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不同耕作措施下旱地春小麥產量應對氣候變化的效應分析

2023-09-25 09:13鐘應娟董莉霞逯玉蘭燕振剛聶志剛
熱帶農業(yè)工程 2023年4期
關鍵詞:耕作敏感性降水

鐘應娟 董莉霞 李 廣 逯玉蘭 燕振剛 聶志剛 王 鈞

(甘肅農業(yè)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 甘肅蘭州 730070)

氣候變化對旱作雨養(yǎng)農業(yè)區(qū)作物生長有極大影響,近年來,氣候變暖造成了小麥(Triticum aestivum)減產、經濟收益低下[1],關于作物生長模型已有較多研究,周少平等[2]利用APSIM 模型(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 Simulator)研究了隴東黃土高原地區(qū)玉米-小麥-大豆輪作產量和用水特性以及該地區(qū)用水動態(tài)。張建平等[3]利用世界糧食組織WOFOST (world food study)模型研究了河南省冬小麥產量灌漿過程以及干旱對產量的影響。薛佳欣等[4]利用APSIM 模型研究海河平原地區(qū)不同灌溉系統(tǒng)對小麥產量的影響。Araya A等[5]利用APSIM 模型模擬和評估了氣候變化對埃塞俄比亞北部地區(qū)小麥產量的影響,為當地小麥制定氣候變化適應戰(zhàn)略提供了理論指導。

APSIM 模型可全面囊括耕作管理、氣候因子、作物養(yǎng)分等生長情景,使作物研究更深入、更多元。由于黃土高原溝壑區(qū)降水量少,降水時間不均,小麥產量波動較大,因此,開展了小麥產量影響因素研究[6-8],目前已有較多耕作措施、氣候變化對小麥產量影響的研究[9-11],但兩者互作效應的研究并不多見。本文以黃土丘陵區(qū)旱地春小麥為研究對象,運用APSIM 模型定量評估耕作措施與氣候變化對小麥產量的互作效應,分析不同耕作措施下小麥產量對氣候變化響應的敏感性,為該地區(qū)小麥種植應對氣候變化情況提供一定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研究區(qū)概況

本試驗區(qū)位于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qū)李家堡鎮(zhèn)(35°35'N,104°38'E),該區(qū)屬隴中黃土高原典型無灌溉旱作農業(yè)區(qū),年均氣溫為6.4 ℃,年均≥0 ℃積溫為2 933.5 ℃,年均≥10 ℃積溫為2 239.1 ℃,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年均降水量不足400 mm,7~9月降水占全年降水量60%以上,該區(qū)為無灌溉區(qū),一年一熟制春小麥為主要種植作物[12]。

1.2 模型簡介

APSIM 模型以土壤模塊為核心,以土壤、耕作、灌溉等農田管理措施為框架,以日記錄作物生長動態(tài)模擬情況,可組合架構滿足多種模擬需求,近年來廣泛應用于農作物生產與氣候變化關系、水肥管理等方面。本研究采用APSIM V7.7版本,將APSIM-Wheat 模塊本土化,根據氣候、土壤、小麥屬性等數據進行試驗環(huán)境搭建,動態(tài)模擬耕作措施與氣候條件變化對小麥產量的互作效應。

1.3 試驗參數及數據處理

本研究使用1970~2017 年定西市氣象觀測站自動測定的氣象數據。試驗小麥品種為‘定西42號’,播種量為187.5 kg/hm2,行距為0.25 m,小區(qū)面積為6 m×4 m,保護行為0.5 m,3 次重復,隨機區(qū)組設置。小麥生育期為3 月中旬至7 月下旬。小麥參數如表1 所示、土壤參數如表2 所示,結合前期大田試驗數據[13],采用Excel 2016 進行數據處理,用DPS 9.0 軟件進行回歸、通徑分析,Origin 2021和Visio 2016進行繪圖。

表1 ‘定西42號’小麥參數

表2 試驗區(qū)土壤參數

1.4 試驗設計

以1970~2017 年自然環(huán)境下降水、溫度條件以及免耕管理措施作為小麥自然生長條件,以5%為梯度,逐日降水±10%范圍內,或以25 ℃為梯度,逐日溫度±1 ℃范圍內設計5×5 正交組,分別模擬傳統(tǒng)耕作+秸稈還田(TS)(在初次耕作時將前茬作物秸稈翻入土);免耕(NT)(全年不耕作,使用免耕播種機一次性完成播種施肥);免耕+秸稈覆蓋(NTS)[耕作播種方法同免耕,作物收獲后將前茬秸稈切碎(5 cm 左右)均勻覆蓋在種植區(qū)]3 種不同耕作措施(秸稈覆蓋用量均為4 000 kg/hm2,)對旱地小麥產量的影響。

