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乾
紫禁城內的宮殿建筑雄偉壯觀,里面的油飾彩畫更是絢麗奪目。這些油飾彩畫遍布于故宮的立柱、門窗、斗拱、梁枋等木構件的表面,猶如華麗的外衣。而外衣的“內膽”,則是地仗。
地仗是由血料、磚灰、面粉、桐油、麻等材料調制而成的灰漿層層疊加而成。地仗包裹在木基層的表面,有利于避免木構件遭受日曬、雨淋、蟲咬等破壞。
其中,血料由新鮮的豬血與石灰在常溫下配制而成,其配置過程包括三步。第一步將豬血過篩:從市場上購買新鮮豬血,用絲瓜瓤或稻草用力搓揉,將血塊搓成稀血漿,然后過鐵紗網(wǎng),去掉其中的血絲和雜質。第二步潑石灰水:將塊狀的生石灰置于桶中,注入約石灰4倍重量的清水,均勻調制成稀漿,再過40目鐵紗網(wǎng),制成凈石灰水。第三步制成血料:將凈石灰水倒入過篩后的血漿內,邊加入邊攪拌,使得石灰與豬血中的蛋白質充分作用,然后再放置在陰涼處兩三個小時,即制成色紫、黏稠狀的血料。
血料在地仗灰中的運用,包含了豐富的科學機理。血料在制備過程中,其中的蛋白質在堿性環(huán)境下分解,與灰漿中的鈣離子產(chǎn)生交聯(lián),將灰漿中的氫氧化鈣、碳酸鈣顆粒緊緊連接起來,因而有利于提高地仗的黏結性能。血料加入灰漿中,可以使灰漿顆粒均勻分散,從而增強地仗的和易性。血紅蛋白中羥基、氨基、羧基等活性官能團,可與灰漿材料形成防水的膠合鍵,增強地仗的防水性能。豬血中的血紅蛋白既有親水基又有親油基,其親油基可與灰漿中的桐油較好地融合,親水基可與灰漿中的水分結合,從而在灰漿中形成網(wǎng)格結構,有利于地仗防裂。血紅蛋白中的陰離子基團及親水性基團,可以使灰漿顆粒之間產(chǎn)生靜電排斥力,有利于釋放灰漿中的游離水,從而使地仗可以保持干燥。
需要說明的是,豬血在故宮古建筑地仗中并非自明代就有,且與牛羊血有明顯區(qū)別。之所以不用牛羊血,是因為牛羊血料黏結性能、和易性能較差;豬血料中油脂成分較多,各種性能較好。
根據(jù)退休工匠的介紹,故宮內清早期及更早之前的地仗,其各層灰漿并未使用血料,僅僅是調整油滿的材料比例,地仗表面呈黃色,又被稱為“凈滿地仗”;由于清政府的逐漸沒落,地仗灰中大量使用面粉,價格高昂,于是宮中參考民間地仗的做法,在地仗灰中摻入血料,保留了部分油滿,地仗表面呈墨綠色。兩種地仗相比,“凈滿地仗”極其堅硬,而含豬血的地仗有著多種良好的性能。
綜上可知,豬血在故宮古建筑地仗中的科學運用,是我國古代工匠豐富經(jīng)驗、卓越智慧的結晶,值得我們研究和傳承。
(源自《科技日報》,有刪節(jié))
責編:潘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