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強
(喀左縣羊角溝鎮(zhèn)產業(yè)發(fā)展服務中心,遼寧 喀左 122300)
喀左縣位于遼寧省西部,是典型低山丘陵半干旱區(qū),屬大陸性季風氣候,一年四季分明,干濕分明,雨熱同季,年降水少,日照充足,熱量資源豐富[1],非常適合發(fā)展設施農業(yè)??ψ罂h自20世紀90年代就大力發(fā)展設施農業(yè),實現(xiàn)了農民增收、農業(yè)增效;但是,隨著日光溫室栽培年限的增加,栽培作物品種單一,使病蟲害和土壤連作障礙逐漸加重,導致產品產量低、品質差,效益難以得到提高。例如,日光溫室黃瓜產區(qū),始終單一種植黃瓜,出現(xiàn)了嚴重的連作問題。為解決這些問題,技術人員探索出了溫室黃瓜間作辣椒高產栽培技術,改善了單一栽培黃瓜而導致通風、透光不良和群體郁閉大等問題,有效控制了病蟲害,連作障礙亦明顯減輕,且提高了產量,改善了品質,提高了效益。
溫室黃瓜間作辣椒,黃瓜和辣椒均采用溫室育苗。黃瓜9月上旬播種,苗齡1個月左右,10月上旬定植,11月中下旬至翌年6月中旬采收;辣椒8月上旬播種,苗齡1個月左右,9月上旬定植,11月中旬至翌年7月初采收。
溫室黃瓜間作辣椒,按混合面積計算,黃瓜667 m2產量8 700 kg,按價格3.00/kg計算,667 m2產值2.61萬元;辣椒667 m2產量15 100 kg,按價格3.00/kg計算,667 m2產值4.53萬元。黃瓜間作辣椒合計667 m2產值7.14萬元。
黃瓜選用生長勢強、分枝少、耐低溫和弱光、抗病、雌花節(jié)位低、結瓜能力強、高產優(yōu)質的品種,如德瑞特8917、博美608、中荷20、津綠11等;砧木選用根系發(fā)達、嫁接成活率高、對黃瓜品質影響小的品種,如白籽南瓜等。辣椒選用植株生長勢強、連續(xù)坐果能力強、耐高溫和低溫、抗病、高產、優(yōu)質、中晚熟品種,如阿波羅二號、亮劍37-79、迅馳37-74、斯丁格37-76等。
2.2.1 種子處理
黃瓜和砧木:將種子晾曬2~3 d,放入30 ℃溫水中浸種20 min;清洗干凈,再放入55 ℃溫水中,并不斷攪拌,黃瓜浸種15 min,砧木浸種10 min;將水溫降至30 ℃,黃瓜浸種4 h,砧木浸種8~10 h;撈出并控去水分,用干凈紗布包好,放在25~30 ℃溫度下催芽,每天早晚翻動并投洗1次。黃瓜種子2~3 d出芽,砧木種子1~2 d出芽。
辣椒:將種子晾曬2~3 d,放入30 ℃溫水中浸種5~6 h,投洗干凈后,用干凈紗布包好,放在28 ℃溫度下催芽,每天早晚翻動并投洗1次,當種子“露白”時播種。
2.2.2 基質配制
基質按草炭∶蛭石∶珍珠巖=2∶1∶1(體積比)比例配制,每立方米營養(yǎng)土加入復合肥(15-15-15)1.0~1.5 kg,要求肥料與基質混合均勻。
2.2.3 穴盤選用
黃瓜和辣椒用72孔穴盤,砧木用50孔穴盤,新的穴盤可直接應用,舊的穴盤要進行消毒處理,消毒方法:首先將穴盤上泥土污垢清除,然后放在37%甲醛1 000倍液中浸泡24 h,再用清水沖洗干凈備用。
2.2.4 播種
將穴盤裝上基質,4~5個為1摞,最上面穴盤放1個木板,輕壓木板,使每個穴盤孔壓出0.5~1.0 cm深的播種穴,每穴播1粒種子,然后用蛭石蓋好,再將穴盤放到育苗溫室內。黃瓜要比砧木提前5~7 d播種,辣椒播種與黃瓜相同。為預防猝倒病,播后可用72.2%普力克水劑800倍液噴淋穴盤,使基質充分濕潤,然后覆蓋地膜。
2.2.5 播后管理
黃瓜和砧木播種后,白天溫度控制在28~30 ℃,夜間溫度控制在20~24 ℃,出苗后揭去薄膜,白天溫度控制在20~24 ℃,夜間溫度控制在15~20 ℃。幼苗期遇干旱要及時澆水,保持基質濕潤;辣椒播種后,溫度控制在25~30 ℃,當種子約50%出苗時揭去地膜,白天溫度控制在25~28 ℃,夜間溫度控制在18~20 ℃,苗期基質不旱不澆水,澆則澆透,長至2片真葉后開始適當控制水分,以防止幼苗徒長,培育壯苗[2]。育苗期正值高溫季節(jié),要注意遮陰,防高溫和強光。苗期猝倒病和立枯病可用72.2%普力克水劑800倍液噴淋秧苗和基質進行預防;煙粉虱和蚜蟲可噴施10%的83增抗劑100倍液進行預防。
