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遠東
桐城市地處于安徽的中部地區(qū),當地和潛山市等地相鄰,與舒城縣等地相連,境內整體從西北向東南呈階梯形分布,山地、平原、丘陵地貌俱全。當地的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并具備光照充足、雨水充沛的特點。年日照時數和日照率,分別為1903.34 小時、43%。當地的平均氣溫為15.8℃,降水量為1326.9mm。在這樣的氣候條件下,比較適合作物生長。隨著種植產業(yè)不斷發(fā)展,在2022 年,當地糧食種植面積為5.3 萬hm2,糧食總產量為31.7萬噸,相比上年增長了0.6%,玉米在其中也有一定占比。對于玉米來說,此作物自身涉及領域相對較廣,大部分都用于畜牧養(yǎng)殖和食品加工業(yè)。近幾年社會快速發(fā)展,市場也在不斷增加玉米需求量,所以玉米高產種植技術逐漸得到廣泛應用,并成為產業(yè)發(fā)展中的重要趨勢。但結合實際來看,依然有很多農民自身專業(yè)知識匱乏,無法貫徹應用各類高產種植技術,尤其在玉米常見病害的影響下,嚴重降低了玉米品質和產量,對整個玉米市場發(fā)展十分不利。因此,在玉米種植生產中,不僅要重視種植技術的應用,還要加強各類玉米病害防控,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作物品質與產量,滿足市場的需求。
玉米種植中高產的實現,其中選種工作比較關鍵,選擇優(yōu)質的種子進行種植,能讓玉米生長期間受到的影響減少,提高品質且提升產量。種子的選擇工作需要考慮因素眾多,必須與當地土壤實行結合選擇,整個工作都要實現因地制宜,確保所選種子能快速適應當地自然環(huán)境。正常選種期間,不僅要將土壤因素納入考慮,還要明確種子自身,抵抗外界不良因素的能力。比如,玉米生長中,氣候會產生一定影響,如果當地的降水比較豐沛,所選品種要考慮有一定抗?jié)衬芰ΑH绻貐^(qū)干旱度較高,這時在選擇品種時,要保證有一定耐旱能力。另外,在外界環(huán)境影響因素中,還包含病蟲害、溫度等,所以選種期間也要結合抗病害、抗低溫能力,對其展開綜合評估,把更加優(yōu)質、抗性更強的品種篩選出來,為日后的發(fā)育與生長打下堅實的基礎。完成初步選種工作后,在播種進行前要展開二次挑選,確保種子能夠實現最優(yōu)化。進行二次挑選時要把其中體積不達標、受到病害侵襲,或者有畸形干癟的種子去除,保證種子質量后才能有效提高產量,播種后促進種子能夠健康生長。
完成二次挑選后,還要及時將催芽曬種工作做好。對于曬種來說,是將種子攤鋪在陽光下進行暴曬,時間在48 小時左右即可,這樣能將種子內含水量降低,使其活性得到激發(fā),對發(fā)芽十分有利。而且在晾曬期間,陽光內紫外線,還可將種子表面病原體細菌有效滅殺,以此提高病害預防效果。對于催芽工作,是先在冷水中浸泡12 小時左右,再在45℃的溫水中,把種子放入浸泡8~10 小時左右,然后放置在恒溫20℃的條件下,這樣能夠促進種子發(fā)芽。隨著種子冒芽后,此時說明已經具有播種條件,可展開進一步種植。如果條件允許在播種前還可進行包衣,使種子表面能夠產生保護膜,這樣在播種后可有效病害侵襲,或者在市場中直接購買經過包衣這種,這樣能極大地減少工作量。
