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玲 李成忠 孫燕 吳紅 趙大球
摘要要:芍藥(Paeonia lactiflora Pall.)是我國傳統(tǒng)名花,在近兩千年的認識、利用、栽培、欣賞的過程中,積淀了豐富的文化,是我國傳統(tǒng)花卉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對芍藥釋名、詠芍藥詩詞歌賦、芍藥傳統(tǒng)應(yīng)用等方面的研究,對我國芍藥與傳統(tǒng)文化的關(guān)系進行了整理與分析,以期為弘揚芍藥文化提供部分借鑒。
關(guān)鍵詞:芍藥;花卉文化;園林應(yīng)用
中圖分類號:S682.12;G05?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5774(2023)02-0138-07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eonia lactiflora Pall. and the Culture of China
Luan Ling1,Li Chengzhong1*,Sun Yan1,Wu Hong1,Zhao Daqiu2
(1Colleg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Horticulture,Jiangsu Agri-animal Husbandry Vocational College,
Taizhou,Jiangsu 225300,China;
2 College of Horticulture and Plant Protection,Yangzhou University,Yangzhou,Jiangsu 215000,China)
Abstract:Paeonia lactiflora Pall. is a famous traditional flower of China,which has been known,utilized,cultivated and appreciated for more than 2000 years,and accumulates rich culture possessions and becom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raditional flower culture in China. In this paper,the annotation,the poetry as well as the use of Paeonia lactiflora Pall. were studied,relations between Paeonia lactiflora Pall. and the culture of China was collated and analyzed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the promotion of the culture of Paeonia lactiflora Pall.
Key words:Paeonia lactiflora Pall.;Flower culture;Landscape use