2.2.6 黃瓜嫁接
當砧木長到1葉1心,黃瓜2子葉展平時嫁接。嫁接室要遮陰,搭建好嫁接臺面。先在黃瓜幼苗子葉基部0.5 cm處,呈30°角用刀片削成0.5~0.8 cm長的斜面,再將嫁接簽斜面朝下,呈30°角從砧木一側子葉基部斜插向另一面,使嫁接簽尖部稍露出砧木表皮,拔出嫁接簽,后將處理好的接穗削面向下,快速插入砧木的斜切口內[3],最后將嫁接好的穴盤放回育苗室,并在穴盤上覆薄膜保濕(圖1)。
圖1 黃瓜插接示意
2.2.7 嫁接后管理
前3 d遮光,白天溫度控制在25~30 ℃,夜間溫度控制在17~20 ℃,相對濕度保持在95%以上;第4天起,白天溫度控制在22~26 ℃,夜間溫度控制在15~18 ℃,逐漸見光通風,中午前后遮光,陰天不遮光;7~8 d緩苗后,撤除薄膜,全見光,然后白天溫度控制在22~26 ℃,夜間溫度控制在15~18 ℃;定植前7 d低溫煉苗,白天溫度控制在20~23 ℃,夜間溫度控制在10~12 ℃。若缺肥,可噴施0.2%磷酸二氫鉀溶液;若遇干旱,要及時澆水,保持基質濕潤狀態(tài)。
2.3.1 翻耕施肥
將溫室清理干凈,結合深翻每667 m2均勻撒施充分腐熟農家肥12~15 m3、過磷酸鈣100 kg、硫酸鉀60 kg、生物有機肥100~150 kg、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4~5 kg,然后深翻土壤25~30 cm。
2.3.2 溫室消毒
將溫室密閉,在溫室內每隔7~8 m放置1個鐵盤,并在鐵盤上放置2張報紙,報紙上放置適量干鋸末,鋸末上撒硫磺粉,從里向外逐漸點燃報紙即可,熏蒸24 h。硫磺粉667 m2用量為2~3 kg。
2.3.3 定植
間作比例:黃瓜和辣椒間作寬度都為1.2 m,采用大壟栽培,黃瓜栽植1個大壟,辣椒栽植2個大壟,壟上栽2行,形成黃瓜與辣椒間作壟數(shù)比為1∶2,行數(shù)比為2∶4(圖2)。
圖2 黃瓜與辣椒間作示意
定植前按底寬1.0 cm,面寬80 cm,高15~20 cm做大壟,選晴天下午定植,黃瓜按大行距70 cm,小行距50 cm,株距27~30 cm挖定植穴;辣椒按大行距70 cm,小行距50 cm,株距39~42 cm挖定植穴,將苗坨放入穴中,黃瓜苗嫁接口距地表2 cm左右,辣椒苗基質平面與土表持平,封好定植穴,壟中間鋪滴灌管。黃瓜667 m2保苗3 800~4 000株,辣椒667 m2保苗2 600~2 800株。
2.4.1 溫度管理
定植后,控制溫度在白天28~30 ℃、夜間25~28 ℃;緩苗后,溫度控制在白天25~28 ℃、夜間20~25 ℃,超過30 ℃時要放風;開花結果期,溫度控制在白天25~28 ℃、夜間15~20 ℃,超過32 ℃時要放風;采摘初期,溫度控制在白天25 ℃以上、夜間12~18 ℃,盡量放小風或短時間放風。隨著天氣逐漸轉冷,夜間蓋好棉被保溫,白天中午溫度高時,及時放頂風進行降溫。進入嚴冬,白天溫度可提高到30~32 ℃,陽光充足時,使溫室更好地接收陽光,以提高夜間溫室內溫度。若出現(xiàn)連續(xù)陰雪天氣和嚴寒天氣,室溫無法保證時,可采取增溫、補溫措施,以防止凍害發(fā)生。第2年春季以后,外界溫度逐漸升高,要將溫度控制在25~28 ℃,超過30 ℃時要放風降溫,室外夜間溫度穩(wěn)定在8 ℃以上時,可不覆蓋防寒物,穩(wěn)定在13 ℃以上時,可整夜放風[4]。進入夏季,要及時用遮陽網(wǎng)遮陰,以降溫、防強光,使溫度保持在黃瓜和辣椒適宜生長范圍內。
2.4.2 水肥管理
