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政治語言心理學的理論構建與實際應用

2023-11-20 10:09:46王瑞明王韻涵
關鍵詞:隱喻心理學語法

王瑞明,呂 歡,2,王韻涵

(1.華南師范大學 心理學院/心理應用研究中心,廣東 廣州 510631;2.佛山科學技術學院 學生處,廣東 佛山 528000)

21 世紀初,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在政治語言的研究中有了越來越廣泛的運用。從語言輸入、語言加工到話語生成、話語傳播,再到主導話語乃至主體間認知和社會意義的形成,涉及很多認知語言學和語言心理學方面的內容[1]。政治語言心理學(Political Psycholinguistics)這一交叉學科名稱在2020 年首次出現(xiàn)在國際視野,主要關注個人或政治團體的政治語言中所反映的認知、情感、動機和社會影響等內容[2]。

政治語言心理學逐漸成為新興的研究領域,吸引了心理學、政治學和語言學等多個學科的學者關注。雖然目前國際上從心理學的視角探討政治語言已有大量成果,但在這一領域仍未形成獨立的理論體系。

本文立足于中國政治語言心理學研究的現(xiàn)實,結合西方已有研究的基礎,提出在我國建立政治語言心理學的理論構想,并為政治語言心理學在中國的實際應用提供參考。

一、政治語言心理學的理論構建

語言和心理密切相關,語言心理學早已成為一門獨立、成熟的學科。政治語言心理學則是政治學、語言學和心理學三個學科相互交叉形成的學科,是語言與心理研究的成果在政治領域的實際應用。筆者認為,政治語言心理學研究對象是政治領域中語言活動的心理過程,重在揭示人們在政治活動中通過語言表現(xiàn)出來的心理活動,包括認知、情感、動機和社會影響等內容。

政治語言心理學要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首先要有核心研究內容(或稱核心模塊)。目前國際上已有不少研究把心理學的研究方法運用在政治語言的研究中,對政治語言和行為及其變量進行分析和解釋,以揭示政治語言的心理過程。基于當前國際上的研究現(xiàn)狀和我國的現(xiàn)實需求進行系統(tǒng)思考,筆者認為可以從兩個層次三個方面進行我國政治語言心理學的理論構建。

第一,在研究內容上,把語言風格、語法、隱喻作為三個核心的研究內容。在語言風格方面,主要關注政治語言中所表現(xiàn)的規(guī)律性的語言特征,以及語言風格與心理特征的關系等;在語法方面,主要關注政治語言中的語法結構對政治行為的影響;在隱喻方面,主要關注政治隱喻對公民認知的影響。第二,在研究方法上,把非實驗研究方法和實驗研究方法兩大類研究方法進行有機結合,語言風格研究主要采用計算機化文本分析技術這種典型的非實驗研究方法,鼓勵開創(chuàng)新的實驗研究方法,而語法和隱喻研究則既采用實驗研究方法,也采用文本分析技術。

本文嘗試圍繞語言風格、語法和隱喻這三個核心內容,對當前的主要研究成果進行總結和思考,并闡述在中國的實際應用和未來發(fā)展。

二、政治語言心理學視角下的語言風格研究

在以往的政治語言研究中,研究者主要關注政治家的說話內容。近年來,一些研究者從心理學的視角出發(fā),探索語言風格(linguistic style),也就是政治家是如何說話的,研究政治語言中所表現(xiàn)的規(guī)律性的語言特征。從心理學視角分析語言風格,不僅能描述政治語言的規(guī)律性特征,也可以反饋這些語言特征背后的原因和結果,這有利于了解我國政治語言的特征,促進政治語言的傳播,提升人民群眾對黨和國家的政治認同。

研究者在分析政治文本的語言風格時主要關注詞的一系列可定量的指標,例如詞類頻次、詞長、詞序、詞匯豐富程度、詞匯密度等特征指標。面對大規(guī)模的數(shù)據(jù)文本,使用傳統(tǒng)的方法進行文本分析存在一定困難。隨著互聯(lián)網技術的發(fā)展,研究者開始采用文本數(shù)據(jù)挖掘和機器學習等方法,從海量的語料庫中發(fā)現(xiàn)語言中更細微的特征差異。

