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應(yīng)峰
高適,字達(dá)夫、仲武,唐代杰出的詩人。其詩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著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fā)進(jìn)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他與岑參并稱“高岑”,開封禹王臺五賢祠專為高適、李白、杜甫、何景明、李夢陽而立。后人又把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合稱為“邊塞四詩人”。
高適為人為詩,后人多有評價。言其人“少性拓落,不拘小節(jié),恥預(yù)???,隱跡博徒,才名自遠(yuǎn)”。謂其詩“不習(xí)而能,雖乏小巧,終是大才”。最為難能可貴的是,高適之詩多胸臆語,兼有氣骨,雄渾悲壯,讀之使人感慨,令朝野通賞。如《燕歌行》:“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君不見沙場征戰(zhàn)苦,至今猶憶李將軍?!比姎鈩輹尺_(dá),筆力矯健,氣氛悲壯淋漓,主旨深刻含蓄。
公元723年,20歲的高適離開家鄉(xiāng)渤??ぃ北奸L安。那時,年輕氣盛的高適“朔氣縱橫,壯心落落,抱瑜握瑾,浮沉閭巷之間,殆俠徒也”。不久,他客游梁宋,在宋城定居下來,躬耕取給,吟詩唱和,樂在其中。期間詩作“直舉胸臆,模畫景象,氣骨瑯然,而詞鋒華潤,感賞之情,殆出常表……河洛之間,其氣渾然遠(yuǎn)矣”。《詩鏡總論》提到高適,說他是“當(dāng)厲名手,調(diào)響氣佚,頗得縱橫;勾角廉折,立見涯涘”。
八年后,28歲的高適北游燕趙,先后為朔方節(jié)度副使信安王李祎、幽州節(jié)度使張守珪幕府。寫有《塞上》:“東出盧龍塞,浩然客思孤。亭堠列萬里,漢兵猶備胡。邊塵漲北溟,虜騎正南驅(qū)。轉(zhuǎn)斗豈長策,和親非遠(yuǎn)圖。惟昔李將軍,按節(jié)出皇都???cè)謷叽竽?,一?zhàn)擒單于。常懷感激心,愿效縱橫謨。倚劍欲誰語,關(guān)河空郁紆。”《薊門五首》:“薊門逢古老,獨立思氛氳。一身既零丁,頭鬢白紛紛。勛庸今已矣,不識霍將軍。漢家能用武,開拓窮異域。戍卒厭糠核,降胡飽衣食。關(guān)亭試一望,吾欲淚沾臆。邊城十一月,雨雪亂霏霏。元戎號令嚴(yán),人馬亦輕肥。羌胡無盡日,征戰(zhàn)幾時歸。幽州多騎射,結(jié)發(fā)重橫行。一朝事將軍,出入有聲名。紛紛獵秋草,相向角弓鳴。黯黯長城外,日沒更煙塵。胡騎雖憑陵,漢兵不顧身。古樹滿空塞,黃云愁殺人。”可以說,那個時候,高適筆下的詩句,雄渾悲壯,極有氣骨,既具李白的豪氣,也有杜甫的悲愴,深得李杜之氣局。
公元735年,32歲的高適再赴長安,應(yīng)試落第后,返宋城,游魏郡,去楚地,作《燕歌行》等大量詩作,內(nèi)容龐雜,表露出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憂憤。如《封丘作》:“我本漁樵孟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乍可狂歌草澤中,寧堪作吏風(fēng)塵下?只言小邑?zé)o所為,公門百事皆有期。拜迎長官心欲碎,鞭撻黎庶令人悲。歸來向家問妻子,舉家盡笑今如此。