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蒙,李首綱,董雨豪,劉永杰
(南京農業(yè)大學動物醫(yī)學院,江蘇 南京 210095)
嗜水氣單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廣泛分布于水體環(huán)境,是引起魚類出血性敗血癥的主要病原,同時也是危害兩棲類、爬行類以及哺乳類動物的重要病原。隨著水產養(yǎng)殖業(yè)集約化和規(guī)?;潭鹊脑黾?,該病害的持續(xù)發(fā)生,給我國的水產養(yǎng)殖業(yè)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1- 2]。近年來,由嗜水氣單胞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感染性腹瀉以及繼發(fā)感染等頻繁發(fā)生,世界衛(wèi)生組織將其列入飲用水病原體的檢測范圍,其致病作用已成為公共衛(wèi)生所關注的重要問題[3-4]。
碳代謝是細菌最基礎的代謝之一。碳源的獲取對于病原菌在體內外環(huán)境中的生存尤為重要,不僅能為病原菌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而且能為其生長提供物質基礎[5-7]。病原菌可利用宿主內多種碳源,但由于特定棲居位點共存的其他微生物競爭,迫使入侵的病原菌通過基因水平轉移獲得新的代謝能力,最大限度地獲取一切可利用的營養(yǎng)物質,以積極適應宿主體內的環(huán)境條件 (如低pH值、強氧化等),并提高其在宿主體內的生存能力。前期研究證實,在嗜水氣單胞菌ST251型菌株中均存在一個特有的肌醇代謝基因簇,位于由基因水平轉移所獲得的基因島上,由12個基因組成[8]。李首綱等[9]已證實,肌醇代謝途徑的阻斷會嚴重降低嗜水氣單胞菌NJ-35在鯽魚體內的定殖能力以及對斑馬魚的致病力,推測肌醇代謝可能是決定嗜水氣單胞菌毒力增強的關鍵因素。
IolR是調控肌醇代謝通路的一個重要的負調控因子。前期研究發(fā)現(xiàn)IolR不僅參與肌醇的代謝,還參與葡萄糖對肌醇代謝基因簇的轉錄抑制作用[10],推測IolR在不同碳源代謝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本研究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測定ΔiolR缺失株對不同碳源的代謝能力,并且對ΔiolR缺失株的耐酸、耐氧化、耐高滲、抗吞噬以及耐藥能力進行測定,探究IolR對嗜水氣單胞菌碳源代謝以及環(huán)境適應性的影響,為進一步揭示IolR對嗜水氣單胞菌環(huán)境適應性的調控機制奠定基礎。
嗜水氣單胞菌NJ-35(氨芐青霉素抗性,Ampr)(GenBank登錄號:CP006870)、缺失株ΔiolR(Ampr)、互補株CΔiolR(Ampr)由本實驗室鑒定保存。小鼠巨噬細胞RAW264.7購自美國模式培養(yǎng)物集存庫(ATCC)。
DMEM限制性培養(yǎng)基購自Meilunbio公司,葡萄糖、果糖、甘露糖、半乳糖過氧化氫酶、藥敏片、Triton X-100、CytoTox 96?Non-Radioactive Cytotoxicity Assay 均購自北京鼎國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氨芐青霉素購自Invitrogen公司,DMEM購自Gibco公司。
恒溫搖床和恒溫培養(yǎng)箱均為Thermo公司產品,微型離心機為Eppendorf公司產品,紫外分光光度計為Bio-Rad公司產品。
將野生株、ΔiolR和CΔiolR培養(yǎng)至對數(shù)期,調整各菌株濃度至OD600=1.0,按1∶100(體積比)轉接至含不同碳源(終濃度為1%的葡萄糖、果糖、甘露糖、半乳糖)的DMEM限制性培養(yǎng)基中,28 ℃、180 r/min 震蕩培養(yǎng),每間隔1 h用分光光度計測量OD600值,繪制生長曲線。
