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駽
“課程思政”指以構建全員、全程、全課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將各類課程與思政課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根本任務的一種綜合教育理念。2022年4月,《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正式頒布,不僅進一步強化了英語課程育人導向,優(yōu)化了課程內容及結構,增強了對教學的指導性,更整體強化了英語課程的“中國底色”,為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指明了方向。如何融合課程思政和小學英語學科教學,成為廣大一線小學英語教師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急需解決的關鍵問題。
一、義務教育英語課程的育人價值分析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體系主要的育人價值體現(xiàn)在:學生能夠了解不同國家的文化,比較文化異同,汲取文化精華,逐步形成跨文化溝通與交流的意識和能力。同時,通過加強對我國文化的理解和贊賞,堅定文化自信,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學生以語言學習為途徑,學會客觀、理性看待世界,拓寬國際視野,涵養(yǎng)家國情懷,為終身學習、適應未來社會發(fā)展奠定基礎。
通過英語學習可以有效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能力和跨文化理解及溝通能力。同時,英語課程在“育人”這個關鍵問題上還有著獨到的價值。例如:英語語篇為育人提供了重要素材,以英語為紐帶的跨文化學習是育人的重要途徑,英語語言實踐活動為育人提供了真情實景等。
二、課程思政有效融入小學英語教學的路徑選擇
針對這個問題,首先需要明確課程思政的主要內容,可以將之分成三類:首先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其中包含孝親敬長、中華武術、中國棋類、傳統(tǒng)戲劇、中國名勝古跡;革命文化,其中包含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事跡、英雄人物的事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其中包含對社會有突出貢獻的人物及其事跡,例如: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兩彈一星”科學家、神州飛船宇航員等。
(一)在教材中深挖課程思政教育元素
以人教版精通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4-5為例,提煉單元主題為Different festivals, different culture;人教版精通英語六年級下冊Unit 3,提煉單元主題為I want to see all my favourite places.以上三個單元挖掘共同的思政元素,通過對比中西方文化和著名景觀,加深對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和名勝古跡的了解,從小樹立弘揚和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意識,將“培根鑄魂”教育目標的達成融入“啟智增慧”過程中,從而更好地發(fā)揮英語課程的育人作用。
(二)在教學中更新課程思政教育內容
教師在設計和組織學習活動時要通過具有時代特色的教育內容,從本質上推進課程思政與小學英語學科教學的有機融合。結合人教版精通英語六年級下冊Unit 2的學習,引導學生討論:在如何保護社區(qū)環(huán)境,營造良好社區(qū)人文環(huán)境方面,現(xiàn)階段是不是有一些新的思考和做法?還應關注學生的實際生活,選擇適合的課程思政教育內容。例如:在人教版精通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3的教學中,在參加同學舉行的生日聚會時,學生應如何遵守有關“客人”的禮儀?如果舉辦一場生日聚會,又如何做好一次聚會的“主人”呢?
(三)在活動中豐厚課程思政教育效果
結合英語課堂學習內容,可以開展校級或年級英語學科節(jié)活動,豐富學生學用英語的渠道。學生在學習實踐活動中體驗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遷移創(chuàng)新活動中不斷深化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和認同,學會用英語講述、傳播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通過各種主題的英文手抄報比賽、課本劇表演、“中國故事我來講”、“古詩悠揚我來誦”等英語學習實踐活動,學生在綜合運用所學語言的過程中全面提高學科綜合素養(yǎng),增強了自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三、課程思政與小學英語教學融合的實踐探索
(一)在單元教學的整體設計中體現(xiàn)課程思政與語言學習的融合
以人教版精通英語六年級下冊Unit 2為例,在進行文本分析時,筆者發(fā)現(xiàn)這一單元的課程思政元素不是很突出,故而選擇運用整體思維,圍繞“community”這一話題,深挖文本內涵(表1)。本單元內容屬于人與社會范疇,圍繞社會服務與人際溝通主題群,以及社區(qū)環(huán)境保護、公益勞動與公共服務、自尊自律、文明禮貌、誠實守信、孝親敬長等子主題內容,提煉出了“My community and I”這一主題。圍繞本質問題“What is a good community like?”設計出若干課時子問題,形成問題鏈,在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夯實語言基礎知識,提升思維品質,形成對“優(yōu)秀社區(qū)”這一概念的認識。學生在有關社區(qū)描述、指路問路、營造良好社區(qū)環(huán)境等內容的學習中,通過角色扮演、項目制作等學習實踐活動,激發(fā)了保護生活環(huán)境的意識與熱愛居住社區(qū)的情懷,從小養(yǎng)成孝親敬長的好習慣,自覺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二)在課堂生成的智慧運用中凸顯課程思政與語言學習的融合
在人教版精通英語六年級下冊Unit 3的教學中,從Lesson 15的文本中得知Lily一家人將在北京待三天,而文本只介紹了在北京的兩日游計劃,筆者借助這一文本留白,請同學們?yōu)長ily一家人設計在北京第三天的旅行計劃(圖2、3)。在作業(yè)設計中,為同學們提供了可供參考的地圖,請同學們在名勝古跡比較集中的區(qū)域為Lily一家人選擇游覽地點,體現(xiàn):We should go to one place, and then tour around it.這一有關“合理安排”的設計原則。同時,還為同學們提供了精美的名勝古跡圖片,以及介紹游覽計劃所要用到的語言支架。在Lesson 16上課伊始,學生先進行了Lesson 15的作業(yè)展示。在作業(yè)展示的時候,筆者根據(jù)學生的課堂生成提出了Why do you choose the Military Museum?這樣的問題,學生回答B(yǎng)ecause they can know more about the history of China.通過學生的回答,可以感受到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北京的情懷,以及扎根于心中對祖國強盛的驕傲與自豪。
(三)在文化對比的學習活動中扎實課程思政與語言學習的融合
人教版精通英語六年級下冊Unit 2 Fun facts是一篇介紹我國公園和美國紐約中央公園中人們活動內容的文章。在課堂的導入環(huán)節(jié),筆者延續(xù)單元話題,詢問學生校園里面和學校附近都有什么?然后在學生進行頭腦風暴之后,呈現(xiàn)了學生每天在學校附近可見的“五大道”觀光馬車,學習單詞“carriage”。這項活動還將太極拳、書法、象棋這些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通過五大道景觀的介紹,學生們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油然而生。
廣大一線小學英語教師應充分認識到課程思政是新時期義務教育階段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在探索課程思政與小學英語教育教學相融合的過程中,要充分挖掘教育教學過程中的課程思政元素,積極捕捉在學習活動中進行思政教育的契機,積累多樣的課程思政融入教育教學的方法,不斷豐富課程思政與小學英語教學的融合模式,讓培養(yǎng)過程生動、深刻,并富有內涵,使得學生在掌握語言知識與技能的同時,樹立正確、健康的思想價值觀念,更好地成長成才。
(侯金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