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如何以“笑”行“怪誕”?
——一種福柯式的重影詩學(xué)

2023-10-23 15:02聶成軍
關(guān)鍵詞:重影百科全書博爾赫斯

聶成軍

“笑”(laughter)與“怪誕”(grotesque)是否以及如何可能關(guān)聯(lián)在一起?該問題在西方怪誕美學(xué)研究史中一直被爭論不休。沃爾夫?qū)P澤爾在《美人和野獸》(TheGrotesqueinArtandLiterature)這一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怪誕美學(xué)研究著作中不斷驅(qū)逐“笑”,認(rèn)為笑發(fā)生于“怪誕的滑稽和諷刺的邊緣”,比“最可怕的詛咒還要恐怖”(198)。巴赫金則針鋒相對地指出,笑是怪誕“詼諧的歡快、解放和再生的因素”(60)。兩種解釋都具有合法性和局限性,結(jié)果便有了當(dāng)代怪誕美學(xué)研究中的混雜論,認(rèn)為在怪誕審美中“笑”與“恐懼”兩種感覺是混雜共存的(Edwards and Rune 93—94),從而將怪誕美學(xué)研究帶回到了羅斯金時代。

米歇爾·??略凇对~與物》前言中表述的笑其實提供了第四種可能,即不是談?wù)撔εc怪誕的關(guān)聯(lián),而是通過呈現(xiàn)笑來展開怪誕審美話語實踐。借用喬納森·卡勒的表述,??挛谋镜囊饬x不在于它“陳述”了什么,而在于它“做了”什么(59)。

具體說來,在《詞與物》中,福柯發(fā)出了六次笑,前言中有四次,而這四次笑又匯聚并始于第一段。表面上,第一段中的笑表意簡單明了:閱讀博爾赫斯的一個段落使“我”發(fā)笑,這個笑意味著一連串的“動搖”,它直指“我們”有關(guān)同與異上千年的實踐經(jīng)驗。學(xué)界通常將之解釋為:思想的他者作為鏡像,是思考文化自我或“思想界限”的起點或觸動點(塞爾托 68—71;張隆溪 2—4)。但問題是:如果只是為了觸發(fā)思想,為何要“笑”這么多次,且不厭其煩地將之安置在“前言”這一有限的空間中呢?

即便將關(guān)注點從福柯文本所陳述的內(nèi)容轉(zhuǎn)向它所行之事上,也必須注意該所行之事是通過文本來呈現(xiàn)的,是一種“笑的文本化”。具體到文本所論部分,可以看到,這是一個由“五句話”構(gòu)成的、布滿重重“陷阱”的文本,有諸多歧異性在此交織,形成重影(doubles,又譯為“復(fù)本”“化身”和“復(fù)象”)或“福樓拜式的圖書館”(???《〈圣安東尼的誘惑〉后記》 75—106),前面的句子預(yù)設(shè)了后面的句子,后面的句子又不斷指向或限定前面的句子,構(gòu)成福柯式的話語“迷宮”(???《知識考古學(xué)》 22)。在這種不斷走向確定性的“分裂”(dédoublement)與“重合”(redoublement)的句式中(林志明 1—3),任何的切割分析可能都是一種??潞笪恼劦降摹笆дZ癥患者”的暫時性分組,而那種將??戮渥觾?nèi)部的邏輯關(guān)聯(lián)化約為某種總體性觀點的做法就有可能會掉入其“修辭”陷阱之中(懷特 146—147)。

基于此,本文將??挛谋舅鲋潞退兄陆Y(jié)合,細(xì)部分析該文本內(nèi)外內(nèi)容與邏輯的關(guān)聯(lián),嘗試在法文本-英譯本-漢譯本構(gòu)成的“歧異共同空間”(disparate community)中拆解福柯的“修辭陷阱”,從而激活??挛谋局械囊饬x潛勢。具體說來,我們先通過??戮渥拥闹甘?分析博爾赫斯文本為福柯的笑提供的“開端”及其包含的與“怪誕”美學(xué)的四重關(guān)聯(lián),再對由此引發(fā)的四次笑進(jìn)行歷時性分析,揭示其中潛藏的怪誕審美話語的重影結(jié)構(gòu),最后回到??轮苯右龅摹澳巢恐袊倏迫珪鄙?從中分析文本內(nèi)部無意識構(gòu)成的法國怪誕美學(xué)引述傳統(tǒng)。至此,我們的論證構(gòu)成了一個“環(huán)形”的“重影”,成了對福柯文本的“戲仿”,或者說“笑”的怪誕審美論證話語,最終得以“斜目而視”,瞥見一種??率街赜霸妼W(xué)對笑與怪誕關(guān)系的全新重構(gòu)。

一、 開端的重影與“怪誕的誕生”

“本書誕生于博爾赫斯(Borges)的一個文本。”(Ce livre a son lieu de naissance dans un texte de Borges.)這是《詞與物》前言中的第一個句子,而“前言”又是《詞與物》的開端。所以,它就成了“開端的開端”。該開端一開始就“端出”一個具有文本指涉性的話語空間,此空間起源于博爾赫斯的“一個文本”,不僅誕生了??碌奈谋?更在此表層的“誕生”之下,“誕生”了一種歧異的審美話語實踐(具體表征為“笑”)。由此涉及兩個問題:博爾赫斯的文本作為《詞與物》真正誕生地的可能性問題和《詞與物》本身的開端問題。兩者匯集到“怪誕”所指涉的那種審美反應(yīng)中。具體如下文所述。

其一,《詞與物》與博爾赫斯文本間的關(guān)聯(lián)。如果我們不把??碌脑挳?dāng)玩笑,嘗試嚴(yán)格從字面上理解并感知??碌脑?那么盡管后文不斷限定這個“文本”,使它從一種“泛指”不斷縮小為“特指”(“一個文本”→“某部中國百科全書”),我們依然會被這個句子所觸動,似乎整部《詞與物》都只是博爾赫斯某個文本的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注釋,一種通過寫作不斷抹除“自我”的嘗試。此外,“本書誕生于博爾赫斯的一個文本”,這個洋溢著“新生喜悅”的句子號召我們由??碌木渥右葡虿柡账沟奈谋?探尋某種極易被忽視的“起源分析”,且將之沉降到“句子”甚至“詞語”層面。理由在于,“至今總是未能走出現(xiàn)代性的門檻”的“我們”借以言說的語言是以“散布的方式而存在”的,“如果我們想要解釋的話,那么,詞就成了一個將被砸碎的文本,以便我們能看到隱藏在其中的其他意義完全清楚地呈現(xiàn)出來”(《詞與物》 308)。正是通過將福柯自己的文本砸碎、重組,我們有望從內(nèi)容與邏輯關(guān)聯(lián)層面捕捉福柯文本中的“其他意義”。