分別挑取野生株、ΔiolR和CΔiolR單菌落于Luria-Bertani(LB)培養(yǎng)基中28 ℃、180 r/min 培養(yǎng),待液體渾濁后轉接至新鮮LB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至對數(shù)期,5 000g離心5 min,棄上清液,用無菌PBS緩沖液3次,調節(jié)細菌濃度至OD600=0.1。加入H2O2至終濃度為2 mmol/L,吹打混勻,在28 ℃孵育1 h,加入2 000 U過氧化氫酶作用10 min終止氧化。用PBS進行10倍比稀釋,取100 μL稀釋液涂布含Amp (100 μg/mL)抗性的LB平板上,28 ℃培養(yǎng)16 h,選取菌落數(shù)在30~300個之間的平板進行菌落計數(shù)。
將野生株、ΔiolR和CΔiolR培養(yǎng)至對數(shù)期,5 000g離心5 min,棄上清液,用pH值 5.0 的LB培養(yǎng)液重懸菌體,調節(jié)OD600=0.1,置于28 ℃ 搖床孵育30 min。PBS進行10×倍比稀釋,取100 μL作用的稀釋液涂布含Amp抗性的LB平板上,28 ℃溫箱過夜培養(yǎng),選取菌落數(shù)在30~300個之間的平板進行菌落計數(shù),并計算存活率。
將野生株、ΔiolR和CΔiolR培養(yǎng)至對數(shù)期,5 000g離心后棄上清液,用氯化鈉終濃度為0.2 mol/L的LB培養(yǎng)基重懸菌體并調整OD600=1[11]。向24孔細胞板每孔中加入1 mL上述培養(yǎng)液,按照1∶100(體積比)加入菌液,每株菌設置3個樣品重復,每間隔1 h測量1次OD600值,繪制生長曲線。
將野生株、ΔiolR和 CΔiolR培養(yǎng)至生長對數(shù)期,用PBS緩沖液洗滌3次,重懸于DMEM培養(yǎng)基中,以感染比(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為1∶1接種至形成單層的 RAW264.7細胞中,800g離心細胞板10 min。將細胞板置于28 ℃、5% CO2細胞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1 h,用無菌PBS緩沖液洗滌5次,加入含有100 μg/mL慶大霉素的DMEM,置于28 ℃、5% CO2細胞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1 h,用無菌PBS緩沖液洗滌5次,然后加入1 mL Triton X-100(濃度為0.1%),室溫裂解細胞10 min,吹打混勻,10倍比梯度稀釋后涂LB固體平板,28 ℃培養(yǎng)18 h后,取菌落數(shù)在30~300個之間的平板進行計數(shù)。
采用乳酸脫氫酶(LDH)釋放法測定細菌對 RAW264.7的細胞毒性。試驗參考CytoTox 96?Non-Radioactive Cytotoxicity Assay (Promega)試劑盒說明書,并根據(jù)Erova等[12]的方法進行適當修改。細胞培養(yǎng)如前所述,試驗在96孔細胞培養(yǎng)板中進行,共設置以下6個試驗組:①細菌感染細胞后LDH釋放組:以MOI=1∶1的比例加入制備的細菌懸液,每孔50 μL;②細胞LDH最大釋放組:每個細胞孔中加入50 μL DMEM培養(yǎng)基;③細胞LDH自發(fā)釋放組:每個細胞孔中加入50 μL DMEM培養(yǎng)基;④細菌LDH自發(fā)釋放組:每個空白孔加入中50 μL DMEM培養(yǎng)基以及50 μL細菌懸液;⑤體積校正組:每個空白孔中加入100 μL DMEM培養(yǎng)基;⑥培養(yǎng)基背景對照組:每個空白孔中加入100 μL DMEM培養(yǎng)基。將所有試驗組處理完后,25 ℃、800g離心細胞培養(yǎng)板10 min,將細胞培養(yǎng)板置于28 ℃,5% CO2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3 h,在培養(yǎng)結束前45 min,將10 μL裂解液加入到細胞LDH最大釋放組和體積校正組中。800g離心10 min,每孔取出50 μL培養(yǎng)上清液至新的96孔細胞板中,每孔加入50 μL配制好的底物,室溫避光孵育30 min。每孔中加入50 μL終止液,測定每孔液體的OD490值。按照公示計算細胞毒性:
