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旗
(承德市雙橋區(qū)農業(yè)農村局,河北承德067000)
鵝屬于草食性禽類,能夠利用大量的青草,對草料中粗蛋白和粗纖維的消化率都很高,充分證明鵝的消化能力和抗病能力較強。 鵝肉還具有鮮嫩松軟、高蛋白低脂肪的優(yōu)點,且含有豐富的氨基酸、維生素等營養(yǎng)成分,屬于營養(yǎng)豐富的綠色食品,為此,鵝群的規(guī)?;曫B(yǎng)逐漸得到推廣。 但是種鵝的繁殖能力相比種雞低很多,是影響?zhàn)B鵝業(yè)經濟效益的最大因素, 所以如何提高種鵝的繁殖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也是廣大畜牧界技術人員需要一起解決的難題。
種鵝的繁殖能力與品種有很大關系, 因不同品種之間的繁殖能力存在很大差異, 必須選擇優(yōu)良品種,是提高種鵝繁殖能力的基礎任務。各個地區(qū)自然環(huán)境和市場需求不同, 飼養(yǎng)種鵝品種也不一樣,例如:四川和揚州地區(qū)主要飼養(yǎng)白羽鵝;潮汕地區(qū)喜歡飼養(yǎng)獅頭鵝;鵝肝消費較多的地區(qū)通常飼養(yǎng)法國朗德鵝。 鵝對自然環(huán)境非常敏感,適應某個地區(qū)的優(yōu)良品種,突然被引入另外一個地區(qū)飼養(yǎng), 它們的生產能力會受到很大影響,往往無法發(fā)揮出優(yōu)良品種的優(yōu)勢。
選擇優(yōu)良品種后,在鵝群飼養(yǎng)過程中,將體質健康、體重適中、產蛋率和受精率高的種母鵝選留下來,同時選擇精液質量好、性器官發(fā)達的種公鵝, 為后續(xù)提高種鵝繁殖能力準備好充足的種源。
在留種過程中,將70 日齡到配種前的仔鵝稱為后備種鵝,整個培育分前后兩個時期,一般70~120 日齡屬于前期,此時采取圈舍飼養(yǎng)的,應提供營養(yǎng)平衡的飼料, 草地充足地區(qū)采取放牧飼養(yǎng),需要在放牧后補充全價配合料,以保證后備種鵝體況發(fā)育良好。 從120 日齡到配種前屬于后期,此時種鵝生長和發(fā)育速度較快,如果實施自由采食,種鵝體重容易超標,而性器官發(fā)育與體重生長不匹配,促使種鵝提前進入產蛋期,產蛋率、受精率和種蛋合格率都會受到影響,無法發(fā)揮出種鵝應有的繁殖能力, 甚至降低以后的生產性能。
后備種鵝生長后期,需要進行限制飼喂,適當降低精飼料的飼喂量,增加草類的供給量,并保持飼養(yǎng)密度合理, 促使種鵝增加活動量進而增強體質,為提高種鵝繁殖能力做好準備。 同時將種母鵝和種公鵝分開飼養(yǎng), 以免影響公鵝性器官的發(fā)育或提前進入性成熟期而降低配種能力。 在種鵝開產前2~3 周,需要逐漸增加精飼料的飼喂量,幫助機體沉積足夠的腹部脂肪,為產蛋期儲備足夠的能量。
鵝群年齡結構合理是維持繁殖能力的必要環(huán)節(jié)。 生產過程中將體弱多病、年齡過大、產蛋率低下的種鵝及時淘汰, 隨時補充年輕的優(yōu)良種鵝。 種鵝一般最多使用3 年,因3 年后的種母鵝產蛋率明顯下降, 種公鵝的配種能力也會隨之降低。 所以需要優(yōu)化鵝群結構,建議1 年、2~3年和3 年以上的種鵝分別占40%~45%、50%~55%和5%。 鵝群的年齡結構還需要結合養(yǎng)殖場實際情況和當地市場需求來合理優(yōu)化。
不同地區(qū)自然溫度差異較大, 種鵝的鵝繁殖季節(jié)也不同,通常從秋季到第二年春季,每年有一個繁殖季節(jié)。 隨著養(yǎng)殖水平的提高,養(yǎng)殖場均實施反季節(jié)繁殖技術, 通過人工控制光照促使種鵝由每年1 個繁殖季節(jié)增加到2 個, 這樣可以有效地提高種鵝的產蛋率和受精率, 從而達到提高種鵝繁殖能力的目標。
鵝通常在戲水過程中進行交配, 所以自然交配時需要提供充足的戲水時間, 并且根據體型大小來設計公母比例,一般是1∶3~1∶6。規(guī)?;B(yǎng)殖場建議實施人工授精, 可以減少飼養(yǎng)種公鵝的成本,并提高優(yōu)良種公鵝的利用率。 因為人工授精時需要的公母比例為1∶12。 另外人工授精技術的推廣, 還避免種公鵝通過交配將病菌傳播給母鵝,起到了切斷疾病傳播途徑的作用。