其二,依據(jù)第一個句子的指涉回到博爾赫斯的文本,會發(fā)現(xiàn)若干具有啟示性的線索,它們與《詞與物》乃至福柯整體思想的細(xì)部操作緊密相關(guān)。最重要的是,就本文而言,它們暗示了??略捳Z與怪誕審美話語間的四重關(guān)聯(lián)。

首先是“美字”的開端與博爾赫斯“聯(lián)想”的開端。博爾赫斯(確切地說,是《約翰·威爾金斯的分析語言》的敘述者)寫道:“美字出現(xiàn)在第十六類,那是一種胎生的、橢圓形的魚。這種模棱兩可、重復(fù)和缺陷使人想起弗蘭茨·庫恩博士對一部名為《天朝仁學(xué)廣覽》的中國百科全書的評價?!?145)對此,我們自然會好奇;何以這種奇怪的魚會和“美字”相關(guān)?何以這種相關(guān)性會促使博爾赫斯“想起”某部中國百科全書?除了“隨意性”之外,是否還有某種“魅力”的暗示?這種“美”之所以叫“美”,難道是相關(guān)于博爾赫斯引述的百科全書中的“美人魚”(即塞壬或“鰻螈”)?

上述問題迫使我們讀出這段引文在《詞與物》中三個方面的重要意義。第一,它引出了開端全文引用的“某部中國百科全書”。第二,“美”與審美的關(guān)聯(lián)。博爾赫斯由“美”聯(lián)想到“某部中國百科全書”,而??碌谝欢螌υ摪倏迫珪囊糜址聪蛞龑?dǎo)我們思考其話語中“美”的意味。即是說,??碌谝欢沃械拿枋霾皇恰罢撟C”,而是一種“審美記錄”。第三,“鰻螈”(sirènes)即“怪誕”所意指的第一個對象,賀拉斯曾在《詩藝》“開端”將之描述為:“上面是個美女的頭,長在馬頸上[……]下面長著一條又黑又丑的魚尾巴,朋友們,如果你們有緣看見這幅圖畫,能不捧腹大笑么?”(437)也就是說,除去“思想生成”這種“諸科學(xué)理論或哲學(xué)解釋”的“代碼”之外,“本書誕生于博爾赫斯的一個文本”作為“中間地帶”(《詞與物·前言》 6—7),把我們引向一種審美反應(yīng),即“怪誕審美反應(yīng)”,從而將所述之事轉(zhuǎn)變成了所行之事。這是經(jīng)由“塞壬”與“美字”和“怪誕”的第一重關(guān)聯(lián),可以稱之為“開端的重影”與“怪誕的誕生”。

其次是“萬物的秩序”與“笑”的開端。博爾赫斯指出此種分類的“隨意性”具有普遍性,因為“我們不知道何為萬物”。接著他引用大衛(wèi)·休謨《自然宗教對話錄》中的這句話:“世界也許是某個孩子氣的神祇畫的一幅草畫[……]高級神靈們總是笑他[……]”(146)即是說,博爾赫斯以隨性的筆調(diào)指出了威爾金斯分析語言背后西方思想中一種根深蒂固的追求和反應(yīng),即對萬物秩序的探究(對照《詞與物》英譯本《事物的秩序》,會看到博爾赫斯于??碌囊饬x并非只是修辭上的,更涉及一種“求真的意志”),以及難以求解時發(fā)出的笑聲。如果再把線索推進(jìn),回到休謨的文本,會發(fā)現(xiàn)里面存在某種“對話”,其結(jié)果是某種反應(yīng)性質(zhì)的“駭懼”。一個叫“斐羅”的人對“克里安提斯”說了上述博爾赫斯引用的話,又對“第美亞”說:“你對于這些奇異的假設(shè)表示駭懼是對的[……]我并不認(rèn)為如此荒唐而不定的一個神學(xué)系統(tǒng),會在任何方面比根本沒有什么系統(tǒng)好些”。①(46—47)福柯的“笑”與“高級神祇”的笑,以及他們“笑”的那種“荒唐”分類的對象,已經(jīng)構(gòu)成了“怪誕審美”的“接受論”(凱澤爾 190—192)。這是經(jīng)由“笑”及其對象與怪誕的第二重關(guān)聯(lián)。

再次是博爾赫斯文本以對切斯特頓的大段引用作為結(jié)束,這一點甚至直接可以與“怪誕”美學(xué)關(guān)聯(lián),因為切斯特頓曾明確宣稱“可以把怪誕手法作為一種以新的眼光不加歪曲地表現(xiàn)世界的手段”(轉(zhuǎn)引自湯姆森 24)。這是經(jīng)由切斯特頓與怪誕的第三重關(guān)聯(lián)。

最后,博爾赫斯坦言那位中國百科全書的作者是“不知名的”或“杜撰的”。據(jù)此,我們可以設(shè)想,當(dāng)??伦x解“某部中國百科全書”的時候,他非常清楚,觸動他的是由文本編織的“中國”,與現(xiàn)實所指脫離的“中國”,即作為“異托邦”的中國。我們由此也可以大膽想象,當(dāng)??略凇对~與物》后文不斷論及“歷史先天性”的時候,康德有關(guān)“可能經(jīng)驗的一切界限”,以及在“感官和知性的對象”與“思維的對象”之間所作的區(qū)分(《純粹理性批判·第二版序》 12—16),會縈繞他的腦際。細(xì)讀《純粹理性批判》,會發(fā)現(xiàn)康德將柏拉圖由現(xiàn)象向“知識”的“騰飛”稱作“具有自己的實在性,而決不僅僅是一些幻影”,根本就不是“喀邁拉”(Chim?risches)這一比“塞壬”更怪誕可怖的“獅頭、羊身、蛇尾的吐火女怪”形象(207)。這是經(jīng)由某部中國百科全書和康德與怪誕構(gòu)成的第四重關(guān)聯(lián)。

綜上所述,??旅菜齐S意的一句話不僅是《詞與物》“開端的開端”,更經(jīng)由對博爾赫斯文本的指涉而將自身的怪誕審美反應(yīng)以四重方式隱晦地顯現(xiàn)了出來。而他以“笑”行“怪誕”的舉動已經(jīng)呼之欲出。當(dāng)然,這種解讀是透過博爾赫斯的文本而呈現(xiàn)的,如果將注意力轉(zhuǎn)回??碌奈谋?會發(fā)現(xiàn)他以“笑的歷時性”方式來重影和折疊這種怪誕的審美反應(yīng)。

二、 笑的歷時性與怪誕審美反應(yīng)的重影結(jié)構(gòu)

表面看來,??轮皇前l(fā)出了笑。但細(xì)讀之下就會看到,他曾經(jīng)四次對此作出了描述。他似乎不斷透過文本向讀者昭示:必須嚴(yán)肅對待“我”的笑,這些笑具有某種“述行”功能,因而不可簡化。