近年來,使用計算機化文本分析技術測量語言風格的方法正在蓬勃發(fā)展,這也為政治語言心理學的研究創(chuàng)造了前所未有的機會[3]。LIWC 程序(Linguistic Inquiry and Word Count)和DICTION程序是目前在政治語言心理學領域中使用較為廣泛的兩種計算機化文本分析程序,此外,也有研究采用LSA(Latent Semantic Analysis)和LDA(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等機器學習的方法分析語言風格。

(一)政治語言心理學視角下語言風格研究的主要內容

1.語言風格與心理特征

以Pennebaker 為首的心理學研究團隊從詞匯類型的角度對語言風格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他們把詞語分成實義詞和功能詞,實義詞(content words)是指用來標記某個物品或動作且具有文化共享含義的詞匯,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和大多數(shù)副詞等。功能詞(function word)是無實際意義的詞語,但具有一定語法意義,包括冠詞、介詞、代詞、助動詞、連詞、數(shù)量詞和常用副詞等,也被稱為風格詞、隱性詞或垃圾詞匯[4]。

實義詞反映個體說話的內容,而功能詞則反映個體是如何說話的。例如:“我晚點在這里等你?!逼渲?,“我”“你”“晚點”和“這里”都是在特定時間發(fā)生的特定對話中兩個人共有的指代物,這意味著說者和聽者對這些指代詞有共同的認識[5]。Pennebaker 認為,個體使用功能詞的方式反映語言風格,通過計算和分析功能詞可以了解個體的心理特征,包括社會關系、人格特質、思維方式等[6]。

語言風格與社會等級地位相關。地位較高的人使用人稱代詞“我們”和“你們”的頻率高于地位較低的人;地位較低的人使用“我”和非人稱代詞的比例高于地位較高的人。人稱代詞的使用差異反映說話者的注意力指向,地位高的人傾向于關注群體中的其他人,而地位較低的人則傾向于更加關注自我[7]。

語言風格與人格特質相關。人格特質傳統(tǒng)的測量方法一般采用投射測驗或者自陳式量表來測量,Pennebaker 等人最早發(fā)現(xiàn)語言風格可以反映個體的人格特質,他們把大學生寫作文本與大五人格測試的得分進行比較,結果發(fā)現(xiàn)神經質與消極情緒詞正相關,與積極情緒詞負相關;外向性與積極情緒詞和指示社會過程的詞正相關;宜人性與積極情緒詞正相關,與消極情緒詞負相關,此外,神經質人格的學生更頻繁地使用第一人稱單數(shù)[8]。Evrim 和Awwal 使用機器學習的算法對美國國會演講的語料庫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自由黨和保守黨之間差別最大的人格特征是神經質,而差別最小的人格特征是外向性[9]。

語言風格與思維過程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代詞的使用和發(fā)動戰(zhàn)爭有一定關系,在準備發(fā)動威脅的人中,減少使用“我”字是一個強有力的信號[10]。代詞的使用與說謊也存在一定關系,Hancock 等人對美國重要政府官員的聲明進行分析,并標記出真實的和虛假的言論,發(fā)現(xiàn)真實的言論與更高頻率的“我”相關,同時當句子中“我”的頻率更高時,句子的句式更為復雜,提供的信息也更為詳細[11]。

2.語言風格與政治意識形態(tài)

大量研究探討了語言風格與政治意識形態(tài)的關系,主要關注不同政治意識形態(tài)的團體在語言風格上的差異。研究者發(fā)現(xiàn)美國自由黨比保守黨使用更多積極情感的語言[12]。自由黨比保守黨更有可能使用面向未來的語言;相反,保守黨比自由黨更有可能使用面向過去的語言[13]。保守黨在政治博客上的語言比自由黨的復雜度更低[14]。Sterling 等人檢索了近25 000 名推特用戶的大概1 170 萬條社交媒體信息,對不同政治意識形態(tài)團體的語言風格進行探討,結果發(fā)現(xiàn)自由黨更多地使用仁愛的語言,而保守黨更多地使用與威脅、權力、傳統(tǒng)、抵制變革、確定性、安全性、憤怒、焦慮和其他負面情緒相關的語言[2]。

