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文亭
已故作家路遙在2019年被官方授予“最美奮斗者”稱號,以表彰他一生堅韌不拔的奮斗精神和他的文學創(chuàng)作廣泛而深遠的社會影響力。由于路遙是獲獎名單上唯一一位作家,也就等于說他被視為新中國七十年來書寫奮斗主題最出色的作家。而如果要從路遙代表作里評選“最美奮斗者”的話,可能有人會選勤勞善良的劉巧珍,有人會選在農(nóng)村奮斗的孫少安,有人會選在城市底層奮斗的孫少平,也可能有人會選努力考上大學的孫蘭香或洪災中為救小孩獻出生命的田曉霞……和多數(shù)人的選擇一樣,我會把票投給《平凡的世界》里的孫少平。
孫少平是《平凡的世界》里最先出場的人物,他在學校吃不起白面饃和黃面饃,只勉強吃上高粱黑面饃,穿的方面更講究不得。即便如此,孫少平也無過多抱怨,因為窮到透頂?shù)霓r(nóng)村家庭能供他讀高中已經(jīng)非常奢侈了。由于“開門辦學”,孫少平在學校課堂上沒學到多少知識,但他有愛看課外書的習慣,這些書告訴他外面有更遼闊的世界。然而,現(xiàn)實畢竟是現(xiàn)實,孫少平1977年年初畢業(yè)后只能回到生他養(yǎng)他的雙水村。好在村里安排孫少平擔任民辦教師,這樣他既能掙工分又有補助費,最重要的是可以擠時間讀書看報,不至于和外面的世界脫節(jié)。但三年后隨著村里初中班的垮掉,孫少平徹底變成了農(nóng)民,巨大的痛苦煎熬著他的心靈。
《平凡的世界》第二部第12章集中呈現(xiàn)了孫少平內(nèi)心的風暴,他在留下來還是必須走之間來回擺蕩。一方面,在農(nóng)村除了上學參軍干公家事外,農(nóng)民的后代自然是繼續(xù)當農(nóng)民。孫少平跟著父親和大哥兩個強勞力干活,只要農(nóng)村政策好,不愁過上村里人羨慕的光景。另一方面,孫少平的自立意識已然覺醒,他想要作為他這個人而存在,想要活成他該有的樣子。他無比尊重和愛戴父親與大哥,但更希望根據(jù)個人意志安排自己的生活,自己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即使再苦再累也值得。也就是說,強烈的“自我實現(xiàn)”的需求召喚孫少平去遠方追求夢想,但日常理性卻壓抑著孫少平對精神自由的渴望,要求孫少平把自己放在“孫玉厚家二小子”的位置做人行事。
當孫少平小心翼翼地將離開雙水村的想法告訴給父親和大哥后,他們的第一反應是驚訝,“外面的世界不是咱們的,你出去,還不是要受苦?再說,有個什么事,也沒人幫扶你……”,“干什么事?無非是去攬工!你又不是匠人,當個小工,一天掙一兩塊錢,連自己的嘴都糊不住!你何必要去受這罪呢?你在家里,咱們父子三人,加上你嫂,一邊種地,一邊經(jīng)營咱的燒磚窯,這不好好的嘛!”(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二部〉,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3年版,P102-103)在孫少平父親和大哥的觀念里,農(nóng)民素有安土重遷的傳統(tǒng),不會輕易離開故土,同時農(nóng)民高度認同提供了共同體庇護的家族與家庭,普遍將家庭家族的利益置于個人利益之上,不鼓勵追求所謂的個人自由。所以,家人們很難理解向來踏實聽話的少平為何鐵了心要去外面闖蕩。不過最終出于愛和信任,孫玉厚和孫少安還是同意了孫少平的請求,孫少平由此正式踏上了他的個人奮斗之路。
20歲出頭的孫少平赤手空拳地來到了黃原市,曾退居次要位置的生理需求首先橫在了他面前,不禁讓人擔心他能否在這座城市生存下去。我們看下孫少平怎樣度過第一天:
他恍惚地立在汽車站外面,愕然地看著這個令人眼花繚亂的世界。他雖然上高中時曾因參加故事調(diào)講會到這里來過一次,但此刻呈現(xiàn)在眼前的一切對他來說,仍然是陌生的。一剎那間,他被龐大的城市震懾住了,甚至忘記了自己的存在。(《平凡的世界》〈第二部〉,P107)