我們先看福柯對自己的笑的第一次描述。對照法文版、英譯版和漢語譯本,結(jié)合句子之間的內(nèi)在關(guān)聯(lián),可以將二、三兩句話合并為一句(由于英譯本將福柯的第一個句子與第二個句子合并了起來,我們將漢譯本的第一個句子也列出,并用括號括起來):

(本書誕生于博爾赫斯(Borges)的一個文本。)本書誕生于閱讀這個段落時發(fā)出的笑聲,這種笑聲動搖了思想、我們的思想所有熟悉的東西,這種思想具有我們的時代和我們的地理的特征。這種笑聲動搖了我們用來安頓大量存在物的所有秩序井然的表面和所有的平面,并且將長時間地動搖并讓我們擔(dān)憂我們關(guān)于同(le Même)與異(l’Autre)的上千年實踐經(jīng)驗。(1/7/xv)②

這是第一次笑(但被文本化為三次)。如引文所示,三次笑被折疊和重影在兩個可以合二為一的句子里(法文與英文版本身即為一個句子)。這次笑,除了將之理解為“自然而然的”,即某種本能的笑之外,似乎難以作出其他解釋。正因為如此,與其說??略诖颂庩愂鲎约河砷喿x而產(chǎn)生的笑,進(jìn)而產(chǎn)生了“我們”思想的界限之外,不如說,福柯此處的笑即是作為讀者的我們的“思想的界限”,因為我們不能理解句子中各要素何以能夠產(chǎn)生出“笑”(le rire)來,何以“我們”會導(dǎo)向“我”,“我”的閱讀又導(dǎo)向“我們的思想”(de la pensée-de la ntre)。

我們先從句法邏輯角度對此展開“歧異分析”,即分析其“疑難性場域”。③這是一個不斷為后面的從句修飾的復(fù)合句。但正由于后者不斷的修飾,不僅突出了前面的被修飾者,更在表面的“限定”中不斷將之拓展到全新的語境。

首先,前半個句子與第一個句子關(guān)聯(lián),將“開端”由泛指的“博爾赫斯的一個文本”(un texte de Borges/a passage in Borges)沉降為“閱讀”的“段落”(sa lecture/the passage)。第一個句子似乎將博爾赫斯的“文本”客觀化,使之成為某個不動且不變的空間,而《詞與物》只是這個空間的折疊或注釋。但“這個段落”使得該對象具象化和具體化,“閱讀”作為一種“捕捉”行為更是將其個體化,好像牢牢地為作為讀者的“福柯”所把握。這里面其實暗示了一種??率降拈喿x:非評判性的、“迸發(fā)出想象的火花”、“挾著風(fēng)暴和閃電”的閱讀(福柯,《哲學(xué)的生命》 104)。其意義在于,福柯以自己閱讀博爾赫斯文本的方式示范了一種理想的閱讀行為。這是對理想讀者的召喚。

其次是“笑”的誕生。這種“笑”何以產(chǎn)生?是因為“動搖”了“我們”數(shù)千年以來的分類模式嗎?按照常理,思想的危機應(yīng)該導(dǎo)致焦慮不安,何以能產(chǎn)生笑?或者應(yīng)該把邏輯顛倒過來,是以“笑”來“動搖”“我們”的傳統(tǒng)嗎?該問題目前是無解的。除非征用某種外部理論視角,如弗洛伊德或巴赫金對“詼諧”的解釋,或引用德·塞爾托對??碌男Φ姆治?。先懸置這個問題,可能在后文中我們會得到解釋,也可能需要結(jié)合另外三次笑才會獲得完整的理解。此處,只需要指出,福柯的笑混雜了焦慮和不安,與對象構(gòu)成了某種審美結(jié)構(gòu)。

此外,對照法文本-英譯本-漢譯本,會發(fā)現(xiàn)第二句話的譯本中有一個置換,即“我們”對“我”的置換。這種置換并非沒有“裂縫”,因為需要回答:何以“我的閱讀”能夠“動搖我們的思想”?其實,這句話已經(jīng)導(dǎo)向了第四次笑,進(jìn)而導(dǎo)向了《詞與物》前言最后一句話,即“通過設(shè)法揭示西方文化的這種最深層的參差不齊,我把諸斷裂、不穩(wěn)定性、空隙歸還給了我們沉寂的和天然靜止的大地;在我們腳下再次顯得不安的正是這個大地”(11/16/xxiv)。出于文本分析的內(nèi)部原則,此處繼續(xù)懸置這個問題,需要繼續(xù)“砸碎”文本,重構(gòu)文本。因為??挛谋緝?nèi)部潛藏了對該問題的解釋。

第三個句子是對第二個句子的強調(diào)或修正,進(jìn)一步提供了“被動搖”的信息?!斑@種笑聲動搖了我們用來安頓大量存在物的所有秩序井然的表面和所有的平面,并且將長時間地動搖并讓我們擔(dān)憂我們關(guān)于同(le Même)與異(l’Autre)的上千年實踐經(jīng)驗?!?... ébranlant toutes les surfaces ordonnées et tous les plans qui assagissent pour nous le foisonnement des êtres, faisant vaciller et inquiétant pour longtemps notre pratique millénaire du Même et de l’Autre.)(1/7/xv)

此處關(guān)于“笑”新增的細(xì)節(jié)是:不僅“動搖”且“讓我們擔(dān)憂”。也就是說,這種笑由客觀的“動搖”轉(zhuǎn)變成了“擔(dān)憂”這種“情感”或感受。此外,“存在物”何以需要“安頓”?這意味著需要給予它們“秩序”,但這種“秩序”也許根本就不是它們自身的秩序,而是“我們”給予它們的。即是說,前文所論的“我的閱讀”與動搖了“我們的思想”之間的邏輯關(guān)系需要顛倒過來?!拔覀兊乃枷搿睂?dǎo)致“我的閱讀”產(chǎn)生的結(jié)果是“我們的思想”被“動搖”了。

其次是某種空間,更確切地說是“面”:“表面”(les surfaces)和“平面”(les plans)。它們意味的是什么?為什么要在兩者之間進(jìn)行區(qū)分?“表面”之外是否還有某種“深層”或“非表面”的東西?“平面是否”預(yù)設(shè)了“非平面”,即某種引起顛簸和震蕩的“面”存在?這種表面看來隨意的追問,潛藏著這樣一個邏輯,即西方文化中的秩序需要對“危險者”或破壞秩序者進(jìn)行“抹平”,使其即便就表面而言也呈現(xiàn)為秩序的領(lǐng)地。

最后是“同”與“異”的問題。經(jīng)過前面的“表面”和“平面”,可以了解到,兩者都是秩序的結(jié)果或條件。就此句的排列而言,兩種解讀都具有合法性,即同與異間的區(qū)分產(chǎn)生了秩序,或秩序使得同與異的區(qū)分得以可能。