芍藥(Paeonia lactiflora Pall.)是我國傳統(tǒng)名花,和牡丹同屬毛茛科芍藥屬,與牡丹并稱為“花王”“花相”。從生物學特性來說,牡丹與芍藥即為木本與草本的區(qū)別,古有稱牡丹為“木芍藥”,芍藥為“草芍藥”。從感官上來說,牡丹莖干很硬實,落葉后地上部分不會全部枯死;而芍藥的莖干較為柔軟,落葉后地上部分全部枯死。牡丹一般在四月下旬開花,花于綠葉之中,而芍藥一般在五月上中旬開花,花于綠葉之上,因此民間有“谷雨看牡丹,立夏看芍藥”之說。牡丹興盛自大唐,唐人尊崇牡丹,貶抑芍藥,呈現(xiàn)出“唯牡丹獨尊”的局面[1]。芍藥則在宋朝及以后的文學、園林、藝術(shù)等方面大放異彩,形成了包括文學、藝術(shù)、植物學等多學科交叉的芍藥傳統(tǒng)文化[1]。芍藥以其特有的色、香、姿、韻而備受人們推崇,隨著歷史的發(fā)展和時代的變遷,芍藥被賦予離情和思情的含義[2]以及富貴、祥和、善良的寓意[3],并衍生出了大量的芍藥詩詞歌賦[4]。發(fā)掘我國芍藥傳統(tǒng)文化豐富的內(nèi)涵及其產(chǎn)生淵源,有助于進一步明確芍藥傳統(tǒng)的花文化內(nèi)涵,繼承和發(fā)揚我國傳統(tǒng)文化。
1? 芍藥釋名
《爾雅·釋草》云:“芍,鳧芘”;《說文解字》云:“鳧芘也,從艸勺聲”?!夺屛摹吩疲骸吧炙?,香草也”;《傳》云:“芍藥,香草”?!斗蹲佑嬋弧吩疲骸吧炙幊鋈o”?!峨x騷》中有:“畦留夷與揭車兮,雜杜衡與芳芷”。留夷亦稱攣夷,《廣雅·釋草》注曰:“攣夷,芍藥也”。宋羅愿《爾雅翼》言:“制食之毒,莫良于勺,故得藥名”。明《本草乘雅半偈》載:“制食之毒,宜莫良于芍藥,故獨得藥之名……故隱居一名犁食,蓋祓除不祥,制服食毒……”?!侗静葆屆氛f:“芍藥,猶婥約也,美好貌,此草花容婥約,故以為名”。芍藥諧音綽約,美好的意思;《本草綱目》中云:“白者名金芍藥,赤者名木芍藥”;《太平御覽》引此文時將“勺藥”寫做“芍藥”[5]。因此,宋朝王禹偁認為“百花之中,其名最古”。
古人通過對芍藥主要形態(tài)特征及習性的仔細觀察,衍生出不少的別名。歷史上曾先后出現(xiàn)過留夷、離草、可離、將離、婪尾春、白犬、余容、犁食、解倉、冠芳、沒骨花、嬌客、艷客、近客、揚花等。芍藥在先秦時期亦曾被稱為離草。據(jù)漢初《韓詩》載:“芍藥,離草也”。崔豹《古今注》中則有:“牛亨問曰,將離,相贈以芍藥何也,董子答曰,芍藥一名可離,將別,故贈之,亦猶相招贈之以文無,故文無名當歸”。唐人鄭虔《胡本草》中說:“芍藥,一名沒骨花”;沒骨花,是說芍藥花大綽約,而花莖則普遍纖細,狀若無骨,因此得名。宋陶谷《清異錄》引胡嶠詩句“瓶里數(shù)枝婪尾春”,并解釋說“唐宋文人謂芍藥為婪尾春,婪尾乃最后之杯,芍藥殿春,故有是名”。芍藥被稱之為白犬,乃是神話傳說,北宋劉攽《芍藥譜》說:“昔有獵,于中條山見白犬入地中,掘得一草根攜歸植之,明年花開,乃芍藥也,故謂芍藥為白犬”。 宋人王觀《揚州芍藥譜》云:“揚州人以種植芍藥相尚”。清人高士奇在《北墅抱甕錄》中說:“芍藥之種,古推揚州”,也正由于此,芍藥才有“揚花”之稱。明《本草乘雅半偈》載有“芍藥一名可離,……”,因此芍藥又稱“離草”“將離”“可離”。又說:“花之名,曰余容”;清代植物類書《廣群芳譜》有云:“一名余容”;這里是用芍藥花的屬性來命名芍藥。
2? 芍藥與文學
