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佐
廣西防城港市作家協(xié)會主席,首屆魯迅文學(xué)院西南青年作家班學(xué)員。20 世紀80 年代中期開始業(yè)余寫作,出版散文集、詩集、隨筆集三部,作品入選《新時期中國少數(shù)民族文學(xué)作品選集》《中國報紙副刊優(yōu)秀作品集萃》《廣西多民族文學(xué)經(jīng)典(詩歌卷·1958—2018)》等選本,曾獲中國報紙副刊作品獎十多次。
《巴某蝶變》韋佐 著漓江出版社/2020.12/88.00元
村貌改造施工難度最大的還得屬巴某村的村史館,說是難度最大,其實倒不在于技術(shù)本身。
村史館的前身為廣西中西部常見的次生干欄建筑,風(fēng)化石砌的墻基、墻體有兩米多高,風(fēng)化石上再砌土磚,磚色灰黃,墻身粗樸。正門臺階亦為風(fēng)化石所筑砌,一級臺階鋪砌兩三塊。風(fēng)化石硬度不夠,容易斷折,難以鑿出一兩米長的條石,不過這更符合當(dāng)時的原貌。房屋沿用了木門、木窗,屋頂蓋的是深灰的瓦片,極具20 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鄉(xiāng)土風(fēng)格。
被改造作村史館的是一座老房子,占地80 多平方米,加上前庭后院,總面積接近250 平方米,顯得落落大方、毫不局促。尤值一提的是,這座老屋是原村支書、現(xiàn)任村主任黃秀榮的舊居。黃秀榮主動、無償?shù)貙⑺杞o村集體,用于改造為村史館。
改造前,屋主養(yǎng)牛、馬、雞、鴨、鵝時,這座房子被用作家禽家畜的窩圈,同時還放置了一些農(nóng)具、舊家什之類,兼具雜物房的功能。屋主早已建起了樓房,老屋無人居住的時間已有15 年以上,由于年久失修,幾乎淪為一座危房。
盡管如此,在巴某村所有的8 個屯里,再也難以找到這么一座合適的老屋用以改造作村史館了。這座老屋位于巴某村村部所在地加旭屯,且比周邊其他民居高出近兩層樓的高度,好像是為等待成為村史館而堅強地挺立到2018 年似的。
與其他民居外立面改造工程不大一樣的是,各棟民居進行外立面改造時是“穿衣戴帽”,要的是舊貌換新顏,村史館則力求“修舊如舊”。鑒于這棟老屋已淪為危房的現(xiàn)狀,要將其改造為村史館,必須得重建,從頭到腳,從外到里。
施工方案既定,作為業(yè)主單位,田陽住建部門按規(guī)劃和設(shè)計要求進行了重修建設(shè)。作為施工方,梁名振馬上召集技術(shù)員、工匠、施工人員進場。
首先要進行的是“體檢”,檢測整棟房子的穩(wěn)固性;再拆除建筑原有的破碎、腐朽、陳舊的材料、部件,從蓋在頂上的瓦片、瓦片下的桁條和房梁,到砌在墻體中的舊土磚等,都得一一拆除、清理。室內(nèi)的一些陳設(shè)能保留的都盡量保留,作為史館陳列的物件,原物原樣至為珍貴。