所以,在上述嘗試性的解讀之后,我們試著借鑒斯皮瓦克重構(gòu)黑格爾“Aufhebung”的方式(3),把第一次笑以圖示的形式重構(gòu)出來(“≥”在數(shù)學(xué)上表示“大于或等于”。我們借此表示符號后面的東西源自且超越前面的東西,或后者是前者的“裂變”):

本書≥一個文本≥這個段落≥閱讀這個段落≥笑(1次)

笑≥動搖了思想≥動搖了我們的思想≥動搖了我們思想熟悉的東西≥思想的時代特征和地理特征(4次)

笑≥動搖了表面和平面≥秩序的表面和平面≥安頓存在物的秩序(3次)

笑≥動搖經(jīng)驗≥動搖實踐經(jīng)驗≥動搖上千年的實踐經(jīng)驗≥動搖同與異的實踐經(jīng)驗≥長時間地動搖同與異的上千年的實踐經(jīng)驗(5次)

笑≥使擔(dān)憂≥使我們擔(dān)憂≥使我們擔(dān)憂經(jīng)驗≥使我們擔(dān)憂實踐經(jīng)驗≥使我們擔(dān)憂上千年的實踐經(jīng)驗≥使我們擔(dān)憂關(guān)于同與異的上千年的實踐經(jīng)驗(6次)

可以發(fā)現(xiàn),在上述不斷收縮的文本圖示中,第一次笑炸裂成了三次,進(jìn)而炸裂為十九次。這些笑除了給人莫名其妙的感覺之外,沒有提供有效解釋為何會笑的內(nèi)在線索,但此種炸裂及其呈現(xiàn)的問題,已經(jīng)足以要求我們認(rèn)真對待??碌男α?。

第二次笑。嚴(yán)格說來,此次笑不是??掳l(fā)出的,而是他對“我們思想”的反諷性評價。在第四段中間部分,??抡劦馈氨晃覀兊挠⑽淖帜钢樞蛳盗醒谏w起來的或者不如說可笑地表明的那個消失,將被視作中國百科全書的列舉的指導(dǎo)線索(并且是唯一看得見的線索)[……]”(Disparition masquée ou plutt dérisoirement indiquée par la série abécédaire de notre alphabet, qui est censée servir de fil directeur (le seul visible) aux énumérations d’une encyclopédie chinoise ...)(3/9/xvii)。[與之類似的是《詞與物》正文中“譫妄的可笑形式”(la forme dérisoire du délire/the absurd form of madness)(217/223/210)]。在這第二次笑中,??骂嵉沽诵Φ膶ο?可笑的不再是博爾赫斯的文本,不再是“我們”思想中被遮蔽的東西,而是表明消失的那種“方式”。既然對象和自我都不是可笑的形式(dérisoirement/laughably),那么,這個方式是什么呢?

我們先依據(jù)福柯的論述作出由這種方式的結(jié)果推出的“等式”(即重影):英文字母遮蓋起來的=可笑地表明的那個消失=中國百科全書的指導(dǎo)線索=唯一看得見的線索。英文字母無疑是一種秩序,它所遮蔽的是它不能包含的“秩序”,“秩序的他者”。但可笑的不是這個秩序的他者,而是這個秩序所不能包含者,即“消失的那種表明的方式”。

依據(jù)后文的論述,按字母排序的百科全書只有到了17世紀(jì)下半葉才會成為可能(《詞與物》 40)。那么,與其說讓??掳l(fā)笑的是博爾赫斯的文本,不如說是西方的過去,是西方知識型不可見的過去的結(jié)構(gòu)。如此一來,第二次笑就將第一次折疊為對“自我”的嘲笑,或者說他嘲笑的是西方的自我,進(jìn)而將我們導(dǎo)向??略诘诰耪隆度思捌渲赜啊?L’homme et ses doubles)中“哲學(xué)的一笑”(un rire philosophique/a philosophical laugh)。

第三次笑。至此,我們才看到??碌男κ且环N動態(tài)的結(jié)構(gòu),一種混雜著可笑與可怕感受的怪誕的情感動態(tài)力場:“盡管不是沒有某種揮之難去的尷尬,但是,博爾赫斯的這個段落卻讓我大笑了好長時間。也許是因為接著產(chǎn)生了疑慮[……]”(Ce texte de Borges m’a fait rire longtemps, non sans un malaise certain et difficilevaincre. Peut-être parce que dans son sillage naissait le soup?on…)(3/9/xvii)。

“尷尬”(un malaise/uneasiness)、“大笑”(rire/laughing)和“疑慮”(le soup?on/suspicion)到底什么關(guān)系?依據(jù)上述論證邏輯,它們似乎與其話語呈現(xiàn)的邏輯相反:大笑→尷尬→大笑→疑慮→尷尬→大笑。這種混雜的情感如同各種力量,在審美事件中往各自相異的方向撕扯,使其各處異位,無法達(dá)成一致。??碌摹耙蓱]”表面看來是自然而然的(這呼應(yīng)著第一次笑),是“接著”產(chǎn)生的,但正是這種時間序列上的自然反應(yīng)使我們了解到,上述“揮之難去的尷尬”并非只是一種尷尬,它強大到使福柯的“自我防御機制”得以啟動,用湯姆森的話說,是一種基于怪誕反應(yīng)的“文飾作用”(4)。于是,這種“疑慮”成了消除尷尬的理性手段,因為后文詳細(xì)分析了該疑慮之所在,以及它與烏托邦和異托邦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如果博爾赫斯的“某部中國百科全書”就是“異托邦”的話,那么第三次笑就暗示,異托邦無法脫離烏托邦,它們是共存的。

第四次笑。這是深思熟慮的笑,作為審美判斷的笑。表面看來,此次笑是對第三次的補充,它們共同構(gòu)成了笑的完整系列,即“笑的秩序”,但??玛愂銎湫Φ臅r候,出現(xiàn)了幾個“轉(zhuǎn)折”。我們先看??碌谋硎?“當(dāng)我們讀解博爾赫斯時讓我們發(fā)笑的那種局促不安,可能相關(guān)于那些其語言已被摧毀的人們的深深的苦惱:已喪失了場所和名稱之‘共有’(commun)。因此,就有了失所癥(atopie)和失語癥。”(La gêne qui fait rire quand on lit Borges est apparentée sans doute au profond malaise de ceux dont le langage est ruiné: avoir perdu le 《commun》 du lieu et du nom. Atopie, aphasie.)(5/10/xviii-xix)

