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剛
真題回放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本試卷語言文字運用Ⅱ提到的“安靜一下不被打擾”的想法,在當代青少年中也不鮮見。青少年在學習、生活中,有時希望有一個自己的空間,放松,沉淀,成長。
請結(jié)合以上材料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審題立意
佳作展示 1
避開喧囂,靜思成長
安徽一考生
地鐵里,我們戴上耳機聽音樂;公園里,我們戴著耳機晨跑;在家里,我們關(guān)上門來學習。有時候,人們總是說年輕人很冷漠,其實不然。我們只是想擁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安靜的空間,好好地放松,慢慢地沉淀,茁壯地成長。
“虛室有余閑”,安靜的空間,讓人更加放松。年輕人,無論上班族還是學生,每天都在極度緊張的生活中度過,或承擔著家庭的責任,或背負著人生的夢想,迫切需要一個安靜的空間來舒緩一天的疲憊。我們希望登上公交車,沒有熊孩子的喧嘩吵鬧;敲開家門,不用聽父母的喋喋不休;回到房間,不需要忍受廣場舞轟鳴的喇叭,這樣的要求并不過分。因為疲憊的心靈,只有處于一個安靜的空間才能真正得到休憩。也只有得到了足夠的休憩,我們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學習與工作中去。
“非寧靜無以致遠”,安靜的空間,更讓人成長。生活的復雜紛擾,若沒有時間去思考,人生就會變得盲目而單調(diào)。相反,當你獨處下來,靜靜回味,會有不一樣的頓悟和成長。蘇軾被貶黃州,沒有了京城的喧囂,“夜闌風靜縠紋平”時,他終于明白人生其實“也無風雨也無晴”。梭羅遠離了熱鬧的城市,一個人來到瓦爾登湖畔隱居,終日與自然為伴,才終于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園。忙碌有時其實是無意義的重復,若能待在一隅,“冥然兀坐”,往往能真正領(lǐng)悟到生命的真諦,實現(xiàn)精神上的跨越。
當然,“心遠地自偏”,這安靜的空間,也是心靈的空間。唐代山水詩人王維,亦官亦隱,被譽為大隱,為歷代文人所稱道。通過《中國詩詞大會》引發(fā)公眾關(guān)注的外賣小哥雷海為,窗簾夫婦廖珮盛、劉曉暉,前者通過風雨奔波間隙里的沉淀奪冠,后者粗繒大布里裹著他們詩詞夢,可以說,他們是把或忙碌或平淡的日子過成了詩。因此,除去生活上的空間,我們更要在心靈上為自己辟出一個安靜的所在。人們常說,“給心靈放個假”,只有為自己修建一座心靈的庭院,那才是真正屬于自己的空間。
世界很大,也很擁擠。避開喧囂,靜思成長。我們沒有“諸葛廬”,也沒有“子云亭”,但愿在這繁華熱鬧的世上,擁有一個真正屬于自己的空間,無論是生活上的還是心靈上的,好好去經(jīng)營它,在那里洗去疲憊,放松身心,慢慢沉淀,蛻變成長。
亮點評析
1. 精心構(gòu)思,結(jié)構(gòu)嚴謹。文章先從有助于放松和有助于成長兩方面論證了安靜的空間對于年輕人的重要意義,接著再進一層,從生活上的空間過渡到心靈上的空間,使文章在立意上更加完整嚴謹。
2. 引用得當,增添文采。文章主體部分以“虛室有余閑”“非寧靜無以致遠”“心遠地自偏”三句古詩文為線,此外還引用了“夜闌風靜縠紋平”“冥然兀坐”等詞句,使文章具有詩文的典雅韻味。