有關(guān)芍藥的文字記載最早出現(xiàn)在《詩經(jīng)·鄭風·溱洧》中,其記載:“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藥?!薄多嵐{》注云:“士與女往觀,……,其別則送女以芍藥,結(jié)恩情也?!惫糯吧住迸c“芍”二字相通,勺藥即芍藥。古代詠頌芍藥的詩詞歌賦很多,詩人通過優(yōu)美的詞句、深邃的意境和深刻的寓意來反映芍藥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能給人以藝術(shù)美的享受,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會生活的一個側(cè)面。唐代的韓愈[7]、宋代的邵雍、陸佃、周必大等著名詩人著有多首芍藥詩,尤其是陸佃[8],有16首《依韻和再開芍藥》以及16首《依韻和雙頭芍藥》。
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qū)暮春時節(jié)觀花植物較少,此時盛開的芍藥讓人倍感珍惜。宋·張炎《點絳唇·芍藥》中提到芍藥花開的情景,說“獨殿春光,此花開后無花了”。同時代的蘇轍也在《同陳述古舍人觀芍藥》和《馬上見賣芍藥戲贈張厚之二絕》(其一)中提到芍藥開花時“共驚春去已多日”“春風欲盡無尋處”,于是“爭看花開最后番”,以免“過盡此花真盡也”,并由衷嘆息“此生應(yīng)與此花同”的光陰飛逝。在古代文學作品中常見贈芍藥、寄芍藥,三五好友賞芍藥、詠芍藥等文人雅事。宋·葉翥在《送芍藥》中云:“清和天氣屬良辰,芳事枝頭跡已陳。閒涉小園銷永晝,尚留紅藥殿余春?!彼巍②枴顿浲醢矅炙帯分性疲骸叭夯ㄤN盡獨芳菲,淡沐輕膏知為誰?!彼巍⒊ā秷@人獻芍藥》中云:“淮海由來草木夭,春工殊復(fù)自嬌嬈。始知隋苑多佳麗,未覺吳宮久寂寥。冰雪肌膚明綽約,云霞衣服潤飄蕭。一枝漫取堪誰贈,老去風情不自聊。” 宋朝李彌遜的友人林仲和送芍藥,再以詞為寄,于是他次韻,作《浪淘沙》謝之:“……未抵香飄紅褪也,獨繞空枝。……知道筠溪春寂寞,來慰相思?!?/p>
人們欣賞芍藥,最為直觀的是它的狀貌。有關(guān)花的色、香、形、姿以及開放時間等外在表現(xiàn)的詩詞歌賦很多,如晉代傅統(tǒng)之妻的《芍藥花頌》中的“曄曄芍藥,植此前庭,晨潤甘露,晝晞陽靈”,寫出芍藥集晝夜之精華,曄曄發(fā)光,是何等的風姿!謝玄暉《直中書省》的“紅藥當階翻,蒼苔依砌上”,寫的是芍藥花開時節(jié)紅翻天的整體景色。有關(guān)芍藥香氣的描寫,當推韓愈《芍藥》中所述的“狂香”,即:“浩態(tài)狂香昔未逢,紅燈爍爍綠盤龍。”宋·蔡襄《華嚴院西軒見芍藥兩枝追想吉祥賞花慨然有感寄呈才翁(辛卯四月)》將芍藥描寫成吉祥之花:“吉祥亭下萬千枝,看盡將開欲落時。卻是雙紅有深意,故留春色綴人思?!蓖ㄟ^對詩詞的描寫,充分反映了芍藥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人們通過這些描寫體現(xiàn)出芍藥的美貌以及賞花時的歡愉,并由衷感嘆芍藥的高尚品格。
另外,有些詩詞歌賦更是作者或以芍藥詩言志,抒發(fā)自己情懷,或針砭時弊,揭露社會矛盾的最好方式。唐代詩人錢起因“故王維右丞堂前芍藥花開,凄然感懷”,作詩云:“芍藥花開出舊欄,春衫掩淚再來看。主人不再花長在,更勝青松守歲寒?!痹娙藢R淚,深情款款。多情芍藥的“絕艷奇芳”,往往又成為落寞、凄涼之境的反襯,令人感慨昔日美好時光的不再。范仲淹在《桐廬方正父家藏唐翰林畫白芍藥予來領(lǐng)郡事因》中借花抒情,感慨歲月:“治亂興衰甚可嗟,徒憐水調(diào)訴榮華。開元盛事今何在,尚有霓裳寄此花?!?/p>