細胞毒性=[(細菌感染組-細菌自發(fā)釋放組-細胞自發(fā)釋放組)OD值/(細胞最大釋放組-細胞自發(fā)釋放組)OD值]×100。
將細菌培養(yǎng)至對數(shù)期,調節(jié)至OD600=0.1。取200 μL菌液均勻涂布于LB瓊脂平板,用無菌鑷子夾取藥敏紙片貼在平皿表面并輕輕按壓。28 ℃溫箱培養(yǎng)24 h后測量抑菌圈直徑。質控菌株為嗜水氣單胞菌ATCC 7966。
GraphPad Prism 8.3.0軟件對試驗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使用t檢驗進行差異顯著性分析。當P<0.05時,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通過測定ΔiolR缺失株在不同碳源限制性培養(yǎng)基中的生長情況來評估IolR對不同碳源的代謝能力的影響。如圖1所示,ΔiolR缺失株在以葡萄糖(圖1A)、果糖(圖1B)、甘露糖(圖1C)和半乳糖(圖1D)為單一碳源的培養(yǎng)基中生長速度均顯著降低,表明IolR有利于葡萄糖、果糖、甘露糖和半乳糖的代謝。
A. 葡萄糖為碳源;B. 果糖為碳源;C. 甘露糖為碳源;D. 半乳糖為碳源
2.2.1 耐氧化應激能力
在LB培養(yǎng)基中添加終濃度為2 mmol/L的 H2O2,模擬強氧化條件進行測定。 結果如圖2A所示,與野生株相比,ΔiolR缺失株的存活率降低58.98%(P<0.001),且CΔiolR互補株的存活率恢復至野生株水平。表明IolR有利于嗜水氣單胞菌的耐氧化應激能力。
A. 耐氧化應激能力;B. 耐酸能力;C. 耐高滲透壓能力;
2.2.2 耐酸能力
采用LB培養(yǎng)基(pH=5),模擬酸性環(huán)境進行測定。結果如圖2B所示,ΔiolR缺失株的存活率顯著低于野生株(P<0.05),且CΔiolR互補株的耐酸能力恢復至野生株水平,說明IolR有利于嗜水氣單胞菌的耐酸能力。
2.2.3 耐高滲透壓能力
采用高滲透壓條件(0.2 mol/L NaCl)培養(yǎng)野生株、ΔiolR和CΔiolR,觀察生長情況。如圖2C所示,在正常滲透壓條件下,野生株和ΔiolR的生長速度基本一致;在高滲環(huán)境下,ΔiolR缺失株的生長速度略快于野生株(P<0.05)。說明IolR負向調控嗜水氣單胞菌的耐高滲透壓能力。
如圖3所示,RAW264.7巨噬細胞對ΔiolR缺失株的吞噬率顯著高于野生株,并且ΔiolR缺失株對巨噬細胞的毒性顯著降低,表明IolR不僅有助于細菌抵抗巨噬細胞的吞噬作用,還可以增強嗜水氣單胞菌對巨噬細胞的毒性作用。
圖3 野生株、ΔiolR和CΔiolR的抗吞噬能力(A)及細胞毒性(B)
藥敏試驗結果見圖4。由圖4可以看出,ΔiolR缺失株對慶大霉素、妥布霉素、頭孢曲松、頭孢噻肟的敏感性顯著強于野生株(P<0.001,圖4A、圖4B、圖4C、圖4D),而對青霉素、恩諾沙星、復方新諾明、羅紅霉素、諾氟沙星、萬古霉素6種抗生素的敏感性均未改變(P<0.05),見圖4E、圖4F、圖4G、圖4H、圖4I、圖4J,CΔiolR互補株的抗性均能恢復至野生水平,表明IolR的存在有助于嗜水氣單胞菌抵抗慶大霉素、妥布霉素、頭孢曲松、頭孢噻肟4種抗生素的殺傷作用。
圖4 野生株、ΔiolR和CΔiolR的藥物敏感性
由于環(huán)境中的營養(yǎng)限制以及在宿主體內的營養(yǎng)競爭壓力,迫使病原菌獲得特定的代謝能力,進而克服營養(yǎng)限制。越來越多的證據(jù)表明,病原體已經開發(fā)出特定的肌醇代謝策略來克服這些限制,從而增強其在不同環(huán)境中的適應能力[13-14]。