行文至此,“我”已經(jīng)完全為“我們”所取締。但“我們”是誰?是“西方人”還是修辭上的“我與讀者”?無論作何種解釋,“我們”都預(yù)設(shè)了某種“共通”或“共同”的空間,即上文“場所和名稱之‘共有’”。此處,似乎可以這么解讀:當(dāng)文本偏向于“我”的時候,就會喪失“共有”,如失語癥患者或失所癥患者般難以用“詞”捕捉“物”,就會陷入“來回摸索”的永恒焦慮中。一旦“我”想要“錨定”某物,想要用“詞”抵達(dá)“物”,給予“物”一個安定的空間,“我”就必須轉(zhuǎn)變成“我們”。于是,“我”和“我們”就重疊在一起,構(gòu)成了某種重影,結(jié)果便是“現(xiàn)在,我們可以看到,他在停下來的瞬間,恰恰處于左右搖擺的中心位置”(《詞與物》 3—4)。

其次是“讀解”。呼應(yīng)著第一次笑的“閱讀”,進(jìn)而在其原點上修正了“笑”。福柯的笑并非單純本能的笑,而是讀解的笑、思考的笑、判斷的笑。如果說真有某種??率焦终Q美學(xué)思想的話,它也不可能是一種理論,但會產(chǎn)生某種功能,或某種效果。這種效果經(jīng)由感性直觀而抵達(dá)審美判斷,最終是理智分析的產(chǎn)物。

最后是第三次笑對“笑的譜系”的修正:“讀解”產(chǎn)生局促不安,進(jìn)而產(chǎn)生了笑。(此處的“局促不安”與第三次笑中的“尷尬”皆為“malaise”)。我們注意到這種“修正”或轉(zhuǎn)折是通過“時態(tài)”的變化而顯現(xiàn)出來的。即便不參考??路ㄎ脑?漢譯本已經(jīng)足以呈現(xiàn)其中的變化。

第一次笑:“本書誕生于博爾赫斯(Borges)的一個文本。本書誕生于閱讀這個段落時發(fā)出的笑聲?!?回顧過去發(fā)生的事)

第二次笑:“可笑地表明的那個消失。”(無時間限制)

第三次笑:“盡管[……]尷尬,但是,博爾赫斯的這個段落卻讓我大笑了好長時間?!?回顧過去發(fā)生的事)

第四次笑:“當(dāng)我們讀解博爾赫斯時讓我們發(fā)笑的那種局促不安”(回顧過去發(fā)生的事),但后半句話“可能相關(guān)于那些其語言已被摧毀的人們的深深的苦惱”,卻往兩個時間分裂:“已被”意指過去,“可能相關(guān)于”則可能指向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

簡言之,??伦詈笠淮涡⑿τ蛇^去帶到了現(xiàn)在,并有可能帶到未來。如此,我們就可以理解,后文論及面對人的誕生與消亡的同時性時,??潞我蕴崆鞍l(fā)出了“哲學(xué)的一笑”,感到“令人鼓舞,并且深感安慰”(《詞與物·前言》 10)。

基于上述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結(jié)論,福柯的笑并非僅如德·塞爾托所言,只是指向“他異思想”的生成,而是對自己的“感覺和情感”,即黑格爾意義上的“伊斯特惕克”(sthetik)的研究對象(黑格爾 3)的一種忠實反應(yīng),且將之文本化。這種經(jīng)由文本化而裂變的十九次笑是一系列動態(tài)的審美反應(yīng),構(gòu)成這種審美反應(yīng)結(jié)構(gòu)的是羅斯金在其著名的《威尼斯之石》中所指稱的“怪誕之作”的兩種必備成分,即“一是滑稽可笑的事物,二是令人心生恐懼的事物”(Ruskin 151)。而這兩者都指向博爾赫斯引述的“某部中國百科全書”。

三、 “中國重影”與怪誕的引述性

如果說前文將??隆靶Φ闹刃颉睔w為“怪誕審美反應(yīng)”結(jié)構(gòu),有外部理論強制“接合”的意味,那么,當(dāng)我們把注意力移向第一段第四個句子的時候,將會發(fā)現(xiàn)一種“無意識”的結(jié)構(gòu),這種結(jié)構(gòu)由“引述性”構(gòu)成,不僅與“中國”相關(guān),更與法國文化中的怪誕傳統(tǒng)相關(guān)。

先看這句話:

這個文本引用了“某部中國百科全書”,這部百科全書寫道:“動物可以劃分為:a.屬皇帝所有,b.進(jìn)行防腐處理,c.馴順的,d.乳豬,e.鰻螈,f.傳說中的,g.流浪狗,h.包括在目前分類中的,i.發(fā)瘋似的煩躁不安的,j.數(shù)不清的,k.渾身繪有十分精致的駱駝毛,l.等等,m.剛剛打破水罐的,n.遠(yuǎn)看像蒼蠅的?!?1/8/xv)

這也許是我們最為關(guān)切,也最容易忽視的句子。因為其中引述部分走向了“中國”,走向了作為中國人的“我們”。這既是通過漢語譯本閱讀之不可見者,也是其可見者。因為“我們”不再只是讀者,而是具有文本指涉性的“空間”,我們被這句話卷入進(jìn)去,共同生成意義,生成福柯后文所謂“我們的思想的界限”。該層面是法語閱讀者和英文閱讀者所不可見者。

僅從句子邏輯層面看,此句可以分為兩個部分,分別涉及“引號”的引述功能和“某部中國百科全書”的問題。

首先注意福柯的延遲引述,這是由結(jié)果導(dǎo)向?qū)υ虻姆治?。前面的文本不斷告訴我們,“本書誕生于博爾赫斯的一個文本”,“本書誕生于閱讀這個段落時發(fā)出的笑聲”。這種效果不斷誘惑讀者想去目睹“某部中國百科全書”這一如此具有魅力和思想生成動力的對象。簡單說來,福柯的“引述”召喚讀者,進(jìn)而召喚這個被引述的對象。

其次是“引號”的作用。它將可信性歸之于外部可以征引之物,同時,也將責(zé)任歸之于它。“某部中國百科全書”(une certaine encyclopédie chinoise),行使了引用的功能(從而表明它具有真實性,可以查閱文獻(xiàn)證實),但“某部”(une)這一虛指又讓人無從著手。于是,論述的可信性和不可信性在此交織,“重疊”在了一起。

再次,博爾赫斯的文本僅僅只是思想的他者嗎?難道其文本的可見性不正是西方文化的不可見性?可以看到,“某部百科全書”中英文字母表征的秩序與博爾赫斯引述的文本及其疊影緊密相關(guān),互相置換、重疊和互相生成。它們之間構(gòu)成了一個多層引述的疊加框架:??碌囊觥⒉柡账沟囊觥⒓s翰·威爾金斯的引述、弗蘭茨·庫恩博士的引述、不知名的作者及其“某部中國百科全書”。與其說福柯引述的是博爾赫斯的一個文本,不如稱之為“??乱龅牟柡账挂龅募s翰·威爾金斯引述的弗蘭茨·庫恩博士評論的不知其名的作者的某部中國百科全書”。如果把“引述”理解為對事物秩序的“表征”或“再現(xiàn)”(represention)的話,這部“中國百科全書”就指向了某種被引述的對象和引述的對象之間的相似性。于是,福柯的笑就不再如其所說的只是《詞與物》的誕生地,其對象也不再僅僅只是博爾赫斯的一個段落,而是一個龐大的“引述體系”。