3.政治精英的語言風格

政治精英一般指在政黨中擔任領導崗位的人,他們的演講、訪談以及日常交談中的大量語言內容基本都會被記載,研究者能夠較容易獲取政治家的語言內容作為語料。一方面,研究者關注某些特定語境中政治精英的語言風格,發(fā)現(xiàn)通過追蹤關于各候選人的推特信息的分析思維和情緒語調可以預測一周后民調的變化[15]。近年來,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對各國的政策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對全球8 位國家領導人在2020 年2—4 月關于新冠疫情的講話內容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不同國家領導人的講話內容的真實性和情緒語調有一定差別[16]。

另一方面,研究者也從縱向的角度分析政治精英的語言風格以揭示變化趨勢。通過追蹤魅力型領導在社會變革中的語言風格,發(fā)現(xiàn)尋求促進社會變革的領導人得益于使用以下語言策略:與追隨者的相似性、使用否定、積極性、確切性、包容性、形象性和較少使用概念性的語言[17]。對1966 年至2006 年間在佛羅里達州任職的六位州長的政府演說的追蹤分析發(fā)現(xiàn)使用熱情、積極和現(xiàn)實主義語言的州長在立法領域更成功[18]。對政治語料庫中政治領導人的語言所反映的分析思維和影響力進行縱向研究發(fā)現(xiàn),美國和其他國家(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的幾位領導人分析思維的均值逐年遞減,影響力的均值逐年遞增,政治領導人的這些語言風格也反映長期演變的政治和文化趨勢[4]。

(二)政治語言心理學視角下的語言風格研究在我國的實際應用

近年來,有學者認為應對中國共產黨政治語言進行系統(tǒng)梳理、整體性研究[19],在研究的視角上可以關注交叉學科的研究[20]。中國共產黨的政治語言和西方國家的政治語言有著實質性的差別,未來的政治語言心理學本土研究應深入探討中國共產黨的語言風格,并從縱向的角度探討中國共產黨的語言風格在不同歷史時期的變化。同時,在具體研究內容上,可以嘗試使用文本分析技術探討愛國的語言風格、廉潔的語言風格等。

此外,未來的研究還可以探討建黨百年歷程中重要領導人的語言風格,分析不同情境和語境中政治領導人語言風格的差異。先前也有許多學者對毛澤東、鄧小平等重要領導人的政治語言進行研究,通過分析領導人的語言展示其風范。從語言心理學角度研究政治領導人的語言風格不僅應描述政治語言的特征,更要分析這些語言特征背后所反映的認知、情感等內容,以及政治領導人的語言風格對人民群眾的影響。

國外有研究探討過國家總統(tǒng)在經濟方面演講的語氣變化對聽眾產生的影響,發(fā)現(xiàn)演講的語氣能夠影響聽眾對經濟的評估[21]。那么,政治領導人的哪些語言風格特征容易引起聽眾的反應?哪些聽眾有反應?聽眾是如何反應的?這些問題都值得進一步探討。

另外,隨著網絡新媒體的發(fā)展,各級政府部門紛紛開通政務微博和微信,這種舉措是政府機構為了適應網絡時代而進行的一種創(chuàng)新,也是政府服務和治理理念創(chuàng)新的一種體現(xiàn)。在這一背景下,政府部門在網絡新媒體中的語言風格又有怎樣的特征?在社交媒體平臺中,政府部門的哪種語言風格更受人民群眾歡迎?政府部門如何更好地在網絡社交媒體中與網民進行互動?對這些問題的深入探討,不僅有利于打造適應新媒體的網絡語言風格,還有利于政府部門獲取新媒體的政治話語權。