老屋原來的木質(zhì)部分,如一些橫梁、柱子、桁條、樓板等,雖不能再用,但也不能摧枯拉朽般稀里嘩啦地大破大拆。拆除過程有一點像考古,得小心翼翼的,不然老屋可能即刻傾塌。
原以為大部分瓦片仍可沿用,但上房后才發(fā)現(xiàn)接近80%的瓦片已經(jīng)壞掉,必須更換,砌在風(fēng)化石墻上的土磚也只有 20%可繼續(xù)留用。老屋的八成已幾近土崩瓦解,所有梁柱概不可用。
要“修舊如舊”就要重砌土磚,重蓋屋瓦。比較直截了當(dāng)?shù)霓k法是訂制磚瓦,可如今磚廠倒是有,瓦廠卻幾乎絕跡。而且磚廠生產(chǎn)的是水泥磚、火磚,老屋原來砌的磚是土磚,也叫生磚,就是沒經(jīng)過燒制的磚,如今早就沒人再去舂制土磚了。
也曾有人想過取巧的辦法,就是在里墻砌好火磚,外立面貼上仿土磚裝飾貼片,遠遠看上去很像用土磚砌出的樣子。但這個想法馬上被否決了,大家還是想做回老屋當(dāng)初的樣子,從里到外,從上到下,只要能做得到的,務(wù)求還原。
那就只能用最老實最笨的辦法了,就是去淘舊瓦和舊土磚。
梁名振帶上黃大氣等一干人馬,開上皮卡車,出沒在周邊村鎮(zhèn)的各個村屯間,邊走,邊看,邊問。
然而近二十年來,田陽農(nóng)村人居環(huán)境變化很快,舊瓦、舊土磚房早已拆除一凈。不說富裕農(nóng)村,就是作為全縣深度貧困村之一的巴某村加旭屯也幾乎家家戶戶都建起了鋼筋混凝土樓房,大部分牛圈豬舍雞棚同樣換成了水泥磚或火磚房。
他們走了一村又一村,在遠一點的、偏僻一點的村屯好不容易才找著一兩間豬舍雞棚,上面還蓋著當(dāng)年余下的老瓦片。
“都什么年代啦,要這些瓦干什么用?難道還要重新蓋瓦房不成?”他們想要上房揭瓦的舉動引來了村民的好奇和不解。
為了換回或買回這些老瓦片,他們得把好話、實話講了又講??晒庵v好話沒有用,你把人家的瓦揭了,好聽話變不成瓦片,擋不了雨。村屯里也沒什么勞動力,瓦給揭了,得馬上給人家重新蓋好,當(dāng)然,用的是新的鐵皮和其他材料。
如果哪家還保存有一些老瓦,那就再好不過了,偶見一爿半廢半塌的老房子上還蓋有瓦,大家就十分興奮,趕快找人,問主家是誰。主家不在的,就電話聯(lián)系;主家一時不方便回來的,就電話指定他的某個親戚到現(xiàn)場。主家一同意,大家馬上就找來木梯搭到墻上,一片一片地拆,一片一片地傳遞。車子靠不到邊上的,大家就用人力抱出來,搬到車子邊。車里用麻袋或泡沫墊好,再裝上瓦片,像運載酒缸和玻璃器皿一樣小心。
有時他們走了好幾個村屯,找了大半天,一片老瓦也沒找著,偶爾能找到幾十片、一兩百片老瓦,想要在某個村屯一次性找夠500 片老瓦都很難。
在田陽的村屯找不夠,大家又去田東縣找,去過的最遠的一個地方距離巴某村有50 多公里。
黃大氣笑著說:“去找那些老瓦、老土磚,油費、人力費都比瓦貴。我很佩服梁總(梁名振)接這個活,他是真心實意在扶貧、在奉獻!”
