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當代水墨人物畫領域,田黎明具有一種獨特性,這種獨特性使其作品區(qū)別于中國畫傳統(tǒng)語匯和觀念實驗水墨藝術。他借古開今,深入體會中國傳統(tǒng)文化、美學思想、人文精神和傳統(tǒng)人文境界,并與當代人文精神相融合,感悟他所處時代中的普通人和這個時代中的英雄所共有的純真良善之美,從而以此來構建他心中的自然境界,極大地拓展了中國畫中蘊含的人文意境及其筆墨語言。田黎明營造了一個充滿詩意的世界,觀者在這寧靜單純、自然天真的溫暖境界中閑庭信步,安放他們勞碌疲憊的心靈。他優(yōu)美、質樸的繪畫語言蘊蓄著一股獨特的生命之流,禮贊生命的單純可貴,禮贊自然的勃勃生機,禮贊人們的勤勞真誠。研究田黎明水墨藝術語言的形成及其風格特點,探究他是如何在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融合中創(chuàng)造自我之境的。
關鍵詞:田黎明;水墨藝術;人物畫
一、田黎明水墨藝術語言的探索與形成
田黎明,1955年生于北京,安徽合肥人,1971年應征入伍,在部隊曾任美術創(chuàng)作員。其在部隊美術創(chuàng)作班的學習,主要以創(chuàng)作帶動基本功,而在1982—1984年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進修期間,這一學習方式發(fā)生了些許變化。在美院的學習是一個日積月累、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僅有專業(yè)基礎類課程,例如繪畫技法課、美術史論課、創(chuàng)作實踐課等,還有很多學術講座來拓寬視野。這種系統(tǒng)的學習方式打開了田黎明的繪畫創(chuàng)作思路。在進修結業(yè)班,他創(chuàng)作了《碑林》,這幅作品不僅引起了人們的關注,而且在第六屆全國美展上獲得了優(yōu)秀獎?!侗帧肥且环錆M震懾力的主題性繪畫作品,田黎明將革命先驅寓意為碑與石,在人物造型上借鑒了范寬的山石筆法,同時注意到畫面中的象征性運用,采用厚畫法,將畫中人物描繪得如浮雕石刻般,充滿碑與石的厚重感。整個過程加深了他對造型語言拓展的理解。然而,《碑林》所呈現(xiàn)出的嚴謹素描造型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田黎明對于內心更自由真實的表達,他試圖尋找新的表現(xiàn)語言和造型規(guī)律。
1988年,田黎明創(chuàng)作的《小溪》開啟了他水墨藝術語言探索的重要階段。這一時期,他的水墨人物畫創(chuàng)作靈感主要來自他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細心鉆研體會及在日常生活中的所思所感。田黎明帶學生到山東濟寧微山島寫生期間,當?shù)剞r(nóng)民樸素的言行和善良的內心讓他深受感動,他決心把體味到的人與人之間的這種溫暖感覺畫出來,于是便創(chuàng)作出了《小溪》等作品。如果說《碑林》的創(chuàng)作是田黎明基于一種責任感而生發(fā)出來的,那么《小溪》便是他的本真心性向著自然升華,他把人當自然生長狀態(tài)來畫,借助筆墨渲染,意在自然空間。在《小溪》中,他用花鳥畫的沒骨法代替了線條語言,線條消隱在墨色之中,畫面整體渲染出一種平面感。田黎明將這種獨創(chuàng)的繪畫技法稱為“融染法”。在后來的創(chuàng)作實踐中,他又逐漸探索出了“連體法”“圍墨法”等獨特的水墨表現(xiàn)方法。