玉米具有較強的耐活力,在土壤要求上并不高。但如果將其種植在水肥能力強、肥沃的土壤上,能夠更好地促進其生根發(fā)芽。所以玉米種植生產中,需要考慮的不僅有種子自身質量,還要明確土壤造成的影響,通過及時進行修整管理,使土壤結構更適合生長,讓土壤內部水肥資源充分,促進植株快速生長。在進行修整管理時,首先要做好土地深翻,深翻的深度一般為30~35cm,深翻的同時要確保平整度,同時還要做好肥料施加,比如按鉀肥需≤225kg/hm2,磷肥控制在90~120kg/hm2,如果復合肥保證為450kg/hm2左右。和其他作物不同,玉米生命力頑強,保證土壤肥沃能夠更加快速生長,還能使植株耐受力、抗壓能力增強。但目前很多地區(qū)農民種植時,并未對土地因素作為重點考慮,在貧瘠土壤上種植,無法將豐富的營養(yǎng)提供給玉米,也沒有將良好的外部條件創(chuàng)造出來,導致玉米品質、產量難以真正提高,還可能出現嚴重病害問題。為了解決此類問題,如果種植新型品種,需事先進行土壤檢測,明確當地土壤是否能滿足生產條件。根據檢測所得的結果,再進行針對性施肥,確保玉米能充分吸收各類營養(yǎng),生產出更為圓潤飽滿的玉米作物。
玉米想要實現高質高產,種植時要從多方面考慮,整個播種期間要科學確定播種時間,而具體時間要結合當地氣候來確定,如果播種過早或過遲都會影響生長,必須保證氣溫持續(xù)在10℃以上,這樣才能提高安全性。播種過早溫度降低,只會對種子生長發(fā)育造成阻礙,降低種子抵抗力和成活率,甚至在后期生長期間也會阻礙養(yǎng)分攝取。過早播種氣溫相對不穩(wěn)定,大的氣溫波動下很可能發(fā)生氣溫驟降,這時就可能發(fā)生凍害,導致成活率降低。播種時間如果過晚,會對生育期進度造成影響,當處于收獲時期時會影響收獲,從而降低產量。
在科技快速發(fā)展下,種植技術、種植理念都發(fā)生了變化,在現如今的播種中,機械播種已得到廣泛應用,這種方法不僅能將人力、時間大量節(jié)約,還可讓植株株距更加合理,減少株距等誤差,這樣能保證每株玉米都有足夠生長空間生長,對產量提高十分有利。在設置株距時,要根據土壤狀況確定,如果土壤狀況較差,此時可利用同步距播種技術控制距離為60~80cm。如果土壤條件較好可利用寬窄行播種。寬行和窄行數值,分別控制在80~85cm、25~35cm,以此高效利用空間,將各種效率提高。
除了考慮株距外,還要重視播種密度的設定。進行播種時,要確保植株可以和空氣、陽光之間,做到充分接觸,如果密度過大,就會使彼此的葉子出現相互遮擋,導致陽光照射受影響,對植株的發(fā)育十分不利,從而降低了玉米品質與產量。在密度的設置中,要從不同因素結合考慮,比如按照玉米品種,種植的為稀植品種,密度要保證在2800~3500 株/667m2,如果為密植品種,密度為4400~5000 株/667m2。按照土壤肥力情況確定,地塊比較肥沃的區(qū)域,密度一般在4500~5000 株/667m2,地塊貧瘠的區(qū)域,要結合實際間栽種株數減少500 左右。如果盲目密植希望實現高產,很可能會出現籽粒數量少、桿多穗多的情況,甚至還會發(fā)生空桿無穗,使作物產量大量降低。
在玉米的生長期間,外部環(huán)境也會對生長造成影響,而種植的所有種子,并不能確保100%發(fā)芽率,所以在完成播種后,很可能發(fā)生缺苗的問題。玉米的高產種植中,出苗率為其中關鍵,如果有缺苗的苗坑,要及時向其中補種幼苗。補種作業(yè)時,要注意外部環(huán)境、天氣狀況,了解當前的濕度溫度等,確保補種和播種工作環(huán)境接近,這樣才能將出苗率提高,避免影響玉米產量。
①中耕除草