黃原市是個地級市,規(guī)模其實不算特別大,但它依然帶給孫少平震驚體驗。待回過神來,孫少平才朝東關大橋頭走去,加入了靠賣力氣為生的攬工漢隊伍。他一邊默默觀察周圍環(huán)境和同行,一邊調(diào)整自己復雜的心緒,可惜第一天運氣欠佳,直至夜幕降臨也沒被包工頭挑走。舍不得花盤纏錢的孫少平打算去車站候車室過夜,被攔在外面后只得原路返回,他急中生智中想起一位僅有一面之交的詩人,才好不容易找到借宿的地方。第二天經(jīng)遠房舅舅介紹,孫少平以自降工錢的方式謀得了第一份工作,總算暫時不用為吃飯睡覺問題煩惱。這就是孫少平在城市奮斗的起點,相信很多普通勞動者會對此產(chǎn)生共鳴,因為他們有過類似或更艱辛的遭遇。
孫少平一開始的工作是背石頭,其勞動強度超出了常人的負荷,之后換了工種稍有所緩解,但掙的仍是辛苦錢。孫少平有時也焦慮彷徨:
他問自己:你難道一輩子就這樣生活下去嗎?你最后的歸宿在哪里?是啊,眼前的一切都太苦了……苦倒不怕,最主要的是,什么時候才能結束這種流落生活而有一種穩(wěn)定性?這一切都很渺茫。(《平凡的世界》〈第二部〉,P270)
不過孫少平?jīng)]有因此而頹唐喪氣,照樣認真工作,更可貴的是他工作之余始終堅持讀書。小說中有節(jié)描寫孫少平讀書的高光片段:
孫少平正背對著他們,趴在麥秸稈上的一堆破爛被褥里,在一粒豆大的燭光下聚精會神地看書。那件骯臟的紅線衣一直卷到肩頭,暴露出了令人觸目驚心的脊背——青紫黑癜,傷痕累累?。ā镀椒驳氖澜纭贰吹诙俊?,P377)
不光是脊背上的傷痕,孫少平在簡陋環(huán)境中聚精會神讀書的畫面更讓人百感交集。孫少平顯然不是為消遣或為藝術而讀書,他把讀過的偉人傳記和嚴肅小說都化成了滋養(yǎng)思想的養(yǎng)料,從中提煉屬于自己的人生哲學。當然,孫少平也不吝將他的人生哲學分享給其他人,因此在給妹妹的信中寫道:
首先要自強自立,勇敢地面對我們不熟悉的世界。不要怕苦難!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難,苦難就會給人帶來崇高感!親愛的妹妹,我多么希望你的一生充滿歡樂??墒牵绻钚枰闳淌芡纯?,你一定要咬緊牙關堅持下去。有位了不起的人說過:痛苦難道是白忍受的嗎?它應該使我們偉大!(《平凡的世界》〈第二部〉,P360-361)
孫蘭香對二哥少平關于苦難的奮斗學說深表認可,最終憑自己的努力考上了重點大學。與此同時,孫少平也迎來了人生的轉折,由黃原市的攬工漢變?yōu)榱算~城的煤礦工人。比起在工地勞動,井下挖煤的風險系數(shù)更高,但也激發(fā)了孫少平更強的工作意義感。他和他的煤黑子同伴們是用血汗和生命開采地下黑金,以保障煤炭源源不斷地輸送出去,若沒有他們這些普通勞動者賣命勞作,外面的世界將停止運轉。于孫少平個人而言,勞動不僅使他感到充實,為他贏得尊重,還在他痛苦的時候療愈心靈的創(chuàng)傷。他對自己未來的期許是能去煤炭技術學校學習先進的技術,成為一名有技術水平的煤礦工人??偠灾瑢O少平在內(nèi)心深處覺得自己屬于大牙灣煤礦,在這片土地上他找到了歸屬感,活成了孫少平這個人該有的樣子。
仔細閱讀《平凡的世界》,會發(fā)現(xiàn)小說里經(jīng)常出現(xiàn)一個詞——“世事”。無論是年長者還是年輕一代,他們都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之交感覺到世事正發(fā)生變化,孫少平便是在黃金80年代去外面經(jīng)世事闖世事。從20世紀80年代到當下社會,世事已不知變了多少遭轉了多少彎。借助近幾年的網(wǎng)絡熱詞,我們可以大致勾勒出眼下年輕人的世事:一面是內(nèi)卷、上岸;一面是佛系、躺平、擺爛。這兩方面的狀態(tài)看似相反,實則一體兩面,反映出年輕人左右為難的現(xiàn)狀。人類學家項飆說過:“今天的內(nèi)卷是一個陀螺式的死循環(huán),我們要不斷抽打自己,讓自己就這么空轉,每天不停地自己動員自己?!保ㄅ炫刃侣劊骸度祟悓W家項飆談內(nèi)卷:一種不允許失敗和退出的競爭》,2020年10月22日)年輕人充滿焦慮地為了卷而卷,卷績點卷上岸卷工作績效,直至筋疲力盡瀕臨崩潰。所以人們迫切希望自己的身心可以找到安歇之處,追求佛系、躺平,甚至想要擺爛。但在這個加速社會,多數(shù)年輕人無法真正心安理得地躺平或擺爛,不得不繼續(xù)隨著時代浪潮內(nèi)卷。在這樣的社會語境下,孫少平式的奮斗精神是否依然有效?