田黎明個性畫法成熟的標志,是他1991年的研究生畢業(yè)創(chuàng)作《向日葵》,同時他不斷實踐的光斑、光影,成了他水墨藝術世界中最重要的符號語言。在《向日葵》中,他試圖使畫面純樸厚重且具現(xiàn)代感,于是他把自己摸索出來的一些水墨表現(xiàn)方法融入了畫面。
田黎明的中國畫革新更多是在沒骨法上的革新,他的畫立足傳統(tǒng)沒骨法,同時具備當今沒骨法的表現(xiàn)力。不同于傳統(tǒng)沒骨法的一筆見神采,田黎明通過反復積染,層層疊加,使畫面呈現(xiàn)出一種厚重感,隨后在沒骨中融入了筆法,卻并未顯示出勾線,而是強調結構。正是因為他對當代藝術有自己獨特的感悟與體會,所以他才能站在時代的角度去發(fā)展沒骨技法,在創(chuàng)新中國畫的同時,保持傳統(tǒng)的水墨語言特性。田黎明在藝術表現(xiàn)上,注重從傳統(tǒng)人文思想中體會筆墨內涵,從現(xiàn)代生活中感受時代真善之美,把“天人合一”和“格物致知”的體驗滲透到人物造型中,從生活出發(fā),并升華為文化感知。
二、平淡天真的藝術追求
關于“淡”,宋人葛立方曾講:“平淡而到天然處,則善矣?!边€有陶淵明、王維等人的詩句,都以“淡”的審美給予了田黎明以啟發(fā)。同時,中國傳統(tǒng)繪畫理論中的許多美學思想都含有平淡天真的審美意趣,這使他逐漸認識到“淡”是中國美學中一個重要的審美概念。田黎明后來的創(chuàng)作便努力朝著這個方向靠近。
1986年,邊平山、季酉辰、王和平等人舉辦了“九人繪畫作品聯(lián)展”,后定名為“南北方中國畫聯(lián)展”。1989年,陳綬祥、鄧福星融入其中,并給予理論上的指導,同時提出了“新文人畫”這一叫法。同年4月,由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主辦的“中國新文人畫年展暨研討會”在中國美術館開幕。新文人畫的出現(xiàn)給當時的國畫界帶來了一定的影響,也產(chǎn)生了一定的沖擊,推進了人們對中國畫個性化風格語言的探索。田黎明不斷學習的同時,也參加著這樣的展覽。他第一次參加展覽時畫了一組苦難系列作品,用凝重的焦墨直接作畫,借用抽象語言傳達二戰(zhàn)時期的殘酷現(xiàn)實帶給他的感受。后來,他又重回畫《小溪》時的感覺,營造淡墨淡彩的表現(xiàn)方式。在以后的許多作品中,淡彩成了他畫面的主要形式語言。田黎明還試圖把課堂寫生中的人體轉變成山水等某種符號語言,借此來表現(xiàn)人與自然的和諧。從那時起,他便開始追尋畫面中的這種寧靜淡然之趣,后來更明確了要去畫平淡天真的東西,去表現(xiàn)靜謐和諧的自然意趣。
中國畫通過立格、品物、返照、形神、心象等來呈現(xiàn)畫面意蘊,創(chuàng)作主體深刻體味著傳統(tǒng)繪畫精神,感受傳統(tǒng)文化內涵,在此基礎上獲得生命的情感體驗,并尋找到適合自己畫面表達的方式,呈現(xiàn)出個人的審美理想。中國畫的傳統(tǒng)筆墨語言強調意象表達,以“言不盡意”“得意忘象”等理念觀照自我,尤其需要創(chuàng)作主體在日常生活中好好感受生命,體會自然意趣,擁有一顆平常寧靜的心。作為一位當代中國藝術家,田黎明的創(chuàng)作始終是一個傳承和體驗的過程,他用自己的作品向觀者展示出自身的生存狀態(tài),展示出一種最真實的生命體驗。
田黎明在他的創(chuàng)作筆記中寫道:“東方人的情感是細微處見性情,平淡里顯深沉。平淡之處包含著博大,開朗中蘊含著通達。似乎一切都包容在平淡之中。平淡以自然見長,只有是自然的才是平淡的。”經(jīng)過理性的對畫面形式、內容等的分析和大量的實踐探索,光影成為田黎明水墨藝術中的重要造型語言,這是他基于日常生活中體會到的平淡景、平凡人、平淡事、平淡歲月,在平淡中向往心性與自然契合所形成的表達語言。
