺腑,又在口齒里回甘。此刻,我仿佛不在火爐城市長沙,而重回了云霧繚繞的桑植山林,神清氣爽,暑氣頓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