三、政治語言心理學視角下的語法研究

眾所周知,政治家的語言會影響公民的政治行為。那么,政治語言中的語法是否對公民的行為有影響呢?此外,政治意識形態(tài)是否會對語法使用和加工產生影響?這些也都是政治語言心理學要關注的內容。政治語言心理學視角下的語法研究主要采用心理學實驗法,探討政治語言的語法對政治行為的影響。

(一)政治語言心理學視角下語法研究的主要內容

1.語法對政治選舉的影響

在對詞性的研究中,Bryan 等人用名詞或動詞的語法形式來表述政治選舉中的投票問題,在名詞條件中,將投票表述為某個身份(例如:“在即將到來的選舉中成為選民對您來說有多重要?”);在動詞條件中,將投票表述為一個行為動作(例如:“在即將到來的選舉中投票對您來說有多重要?”)。結果發(fā)現(xiàn),用名詞形式表述的投票問題會增加公民參加政治選舉的興趣。以上研究結果也在美國2008 年加利福尼亞州和2009 年新澤西州的兩次選舉中得到驗證,被試在不知曉實驗目的情況下完成其中一種條件的問卷調查。根據(jù)選舉結果的官方記錄,名詞條件的被試投票率比動詞條件的被試分別高14%和11%[22]。但Gerber 等人對以上研究進行多次重復實驗,結果發(fā)現(xiàn)名詞條件和動詞條件的投票率在統(tǒng)計學上沒有顯著差異。他們認為在提高投票率方面,這種語言操縱不如簡單的動員信息有效[23]。由此來看,使用不同詞性表述的政治語言是否會影響公民政治選舉的態(tài)度仍有一定爭議。

在對時態(tài)的研究中,F(xiàn)ausey 和Matlock 讓被試閱讀一位虛構的政治家的信息,然后評估自己對該政治家連任的信心,以探討不同時態(tài)表述的信息對選舉的影響。結果發(fā)現(xiàn),相比那些“做了”(verb+ed)消極行為(例如有桃色事件,貪污等)的政治家,被試更傾向于不讓那些“曾經在做”(verb+ing)消極行為的政治家連任。這說明,當用過去進行時的語法形式描述事件時,人們認為政治家有更多的不道德行為,從而影響對其連任的信心,語法結構可能是影響選舉態(tài)度的內隱因素[24]。Matlock 采用過去進行時和一般過去式的語法結構描述車禍事件,也發(fā)現(xiàn)句子語法時態(tài)的差異會導致人們思維的差異[25]。

在對情態(tài)動詞研究中,Tan 探討句子中不同的情態(tài)動詞(must/have to)對選舉態(tài)度的影響。被試分別填寫兩份問卷中的一份,版本A 使用未完成時態(tài)并使用情態(tài)動詞“must”,而版本B使用完成時態(tài)并使用情態(tài)動詞“have to”。結果發(fā)現(xiàn)在政治交流中使用“must”會得到更多的正面回應,比“have to”更有“情感價值”。從語法傳遞出的情感來看,“must”和“have to”都用于表達任務時,“must”意味著任務直接來自說話者,因而更個人化;而“have to”意味著任務有外部來源,則相對來說更客觀[26]。

盡管目前對政治語言的語法方面的研究相對較少,但現(xiàn)有的研究基本暗示語法結構對公民的選舉態(tài)度有一定影響。在政治候選人選舉競爭時,政治語言中的詞性、時態(tài)、情態(tài)等語法細節(jié)對公民投票很可能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因此,政治語言中的語法細節(jié)對政治行為和態(tài)度的影響值得進一步研究。

2.政治意識形態(tài)對語法使用和加工的影響

政治意識形態(tài)對語法使用偏好以及語法加工的影響也是學者目前關注的內容。對不同政治黨派在詞性使用偏好的研究中,基于三種不同政治背景和語言(波蘭語、阿拉伯語、英語)的證據(jù)表明,相比于動詞和形容詞,保守黨表現(xiàn)出對名詞的偏好,名詞更滿足其認知需求[27]。后來的研究對普通名詞和專有名詞進一步區(qū)分,發(fā)現(xiàn)保守黨在推特信息中使用的專有名詞比自由黨更多[28]。

