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學濤
從標題出發(fā),兩位作者分別在小說中著力描寫了“魯鎮(zhèn)祝?!焙汀盀┥侠w”的典型場景,試比較鑒賞這兩個典型的場景描寫,并思考它們的作用。
文中三次寫到“祝福”的場景,以第一次為例,作者通過場景描寫揭露了矛盾沖突,揭示了祥林嫂悲劇的社會性。同時,作者通過“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的描寫,揭示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國農村的狀況:階級關系依舊,風俗習慣依舊,人們的封建思想依舊。這樣,通過環(huán)境描寫,就揭示出了祥林嫂悲劇的社會根源和必然性。
作用:作者多次寫到“祝?!保康氖菍ⅰ白8!弊鳛橐粋€時間標志,把祥林嫂的人生悲劇串聯起來,形成清晰的發(fā)展脈絡。祥林嫂悲劇的典型環(huán)境,包含了作者反諷的深意。
拉纖的場景描寫貫穿整個小說,占據較大篇幅。從作者“甜美、柔和而宏闊的聲音”“美麗、嘹亮的男子的聲音在歌唱著”等用詞,我們不難看出,作者想在小說開篇表現的是拉纖的隊伍歌聲嘹亮而宏闊,團隊精誠合作。雖然他們工作條件艱苦,但是充滿了力與美,給苦難的生活增添了一層悲壯色彩。
作用:多次出現拉纖的場景,突出了纖夫們的艱辛、堅毅和默契,張揚了原始、野性的陽剛之美,揭示了當時底層百姓生活的艱苦。此外,貫穿全文的拉纖場景還使文章前后聯系緊密、渾然一體。
1.嘗試用一個詞來形容小說的主人公。
《祝?!分械南榱稚┦且粋€( )的人。
《灘上》中的趙青云是一個( )的人。
2.兩篇小說中的主人公都經歷苦難,對他們最大的精神打擊無疑是至親的離去。試比較祥林嫂和趙青云在失去至親時的不同表現,進一步體會二人性格的差異。
《祝福》中,在阿毛死后,祥林嫂第二次來到魯鎮(zhèn)。此時祥林嫂“兩頰上已經消失了血色”“順著眼,眼角上帶些淚痕,眼光也沒有先前那樣精神了”,無一處不體現出祥林嫂遭受沉重打擊之后內心的痛苦和絕望。祥林嫂之后的行為舉止,更是體現出她已經對生活失去了信心。魯鎮(zhèn)的人與祥林嫂說話時的語氣和聲調都發(fā)生了極大的變化,使得祥林嫂最終走向死亡。
《灘上》中,趙青云得知妻子去世,首先是“冷淡地看了她一眼”,繼而“臉忽然地發(fā)抖了,他的歌唱聲音破碎了,他覺得有一陣眩暈”,可見妻子去世對他的巨大打擊。隨后“他突然有燃燒的奇異的痛苦和興奮……于是他用輕柔的、美麗的、動情的聲音唱到……”,可見趙青云正在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宣泄悲傷。文末,趙青云說“沒得啥子好哭的”,緊接著“沉默著,眼淚落在清凈的鵝卵石上”。這幾句體現了趙青云內心的隱忍和堅強,給整篇小說增添了悲壯感。小說結尾處“老太婆止了她的哭聲了,升起來了輝煌的太陽,照耀著這沉默的、靜肅的、襤褸的一群”一句,又給人以希望,能讓讀者感受到作者對被壓迫的底層苦難人民的深切同情。
總結:祥林嫂是生活在舊中國的被踐踏、被迫害、被愚弄、被鄙視的勞動婦女,她勤勞、善良、質樸、堅強,但又愚昧懦弱。她是封建禮教和封建迷信思想的受害者、犧牲品。
趙青云是在舊社會靠在灘上拉纖艱難維持生計的纖夫,他生活貧苦,家庭遭遇不幸。他外表強壯陽剛,內心隱忍堅毅,是一個有覺醒可能的人。
1.小組討論:兩篇小說都描寫了在黑暗社會下被壓迫的、苦難的底層勞動人民的痛苦與掙扎,但是兩者呈現出不同的精神氣質,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這種差異?
2.教師引導學生體會不同時代背景下作品的社會意義和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
補充材料——
材料一:《祝?!穼懹?924年,其反映的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舊中國農村婦女的悲慘命運。辛亥革命只推翻了封建帝制,并沒有從根本上摧毀封建制度的經濟基礎,所以當時的中國人民仍處在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下,國家政權還是掌握在地主階級和官僚買辦的手里。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仍是束縛勞動人民特別是農民的繩索,而農村的勞動婦女所受的壓迫最深、痛苦最大。她們不僅沒有地位,而且沒有人身自由。如果是再嫁的寡婦,就更加受人歧視,甚至連勞動和生活的權利也被剝奪了。《祝?!肪褪亲髡邞阎鴮趧尤嗣癫恍以庥龅纳钋型?,揭露吃人的社會制度和舊禮教的罪惡,以喚醒人們來“掃蕩這些食人者,掀掉這筵席,毀壞這廚房”(《魯迅全集》第一卷《燈下漫筆》)。
材料二:《灘上》創(chuàng)作于1945年8月,抗戰(zhàn)勝利前夕。路翎作為左翼作家,他的創(chuàng)作離不開兩個關鍵詞:抗戰(zhàn)、魯迅。
(1)在魯迅的小說中,路翎讀得最多的是《吶喊》。路翎初讀《吶喊》,被魯迅有感情的文字打動。他看到了魯迅文字的深刻性,意識到中國革命要取得勝利,底層人民必須覺醒。他認識到了底層人民的力量。
(2)路翎作品中人物的生命力帶有原始性和自發(fā)性。他對于生命力的探索承續(xù)了魯迅和胡風兩人對“力”的探索。路翎認為中國人民的性格方面過于“明順”,希望中國人民的性格方面多些“獸性”,即“野性”。
(3)殘酷的社會現實是路翎發(fā)掘人民的原始強力的現實來源。20世紀40年代的中國內憂外患,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面對外敵入侵和國民黨的反動統(tǒng)治,人民頑強地抗爭,而因為反抗缺乏組織性和計劃性,所以常常帶有自發(fā)性和盲目性。這是一種以原始強力驅動下,帶著血和淚的反抗。
3.總結:兩篇小說均為感時憂國的文學經典,描寫的也都是黑暗社會下被壓迫的、遭受苦難的底層勞動人民,但是因為創(chuàng)作時代的差異,以及兩位作家各自不同的藝術風格,使得兩篇作品的主人公呈現出不同的精神氣質,體現出了悲劇的不同色彩。
學校文學社的??霭嬉黄陉P于左翼文學的???。你作為??≌f板塊的編輯,需要從《灘上》和《祝?!分羞x擇一篇推薦給大家閱讀。請你做出選擇,并寫一篇推薦詞來闡明理由。200字以內。※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燕子磯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