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 鑫
當(dāng)國樂大師方錦龍撥動琴弦時,琴聲縹緲悠揚、撥人心弦……8月8日晚,成都大運會閉幕式臨近結(jié)尾時,一曲古琴演奏,讓現(xiàn)場突然變得安靜。舞臺另一側(cè),四川愛樂樂團小提琴演奏家李知聰演奏的一曲《友誼地久天長》響起,將整個閉幕式推向高潮。千年傳承的古琴、在西方樂器史有重要地位的小提琴,一曲《流水》、一曲《友誼地久天長》,藝術(shù)家用飽含中西特色的樂器與樂曲,表達了中國向全世界“覓知音”的期盼。方錦龍手中的古琴,來自揚州。
如果選擇一種樂器來代表中國,那么古琴一定是很好的選擇。幾千年的歲月在七根琴弦中躍動流淌,不僅樂聲優(yōu)美,還牽引出俞伯牙與鐘子期、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等故事。
《流水》是中國十大古曲之一。相傳,琴師伯牙在荒野中彈琴時偶遇樵夫鐘子期。彈奏時,伯牙心里剛想到高山,鐘子期便說“峨峨兮若泰山”,伯牙繼而想到流水,鐘子期又說“洋洋兮若江河”。伯牙驚訝于這種超然的默契,兩人自此結(jié)為知己。鐘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絕弦,終生不彈。伯牙這一摔,“摔”出了中國文學(xué)史上的多個典故:“知音”“高山流水”“伯牙絕弦”……
方錦龍說,選擇《流水》,就是想表達中國向全世界“覓知音”,和《友誼地久天長》的曲意相互吻合。在演奏上,方錦龍打破了傳統(tǒng)的演奏方式,加入了很多轉(zhuǎn)調(diào)和泛音。比如本來是F調(diào)的,他改用了C調(diào)來彈,這是為了配合《友誼地久天長》的調(diào)子。在他看來,這種改編其實也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體現(xiàn)——和而不同,君子之風(fēng)。
古琴藝術(shù),很講究樂器和人的配合。方錦龍演奏的是一張蜀派古琴。這把古琴的原型是四川“相如故里”蓬安某博物館中的綠綺古琴。
“之前接到大運會閉幕式演出的邀約,定下曲目后,我就想到了這張綠綺古琴。雖然中國古琴名琴很多,但是司馬相如是成都人,在成都彈奏綠綺,有著特別的意義?!狈藉\龍說,“博物館提供了仿制的綠綺古琴,我試了之后并不滿意?!?/p>
這時,方錦龍想到了揚州。揚州是中國琴箏產(chǎn)業(yè)之都,每年古琴產(chǎn)量占據(jù)全國半壁江山,好幾家古琴廠家在全國都排名前列。方錦龍立刻和揚州金韻樂器御工坊取得了聯(lián)系,該工坊為他提供了一把用匠心復(fù)刻打造的“綠綺”式樣的古琴。方錦龍一試琴,非常高興,他說:“對了,就是這種感覺,無論是音色還是手感,都是純粹的中國樂聲?!?/p>
于是,在大運會閉幕式的舞臺上,這張古琴與方錦龍一起,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音樂美學(xué)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