大氣帶上了他的老伴、兒子和一個侄兒4 人參與村史館改造,既投勞,又出車——出拖拉機和皮卡車。如果算上這些,大氣的工錢沒賺多少。不過,大氣看得開,他說:“我搞工程很多年,知道政府幫巴某村大改造花了很多錢,做好的每一件東西都留在村里,受益的是每一個村民。我自己出力氣、出個車是應(yīng)該的,不該講價錢?!?/p>
買瓦買磚同步進行,也就是遇瓦揭瓦,見磚搬磚。
有一回,大家找到了一座廢棄的老房子,兩面墻都砌著土磚,墻面高高大大的,目測得有好幾千塊。屋主說千萬小心,別給土磚砸了就行。大家可高興了,十多個人一起上去拆,結(jié)果 80%的土磚一碰就散,畢竟風(fēng)吹雨淋的,不知有多少年了。
收獲最大的一次竟然弄到了大約1000 塊土磚,付了400 元磚費。土磚從每個人手上一塊一塊依次傳遞出來,一直傳到車斗里。
有的土磚看上去四四方方、不缺邊不缺角,貌似結(jié)實可靠,可不小心落到地上一下就碎成一堆散土,同時騰起一股陳灰,大家搬磚都搬得灰頭土臉。
還有一次,大家找著一截矮墻,看著有幾十、上百塊土磚,但敲一敲、掂一掂、揀一揀,能裝到車上的只有一二十塊。有時好不容易把磚拉回村里,卸車時發(fā)現(xiàn)不知道什么時候一整塊磚偷偷地裂成了四五塊,當(dāng)然就不能用了。幾十公里的顛簸對它的質(zhì)量等于是進行二次檢驗,不合格的自我淘汰,剩下的都算是比較堅強的土磚。
大家四處奔忙,花了兩個多月,一共搜羅到2 萬多片瓦、5 萬多塊土磚。
去淘瓦時還需要事先考慮好,多買一些留存?zhèn)溆?。老瓦片?jīng)歷過風(fēng)雨,有的長了青苔,青苔會蓋住裂縫,上房前得一片一片擦干凈,嚴格檢查,但凡有一點點裂縫都不能用。小裂縫可能瞞過人的肉眼,但瞞不過無孔不入的雨水。只要有一點點裂縫,雨水就會滲過瓦隙,形成水滴,落到人的頭上、地板上。
第一次蓋好了瓦之后的幾個雨天,屋內(nèi)滴水不漏,看似可以一勞永逸了。誰知不巧,2019 年大年三十的晚上,巴某村竟然下起了不小的冰雹。盡管冰雹不算太大顆,但仍有不少瓦片被打裂,得及時補上。
上房蓋瓦可以說沒有什么技術(shù)難度,壘砌土磚則不然,必須采用古法。土磚與土磚之間用水泥漿不能黏結(jié),必須用泥漿、砂漿、稻草、草木灰、石灰按嚴格的比例配成撈漿作為土磚黏合劑。
村史館改造期間是雨季,雨日連綿,即使雨停了也是大霧蒙蒙。巴某村冬天的溫度要比田陽縣城低5攝氏度左右,氣溫降到零下一二攝氏度。要保證施工進度,就要蓋起防雨篷布。這相當(dāng)于蓋起了一大間“加工廠”,所需部件都一一加工完成,之后再一一吊裝。在保證安全施工的情況下,每天加班到深夜是常事。
作為主業(yè)單位的住建部門——田陽住建局派了一位副局長常駐巴某村,每一天都到現(xiàn)場了解施工進度,協(xié)調(diào)各方用人用材。
村史館外立面保持了原貌。為確保牢固、安全,所有柱、梁都采用鋼架結(jié)構(gòu),并漆以木色。有的鋼架被隱藏在墻體內(nèi),在外面或屋內(nèi)看不到,也感覺不到。除采用了鋼架結(jié)構(gòu),村史館還采用了防腐、防火材料,吊頂采用的蘆葦席則是防水材料。如今,大家無論是看村史館的外觀,還是看室內(nèi)陳設(shè),都會感覺很有年代感。特別是室內(nèi)的家什物件,無須仿真,均就地收集,其中不少物件的年份少則數(shù)十年,多則近百年,甚至更加久遠。
對于巴某村史館的修復(fù),自治區(qū)黨委辦公廳、百色市和田陽縣(今田陽區(qū))的領(lǐng)導(dǎo),以及各級住建部門,一直給予足夠的關(guān)注和支持。比如,為提供工藝和技術(shù)保障,在開始修復(fù)之前專門邀請了桂林的3 位古建筑專家前來“問診把脈”,他們提出了十分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匠心筑造的村史館堪稱巴某村風(fēng)貌改造項目中的一件精品之作,同時也是一件代表作。在加旭屯整飭一新、充滿現(xiàn)代感的建筑群落中,村史館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它雄踞高處,卓爾不凡,收藏并呈現(xiàn)著一個村莊凝固的歷史,就像一位年高德劭的族長,一位真正的“布洛陀”(壯語音譯,指“山里的頭人”“無事不知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