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佟雨航
拉爾夫·拉森于1989 年開始擔任美國強生公司CEO。在此之前,他曾在該公司擔任過銷售總監(jiān)一職。
一天,拉森手下一位名叫卡佩林的主管跑過來向他請教:“班組的員工做事沒有一點主動性,也沒有一點上進心,你推一下他動一下,你不催他就不做。一看他們的活兒還沒有任何進展,我的火氣一下子就上來了。我該怎么激發(fā)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呢?”
對于卡佩林,拉森還是比較熟悉的。卡佩林,年輕有魄力,上任不到兩個月時間,一定是想要做出一點成績來。于是,他便每天到處巡邏,看著這個不對,那個做得太慢,于是便不由自主地想要推一把。但卡佩林也發(fā)現(xiàn),事情并沒有按照他想的那樣發(fā)展,下屬們好像一群小玩偶,你擰一下,他跑幾步;你不擰,他很快就停下來。
聽到這里,拉森不動聲色地問卡佩林:“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你主動和員工們溝通過嗎?”卡佩林不好意思地搖了搖頭。
拉森嘆息一聲接著說:“你想要急于做出成績的心情我能理解。但是,作為一名主管,你必須要清楚一件事,持續(xù)不斷地用‘催’這個方式來教導(dǎo)員工,只能起到反作用。因為你越是主動指導(dǎo),員工們就會越發(fā)地被動消極。因為,原來這件事員工最初的想法是‘我想做’,可經(jīng)你一催,變成了‘你要讓我做’。你想想,有人會愿意被領(lǐng)導(dǎo)用無形之手所控制嗎?所以,管理之道在于問原因,不在催進度?!甭犃死囊环捄螅ㄅ辶植挥勺灾鞯攸c了點頭。
做管理,在你忍不住想要去催那個“不主動”的員工前,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先去關(guān)切地問問員工有什么好辦法,哪怕那個辦法不行,我們也要相信他以后會越來越行。因為你傳遞的信息是,我把決策權(quán)交給了你,把節(jié)奏還給了你,你一定能夠出色地完成任務(w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