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洋
對于粥,我實在提不起任何興趣。(開頭直接表明“我”對粥是不喜歡的。)
孩提時期,一家人都喜歡吃粥,唯獨我例外。可每天早上放在我面前的,必然是一碗什么都不加的白粥,看上去清湯寡水的。我賭氣不吃,祖母便配上幾勺咸菜,好說歹說地哄我吃,但我從不領(lǐng)情。(對“我”的無理取鬧,祖母非但沒有生氣,而是變著法子哄“我”吃粥,表現(xiàn)出祖母對“我”的關(guān)愛。)
升入初中后,隨著學(xué)業(yè)的加重,母親辭去工作,專心照顧我的起居,怕我每天早上吃粥吃不飽,就開始起早煮面或者做炒飯,祖母自覺無事可干,便回了老家。
有一天,我偶然間讀到了彭乘的《墨客揮犀》:(范仲淹)與劉某同在長白山僧舍,日惟煮粟米二升,作粥一器,經(jīng)宿遂凝,以刀為四塊,早晚取二塊……”這才忽然覺得吃粥自有一種安貧樂道、高潔傲岸的雅趣,于是,我又開始有點想吃粥了。(引用彭乘的句子,在范仲淹的典故中發(fā)現(xiàn)了粥的另一種內(nèi)涵,為下文的情感變化作了鋪墊。)
但祖母回老家后,我吃粥的機會就變得很少了。母親偶爾用電飯煲做過幾次,也只是簡單地將米和水放入鍋中,按一下煮粥的按鈕,等上一會兒便完成了。雖然也是白花花的粥,可比起祖母做的還是遜色幾分,總覺得少了某種味道……
那次回老家,剛好趕上早飯時間,一進家門,祖母正端著碗白粥和其他老人談笑風(fēng)生,見我們來了,她趕忙上前迎接我們,聽聞我們還沒來得及吃飯,祖母匆匆忙忙地準(zhǔn)備起來。母親見狀急忙拉住她說:不用麻煩,就著咸菜吃點粥也挺好的?!弊婺感α诵Γ翰宦闊嗍歉粢沟?,而且家里也沒有咸菜了,怕孩子們吃不習(xí)慣?!闭f罷,她已經(jīng)生好了爐火。“沒事兒,我想吃。”不知怎的,我脫口而出這句話,仿佛不能不說,也不得不說。祖母聽到我的話,愣了大約三五秒鐘,然后笑著說我長大了。
此時,爐中那橙黃色的火焰又旺了幾許,映得祖母碗中的粥好紅、好暖……(以橙黃色的爐火烘托出家里溫馨的氣氛,生動形象,畫面感十足。)
祖母先從谷倉中選出那些顆粒飽滿、質(zhì)地晶瑩的米粒,淘洗幾遍,然后加入從老林中引來的泉水,大火煮開后,再用小火慢熬,中間既不能停頓,也不能再加水。祖母靜靜地守著爐灶,時不時地往里添些柴,直到熬得米水交融、表面浮起一層米油才停止。(一連串的動詞,生動地寫出了祖母熬粥時動作的熟練和用心)等粥微涼,祖母便把粥盛進青花瓷碗中,乳白如脂,米香沁人。熱粥“噗噗”地冒著水汽,和著米香一起飄入我的鼻子。我迫不及待地淺嘗了一口,味道雖說不上多鮮美,卻很好地安撫了我剛才因暈車而“翻江倒?!钡奈?。
現(xiàn)在想來,其實生活中的很多人和事,就像這平淡無奇的粥,無論貧富與否,都會不離不棄地陪伴在我們身邊。(由普通的粥聯(lián)想到生活中的人和事,立意深刻。)
我不可能每天早起都喝一碗熱氣騰騰的白粥,但當(dāng)人生的寒冷撲面而來時,我希望我能有那么一碗由身邊的一粒?!懊住眳R聚而成的“粥”,在心中喝下,并提醒自己,雖遭遇寒冷,但身邊有愛。(點明中心,深化主題。)
【安徽桐城市第二中學(xué)】
總評
習(xí)作以“一碗白粥”為線索貫串全文,字里行間表達了祖母對小作者細水長流般的愛;結(jié)尾則點明主題,深化中心,由一碗白粥聯(lián)想到了身邊的普通人和他們帶給自己的溫暖,寫作思路非常清晰。
文中值得大家借鑒的地方如下:
1.選材真實,感情真摯。習(xí)作圍繞“一碗白粥”寫了祖母煮粥的故事,體現(xiàn)了祖母對晚輩的關(guān)心愛護,感情自然真摯,打動人心。
2.細節(jié)描寫,生動形象。文中對祖母煮粥的動作描寫得非常細膩。祖母先從谷倉中“選出”米粒,“淘洗”后加水,大火煮開,小火慢熬……祖母“守”著灶爐,不停地“添”木柴,寫出了祖母嫻熟的煮粥動作;而祖母煮出的粥“米水交融、表面浮起一層米油……乳白如脂,米香沁人?!边@樣的粥怎會不美味?這樣的祖母又叫人怎能不愛?
3.主題深刻,引人深思。習(xí)作通過寫祖母與粥的故事,除了表現(xiàn)祖母對“我”的關(guān)愛外,還在結(jié)尾對主題進行了升華——把象征著親情的粥引申到生活中能給人帶來溫暖的人和事上,給讀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間。
(王文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