田黎明創(chuàng)作于1987—1988年的水墨人物肖像系列皆采取逆光畫法,這似乎早已暗示了他對光影的興趣。畫面中光影的引入,彰顯了他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探索,這并不意味著是對傳統(tǒng)觀察表現(xiàn)方式的背叛,恰恰相反,正是傳統(tǒng)文化喚起的內在感受,使他在面對這些跳動的光斑時,獲得了從自然而來的生命感動?;蛘哒f,由此體現(xiàn)出的現(xiàn)代感筆墨語言,恰是他對傳統(tǒng)文化精神整體而深刻領悟后的委婉表達。田黎明作品中的光影不同于西方繪畫中的客觀光源,他表現(xiàn)出的光不僅源于自然,更多地源自他對生命的感悟、對世間萬物的體味。他不以光的明暗、色的冷暖關系來塑造形象體積,而是把光影轉換為中國繪畫中的平面觀照。在田黎明這里,光不受現(xiàn)實條件的影響,也不受具體時空的局限,而是隨著他的內心自然流露,“意”到哪里,哪里便呈現(xiàn)出光的斑駁疏影。如此,光影不僅是營造畫面空間的形式語言,亦是一種觀照自然的方式。畫面中的光影表現(xiàn)給田黎明的水墨藝術語言帶來了生命的靈光,此后的一切,都在這種光照下迎刃而解。
“平凡景最持久,平凡生活、平凡事貯存著真善的學與問,把向往生活的真切,向往平淡之覺與生活情景合一,向往平淡之覺與事物內核相融,向往平淡之覺于筆墨中生發(fā)?!碧锢杳魅缡钦f。真正成熟的繪畫語言是自然而然的生命流露,如花開、鳥鳴、流水。真正成熟的畫面呈現(xiàn)出生命最本真的狀態(tài),這一直是田黎明的水墨藝術所追求的。
三、澄明和諧的自然意趣
中國人尋求一種人與自然的交融、和諧,通過“天人合一”來解決生命的內在矛盾。中國畫含有一種深刻的哲思,體現(xiàn)出鮮明的人文精神,處處彰顯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它是自然精神的具象化,是生命之氣在紙上的流動。田黎明的畫正顯示出他對人與自然在現(xiàn)代社會之中所處關系的一種深刻反思與思考。
明代王守仁有語:“蓋天地萬物,與人原是一體,其發(fā)竅之最精處,是人心一點靈明。風雨露雷,日月星辰,禽獸草木,山川土石,與人原只一體?!碧锢杳魃钋懈惺苤伺c自然的和諧共生,這種在大自然里生發(fā)出的寧靜淡泊之心性完全體現(xiàn)在了他的繪畫創(chuàng)作中。他畫中的人物并非某一具體的人,而是一種寓意,畫面的造型、用線、用色、用墨都散發(fā)著一種簡潔質樸之感。他畫的是人的純美天真,是自然的寧靜美好,是人與自然的同生共長,在天地人和的狀態(tài)中畫出他的生命理想。
田黎明在1988—1989年創(chuàng)作的一系列淡彩人體,直接表現(xiàn)了他所領悟的中國人的自然觀。他把人體當作自然里的一個空間,如山水樹石,和自然渾然一體,所表達的境界既活躍又靜謐,這正是中國藝術的意境和中國人的審美理想。田黎明的繪畫呈現(xiàn)出一種樸素淡雅的格調,畫面中的光與色恰如其分地融合,把陽光普照下的溫暖感表現(xiàn)到極致,清新自然的色彩運用也傳達出當代人文審美的趣味。他探究出了一種契合中國人自然和諧美學理念的表達方式,用帶有主觀情感的色彩表現(xiàn)方式為人們渲染出清澈澄明之境。
中國藝術對自然的崇尚是一種深層的文化情結,同時寄托著藝術家對現(xiàn)實生活的溫情企盼。田黎明從自然中來,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審美中恣意生發(fā)出新的生命體悟,始終飽含關懷與敬畏之心面對生活中的一切。一頂逆光中的草帽讓他聯(lián)想到自然生命的狀態(tài),于是他賦予了草帽光感的新含義。在《樹與男孩》等一系列創(chuàng)作中,畫陽光的男孩和樹在陽光中的溫暖,一切墨韻、一切色彩都向著溫暖的平面鋪開,人物用色彩團塊渲染,加之樹的光芒,夢幻的水感透著石青石綠的鮮活。田黎明曾說:“如果把樸素作為一種文化的純度,如同每天都要創(chuàng)造綠色的生命,當你能迎著高處的風聲和云氣感悟些什么的時候,此刻只有親身的經(jīng)歷才會知道什么是屬于畫面的感覺,什么是屬于心性的境界?!彼毼⒌伢w悟著自然萬物,陽光、流水、鄉(xiāng)村少女、都市人物、山林高士等,皆在光與色的沐浴中顯得恬靜而自足。