3. 素材豐富,生動鮮活。蘇軾、梭羅、王維、雷海為、廖珮盛、劉曉暉、“諸葛廬”“子云亭”,各類素材的靈活運用,不僅增強了說服力,也豐富了文章的內(nèi)容。
佳作展示 2
非空間無以成才,非寧靜無以致遠
安徽一考生
新時代“屏奴”在海量信息的“黑洞”里和信息大爆炸的泥淖中精神內(nèi)耗,青少年們的課余時間被各種各樣的課業(yè)填滿,而成年人的生活空間也被各種煩瑣事塞滿,原本應(yīng)該美好的日子變成一地雞毛……
此間有不少人勇于掙脫“牢籠”,萌生“安靜一下不被打擾”的想法。對啊,我們不是一臺高速運轉(zhuǎn)的機器,停下是為了更好地出發(fā),只有給自己留下適當?shù)目臻g,才能放松自我,沉淀自我,最終實現(xiàn)自我的成長。
學會給自己留下空間,放松自我,人生才會張弛有度。
“月滿則虧,水滿則溢。”在快節(jié)奏的今天,我們的空間似乎被分數(shù)的高低、競爭的憂懼、生活的無措填滿,由此產(chǎn)生了被焦慮壓力裹挾的窒息感。而王維學會給自己留下空間,漫步松林,坐看云起,擺脫凡塵成詩佛;宗白華學會給自己留下空間,在看云放空中領(lǐng)略云卷云舒之美,成為一代美學大家;汪曾祺學會給自己留下空間,靜賞草木人間,成為文學大家。學習需要留空,生活需要留白,適時松一松緊繃的弦,方能張弛有度,游刃有余。
學會給自己留下空間,沉淀自我,成功才會水到渠成。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睒涿缬辛顺砷L的空間方能成參天之木,江流懂得沉淀自我方能成浩瀚大海。史鐵生盛年癱瘓,學會在地壇里尋一處空間,扶輪問路,用筆去不斷探尋生命的意義,留下向死而生的箴言;李子柒告別都市,學會在田野中尋一處空間,致力非遺,用心呈現(xiàn)原汁原味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工藝,發(fā)揚中華文化;吳磊拋下明星包袱,學會在娛樂圈內(nèi)尋一處空間,新疆騎行,領(lǐng)略新疆的風土人情,飽覽祖國的大好河山。學習需要留空,生活需要留白,懂得沉淀自己,方能躍上時間的虎背,采擷成功的碩果。
反觀當下,孩子們的空間被學習塞滿,我們的空間被作業(yè)試卷塞滿,大人們的空間被工作塞滿……“我想靜靜”非一人之愿,“留有空間”非一我之求。尼采曾言:“我們走得太快,是時候停下來等等自己的靈魂了。”雖然人生是一場義無反顧的向前,但懂得停下修整,留白以待,才可能在有限的時間中尋求更多無限的精彩。
沒有空間的人生,靈魂就沒有松弛感。正如沒有土地,草木就沒有了根基,一切枝繁葉茂、春華秋實便無從談起。作為新時代青年,應(yīng)學會給自己留下空間,放松自我,沉淀自我,最終實現(xiàn)自我的成長。就讓世界擁有它的腳步,讓我保有我的繭。
亮點評析
1. 思路清晰,結(jié)構(gòu)嚴謹。文章采用了“總—分—總”結(jié)構(gòu),首尾總寫,中間分述,前后呼應(yīng),結(jié)構(gòu)嚴謹。
2. 事例典型,正反對比。文章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列舉大家熟知的人物事例,典型恰當,說服力強;善于正反對比,主旨清晰明確。
3. 手法多樣,語言流暢。文章運用多種論證手法,比喻恰當,突出主旨;語言流暢工整,一氣呵成。
佳作展示 3
不砌高墻,且修庭院
安徽一考生