芍藥是情的信物、代表,它具有情的特征、品質(zhì)和內(nèi)涵[9]。秦觀《春日》有“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晚枝”的深情表白。姜燮、白石過維揚時,看到胡馬對揚州城的破壞,面對荒蕪的揚城,更發(fā)出“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的深情感慨。韓元吉《浪淘沙》中有“多情紅藥待君看”、元稹《憶楊十二》中“去時芍藥才堪贈,看卻殘花已度春。只為情深偏愴別,等閑相見莫相親”以及柳宗元《戲題階前芍藥》的“愿致溱洧贈,悠悠南國人”等等都是詩詞借芍藥抒發(fā)、寄托自己的多情和深情。蘇東坡《題趙昌芍藥》中的“揚州近日紅千葉,自是風流時世妝”、黃庭堅《廣陵早春》中的“紅芍稍頭初繭栗,揚州風物鬢成絲”以及王十朋《芍藥》中的“千葉揚州種,春深霸眾芳;無言比君子,窈窕有溫香”等都是將芍藥人格化,用于體現(xiàn)芍藥在詩人心目中的地位。他們認為芍藥“風流”,有君子之風,更把芍藥作為揚州風物的代表。柳宗元《戲題階前芍藥》中用“凡卉與時謝,妍華麗茲晨。欹紅醉濃露,窈窕留馀春”描寫出芍藥超然脫俗的品質(zhì),詩人歌詠芍藥的同時又與芍藥物我兩忘融為一體。王禹僻在《芍藥詩并序》中說:“牡丹落盡正凄涼,紅芍開時醉一場?!痹娙嘶ㄩ_醉酒,豪放之情躍然紙上。宋·范成大則是在途經(jīng)揚州時,買芍藥根用于栽培,并回憶往事“羌笛夜闌吹出塞,當年如此夢揚州”。宋·姜夔《側(cè)犯·詠芍藥》中有“恨春易去。甚春卻向揚州住……紅橋二十四,總是行云處……”,并感同身受,提到了修撰《芍藥譜》的劉攽。明·徐渭在《芍藥瓊花》中推崇“芍藥揚州第一”,明·歐大任《廣陵懷古二十首·其十六·芍藥圃》中贊美芍藥花“萬朵錦云新”,清·厲鶚在《揚州慢·廣陵芍藥》中用“……送杯中婪尾,香心欲話無聊?!腚y禁攜贈,離情都在紅橋”抒發(fā)了深深的離別之情。
有些專題芍藥詩歌,把芍藥比喻成女性。如元·耶律鑄《芍藥》中有:“楊家一捻紅嬌潤,與醉西施較等差。倘使紅妝無籍在,寶冠須也是閑花”,詩中將芍藥的紅嬌潤與醉西施相提并論;明·王世貞《詠物體六十六首·其十二·芍藥花》用“嬌似芙蓉還怯水,弱于叢菊未經(jīng)秋”把芍藥描寫成嬌容怯水、體態(tài)輕盈的美人;明·劉泰《題芍藥》用“綠陰庭院巳非春,紅藥翻階露朵新。綽約嬌姿誰得似,天風吹下衛(wèi)夫人”把芍藥比喻成了美人衛(wèi)夫人;明·何景明《芍藥》則用“芍藥春風晚,開遲莫自嗟。城中雖有樹,此外更無花。倚席低行月,翻階斗落霞。佳人對瑤瑟,一為惜年華”把芍藥比喻成絕代佳人。
芍藥品種很多,以紅色品種最為普遍。唐·元稹《紅芍藥》中載:“芍藥綻紅綃,巴籬織青瑣。繁絲蹙金蕊,高焰當爐火。翦刻彤云片,開張赤霞裹。煙輕琉璃葉,風亞珊瑚朵”。宋·趙師秀《葉侍郎送紅芍藥》有載,揚州“自洗銅瓶插欹側(cè),暫令書卷識奢華”,將芍藥用于瓶插。宋·劉才邵《又間金紅芍藥詩》、宋·周必大《太和彭孝求連年許芍藥紅都勝今方以唐律送一株小詩為謝》以及宋·趙蕃《送芍藥與周子開》都有與紅色芍藥有關(guān)的描述。宋·吳芾則描述了四種紅芍藥:“邦人獻芍藥四種曰御愛紅,曰霓裳紅,曰綴珠冠子,曰紅都勝”。描寫淺紅色芍藥品種的如宋·洪邁《次韻夢得淺紅芍藥長句》。紅白芍藥的詩詞有宋·楊萬里《多稼亭前兩檻芍藥,紅白對開二百朵》以及明·羅洪先《紅白芍藥》。另外,詩詞文學中黃色芍藥的描述亦較多,如宋·劉一止《雙頭黃芍藥二首》、宋·劉才邵《黃芍藥》、宋·鄭獬《絲頭黃芍藥》以及明·何吾騶《賦黃芍藥》,其他芍藥品種的描寫如宋·劉才邵《題茅山多葉芍藥詩》、宋·曾幾《鄭侍郎折贈白芍藥》、明·羅洪先《紅白芍藥》、清·黃幼藻《雨中看紫芍藥》以及清·王家樞《黑芍藥》等等。