在中國美術史中,歷代畫者都十分重視畫面中的詩意表達,希望能在“有形”之畫中體現(xiàn)出“無形”之詩的意境。藝術評論家王東聲認為,觀田黎明的畫,“更像讀一首田園趣味很濃的詩,一首透析著人生哲理的詩”。他認為田黎明的“詩性”首先來源于對謝赫“六法”中“氣韻生動”“骨法用筆”“隨類賦彩”的深刻理解與繼承,同時也來自對荊浩《筆法記》中“六要”的調整和把握。其次是田黎明的畫注重性靈,把中國文化中的性靈觀視為其人生態(tài)度,于是“自然靈氣,恍惚而來,不思而至,怪怪奇奇,莫可名狀,非物尋常得以合之”。
一幅畫承載著創(chuàng)作者的生命理想與他所經(jīng)歷的歲月,畫中的主題形象、語言形式、境界形態(tài),就如同生命的生機與陽光、空氣、水和土地的統(tǒng)一。田黎明這位畫中的田園詩人,用詩情濃郁的作品引發(fā)觀者對質樸生活和充滿生機的大自然的向往與眷戀,為觀者營造出一個詩意的棲所。這是一個自在澄明的世界,萬物和諧生長,陽光、空氣、流水都在一種愜意的自然狀態(tài)中安享其樂。在這般情境里,畫中人物也便具有了一種普遍的超越個體生命的精神寓意,或者說,已與天地萬物化為一體,而畫者也早已在這天地境界里窺見自我的生命意義。
四、結語
藝術應該表現(xiàn)出對生命內在需求的關注,展現(xiàn)自然的本真狀態(tài)。田黎明的水墨藝術創(chuàng)作回到了人之本身,他刪繁就簡,在平凡樸素的生活里,洞見、體味屬于筆墨的情感,向著陽光,在其畫面上經(jīng)歷生命與筆墨的生長。他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收獲感動,從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營養(yǎng),與時代同行,在質樸的勞動者身上感受生命的力量,感受生活給予的溫暖。他基于自己的經(jīng)歷,走進水墨畫蘊含的不以言傳而以心會的一個大寫的自然之中,他畫面中生發(fā)出的人與自然的生生不息早已融入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
參考文獻:
[1]田黎明.自然為本的觀察方式:田黎明訪談錄[J].國畫家,2006(2):13-14.
[2]馬春梅.立足時代,以心象寫氣象:田黎明訪談[J].國畫家,2020(6):2-3,89-90,4-6.
[3]孟繁瑋,緱夢媛.專訪田黎明: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畫[J].美術觀察,2018(12):5-8.
[4]張琦.恬淡 寧靜 灑脫 舒適:感悟田黎明先生中國畫的和諧主題[J].對外傳播,2008(1):32-33.
[5]梅墨生.“忽逢幽人 如見道心”:讀田黎明水墨人物畫[J].名作欣賞,1993(6):122-125.
[6]曹娜.從田黎明的作品看光影在國畫中的表現(xiàn)空間[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9.
[7]莫婭蘭.探究田黎明繪畫中色與墨的關系[D].成都:四川音樂學院,2022.
[8]郭怡孮.當代中國美術家檔案:田黎明卷[M].北京:華藝出版社,2005.
作者簡介:
楊金迎,吉林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