當作物處于苗期時,根系對土壤內空氣要求相對較高,此時需經過中耕處理促進生長,確保土壤疏松度,能達到標準,使內部通透性增強,讓土壤內根系可以接觸更多空氣。土壤完成中耕后,還能讓內部水分蒸發(fā)得到控制,對保墑護墑工作十分有利。當玉米處于封壟前,此時期可進行2~3 次松土、中耕除草工作,以此將根系發(fā)育效果提高。除草工作可與中耕同步展開,也可以單獨進行除草,但此工作必須重點落實,根據雜草實際長勢情況,基于“除小、除早、除了”的原則作業(yè),操作期間盡可能將人力物力投入減小,保證除草的效果。田間雜草生長,會爭奪植株光照、養(yǎng)分的吸收,甚至還會對田間通風造成影響,尤其個別雜草也是病害的宿主,加強除草處理,才能確保植株生長。
②水分和追肥管理
植株生長期間需要足夠水分補充,尤其處于發(fā)育期時,具有較大的水分需求量,所以要與發(fā)育實行結合做好補水工作。玉米植株一般比較高大,有著較大的葉片面積,雖然對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十分有利,但也會讓水分消耗量增加。因此,在田間管理時,要重視供水管理工作落實,通過及時灌溉保證水分充足,使植株能得到良好發(fā)育,從根本上提高產量。除了水分管理外,田間管理中還要重視追肥。植株生長期間追肥是重要內容,處于拔節(jié)、孕穗期時,玉米需要大量養(yǎng)分消耗,如果在此階段肥料供應不足,就會對長勢造成影響,還可能發(fā)生缺穗問題,所以要做好追肥處理。當處于生長拔節(jié)期時,可按照150kg/hm2追加尿素,后者按照225kg/hm2使用硝酸銨,以此對枝梗、小穗分化進行促進,確保玉米能夠實現快速拔節(jié),打下良好的基礎促進孕穗。處于孕穗時期時,要完成兩次追肥處理,相比玉米的生長拔節(jié)期,其中具有一定不同之處,在孕穗期的尿素要按照50kg/hm2使用,硝酸銨按照110kg/hm2使用,這樣能降低小穗退化的發(fā)生率,對作物穗粒飽滿進行保證。
③玉米晚收
采用高產種植技術種植玉米后,種植者還要對晚收不同時期進行明確,了解不同的時間節(jié)點,比如完熟期、蠟熟期、乳熟期。玉米生長到完熟期階段,此時外部的顆粒會比較飽滿,無論質量還是體積都處于最佳狀態(tài),如果在此階段收獲,能夠讓種植效益顯著提高。收獲完成后要及時進行晾曬,確保玉米可以順利脫粒,再根據具體的脫粒效果,將其放入倉庫中進行保存。此期間需要注意,倉庫要保證通風干燥,內部的具體狀態(tài),要定期進行檢查,儲存期間要時刻觀察玉米質量,避免鼠害、蟲蛀、霉變等情況發(fā)生。
玉米在苗期時,很可能遭受絲黑穗病侵襲,這種病害一般會危害玉米雄穗、果穗。發(fā)生病害后產生的黑粉,通常都會凝結一起,難以將其分散。如果受到此類病害感染,病菌會附著在種子表層,或進入土壤內,從而導致次年種植時,發(fā)病率顯著提高,還可能出現大面積暴發(fā)流行,這種病害在1~3 葉期出現比較頻繁,當處于4~5 葉期時,發(fā)病率會逐漸降低,嚴重危害苗期的作物健康。土壤溫度如果已經處于20~30℃,此時會提供更為優(yōu)質的環(huán)境,讓病害快速滋生。如果種植地為中度干旱區(qū)域,也可能提高此病害的發(fā)生率。在空氣濕度高、土壤溫度低的條件下,病害的危害程度會更為嚴重。如果遭受感染且沒有及時管控,會導致玉米產量快速降低,所以種植前要將預防工作提前做好,整個生長期間對玉米長勢持續(xù)觀察,如果有病害問題出現,要立刻采用對應措施處理,這樣才能將植株遭受的侵害降低。