使用歸一化方法統(tǒng)一溫度與降水量綱、量級,無量綱化編碼[14]后組合設計。

式(1)中xij為原始數據,yij為無量綱化后數據,降水與溫度的模擬試驗設計[15]及編碼如表3所示。為更好理解小麥產量受降水、溫度影響的程度,選擇降水變化情景(即從-10%至+10%遞增,依次記為R1,R2,R3,R4,R5),溫度變化情景(即從-1℃至+1℃遞增,依次記為T1,T2,T3,T4,T5)作為梯度。

表3 降水與溫度的模擬試驗設計及編碼

1.5 模型有效性檢驗

采用RMSE、NRMSE及Me檢驗模擬有效性。

(1)決定系數(R2)反映模型實測值、模擬值間的真正偏差。

式(2)中,Mi和Sj分別表示實測值和模擬值;Ma和Sa分別表示實測值和模擬值的平均值;n為實測值的樣本個數[16]。

(2)均方根誤差(RMSE)和歸一化均方根誤差(NRMSE)反應模型模擬值與實測值間的絕對誤差量和誤差百分比,其值越小,表明模擬精度越高。

(3)模型有效性(Me)反應模型模擬值與實測值間擬合效果,其值越接近1,說明擬合效果越好。

1.6 敏感性分析

小麥產量敏感性是指小麥產量因降水或溫度變化而發(fā)生顯著變化,其敏感性指數可直接體現在產量變化率[17]。氣候因子變化造成的產量變化越大,說明小麥對該因子越敏感。本研究以溫度±1 ℃,降水±10%為梯度,研究小麥產量對降水、溫度變化的敏感性及因氣候變異風險導致的小麥產量變化率,明確春小麥產量對降水、溫度變化的敏感強度。

2 結果與分析

2.1 APSIM模型檢驗

根據2016~2017 年實測產量和模擬產量進行模型有效性檢驗,由圖1 可知,數據點分布在±15%誤差線內,產量模擬值與實測值呈顯著正相關,相關系數R為0.878,決定系數R2為0.771,模 型 有 效 性Me為0.875,RMSE在5% 以 內,NRMSE為3.6%~7.8%,表明APSIM 模型擬合性良好,可用于模擬隴中旱地春小麥產量。

圖1 小麥實測值與模擬值關系

2.2 不同耕作措施下小麥產量變化

以當年自然降水、溫度及相應耕作措施下所獲小麥產量作為CK對照,計算NT、NTS、TS下小麥平均產量分別為1 856.3、2 275.4、2 221.0 kg/hm2。從降水、溫度變化對小麥產量的響應(圖2)可看出:當溫度不變,降水增多,小麥產量增加,與平均產量相比,3 種耕作措施下小麥增產最大幅度分別為30.69%、15.30%、27.70%,最小增產幅度分別為12.20%、5.10%、10.89%,平均增產幅度分別為22.56%、9.80%、20.80%;當降水不變,溫度升高,小麥產量下降,與平均產量值相比,最大減產幅度分別為7.66%、12.76%、8.68%;最小減產幅度分別為4.73%、9.50%、5.10%;平均減產幅度分別為2.56%、5.74%、2.90%。

圖2 溫度降水變化對小麥產量的響應

由圖3 可知,NTS 方式減少了水分徑流和蒸發(fā),增強了生物酶活性,進而提高了小麥產量;而NT 方式小麥產量變化幅度最小,這可能是由于免耕方式,土壤結構穩(wěn)定性更高,但這種方式土壤容易板結不利于小麥出苗,導致整體增產效果不佳。

圖3 不同耕作措施下的小麥平均產量值

2.3 回歸分析

為進一步研究溫度、降水對小麥產量的交互影響,設置溫度(X1)與降水(X2)為自變量,產量(Y)為因變量,用DPS 軟件建立不同耕作措施下小麥產量與溫度、降水的二次回歸方程(表4)。

表4 產量與耕作措施的回歸方程

表4 中,F>F0.05表明回歸方程達到顯著水平,由回歸方程可知,3 種耕作措施下溫度(X1)一次項偏回歸系數為-92.64、-392.58、-295.47,均為負值,降水(X2)一次項偏回歸系數為269.03、640.45、509.9,均為正值,表明溫度對產量產生負效應,降水對產量產生正效應;降水一次項偏回歸系數遠大于溫度一次項偏回歸系數,表明降水帶來的增產效應遠大于溫度帶來的減產效應。

回歸方程降維處理后得到單因素方程,如表5所示。由圖3可知,在自然降水的基礎上降水每增加5%,小麥產量均呈二次曲線上升趨勢;在自然溫度基礎上溫度每升高0.25 ℃,小麥產量均呈二次曲線下降趨勢。由圖4可知,NTS的變化效應優(yōu)于TS、NT。

