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啟寧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提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實施從學生語文生活實際出發(fā),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學習情境,設計富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任務,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p>
如何才能設計出理想的學習任務?教師必須先搞清楚“學習任務”是什么。語文學習任務需要體現(xiàn)獨屬于語文的特點,即溫儒敏教授明確指出的“語言文字運用”。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根據(jù)既定的目標,充分勾連自我的學習、生活,通過相互關聯(lián)的語文實踐活動,解決真實情境中的問題,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于是,筆者嘗試設計了《曹沖稱象》學習任務(見表1),并實踐于課堂。首先創(chuàng)設情境:曹沖要參加“中國古代智慧兒童評選大賽”,請你講述曹沖稱象的故事,為他代言。
“我為曹沖代言”活動中,首先,學生走進文本,想象故事情景,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好對話,在畫線提取、給卡片排序的基礎上,說出稱象的過程,體會到閱讀的快樂。其次,學生對曹沖的辦法盡情抒發(fā)自己的感受或想法,在交流中充分表達,體會語言表達的快樂。最后,學生利用自己的知識為曹沖代言,將課文的語言化成自己的語言。任務激發(fā)學生主動閱讀思考的動力,讓其思維的過程清晰明了,促進其核心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
學生想要完成語文學習任務,就要運用語文學科相關的知識、技能與方法,也就是“語文核心知識”。教師需深入研讀文本,分析課后習題,關聯(lián)單元內(nèi)容,立足整體,確定一項核心知識。
特級教師夏江萍老師認為,確定一項核心知識之后,還要“用語文任務‘包裹語文核心知識”。不應將語文核心知識機械、死板地教給學生,而應將其藏在語文任務里。學生在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經(jīng)歷運用知識、探索發(fā)現(xiàn)、感受理解、分析評價等實踐活動,逐步獲得語文核心知識。
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兒童生活”,課后習題指向“講故事”“說想法”,以及體會個別詞語的表達效果。完成學習任務需要以下語文核心知識:一是課文中的生字新詞,二是關于嘗試講述課文內(nèi)容的策略性知識。我們將這些核心知識整體“包裹”在“我為曹沖代言”的情境下,拆分為“讀一讀、畫一畫、排一排、說一說”的任務,引導學生完成任務——講述《曹沖稱象》的故事,幫助曹沖競選“中國古代智慧兒童”稱號。
語文學習任務強調(diào)在特定的情境中解決問題,真實而富有意義的學習情境可以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誘發(fā)其主動學習探究的動力。如何創(chuàng)設一個真實而富有意義的情境呢?
1.結合課文內(nèi)容確立主題。主題的確定要和文本內(nèi)容相關聯(lián),和單元主題相呼應。例如,本文講的是七歲的曹沖巧妙稱象的故事,課文所在單元的人文主題是“兒童生活”,筆者設計了評選“中國古代智慧兒童”的情境,立足于課文,又與單元主題呼應。
2.勾連學生的學習與生活設計任務。新課標指出“創(chuàng)設情境,應建立語文學習、社會生活和學生經(jīng)驗之間的關聯(lián)”。從學生實際生活出發(fā),將學生的學習與真實的生活相勾連,從而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經(jīng)驗世界、想象世界,促使其主動解決問題、完成學習任務。例如,筆者設置了評選“中國古代智慧兒童”的比賽情境,這樣的評選比賽在學生生活中并不少見,“為曹沖代言”的任務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經(jīng)驗世界和想象世界,促使其主動積極地完成任務。
3.設計符合兒童心理的任務角色。設置任務角色應滿足兒童內(nèi)在的情感需求。例如,筆者設置了“代言人”這一角色,讓學生為曹沖代言,幫助他獲得“中國古代智慧兒童”的稱號,滿足了兒童渴望幫助別人的愿望。學生全身心投入完成任務的過程,既調(diào)動了認知,又調(diào)動了情感,培養(yǎng)了高階思維和創(chuàng)造能力,也體會到學有所用的樂趣。
4.設計符合語文學科邏輯的驅(qū)動問題。高質(zhì)量的驅(qū)動問題有以下特點:一要具有學科特點,符合語文學科的本質(zhì)規(guī)律;二是問題的難度應當貼合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學生跳一跳就能夠到;三要具有開放性,能讓不同的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創(chuàng)造性回答。
本課教學中筆者創(chuàng)設的情境,讓學生化身小小代言人,完成“為曹沖代言”的任務,驅(qū)動問題“曹沖稱象的辦法好在哪里”激發(fā)學生深入探究文本的熱情和探索奧秘的興趣。
1.抓住重點,突破難點。不同學段有不同的教學重點,不同課文也有不同的教學難點。語文實踐活動設計要因段因篇而異,量體裁衣,才能實現(xiàn)活動的最大價值。
2.指向成果,逆向設計。語文學習任務最終都應有一份成果,比如一份倡議書、一首小詩、一份報告……設計語文實踐活動需要從學習成果倒推,進行逆向設計,讓學生在拿到任務時就明白自己要做的是什么。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每一步都指向成果的實現(xiàn)。
3.層層遞進,相互關聯(lián)。語文實踐活動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層層遞進、相互關聯(lián)的。在多個實踐活動中,學生拾級而上,掌握知識,習得方法,訓練語言,發(fā)展綜合素養(yǎng)。
例如,在本課中,學生要想完成“為曹沖代言”的最終任務,必須先走入文本,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懂故事,找到兩種不同的稱象辦法,進行分析、比較、判斷,再將關鍵詞句進行排序,借助支架講述故事,最后將這些實踐活動統(tǒng)整到“為曹沖代言”的任務中。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即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不斷生長的過程。
1.過程性評價。該項重點評價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的學習態(tài)度、參與程度、閱讀能力、合作水平、語言運用能力、思維品質(zhì)等。為了關注學生在興趣、能力、基礎等方面的個體差異,教師可以分層、分塊設置評價標準。例如“為曹沖代言”這一任務,筆者設計了如下過程性評價量表。
2.終結性成果評價。教師在設計評價標準時要先對學生的最終作品進行評估和預測,包括對作品形式、完成水平等方面的預測。如本課的成果評價——評選最佳代言人。筆者結合“代言”的活動要求和課文內(nèi)容,設計評價量表,從四個層面進行等級評價:能說出曹沖稱象的故事;能說出曹沖稱象的辦法好在哪里;吐字清晰,表達流暢;自然大方,充滿自信。評價量表可以邀請多主體參與評價,如同學、教師、家長等,幫助學生更好地處理語文學習和個性化成長的關系。※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五老村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