古有“洛陽牡丹、廣陵芍藥,并美于世”,并將二者分別稱作“花王”“花相”。 自古廣陵(今揚州)芍藥甲天下,芍藥代表了當時這座城市的形象和記憶。宋朝時期的許多文學作品都涉及到揚州芍藥。蘇轍《和子瞻玉盤盂二首》有“千葉團團一尺余,揚州絕品舊應(yīng)無”,賈似道《芍藥三首》有“又是揚州芍藥時,花應(yīng)笑我賦歸遲”,趙長卿《醉蓬萊·賞郡團芍藥》有“淺淺芳叢,繡幢鼎鼎,更艷香綽約。渾似揚州”之句,馬祖?!顿x王叔能宅芍藥》中有“并蒂當階盤綬帶,金苞向日剖珠囊。詩人莫詠揚州紫,便與花王可頡頏”。每當芍藥花開時,文人雅士常聚在一起舉辦“芍藥會”,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四相簪花”的故事??孜渲佟渡炙幾V》記載:“韓魏公琦(韓琦,揚州太守)于郡圃得金帶圍芍藥四朵,分簪王岐公珪、王荊公安石、陳秀公升之,因建四并堂,取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者難并之義?!痹谒未鷵P州芍藥花會上,“座上祥云層層起,不減洛中姚魏”(劉克莊《賀新郎·客贈芍藥》)。歐陽修更是寫出:“瓊花芍藥世無倫,偶不題詩便怨人,曾向無雙亭下醉,自知不負廣陵春?!杯偦?、芍藥代表了揚州的春天。而韓琦“廣陵芍藥真奇美,名與洛花相上下……以此揚花較洛花,自合維揚推定霸”,更是說明在詩人心目中芍藥比牡丹更為優(yōu)美,應(yīng)為天下第一。宋·邵雍《同王勝之學士轉(zhuǎn)運賞西園芍藥》中“此物揚州素所聞,今于洛汭特稱珍”充分說明了揚州芍藥栽培應(yīng)用的普遍。宋·晁補之于芍藥會上作《望海潮》:“……紅藥萬株,佳名千種,天然浩態(tài)狂香。尊貴御衣黃?!Y(jié)蕊當屏,聯(lián)葩就幄,紅遮綠繞華堂?;嬗辰幌??!鼻∫颐?,盧公轉(zhuǎn)運揚州時,此園開了一枝金帶圍花,一枝上有大紅的花三朵,玉樓子并蒂一枝,被稱作一件盛事,更誘人作詩“紅泥亭子界香塍,畫榜高標瑞芍稱”、“交枝并蒂倚東風,幻出三頭氣自融” 、“可知十萬娉婷色,只要翻階一句詩”等。
芍藥與佛教亦有深深的淵源。白居易《感芍藥花寄正一上人》中云:“今日階前紅芍藥,幾花欲老幾花新。開時不解比色相,落后始知如幻身。空門此去幾多地,欲把殘花問上人。”詩人通過對芍藥花開的描寫,透漏出一種清遠空靈的境界,與佛教清心寡欲的教義不謀而合。蘇軾《玉盤盂詩并序》中“雜花狼籍占春馀,芍藥開時掃地無,兩寺妝成寶纓絡(luò),一枝爭看玉盤盂……”,詳細記述了揚州寺觀以芍藥花供佛的盛況。楊萬里更是作《玉盤盂》“看盡滿欄紅芍藥,只消一朵玉盤盂”,這些均可看作詩人自求雅潔平淡的思想理念。明末清初的戲曲家兼詩人李漁的詞《風入松》,就是寫與人同入僧舍看芍藥:“廣陵芍藥愛喧闐,此獨宜偏。萬花會里嫌人雜,避來僧舍私妍。獨向空中設(shè)色,時從笑里參禪?!?/p>
3? 芍藥傳統(tǒng)應(yīng)用
3.1? 園林應(yīng)用