目前探討政治意識形態(tài)對語法加工影響的研究主要考察不同政治意識形態(tài)的個體在加工隱含因果動詞(implicit causality verbs)時的差異。在閱讀因果關系復句中,動詞偏向(verb bias)即動詞隱含的因果關系在代詞解決(pronoun resolution)中起重要作用,讀者會使用有關隱含因果關系的知識幫助確定句子中不定代詞的意義[29]。

Niemi 等人發(fā)現(xiàn)隱含因果關系任務(Implicit Causality Task,IC 任務)非常適用于對政治意識形態(tài)的調查,在西方政治環(huán)境中,政治意識形態(tài)也具有一定的對抗性和競爭性,IC 任務中雙重性、強制性的選擇符合政治意識形態(tài)的形式。

有研究者采用IC 任務探討了 2016 年美國總統(tǒng)大選期間的政治歸因。結果發(fā)現(xiàn)被試傾向于將他們喜歡的政治候選人的行為判斷為積極行為事件的原因,而將他們不喜歡的政治候選人的行為判斷為消極行為事件的原因,這說明政治意識形態(tài)對個體加工隱含因果關系動詞有一定影響[30]??偟膩碚f,以上研究都證明政治意識形態(tài)對語法加工有一定的影響。

(二)政治語言心理學視角下語法研究在我國的實際運用

政治語言的語法對認知的影響及其背后的心理機制值得深入探討。奧巴馬提出的“Yes,we can”、法國大革命的“自由、平等、博愛”等政治口號。在中國的不同歷史時期也有特色鮮明的政治口號,例如,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斗爭中提出的“打倒軍閥,打倒列強”,這些政治口號都似乎使用了微妙的語言技巧來影響群眾。社會語法模型(Social Grammar Model)認為單詞的語法類別會影響社會認知,并強調動詞的能動性(agency)[31]。先前研究也表明在政治候選人選舉競爭時,政治語言中的詞性、時態(tài)、情態(tài)等語法細節(jié)都很可能對公民投票有重要的影響。

那么,政治語言的語法對認知具體有怎樣的影響?背后的影響機制又是怎樣的?這些問題值得在未來的研究中深入探討。

另外,語法與情緒的關系也是未來研究中值得關注的內容。來自認知心理學、神經心理學以及跨文化研究的證據(jù)表明,語言有助于構成情感[32]。有研究發(fā)現(xiàn)在表達與沖突相關的政策時,使用名詞形式的表達相比于動詞形式可以減少憤怒,這說明僅僅使用不同的語法形式就可以激活與不同情感體驗相關的概念知識[33]。未來的研究應深入探討在中國社會文化背景下,使用不同語法形式在表述政治信息時和情緒情感的交互作用及內在影響機制。

四、政治語言心理學視角下的隱喻研究

隱喻作為一種較為常見的語言現(xiàn)象,在個體的認知中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個體用相對簡單具體的信息來談論或思考復雜抽象的信息[34]。例如,美國政府常把“聯(lián)邦預算”類比成“家庭預算”,這可以使公民用熟悉的“家庭預算”來理解“聯(lián)邦預算”。眾多學者對隱喻的認知機制進行了大量的研究[35],但很少關注隱喻在日常語言中的具體使用。政治語言心理學視角下的隱喻研究要從心理學的視角研究政治隱喻在語言中的作用,主要研究的問題包括政治隱喻是否影響認知,政治隱喻如何影響認知以及政治隱喻推理的影響因素等。