在面對此類病害時,通常將防治工作作為重點,從抗病種源著手將防治工作落實,管理期間將監(jiān)察力度提升,如果有病害發(fā)生跡象,要立刻將患病植株拔除。病原徹底清除后,要將病株妥善處理,避免將其長時間暴露在露天下。病株可集中起來深埋或燒毀,避免其他植株受到感染。玉米收割工作完成后,要全面清理病區(qū),避免次年種植時再次出現病害。對于發(fā)病的重點區(qū)域,可進行作物輪作,避免選擇玉米連作。利用化學藥劑進行防治時,要在種植前種植種子拌種工作,拌種屬于防治此病害最有效、經濟、直接的措施,具體可采用20.3%毒·?!の鞈腋》N衣劑、5.4%吡·戊懸浮種衣劑,這些藥物防治效果可達88%~95%。如果種子種植前沒有包衣,可采用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甲基托布津),或選擇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粉銹寧),按子用量0.3%~0.5%拌種,或者利用2%戊唑醇濕拌種劑(立克秀)、12.5%烯唑醇可濕性粉劑(速保利),根據種子量0.2%拌種處理,以此提高防治效果。
大斑病是玉米病害中常見的一種,會對玉米產量造成巨大影響。癥狀的體現位置一般都集中在葉片,還會在葉片下方不斷向上進行擴展。發(fā)生病害后,如果控制不及時,會對植株葉鞘等位置造成威脅。此病害的癥狀體現,一般都為褐色病斑,病斑的長度5~10cm 區(qū)間內。出現的病斑較為分散,并沒有固定的形狀。如果病害情況比較嚴重,葉片會因此枯萎,甚至造成植株死亡。在此病害的防治中,要與當地種植實情結合加強管理。選擇品種時,將目光放在抗病能力強的類型上,這樣能將病害發(fā)生率降低。還要考慮種子的生命力情況,將其抗逆性特征提高。種植期間通過輪作方式,也能讓大斑病概率降低,通過土壤的深翻,將其內部的病菌消滅,做好玉米的田間管理。利用藥物展開防治時,如果病害問題控制不理想,此時就可用藥控制。這種病害一般集中在抽雄階段出現,發(fā)病率最高可達70%。在疾病的初期,可用40%克溫散乳油兌水配制500 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兌水配制500 倍液應用,也可使用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000 倍液和75%菌清可濕性粉劑400 倍液防控,用量在100kg/667m2左右,按照7~10 天的間隔噴藥,用藥3~4 次左右即可。
種植期間紋枯病的出現,會導致作物減產10%~20%左右,在病害危害較為嚴重時,減產甚至能超過35%。紋枯病會嚴重影響玉米產量提高。這種病害的危害特點,主要影響玉米養(yǎng)分、水分的獲取,還會對果穗造成影響,導致植株的發(fā)育不良最后減產。種植人員在防控此類病害時,除了選擇高質量種子外,還可通過翻耕方法實現。通過土壤深耕,能將病害生存環(huán)境破壞。農業(yè)防治方法中可采用輪作換茬的方式,將田間病殘體及時清理干凈。田間管理期間,需做到合理密植,采用擴行縮株的方式進行種植,將田間的透光、通風條件改善。利用藥物進行防治時,如果田間的病株率已經在20%~30%,此時按照畝用300g/L 苯甲·丙環(huán)唑(愛米TM)20~25mL 的方式防治,或者使用20%井岡霉素可溶性粉劑25~50g 處理,為了提高防治效果,也可應用28%井岡·多菌靈(優(yōu)殺TM)100g,兌水50kg 進行噴霧干預,作用部位集中在中下部發(fā)病處,按照7~10 天間隔用藥,2~3 次防治即可。
總而言之,在玉米種植栽培中,保證作物高產對整個農業(yè)發(fā)展有重要意義,所以在實際種植期間,要加強高產種植技術研究,從不同種植步驟進行技術改進,讓整個培育過程優(yōu)化,充分做好植株的田間管理,尤其在管理期間,要了解常見病害發(fā)生特點,利用對應措施加強防控,減少病害造成的影響,這樣才能真正提高玉米品質和產量,促進種植者經濟增收,對當地農業(yè)發(fā)展進行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