圖4 單因素效應

表5 單因素效應方程

2.4 通徑分析

以春小麥產量(Y)為因變量,降水(X1)和溫度(X2)為自變量進行通徑分析。由圖5 可知,NTS、NT、TS3 種耕作措施下X1→Y的直接通徑系數分別為-0.479、-0.340、-0.473,說明溫度升高產生負效應,造成小麥減產;X2→Y的直接通徑系數分別為0.780、0.938、0.817,說明降水增加產生正效應,使小麥增產;X1X2→Y的直接通徑系數分別為-0.186、-0.055、-0.251,表明溫度、降水交互產生負效應,降水增多只能補償溫度升高帶來的部分減產。

圖5 NTS、NT、TS下降水溫度對小麥產量的通徑分析

2.5 敏感性分析

為研究小麥產量對降水、溫度變化的敏感性,將免耕自然降水溫度條件作為試驗對照組CK,用敏感性曲線法[16]分析3 種耕作措施下溫度、降水變化導致的小麥產量變化率。由圖6~7 可看出,3種耕作措施下降水均呈正敏感性,溫度均呈負敏感性,NTS 增減產效應優(yōu)于NT、TS 耕作方式,這是因為NTS 免耕能使土壤結構更穩(wěn)定、土壤水分流失少,秸稈覆蓋有效降低地表溫度,讓小麥生長獲取更充足的水分,籽粒發(fā)育飽滿,從而高效增產。綜合考慮,NTS 為經濟效益最佳的耕作方式。

圖6 NTS、NT、TS下降水對小麥產量的敏感性分析

圖7 NTS、NT、TS下溫度小麥產量的敏感性分析

3 討論

前期采用APSIM 模型進行不同氣候、灌溉、耕作條件對小麥產量影響的研究均取得不錯的成果[18-25]。本研究發(fā)現,同種耕作措施下降水增加,小麥產量增加,溫度升高,小麥產量下降,這與王妍等[26]認為高溫導致小麥被催熟、籽粒數不飽滿而造成減產的研究結論一致;本研究認為降水變化對小麥產量影響更大,這與郭春強等[27]結論不一致,可能是由于研究區(qū)地況環(huán)境不同所致;陳超等[28]認為免耕+覆蓋是甘肅地區(qū)作物較佳種植方式,與本文研究結論一致。黃土高原地區(qū)土層深厚,土壤松沃,但常年干旱,無灌溉條件,降水量增加可利于續(xù)水保肥,促進小麥根系發(fā)育,免耕+秸稈覆蓋可改善耕層土壤溫濕度,減少水分徑流[29-31];雖然組內對比差異得出免耕小麥產量波動更小,但長期免耕導致土層硬化,降低了土壤孔隙度,影響作物根系發(fā)育,繼而影響作物整體產量。

APSIM 模型雖能在理想環(huán)境下模擬作物生長與氣候的關系,但近年來極端天氣頻發(fā),與試驗環(huán)境下所能反映的情況有一定偏差,本研究模擬只考慮降水、氣溫對小麥全生育期的影響,并未深入研究各生育期內溫度降水影響小麥抽穗、灌漿,同時未考慮太陽輻射等其他氣候因素,因此,在今后研究過程中,要深入開展氣候環(huán)境變化對不同生育期內的具體影響以及關鍵生育期的調控措施研究,將極端天氣、病蟲害[32]等納入考慮范圍,提高模擬精度,做出更可靠的影響評估。

4 結論

在相同耕作措施下,小麥產量隨降水量增多呈二次曲線上升趨勢,隨溫度升高呈二次曲線下降趨勢,整體表現為NTS>TS>NT;表明秸稈覆蓋更適宜黃土高原區(qū)旱地春小麥的生長環(huán)境。

從3 種耕作措施下溫度與降水之間的互作效應可知,降水量增加可補償部分高溫帶來的減產效應,無法平衡春小麥產量出現邊際遞減效應,數據顯示免耕覆蓋(NTS)耕作方式的增減產效應最佳。

溫度與降水對于小麥產量的敏感性分析可證明秸稈覆蓋、免耕應對干旱能力更強,可使小麥增產,NTS 正負敏感性最佳,是黃土丘陵區(qū)小麥種植最合適的耕作方式。

猜你喜歡
耕作敏感性降水
黑龍江省玉米生長季自然降水與有效降水對比分析
為什么南極降水很少卻有很厚的冰層?
釔對Mg-Zn-Y-Zr合金熱裂敏感性影響
耕作深度對紫色土坡地旋耕機耕作侵蝕的影響
玉米保護性耕作的技術要領
降水現象儀模擬軟件設計與實現
AH70DB鋼焊接熱影響區(qū)組織及其冷裂敏感性
草地耕作技術在澳大利亞的應用
如何培養(yǎng)和提高新聞敏感性
ESSENTIAL NORMS OF PRODUCTS OF WEIGHTED COMPOSITION OPERATORS AND DIFFERENTIATION OPERATORS BETWEEN BANACH SPACES OF ANALYTIC FUNC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