(一)主要內容

1.政治隱喻是否影響認知

Lakoff 一直強調隱喻在政治領域的重要性,認為隱喻使政治交流更有說服力[36]。政治精英們常用隱喻來框定政治問題,使信息更容易理解、更有說服力,從而推進政治目標。Lakoff 認為,美國政治語言中典型的隱喻是把“國家”比喻成“家庭”,兩黨政治的道德價值觀主要表現(xiàn)為共和黨的“嚴父模式”(Strict Father Model)和民主黨的“慈親模式”(Nurturant Parent Model)?!皣栏改J健弊⒅刈月珊妥粤?,因此,共和黨通常專注于保護國家和維持秩序。相比之下,“慈親模式”強調同理心和責任感,因此,民主黨通常專注于促進公平和照顧有需要的人。這兩種政治隱喻模式也解釋了美國共和黨和民主黨為何有不同的政治導向[37]。Brugman 等研究者區(qū)分了兩種水平的隱喻:詞匯層面和概念層面的隱喻框架。對于詞匯層面的隱喻,研究者通過政治語言中是否使用與隱喻相關的詞匯來識別隱喻。例如,若語言中出現(xiàn)“力量”等詞匯,說明語言傳遞的道德價值觀是“嚴父模式”;若出現(xiàn)“支持”等詞匯,則是“慈親模式”。

相比之下,對于概念層面的隱喻,研究者主要通過政治語言中的一般概念來識別隱喻。例如,若語言中出現(xiàn)與“自律”語義相關的概念,說明語言傳遞的道德價值觀是“嚴父模式”;若出現(xiàn)與“善良”語義相關的概念,則是“慈親模式”。對政治語言中兩種隱喻框架的說服力的元分析的結果表明,與非隱喻框架相比,詞匯隱喻框架和概念隱喻框架都對信念和態(tài)度都產生積極影響;概念隱喻框架的政治說服力比詞匯隱喻框架更大[38]。以上研究都為政治語言中的隱喻對認知的影響提供強有力的證據(jù)。

2.政治隱喻如何影響認知

隱喻有三個組成部分:始源域(source domain)、目標域(target domain)以及它們之間的映射。在“犯罪是病毒”的隱喻中,“病毒”是始源域,“犯罪”是目標域。“病毒”和“犯罪”的心理表征有一定的結構相似性[39]。Thibodeau 等學者總結了病毒、犯罪和野獸的隱喻推理結構映射圖(詳見圖1),并由此闡明政治隱喻如何影響認知。圖中三個域(“犯罪”“病毒”“野獸”)都是由產生問題的原因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構成的。“犯罪”是一個比“病毒”或“野獸”更復雜的問題:“犯罪”有多種原因,同時關聯(lián)著不同的解決方法,例如“病毒”是在自然環(huán)境因素產生的,需要通過“診斷和治療”來解決。在“犯罪是病毒”的隱喻中,人們更容易想到犯罪是社會環(huán)境因素產生的,需要通過“社會改革”來解決“犯罪”的問題。相比之下,“野獸”主要是個體攻擊者產生的,需要通過“捕獵和牢籠”來解決。在“犯罪是野獸”的隱喻中,人們更容易想到犯罪主要是個體產生的,需要通過“執(zhí)行法律”來解決“犯罪”的問題。因而,使用不同的政治隱喻能夠影響個體的認知。總之,“犯罪”的表征形式與其他兩個域的結構都有一定相似性。但是,“犯罪”和“病毒”之間的結構映射不同于“犯罪”和“野獸”之間的結構映射[40]。

圖1 病毒、犯罪和野獸的隱喻推理結構映射圖

3.政治隱喻推理的影響因素

個體對始源域和目標域的先驗知識是影響隱喻結構映射的一個重要因素,當始源域和目標域的結構映射可以準確地對應時,隱喻更有可能產生一致的推理[39]。個體需要有一定的先驗知識,才能建立起始源域和目標域的隱喻結構映射。研究者用消極隱喻和積極隱喻來描述美國前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布熱津斯基,結果發(fā)現(xiàn)隱喻會影響個體對政治人物的態(tài)度,那些對政治新聞更為關注的個體受到隱喻的影響更大[41]。同時,對于解決犯罪問題有一定先驗知識和固有態(tài)度的個體不容易受到犯罪的隱喻框架的影響[42]。此外,一些政治隱喻常是空間隱喻、運動隱喻,例如奧巴馬曾經的競選廣告標語是“前進”,強調進步和向上的運動,里根、老布什和克林頓在競選中也使用過類似的動作隱喻,這些政治隱喻在公民中產生影響的基礎是他們有共同的文化體驗[25]。