在光照刺激下種鵝分泌性激素, 促使種鵝卵泡不斷發(fā)育和成熟, 所以合理的光照能夠提高種鵝的繁殖能力。 在光照時間13~14 小時,強度25 勒克斯的條件下,就能夠滿足種鵝生產需求。 如果在開產前連續(xù)6 周將光照時間逐漸延長到16~17 小時, 并且整個產蛋期均維持長時間的光照,就可以延長種鵝的產蛋期,從而提高種鵝繁殖能力。 光照管理應注意:一旦將光照時間延長到16~17 小時, 整個產蛋期需要維持不變,切忌隨意增加或減少光照時間,否則會對種鵝產蛋率產生影響。
為了延長種鵝的產蛋周期, 需實施人工換羽方式,以縮短鵝群換羽時間,促進種鵝開始下一個生產周期。 一般情況下根據市場行情,在種鵝產蛋后期, 生產水平降低時, 才實施強制換羽。 前2~3 天停止光照和飼喂,供給飲水和少量青草,第4~10 天給4~8 小時光照,逐漸飼喂青粗飼料,然后嘗試拔落主翼羽和副主翼羽,拔落困難時應等待4 天后再拔, 為了避免病菌通過毛孔侵入機體,控制拔落羽毛后的種鵝進水。 羽毛脫落后逐漸增加精飼料的飼喂量, 幫助種鵝逐漸恢復體況,結合稱重情況,適時進行光照刺激,促使種鵝開始下一輪產蛋。
家禽都具備就巢性, 也就是生產中常見的抱窩行為,母鵝抱窩后肯定停止產蛋,如果鵝群中抱窩的數量增加,會直接降低產蛋率。 飼養(yǎng)人員應仔細觀察鵝群, 一旦發(fā)現長期在蛋窩內不出來的母鵝,將其放置在通風充足、光照較強、溫度適宜的地方,然后只供給充足的飲水,經過3 天后才飼喂青草,并控制精飼料飼喂量,能夠有效阻止母鵝的抱窩行為, 避免鵝群繁殖能力下降。
每天早上將蛋窩內的糞便清理干凈,補充干凈松軟墊料,保持蛋窩干凈清潔,避免種蛋被病菌污染。 制定嚴格的撿蛋程序,避免種蛋在圈舍放置時間過長而影響孵化率。 種蛋撿出后,需要立即熏蒸消毒,可以有效組織蛋殼表面的病菌侵入種蛋內部,降低垂直傳播疾病的感染率。 因為種蛋被污染后,病菌可以通過蛋殼孔進入蛋內,在孵化過程中對胚胎產生危害,致使后代雛鵝感染病菌而增加死淘率。
收集起來的種蛋要送往蛋庫進行保存,蛋庫溫度要求維持在8℃~18℃,濕度在70%~80%,若蛋庫內溫度超標,種蛋內的胚胎就開始發(fā)育,一旦遇到較低的溫度,胚胎停止發(fā)育或發(fā)生死亡,也會降低種蛋孵化率和種鵝繁殖能力。 較高的濕度能夠防止種蛋失水,但是濕度過高也容易產生霉菌,不利于孵化出健康的雛鵝。 種蛋最佳保存時間是7 天內,并且在孵化前還要進行熏蒸消毒,能夠明顯提高孵化率。 另外嚴禁將種蛋放置于陽光照射的地方,否則會降低種蛋孵化率。
根據種鵝不同生長階段,供給營養(yǎng)全價的飼料。 例如:在開產前2~3 周將育成飼料更換為產蛋料, 產蛋率中的蛋白質達到15%, 能量為11.19 兆焦/千克,鈣含量2.55%。 因鵝屬于草食性水禽,對粗飼料中的蛋白質和纖維素能夠更好地消化和吸收,適當增加青綠飼草的供給量,一方面能夠補充飼料中維生素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種鵝抗應激和抗病能力,有利于維持母鵝繁殖性能。 所以在種鵝產蛋期盡量多增加青綠多汁飼料,對提高種鵝產蛋率、受精率和種蛋孵化率非常有幫助。
鵝群身體健康是保障繁殖能力的前提。 若種鵝感染疾病,機體體質變差、內分泌失調、代謝紊亂,對營養(yǎng)的消化吸收能力降低,隨之產蛋率和種蛋合格率等繁殖能力發(fā)生降低。 即使有的種鵝未出現典型的臨床表現,如果隱性感染病原體,也會通過種蛋傳播給后代雛鵝,最終影響種蛋孵化率和后代健雛率。 因此加強種鵝疫病防控工作非常重要。
日常生產中,需要制定嚴格的消毒計劃,主要對飼喂用具和活動場所等定期消毒,尤其在轉群或分群前后,對空舍或空欄進行全面清理和消毒,切斷病菌感染途徑。 根據疾病流行情況,加強免疫接種,防控種鵝感染傳染病。 每天認真觀察和記錄,有利于及時發(fā)現疾病征兆,并進行診斷和治療,將疾病控制在初級階段,避免感染疾病對繁殖能力產生影響。
總之,隨著養(yǎng)殖水平的提高,養(yǎng)鵝業(yè)逐漸走向規(guī)?;?,通過選育優(yōu)良品種,培育后備種鵝,優(yōu)化鵝群結構,適時進行配種,延長光照時間,防止發(fā)生抱窩,人工強制換羽,科學管理種蛋,提高營養(yǎng)食品,加強疫病防控等十項措施,來提高種鵝繁殖能力,進一步達到提高養(yǎng)鵝效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