其一,意義感始終伴隨著孫少平的奮斗之路。孫少平最初之所以離開雙水村,是因為想要認清自己并成為自己。而邁出這一步其實非常困難,有時外界的阻撓并非最大的阻力,更多情況是自己把自己困在了原地。我因此聯(lián)想到文學作品里許多悲劇人物,比如高覺新(巴金《家》)、曾文清(曹禺《北京人》)、伊芙琳(詹姆斯·喬伊斯《伊芙琳》)、羅伯特(尤金·奧尼爾《天邊外》)等。孫少平來到城市后,果然如孫少安所料無非是當小工,但沒料到的是作為普通勞動者的他始終不忘追尋和思考人生的意義,并不斷豐富他的人生哲學。在有些人看來,孫少平關于苦難的奮斗學說太過老生常談,細究起來邏輯上也有問題,但對孫少平本人來說是自洽的,既讓他踏實地投入日常生活和工作,又能以較為超越的心態(tài)看待人生的挫折和痛苦。從這個角度講,覺得人生缺乏意義或無意義的年輕人可以借鑒孫少平的經(jīng)驗,尋找屬于自己的人生哲學,畢竟“人是尋求意義的動物”,有了意義感才不會在內(nèi)卷和躺平之間左右為難。
其二,奮斗離不開誠實的勞動?!镀椒驳氖澜纭防镉胁簧賹O少平勞動的場面,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背石頭,“沉重的石頭幾乎要把他擠壓到土地里去。汗水像小溪一樣在臉上縱橫漫流,而他卻騰不出手去揩一把;眼睛被汗水腌得火辣辣地疼,一路上只能半睜半閉。兩條打顫的腿如同篩糠,隨時都有倒下的危險。這時候,世界上什么東西都不存在了,思維只集中在一點上:向前走,把石頭背到箍窯的地方——那里對他來說,每一次都幾乎是一個不可企及的偉大目標!”(《平凡的世界》〈第二部〉,P119)這幾乎是身體不能承受之重,孫少平如同古希臘英雄般令人敬畏,而他的的確確又只是位平凡的普通勞動者。這大概是平凡與不平凡的辯證法。所以奮斗不僅要有信念感,更需通過誠實的勞動實現(xiàn)一個又一個奮斗目標。不妨再以塑造出孫少平這個經(jīng)典形象的路遙的奮斗故事為例。今天我們回看路遙20世紀70年代的作品,會覺得藝術上非常粗糙,可若是沒有早期這些練筆,路遙不可能寫出經(jīng)典中篇小說《人生》。有了《人生》在手,路遙完全可以躺平,靠《人生》吃一輩子作家飯,但他不滿足于此決定再攀高峰,花了六年功夫終于創(chuàng)作出日后鼓舞了千萬普通讀者的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
最后,以孫少平的人生啟蒙之書《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的一段話,同時也是幾代中國人熟悉的奮斗格言結束本文:
一個人的生命是應當這樣渡過的:當他回首往事時,他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過去的碌碌無為而羞愧——這樣,他在臨死時候,就能夠說:“我整個的生命與精力,都已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yè)——為人類的自由與解放而作的斗爭。”
(【蘇】奧斯特洛夫斯基:《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梅益譯,三聯(lián)書店2018年版,P239)
以前一直覺得這段名言過于遙遠過于宏大,現(xiàn)在才懂得它蘊藏著深刻的人生哲理。我們普通人未必擁有像保爾·柯察金這般崇高的理想,但一定有自己的人生追求和愿望,只有持之以恒地為之奮斗,回首往事時才不因虛度年華悔恨,不因碌碌無為羞恥。
(作者系西安財經(jīng)大學文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