但是,我們依然可以說,博爾赫斯的文本既是思想的他者,因為它描述的是西方之外的中國,同時它又是西方的,這不僅因為它是層層引述的,還在于它用西方的分類方式呈現(xiàn)了“中國”。所以,與其說??乱龅牟柡账挂龅募s翰·威爾金斯有關(guān)某部中國百科全書上的動物分類是中國的,來自異域的,不如說,它就是西方思想自我向外翻轉(zhuǎn)的呈現(xiàn)。

又次,縱觀《詞與物》正文,“中國”(La Chine)僅出現(xiàn)了一次,而且還是在前言中。與“中國人/漢語(的)”(chinoise)相關(guān)者出現(xiàn)了10次,有5次在前言中。第6次(Chinois)出現(xiàn)在《世界的散文》之第四節(jié),且與其他人種混雜在一起:“印度人、中國人和日本人,則是自上而下進(jìn)行書寫的,符合‘自然的秩序,這種秩序把人頭置于人的身體頂端,而把腳置于人體的底部’”。此外,依據(jù)注釋,該句是對C.迪雷的《語言史寶庫》的引用,(40)即是說,此處的“中國”是被引述的中國。第7—10次(le chinois)集中在第八章《勞動、生命和語言》之第四節(jié)《博普》部分(289—290)。細(xì)讀文本,他給我們呈現(xiàn)的依然是引述,是引述的引述。因為福柯在注釋部分標(biāo)明該文段引自施萊格爾《印度人的語言和哲學(xué)》的法譯本。結(jié)果,除了上文所分析的“可信性”之外,就是消失,消失在引文之中。即是說,我們在發(fā)掘“中國重影”的時候,這種“重影”同時就消失了。④

可以說,??抡麄€論證就其句子邏輯層面而言,呈現(xiàn)出的是一種“重影詩學(xué)”。如果說在《詞與物》中他實踐的是一種“考古學(xué)”,那么在句子層面上,他所實施的就是一種“重影”操作。何以如此?

我們選擇一個更為曲折也更符合??乱隽?xí)慣的解答:阿蘭·謝里登在其詮釋??抡軐W(xué)的經(jīng)典文本《求真意志》里有直接的回答,但更具意義的是他在“導(dǎo)言”前頁引用了兩段話,一段來自福柯對蒙田的引用:“對于解釋的解釋比對于事物的解釋更難,關(guān)于書的書比關(guān)于任何其它題材的書更多。我們只是互相撰寫評注罷了。”(扉頁)另一段則來自??卤救?“我們很可能屬于批評的時代。這個時代缺少原始的哲學(xué)家。[……]歷史注定我們要面對歷史,要耐心構(gòu)造話語的話語,要擔(dān)負(fù)傾聽已被說出的東西的任務(wù)。”(扉頁)由此可以引出??挛谋局芯哂邪Y候性的缺席,或??隆胺且龅囊觥?。這種缺席指向拉伯雷,也指向蒙田,以及更加遙遠(yuǎn)的古羅馬。它們共享怪誕美學(xué)的反應(yīng)結(jié)構(gòu)及其引述傳統(tǒng)。

為了澄清這種傳統(tǒng),我們回到拉伯雷和蒙田那里,通過他們文本間的同構(gòu)性闡述??滤⒕拥姆▏终Q審美結(jié)構(gòu)傳統(tǒng)及其“引述性”傳統(tǒng)。

首先是拉伯雷。在《巨人傳》第三部中,拉伯雷引述了埃及國王普陀里美的故事:他從戰(zhàn)利品中拿出“一頭遍體通黑的巴克特里安雙峰駝和一個半黑半白的奴隸給埃及人看”,目的是用“這一新奇的東西增強人們對他的愛戴”,但是“人們一見那雙峰駝,不是害怕就是憤慨;看到那半黑半白的奴隸,一些人開始嘲笑他,而一些則認(rèn)為這是自然一時疏忽,制造出的臭名昭著的妖怪”。普陀里美漸漸明白,埃及人喜歡的是“美妙的事物”,而不是“離奇古怪的東西”。拉伯雷評論說:“這個例子使我置身于希望和恐懼之間,猶豫不決。我擔(dān)心,期望的事情不但不能收獲喜悅,反而會招來厭惡?!?294—295)

在這段文字里,我們可以看到,作為最早將“怪誕”(grotesque)所意指者引入文學(xué)的作者之一(Barasch 32—34),拉伯雷為其注入奠基性的動態(tài)審美結(jié)構(gòu)內(nèi)涵。此外,上述引文中我們標(biāo)黑以示強調(diào)的部分已經(jīng)涉及當(dāng)代西方怪誕美學(xué)研究的核心構(gòu)成要件(Edwards and Rune 1—15)。如果結(jié)合《巨人傳》第一部《致讀者》引述亞里士多德在《論動物部分》的判斷“只有人類才會笑”,以及《作者前言》中引述《會飲篇》中有關(guān)蘇格拉底像“賽利納斯”的言論,從而提請讀者注意表面上“光怪陸離”“讓世人發(fā)笑”的小匣子,值得“開卷必須細(xì)讀,認(rèn)真地字斟句酌”,就可以看到,拉伯雷為后來的怪誕美學(xué)提供了對象、可笑與憂懼的反應(yīng),以及不斷引述的傳統(tǒng)。最重要的是,它們與福柯的笑以及??潞偷隆と麪柾械慕忉屝纬闪艘环N重影。

其次是蒙田。在《論友誼》一章中,蒙田引用賀拉斯的言論來論證自己散文的“怪誕邊框”:“如果畫家作了這樣一幅畫像:上面是個美女的頭,長在馬頸上,四肢是由各種動物的肢體拼湊起來的,四肢上又復(fù)蓋著各色羽毛,下面長著一條又黑又丑的魚尾巴,朋友們,如果你們有緣看見這幅圖畫,能不捧腹大笑么?”(賀拉斯 437)

這段引文與蒙田的論述通常被分別看作西方“怪誕”美學(xué)最早的論述之一,以及法國文學(xué)中最早將“怪誕”這種裝飾風(fēng)格拓展至文學(xué)領(lǐng)域的重要嘗試(Barasch 35)。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蒙田將賀拉斯的文字提煉為“一個長著魚尾巴的美女的身軀”,并將賀拉斯的言論和自己的“怪誕邊框”結(jié)合:

我在欣賞一位畫家給我作畫的方法時,產(chǎn)生了模仿他的念頭。他選擇每堵墻壁最中央也是最好的地方,施展他的全部才華給我畫一幅畫,把周圍的空間填滿怪誕不經(jīng)的圖案,這些圖案的魅力在于千變?nèi)f化,新奇獨特。我這些文章是什么呢?其實,也不過是怪誕不經(jīng)的圖案,奇形怪狀的身軀縫著不同的肢體,沒有確定的形狀,次序、連接和比例都是隨意的。(蒙田 268)

同樣的引述,同樣的怪物,蒙田將之引入“隨筆”(les essais),注入“邊框”(由之可見哈普漢姆的“邊緣”)(Harpham xviii-xix.)),觸及怪誕與笑的關(guān)系,賦予這種“怪誕邊框”以“魅力”,以及怪誕從其源頭所具有的視覺性和裝飾性(也即共時性和時尚性)向語言文字(也即歷時性和隱喻與換喻的軸線)的轉(zhuǎn)化問題。于是,蒙田的引述構(gòu)成了福柯的笑的又一重重影。

考慮到蒙田在“隨筆”領(lǐng)域的開拓性貢獻(xiàn),在其描述中包含了一種“書寫”的原則與焦慮,這種焦慮直指西方遙遠(yuǎn)的過去。而??碌臅鴮懯且环N重影的書寫,或書寫的重影,它們重影著蒙田的書寫并將這種焦慮指向遙遠(yuǎn)的引述傳統(tǒng),且最終匯集在“某部中國百科全書”和??碌男ι?。結(jié)合前文的分析可知,“重影”一是消除其起源,因為一切都是彼此的“影子”;二是其引述性,因為只有使得不在場者呈現(xiàn)為“此刻”(即“當(dāng)代”),即某種效應(yīng),它們的重影才能夠顯現(xiàn)出來?;诖?“某部中國百科全書”只是“中國的重影”,它經(jīng)由引述而得以呈現(xiàn),進(jìn)而產(chǎn)生“怪誕”的審美感受,而之所以要使之呈現(xiàn),又是怪誕的引述性所致。兩者之間經(jīng)由引述性而成為彼此的“重影”。

結(jié) 語

在《詞與物》前言中,??旅鎸Α澳巢恐袊倏迫珪卑l(fā)出的笑只是一種錯位的認(rèn)識或?qū)λ叩囊环N暴力想象嗎?他真的是在談“某部中國百科全書”嗎?或者說,??碌男χ皇恰八愃枷搿鄙傻臉?biāo)志嗎?難道沒有其他闡釋的可能性?從怪誕美學(xué)角度看,“笑”只能是談?wù)摗肮终Q”范疇審美機制的一個必要構(gòu)件,它本身不能成為一個值得分析的對象嗎?簡言之,對西方怪誕美學(xué)的研究只能局限在諸理論家對“grotesque”一詞的直接言說上嗎?

基于前文的論證,我們認(rèn)為,這種笑是一種直觀的、感性的和無法遏制的笑,即一種審美話語實踐。除了陳述寫作《詞與物》的緣由之外,??路捶磸?fù)復(fù)一直在“笑”,他在“做”某件事,在以“笑”的方式開展某種審美實踐,這種審美實踐與話語的歷史建構(gòu)性形成了足夠強烈的沖突,以至于??虏粩鄬嵤┬Φ男袨?不斷通過話語的折疊和重影來重構(gòu)它。背后的操作邏輯在于,在??驴磥?當(dāng)詞試圖去捕捉物的時候,它分裂為能指和所指,而能指與所指之間的脫落引發(fā)的是我們不斷用新的能指來詮釋其“共同空間”已然消失的“能指”,且這一切因“歷史先天性”而不可見,于是我們只能不斷去引述,不斷尋找“某部中國百科全書”這樣的“異托邦”。但此種操作本身就如“于布王”一樣,是一種權(quán)力的怪誕機制或怪誕的權(quán)力機制使然(???《不正常的人》 9)。解決的可能路徑之一或許如??卵壑懈前輰Α妒グ矕|尼的誘惑》的反復(fù)涂抹重構(gòu)一樣,是一種圖書館般的重影(《〈圣安東尼的誘惑〉后記》 75—106),又如福柯本人在《詞與物》前言中所為,用一種重影詩學(xué)的操作來重構(gòu)笑的怪誕審美反應(yīng)。如此一來,對于西方怪誕美學(xué)思想的研究就有必要從研究者直接對“grotesque”的討論擴展至他們所施行的怪誕審美實踐上。

注釋[Notes]

① 本文所引文本加粗部分皆為引者所加,后文不再一一標(biāo)注。

② 本文所引《詞與物》,由兩個“/”標(biāo)示三個頁碼,依次分別為漢譯本、法文本和英譯本。不再一一標(biāo)注。

③ “歧異”(disparate)借自西蒙東的“歧異化”(disparation),又譯為“齟齬化”,意指兩個“量”間的不協(xié)調(diào)、不可還原性和異質(zhì)性構(gòu)成的“疑難性場域”(problematic field),由此,問題能夠作為問題而呈現(xiàn)。(德勒茲 414—415)

④ 另有一次出現(xiàn)在腳注里,且與“中國”(chinois)的關(guān)聯(lián)僅限于書名(《泰利阿梅特或一位中國哲學(xué)家與一位法國傳教士的對話》)。(160)

引用作品[Works Cited]

米哈伊爾·巴赫金:《巴赫金全集第六卷》,李兆林、夏忠憲等譯。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9年。

[Bakhtin, Mikhail.TheCompleteWorksofBakhtin. Vol.6.Trans. Li Zhaolin and Xia Zhongxian, et al. Shijiazhuang: Hebei Education Press, 2009.]

Barasch, Frances K.TheGrotesque:AStudyinMeanings.Paris: Mouton, 1971.

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約翰·威爾金斯的分析語言》,《探討別集》,王永年、黃錦炎等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5年。第141—147頁。

[Borges, Jorge Luis. “El Idioma Analítico de John Wilkins.”O(jiān)trasInquisiciones. Trans. Wang Yongnian and Huang Jinyan, et al. Shanghai: Shanghai Translation Publishing House, 2015.141-147.]

米歇爾·德·塞爾托:《米歇爾·??碌男Α?《歷史與心理分析:科學(xué)與虛構(gòu)之間》,邵煒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xué)出版社,2010年。第67—78頁。

[Certeau, Michel de. “Le Rire de Michel Foucault.”HistoireetPsychanalyseEntreScienceetFiction.Trans. Shao Wei. Beijing: China Renmin University Press, 2010.67-78.]

喬納森·卡勒:《文學(xué)理論入門》,李平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13年。

[Culler, Jonathan.LiteraryTheory:AVeryShortIntroduction.Trans. Li Ping. Nanjing: Yilin Press, 2013.]