地鐵里,我們戴上耳機聽音樂,想與不相干的陌生人保持距離;公園里,我們戴著耳機晨跑,不想被無關(guān)的人與事打擾;在家里,我們關(guān)上臥室門,與家人隔絕。過年,我們不走親戚;放假,我們也不出去社交。我們愛上了獨處,仿佛這個世界充斥著嘈雜,只有躲在自己小小的一隅,才能自由呼吸。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我想在這里,我們需要弄清楚兩件事。
首先,我們需要的是空間,而不是一道高墻。的確,每個人都迫切需要有一點自己的生活空間,安靜地獨處或做一些重要的事。但這世界不是一兩個人的田園,“宇宙之大”,“品類之盛”,才構(gòu)成了這個繽紛的世界。喧囂是打擾,也是人間煙火,如果這個世界安靜到只剩下我們,那么還有什么意義呢?當我們總是感覺到被打擾時,是否也要反思一下,究竟是他人沒有邊界感,還是我們自己過于冷漠,在自己與他人之間豎起了一道高墻。朋友邀請你去打球,只為一起放松一下學習的緊張,你是否覺得他們多事?父母敲開房門,只為端給你一盤水果,你是否抱怨他們影響了你做題?如果是這樣,我們必須努力推倒這道高墻,去擁抱更大的世界,因為這樣的空間不但會傷害他人,也終將變成一間困住自己的“繭房”。
除此之外,我們還應(yīng)當明白一件事,我們需要的不僅是物理上的空間,更是心靈上的庭院。物理上的空間需要大家共同維護,但心靈上的庭院就必須自己去建造。大英博物館,對于很多人來說,都是一個安靜的好去處,但不是每一個待在那兒的人,都能像馬克思一樣寫出《資本論》這樣的巨著。舊時代的中國硝煙四起,但我們的先輩就在嘉興南湖的一條紅船上,點燃了革命的炬火。相比于要求他人遠離,我們更需要在心靈上,為自己辟出一個安靜的所在。試想,如果我們的內(nèi)心被浮華與喧囂填滿,縱使與世隔絕,也無法獲得休憩與成長,相反只剩下單調(diào)與荒蕪。人們常說:“心中有海,哪里都是馬爾代夫?!焙煤贸恋硐聛?,去為自己修建一座心靈的庭院,那才是真正屬于自己且他人干擾不到的空間。
不砌高墻,且修庭院。世界很大,也很擁擠。我們有幸相遇,也終將分離,所以不必急于將所有人推出門外,因為有一天,這份煙火,你可能再也找不到。不必拒他人于千里之外,好好去經(jīng)營你心靈的空間,在那里,你不開門,誰也進不來,你想要的寧靜,沒人能拿走。
亮點評析
1. 思考深入,見解獨到。與很多強調(diào)“安靜不被打擾”的文章不同,這篇文章獨辟蹊徑,深入地探討了“空間”的內(nèi)涵,“我們需要的是空間,而不是一道高墻”,“我們需要的不僅是物理上的空間,更是心靈上的庭院”等認識稱得上是見解獨到。
2. 簡練生動,富有哲理。文章對觀點的剖析深入細致,“高墻”“繭房”“庭院”“心中有海,哪里都是馬爾代夫”等詞句的運用恰如其分,讓觀點表達生動直觀,同時,用極具哲理意味的句子收束全篇,引人深思,令人回味。
3. 說理深刻,選材精當。文章既能以理曉人,也能以例服人。說理時,理性深刻,如“喧囂是打擾,也是人間煙火”;舉例時,典型有力,如馬克思、南湖紅船的例子。
致作者
根據(jù)《著作權(quán)法》的相關(guān)規(guī)定,作者向我報投稿的作品一經(jīng)采用,如無特別聲明,即視為投稿者同意授權(quán)本報擁有其在報紙、網(wǎng)絡(luò)的刊載權(quán)、出版權(quán),以及稿件的編輯、復制、發(fā)行等權(quán)利;同時,本報支付的稿酬包括上述所有使用方式的費用。本報刊發(fā)的作品與圖片,因未能聯(lián)絡(luò)到原作者,未能及時發(fā)放的,敬請作者與本報聯(lián)系。
本報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