個體動機也被證明在政治隱喻推理中產生影響,Landau 等人研究發(fā)現(xiàn)當個體有特定的動機,并且接觸到與主題相關的隱喻時,隱喻與個體動機相互影響從而引起態(tài)度的轉變。若個體動機與隱喻的主題無關,態(tài)度則不會變化[43]。對個體動機在政治隱喻和認知之間的調節(jié)作用的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只有當隱喻框架服務于特定認知動機時,政治隱喻對認知才有影響。Landau 等人基于概念隱喻理論(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和基礎認識論(Lay Epistemology Theory)提出,隱喻可以滿足個體的三種認知動機:確定性、一致性和準確性。確定性動機被稱為非特定終結的需要,指個體對新事物都傾向于得到一個簡單明確解釋的動機;一致性動機被稱為特定終結的需要,指個體對目標事物的解釋與先前態(tài)度保持一致的動機;準確性動機指當個體受到錯誤判斷產生的負面影響時,會產生準確解釋問題的動機[44]。

政治意識形態(tài)在政治隱喻推理中也會產生影響。Thibodeau 和Boroditsky 讓民主黨、共和黨和無黨派人士都想象兩種不同的隱喻,例如:“病毒感染城市”或“野獸在城市捕食”,然后描述解決問題的最佳辦法。結果發(fā)現(xiàn)63%的民主黨和無黨派人士的認知推理與隱喻一致,而只有49%的共和黨的認知推理與隱喻一致,這一結果的差異表明共和黨可能比民主黨和無黨派人士更不容易受到隱喻的影響[45]。進一步的研究表明政治隱喻最有可能影響那些意識形態(tài)傾向于支持某個特定信息或價值觀念的個體,最不可能影響那些已經對該領域有強烈意識形態(tài)的個體[42]。

(二)政治語言心理學視角下隱喻研究在我國的實際運用

首先,未來的研究應深入探討我國政治語言中重要的隱喻對認知的影響,例如,黨的十八大以來提出的“中國夢”重要論述對國民認知的影響。未來研究還應關注我國在不同歷史階段的政治語言隱喻的變化情況,這可以反映中國在不同歷史階段的社會變革,進而理解和領會我國的政治思想和執(zhí)政理念的發(fā)展。另外,隱喻的不當使用也可能造成認知的僵化[46],因為當人們用一個具體的概念來理解抽象的概念時,也會受到先前對具體概念的認知影響。例如,使用“警察是戰(zhàn)士”這一隱喻強調警察不僅為事業(yè)而戰(zhàn)斗,還為自己的生命而戰(zhàn)斗,并可能面臨犧牲;而使用“警察是守護者”這一隱喻則強調警察的核心使命是保護和服務社會。對兩個隱喻進行實驗研究發(fā)現(xiàn),“警察是守護者”的隱喻模式相比于“警察是戰(zhàn)士”更讓被試認為司法系統(tǒng)是公平和有效的,使人們對警察執(zhí)法表現(xiàn)出更積極的態(tài)度[47]。在中國歷史發(fā)展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話語體系,政治語言的隱喻模式也隨著政治環(huán)境發(fā)展而變化。因此,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有些傳統(tǒng)政治隱喻框架可能不適用于現(xiàn)代政治環(huán)境,研究者應基于我國國情,嘗試構建新的隱喻框架和引入新的思維模式,從而打破固有的思維繭房。

其次,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理論來解釋隱喻的認知機制,如 Gentner 的結構映射理論(Structure-Mapping Theory)、Lakoff 的概念隱喻理論(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以及Steen 的刻意隱喻理論(Deliberate Metaphor Theory)[48]。Gibbs 等學者批判性地評價了語言心理學和神經科學中關于隱喻的實證研究,認為目前的隱喻加工理論尚無法完全解釋隱喻在公共話語中微妙的功能[49]。