前期研究發(fā)現(xiàn)在嗜水氣單胞菌ST251型菌株中鑒定到一個特有的肌醇代謝基因簇,可用于肌醇的代謝[8]。肌醇是一種多元醇,廣泛存在于機體的各種組織中,是維持機體正常生理功能必不可少的低分子有機物[15]。在水產養(yǎng)殖中,肌醇常作為營養(yǎng)促生長劑添加在飼料中,以提高飼料的利用率,降低魚類的餌料系數(shù),加快其生長速度[16]。IolR是調控肌醇代謝通路的一種重要的負調控因子,廣泛存在于谷氨酸棒狀桿菌(Corynebacteriumglutamicum)[17]、沙門菌(Salmonella)[18]、產氣莢膜梭菌(Clostridiumperfringens)[19]、嗜肺軍團菌(Legionellapneumophila)[14]、白色念珠菌(Candidaalbicans)[13]以及豬肺炎支原體(Mycoplasmahyopneumoniae)[20]中。IolR屬于RpiR家族成員,該家族轉錄因子通常參與多種碳源的代謝。碳代謝是細菌最基本的代謝之一,碳源獲取對于病原菌適應宿主體內的環(huán)境條件 (如pH值、滲透壓等),提高其在宿主體內的生存能力尤為重要。本研究結果顯示,IolR有利于嗜水氣單胞菌對葡萄糖、果糖、甘露糖、半乳糖等宿主體內常見碳源的利用。然而,Zhou等[17]研究表明,IolR的缺失可上調谷氨酸棒桿菌的葡萄糖激酶ppgk基因和glk基因表達,從而促進葡萄糖的利用。有研究表明IolR可以通過激活劑或抑制劑雙重身份參與靶基因的調控。例如,在谷氨酸棒狀桿菌中,IolR既可作為肌醇代謝基因的抑制因子參與肌醇的利用,也可作為pck基因的激活因子參與糖酵解過程[21]。因此,推測IolR可能通過直接調控糖代謝相關基因的表達,從而參與嗜水氣單胞菌對葡萄糖、果糖、甘露糖、半乳糖的利用。
除了獲取營養(yǎng)物質外,病原菌在感染過程中還要應對宿主體內高滲透壓、強酸等不利環(huán)境的刺激。Zhu等[22]研究發(fā)現(xiàn),RpiR家族調控因子RpiRc的缺失可降低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對過氧化氫的敏感性。本研究對嗜水氣單胞菌在高滲透壓、強氧化以及強酸等環(huán)境的生存能力進行檢測,結果顯示iolR缺失后,嗜水氣單胞菌的耐酸能力和抗氧化能力均顯著下降,而耐滲透壓能力略有增強,表明IolR在調控嗜水氣單胞菌對不同脅迫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嗜水氣單胞菌對酸性應激和氧化應激的耐受能力,對于其抵抗巨噬細胞的吞噬具有重要意義。Ma等[23]研究發(fā)現(xiàn),RpiR家族調控因子AsiR的缺失可導致鼠傷寒沙門菌(Salmonellatyphimurium)在巨噬細胞中的存活能力增強。本試驗檢測了野生株、ΔiolR缺失株和互補株的抗巨噬細胞吞噬能力以及對巨噬細胞的毒性作用,結果顯示,巨噬細胞對ΔiolR缺失株的吞噬能力顯著增強,且其對巨噬細胞的毒力顯著降低,表明IolR不僅有助于嗜水氣單胞菌抵抗巨噬細胞的吞噬作用,還可增強其對巨噬細胞的毒性作用。另外,通過差異轉錄組學分析發(fā)現(xiàn),與野生株相比,ΔiolR缺失株的耐酸、耐氧化以及抗吞噬相關基因的轉錄水平均顯著下調(待發(fā)表),推測IolR可能直接參與耐酸、耐氧化以及抗吞噬相關基因的表達,但其具體作用機制有待進一步研究。
由于抗生素的濫用,水體環(huán)境已經成為自然環(huán)境中抗生素殘留的主要載體之一,這就導致細菌長期暴露在低濃度的抗生素環(huán)境中,對細菌在水體環(huán)境中的生存造成極大威脅。本研究對水體環(huán)境中殘留量較多的10種抗生素進行藥敏分析,結果表明IolR有助于嗜水氣單胞菌抵抗頭孢噻肟、頭孢曲松、妥布霉素、慶大霉素等4種抗生素的殺傷。細菌常見的耐藥機制主要包括藥物結合靶點突變、外排泵系統(tǒng)以及質粒介導的耐藥基因水平轉移等。差異轉錄組學分析發(fā)現(xiàn),IolR的缺失可導致嗜水氣單胞菌耐藥相關基因的轉錄下調,并且凝膠遷移試驗(EMSA)結果證實,IolR可以直接結合外排泵基因的啟動子區(qū)域(待發(fā)表),推測IolR可能直接調控外排泵基因的表達,從而降低藥物的外排。
目前,對于IolR功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作為負調控因子參與肌醇代謝。然而,本研究結果證實,IolR轉錄調控因子參與嗜水氣單胞菌的耐酸、耐氧化、耐藥、抗巨噬細胞吞噬以及碳源利用等重要生物學過程,表明該調控因子在嗜水氣單胞菌的生存及環(huán)境適應性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