吉爾·德勒茲:《差異與重復(fù)》,安靖、張子岳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19年。

[Deleuze, Gilles.DifférenceetRépétition.Trans. An Jing and Zhang Ziyue. Shanghai: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Press, 2019.]

Edwards, Justin D., and Rune Graulund.Grotesque.New York: Routledge, 2013.

米歇爾·???《〈圣安東尼的誘惑〉后記》,《聲名狼藉者的生活:福柯文選I》,汪民安編,王德志、俞盛宙等譯。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16年。第75—106頁。

[Foucault, Michel. “Afterword to The Temptation of Saint Anthony.”LifeoftheInfamousMan:SelectedEssaysofFoucault. Vol.1. Ed. Wang Minan. Trans. Wang Dezhi and Yu Shengzhou, et al.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16.75-106.]——:《知識考古學(xué)》,謝強、馬月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98年。

[---.L’archéologieduSavoir. Trans. Xie Qiang and Ma Yue. Beijing: SDX Joint Publishing Company, 1998.]——:《不正常的人》,錢翰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

[---.LesAnormaux:CoursauCollègedeFrance,1974-1975.Trans. Qian Han. Shanghai: Shanghai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2010.]——:《詞與物:人文科學(xué)的考古學(xué)》,莫偉民譯。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16年。

[---.LesMotsetlesChoses:UneArchéologiedesSciencesHumaines. Trans. Mo Weimin. Shanghai: Shanghai Joint Publishing Company, 2016.]——:《哲學(xué)的生命》,《權(quán)力的眼睛:??略L談錄》,嚴(yán)鋒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01—108頁。

[---. “The Life of Philosophy.”TheEyeofPower:InterviewswithFoucault. Trans. Yan Feng. Shanghai: Shanghai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1997.101-108.]

Foucault, Michel.LesMotsetlesChoses:UneArchéologiedesSciencesHumaines.Paris: Gallimard, 1966.

---.TheOrderofThings:AnArchaeologyoftheHumanSciences. New York: Vintage Books, 1994.

Harpham, Geoffrey Galt.OntheGrotesque:StrategiesofContradictioninArtandLiterature.Colorado: Davies Group Publishers, 2006.

格奧爾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爾:《美學(xué)》,朱光潛譯。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96年。

[Hegel, George Wilhelm Friedrich.Aesthetics:LecturesonFineArt.Trans. Zhu Guangqian. Beijing: The Commercial Press, 1996.]

賀拉斯:《詩藝》,《變形記·詩藝》,楊周翰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432—455頁。

[Horace. Ars Poeticary. “InMetamorphosesandArsPoeticary. Trans. Yang Zhouhan. Shanghai: Shanghai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2016.432-455.]

大衛(wèi)·休謨:《自然宗教對話錄》,陳修齋、曹棉之譯。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62年。

[Hume, David.DialoguesConcerningNaturalReligion. Trans. Chen Xiuzhai and Cao Mianzhi. Beijing: The Commercial Press, 1962.]

伊曼紐爾·康德:《純粹理性批判》,鄧曉芒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

[Kant, Immanuel.CritiqueofPureReason.Trans. Deng Xiaomang. Beijing: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2017.]

沃爾夫?qū)P澤爾:《美人和野獸——文學(xué)與藝術(shù)中的怪誕》,曾忠祿、鐘翔荔譯。西安:華岳文藝出版社,1987年。

[Kayser, Wolfgang.TheGrotesqueinArtandLiterature. Trans. Zeng Zhonglu and Zhong Xiangli. Xi`an: HuaYue Literature and Art Publishing House, 1987.]

林志明:《譯者導(dǎo)言:福柯Double》,《古典時代瘋狂史》,林志明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5年。第1—69頁。

[Lin, Zhiming. “The Translator’s Introduction to Foucault Double.”HistoireDeLaFolieaL’ageClassique, Michel Foucault. Trans. LinZhiming. Beijing: SDX Joint Publishing Company, 2005.1-69.]

米歇爾·德·蒙田:《蒙田隨筆全集》(上),潘麗珍等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22年。

[Montaigne, Michel de.Essais. Vol.1. Trans. Pan Lizhen, et al. Nanjing: Yilin Press, 2022.]

弗朗索瓦·拉伯雷:《巨人傳》,蔡春露譯。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18年。

[Rabelais, Frangois.GargantuaetPantagruel.Trans. Cai Chunlu. Wuhan: Yangtze River Literature and Art Press, 2018.]

Ruskin, John.TheStonesofVenice.Vol.3. Eds. E.T. Cook and Alexande Wedderburn. New York: Longmans, Green, and CO, 1904.

佳亞特里·查克拉沃蒂·斯皮瓦克:《德里達(dá)〈論文字學(xué)〉譯者前言》,《從解構(gòu)到全球化批判:斯皮瓦克讀本》,陳永國等編,郭英劍、張一凡等譯。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7年。第1—89頁。

[Spivak, Gayatri Chakravorty. “Translator’s Preface to Derrida’sOfGrammatology.”FromDeconstructiontotheCritiqueofGlobalization:ASpivakReader.Eds. Chen Yongguo, et al. Trans. Guo Yingjian and Zhang Yifan, et al.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7.1-89.]

菲利普·湯姆森:《論怪誕》,孫乃修譯。北京:昆侖出版社,1992年。

[Thomson, Philip.TheGrotesque.Trans. Sun Naixiu. Beijing: Kunlun Press, 1992.]

海登·懷特:《??碌脑捳Z:反人道主義的歷史編纂學(xué)》,《形式的內(nèi)容:敘事話語與歷史再現(xiàn)》,董立河譯。北京:文津出版社,2005年。第146—192頁。

[White, Hayden. “Foucault’s Discourse: The Historiography of Anti-Humanism.”TheContentoftheForm:NarrativeDiscourseandHistoricalRepresentation.Trans. Dong Lihe. Beijing: Wenjin Publishing House, 2005.146-192.]

阿蘭·謝里登:《求真意志——密歇爾·福柯的心路歷程》,尚志英、許林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

[Sheridan, Alan.MichelFoucault:TheWilltoTruth. Trans. Shang Zhiying and Xu Lin. Shanghai: Shanghai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1997.

張隆溪:《非我的神話:論東西方跨文化理解問題》,《中西文化研究十論》,上海:復(fù)旦大學(xué)出版社,2005年。第1—47頁。

[Zhang, Longxi. “The Myth of the Other: On Cross-Cultural Understanding between East and West.”TenEssaysonChineseandWesternCulturalStudies.Shanghai: Fudan University Press, 2005.1-47.]

猜你喜歡
重影百科全書博爾赫斯
對話
重影輕波
重影輕波
那個在地鐵里讀博爾赫斯的人
博爾赫斯作品在中國的譯介出版
百科全書
特殊的“百科全書”
夫妻口角變成弒親血案
百科全書
作家們的作家
——讀《博爾赫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