未來的研究還應更深入地探討隱喻的加工理論在政治語言中的具體的適用性,以構建更加完善的理論模型。

五、結語

近年來,政治語言學和語言心理學領域都有很多新的發(fā)展,本文系統(tǒng)梳理了目前政治語言心理學的主要研究內容,明確了政治語言心理學的內涵,并把語言風格、語法和隱喻作為政治語言心理學理論構建的三個核心內容。但需注意的是,這三方面內容并非完全相互獨立,在具體的研究上可能存在交叉之處。另外,仔細思考也可以發(fā)現(xiàn),目前的研究還存在一些問題。

(一)研究方法需要不斷完善

目前對政治語言的研究大部分都是基于文本分析技術,較少采用實驗研究方法。作為一種研究工具,文本分析技術能夠精確地衡量語言文本的各項特征,幫助研究者對語言內容進行量化,使用文本分析技術進行縱向研究也能夠揭示政治語言中的重要趨勢,但是基于這種方法的研究無法對政治語言的內在加工機制進行深入探討。近年來,實驗方法在政治語言研究方面成為一種新的潮流,開始有了一些新的心理學實驗研究范式,包括響應誘導方法[50]、隱含因果關系任務[30]、隱喻框架范式[51]等,但是目前這些范式的應用范圍還非常窄。受政治語言本身的限制,如何推廣和改進這些范式也需要進一步的探討。

另外,目前不管是文本分析技術,還是實驗研究范式,主要還是在西方國家使用,使用這些方法來分析我國政治語言的研究寥寥無幾。在未來的研究中,應該綜合使用這些方法,對文本分析和實驗法進行不斷的改進和完善,并注意引入計算模型和心理學實驗發(fā)展的新技術,更好地探討政治語言的特點和內在加工機制,把握政治語言傳播的心理過程,從而預測政治語言的社會效應。

(二)要加強政治語言心理學的本土研究

政治語言具有明顯的社會文化歷史特點,前文中大多數(shù)結論是跟西方文化背景緊密聯(lián)系的。實際上,不同國家的政治和文化或多或少都會有不同之處,基于本國的政治文化特點,開展政治語言心理學的本土研究是大勢所趨。目前國內已有少數(shù)學者從政治學、語言學等角度對政治語言學的理論方法進行了初步探討[52],但從心理學角度探討政治語言的理論和實證研究還相當匱乏。

因此,如何在國外已有研究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的政治語言特征,拓展本土化研究,對政治語言心理學的發(fā)展有重要的意義。理論方面有助于揭示政治語言加工的認知機制和政治語言傳播的心理過程,實踐方面可以為政治語言傳播提供實際參考,為提升中國在國際上的政治影響力提供啟示。

總的來看,政治語言心理學的研究正處于起步階段,作為一個新興的交叉學科研究領域,亟待跨學科的共同合作。可以預見,關于政治語言的研究將成為非常有前景的新興研究方向。政治語言心理學作為該領域新產生的交叉學科,也一定會引起相關領域的專家和學者的關注。

在未來的研究中,研究者應基于國內政治文化背景推進政治語言心理學的本土研究,深入探討政治語言的內在心理機制,構建出符合中國社會文化特點的政治語言心理學理論模型,這對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話語體系以及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都有重要的意義。

猜你喜歡
隱喻心理學語法
成長是主動選擇并負責:《擺渡人》中的隱喻給我們的啟示
文苑(2020年6期)2020-06-22 08:42:04
《活的隱喻》
民俗研究(2020年2期)2020-02-28 09:18:34
爆笑心理學
爆笑心理學
跟蹤導練(二)4
KEYS
爆笑心理學
爆笑心理學
Keys
Book 5 Unit 1~Unit 3語法鞏固練習
达孜县| 永丰县| 合肥市| 亳州市| 西吉县| 阳江市| 轮台县| 县级市| 磐安县| SHOW| 桐柏县| 从江县| 新宾| 饶河县| 黄石市| 三亚市| 泸州市| 遂宁市| 东方市| 宁强县| 蒲城县| 宜宾县| 沂水县| 五大连池市| 罗江县| 福建省| 沙湾县| 龙门县| 盐山县| 射洪县| 桦甸市| 吴堡县| 寻乌县| 石阡县| 历史| 东台市| 浏阳市| 始兴县| 新密市| 马鞍山市| 开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