生事應(yīng)須南畝田,世情盡付東流水。夢想舊山安在哉,為銜君命且遲回。乃知梅福徒為爾,轉(zhuǎn)憶陶潛歸去來?!备锌v酒馳獵的狂狷之作,如《別董大》:“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fēng)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這首詩,激勵了詩人自己,也激勵了無數(shù)行走在前行路上的暫時未能得遇之人。
直到公元749年,高適46歲,終為睢陽太守張九皋所薦舉,應(yīng)有道科,中第,授封丘尉。翌年秋,北使青夷軍,送兵到薊北。南歸途中,寫有《使青夷軍入居庸三首》《送兵到薊北》《自薊北歸》等詩。49歲時,高適辭封丘尉,客游長安。秋冬之際,入隴右節(jié)度使哥舒翰幕府任掌書記。三年后,拜左拾遺,轉(zhuǎn)監(jiān)察御史,佐哥舒翰守潼關(guān)。翌年,安祿山叛軍攻陷潼關(guān),高適隨玄宗至成都,擢諫議大夫。隨之,永王璘謀反。高適為淮南節(jié)度使,討伐永王璘。平永王璘后,又受命參與討伐安史叛軍,解睢陽之圍。
自淮南返長安,高適終結(jié)了與李白的友誼。原因就是李白跟隨永王璘謀反。李白呢,隨之被關(guān)進(jìn)了天牢。開始李白并不急,因為有他和高適的感情在。然而左等右等,不見高適的蹤影,李白就急了,給高適寫信,附帶了一首長詩。高適收到后,置之不理,還燒毀了兩人以往的書信。隨后,李白派夫人宗氏去高適府上拜訪,高適依然閉門不見。就此,李白與高適絕交,讓宗氏燒了與高適來往的書信。幸得宗氏極力周旋,加上宰相張鎬、江南宣慰使崔渙和御史中丞宋若思的求情,李白終得死里逃生。此后,李白與高適再無只字之交。
55歲那年,高適因直言犯圣怒,被貶為太子詹事。爾后,出任彭州刺史,改任蜀州刺史,至六十歲,遷任劍南節(jié)度使。因松、維、保三州為吐蕃所陷,屢戰(zhàn)屢敗,高適無力回天,為嚴(yán)武所代,遷刑部侍郎,轉(zhuǎn)散騎常侍,進(jìn)封渤??h侯。
這一時期,高適的詩,歌頌了戰(zhàn)士奮勇報國、建功立業(yè)的豪情,寫出了他們從軍生活的艱苦及向往和平的美好愿望;也揭露了輕開邊釁的將領(lǐng)驕奢淫逸、冒進(jìn)貪功、不恤士卒的行徑,以及朝廷賞罰不明、安邊無策的境況,如《古歌行》:“君不見漢家三葉從代至,高皇舊臣多富貴。天子垂衣方晏如,廟堂拱手無馀議。蒼生偃臥休征戰(zhàn),露臺百金以為費。田舍老翁不出門,洛陽少年莫論事?!薄缎新冯y二首》:“長安少年不少錢,能騎駿馬鳴金鞭。五侯相逢大道邊,美人弦管爭留連。黃金如斗不敢惜,片言如山莫棄捐。安知憔悴讀書者,暮宿靈臺私自憐。君不見富家翁,舊時貧賤誰比數(shù)。一朝金多結(jié)豪貴,萬事勝人健如虎。子孫成行滿眼前,妻能管弦妾能舞。自矜一身忽如此,卻笑傍人獨愁苦。東鄰少年安所如,席門窮巷出無車。有才不肯學(xué)干謁,何用年年空讀書?!边@些詩歌,指斥弊政,對時局充滿了憂慮和憤慨,流露出深深的憂國愛民之情懷。
高適為詩,寫邊塞,蒼茫而不凄涼;賦送別,荒渺而不凄切,皆脫前人窠臼,開一代詩風(fēng)。尤其是邊塞詩,冰寒之中包含著熱力,荒涼之中蘊(yùn)涵著活力。由盛唐入中唐,高適的詩語多蒼莽,豪曠磊落,亦有和平婉厚的成分,可謂“韻句深長,闊遠(yuǎn)不露,氣骨不減,非低甲庸淺所及”。可以說,高適不折不扣是一個“持刀可平叛,提筆可寫詩”的獨具風(fēng)范的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