黃瓜:定植后要澆足定植水,5~7 d后澆緩苗水,緩苗后至初花期以控水為主,不嚴重干旱不澆水,以防止徒長。第1瓜坐住后,5~7 d澆1次水,并結合澆水施第1次肥[5],即667 m2滴灌施入黃瓜專用水溶肥(19-19-19)+TE(含硼、鐵、鋅、銅、鉬等微量元素)10 kg。當瓜長到15 cm時,每7~8 d澆1次水,并結合澆水施第2次肥,即667 m2滴灌施入黃瓜專用水溶肥(15-6-35)+TE 10 kg。結瓜盛期是需水、肥高峰期,也正值嚴冬季節(jié),要根據(jù)實際情況,每10~15 d澆1次水,并結合澆水,667 m2滴灌施入黃瓜專用水溶肥(20-6-24)+TE 10 kg。3月以后,氣溫逐漸升高,黃瓜植株生長加快,要加大水、肥用量,每7~8 d澆1次水,并結合澆水,667 m2滴灌施入黃瓜專用水溶肥(20-6-24)+TE 15 kg,5月以后每5~7 d澆1次水,施肥同上。
辣椒:定植后要澆足定植水,5~6 d后澆緩苗水,緩苗后適當控水“蹲苗”,門椒現(xiàn)蕾后結束蹲苗,澆小水,以后要保持土壤濕潤。門椒坐住后開始進行第1次追肥,667 m2隨水追施硝酸鉀7~10 kg、尿素10~15 kg[6],以后每結1層果,667 m2滴灌施1次辣椒專用高鉀水溶肥(15-15-30)+TE 10 kg。隨著春天氣溫逐漸升高,植株生長加快,要加大施肥量,667 m2滴灌施入辣椒專用高氮水溶肥(20-10-15)+TE 15 kg,5月以后每5~7 d澆1次水,施肥同上。
冬季溫室內密閉,要及時補充二氧化碳氣肥,嚴冬季節(jié)不旱不澆水,澆水要在地溫13 ℃以上時進行,冬季為促進根系生長,提高植株抗性,可滴灌施入氨基酸和腐植酸水溶肥,在結果盛期噴施0.01%蕓苔素內酯水劑2 000倍液或天達2116茄果專用型1 000倍液等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7]。
2.4.3 松土覆膜
定植后到覆膜前,每次澆水后,土表見干時要及時進行淺鋤松土,促進根系生長。一般松土2~3次,再覆蓋地膜。
2.4.4 植株調整
黃瓜:黃瓜株高30~50 cm時吊秧,將第5節(jié)以下黃瓜花全部抹去。隨植株生長,及時纏秧,同時摘除側枝、老葉、雄花、卷須和多余雌花,以減少養(yǎng)分消耗;瓜秧長到1.8 m左右時落秧,注意落秧前要打掉下部老葉,落下的莖蔓盤在植株基部,落秧后黃瓜秧高保持在1.5 m左右,落秧要少落勤落,每次落秧長度為30~50 cm。
辣椒:辣椒株高30 cm時吊秧,防止倒伏,隨植株生長,及時抹去主干下部腋芽,采用雙主干整枝,去弱留強,所有側枝留2個辣椒,椒前留2~3片葉掐心。為促進上部生長發(fā)育,門椒要盡早采收,同時要及時去除內部空枝、老葉、病葉和過密弱枝,整枝要在晴天進行,每次整枝后要噴施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90%新植霉素可濕性粉劑4 000倍液防病。
2.4.5 光照管理
在高溫和強光季節(jié)要進行遮陰、防強光,并在溫室塑料膜外安裝擦塵刀條布,自動清潔棚膜。在不影響室溫情況下,棉被盡量“早揭晚蓋”,延長光照時間。采用白色地膜覆蓋壟面和后墻懸掛反光幕,增加反射光。及時安裝補光燈,早晚及陰雨雪天進行補光。
2.4.6 病蟲害防治
病害有灰霉病、病毒病等,蟲害有蚜蟲、白粉虱、薊馬、潛葉蠅、茶黃螨和紅蜘蛛等。對病蟲害防治,要嚴格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采取農業(yè)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藥劑防治相結合的防治方法,應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注意農藥安全間隔期,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黃瓜采收:采收過早影響產量,采收過晚品質降低,還容易墜秧而影響生長;因此,根據(jù)不同品種,達到市場所需黃瓜單果質量標準,即可采收。
辣椒采收:當辣椒果實表皮光滑鮮亮、有光澤、果形大小適宜,且掰開后可看到果肉肥厚,即可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