芍藥栽培歷史悠久,最早用于觀賞栽培大約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稌x宮閣名》曾有“暉章殿前種芍藥六畦”的記載。當時,芍藥被廣泛應(yīng)用于建康(今南京)的私家園林中。姚察的《建康記》載:“建康出芍藥極精好。”晉代的《芍藥花頌》曰:“曄曄芍藥,植此前庭?!蹦铣R詩人謝朓寫有“紅藥當階翻,青苔依砌上”的詩句等。其他地區(qū)如揚州、杭州、洛陽、北京郊區(qū)等地,芍藥均被應(yīng)用于私家園林。蘇州四大名園之一的網(wǎng)師園中有一獨立的庭院名為殿春簃,其間題額旁作跋有“庭前隙地數(shù)弓,昔之芍藥圃也。今約補壁以復(fù)舊觀”,說明了殿春簃名稱的由來,即在營建這座庭院之前曾是專門種植芍藥的花圃。“殿春”指春末,園主取意蘇軾詩句“多謝畫工憐寂寞,尚留芍藥殿春風”,暗喻芍藥花開而春將去。而殿春簃是園主子女使用的書齋,其中蘊含的與其說是惜春、傷春之意,不如說是園主對后代惜時的勸誡,也賦予了芍藥更多的象征意義。時至今日,昔日芍藥圃上雖已建殿春簃,但院內(nèi)仍有一種植芍藥的花臺。
描述芍藥被栽培在宮廷、御花園、內(nèi)閣等皇家庭院中的文學作品有明代文徵明的《禁中芍藥》和清代雍正皇帝胤禛的《暢春園芍藥花開作》等;描述官衙中筑石成芍藥花壇的有《學圃雜疏》:“明宣宗幸文淵閣,命于閣右筑石臺,植淡紅芍藥一本,景泰初增植二本,左純白,右深紅?!绷硗庥忻鞔蹩b《文淵閣前芍藥數(shù)本甚盛次韻二首》、王立道《詠閣中芍藥(宣皇時移植)》、李東陽《內(nèi)閣賞芍藥》、陸粲《賦內(nèi)閣芍藥》以及周倫《大理寺芍藥次韻》等有關(guān)詩詞的描述。芍藥在我國的傳統(tǒng)應(yīng)用形式主要有芍藥闌(欄)、芍藥花圃、芍藥花壇等。
宋代揚州是我國芍藥的栽培中心。在《和袁險節(jié)推龍興寺芍藥》中詩人進一步表明了自己的觀點:“廣陵芍藥真奇美,名與洛花相上下。洛花年來品格卑,所在隨人稱高價。接頭著處騁新妍,輕去本根無顧藉。不論姚花與魏花,只供俗目陪妖姹。廣陵之花性絕高,得地不移造化大。……以此揚花較洛花,自合揚花推定霸。”因牡丹品格卑下,只供俗人欣賞,而芍藥堅守本性,品格勝于牡丹,故推定芍藥應(yīng)在花中稱霸[10]?!稉P州府志》曾提到宋朝太守向子固宅有芍藥壇,所產(chǎn)芍藥美妙者不亞于牡丹。明代描述私家庭院芍藥栽培的有明·王鏊《韓侍郎庭中芍藥盛開》、明·何景明《袁秀才書院芍藥》、明·胡應(yīng)麟《趙相國齋中芍藥盛開即席賦》、明·謝榛《西池園賞芍藥》等。清·李斗的《揚州畫舫錄》中,詳細描述了揚州瘦西湖兩岸的園林景觀,有“二十四景”之說,其中的不少景點如紅橋修禊、三過留蹤(汪園)、白塔晴云、鄰水紅霞(桃花庵)等都有芍藥景觀種植,形式有花壇式種植、花圃式種植等[11]。其他私家園林,如筱園、影園、小玲瓏館、二十四橋、竹西寺芍園等處園林或圃中均有以芍藥為主題的景觀。因此,我國已故園林專家陳從周提到揚州園林植物景觀時,曾說:“牡丹、芍藥在揚州家栽戶植,為揚州名花,園林中的牡丹臺、芍藥闌是最大的特色,而后者更為顯著”[12]。
在寺觀園林應(yīng)用方面,宋代揚州寺觀園林禪智寺栽培的芍藥聞名天下?!稉P州府志》提到,禪智寺前有芍藥圃、芍藥廳。詩人宋元鼐在《擬韓魏公揚州芍藥圃宴客歌》中說:“……圃中芍藥盈千畦,三十余里荷芬菲?!泵鳌だ钯棥对浦猩嵘炙帯吩疲骸吧炙幫ラ_兩朵,經(jīng)僧閣里千聲。木魚暫且停手,風送花香有情?!绷硗?,舊傳龍興寺、觀音等四寺院和其后“朱園”也都盛栽芍藥。這些圃收集有全國最好的芍藥品種,并進行面積甚達數(shù)十畝面積的群植 [13]。
芍藥之美并沒有被牡丹掩蓋。芍藥的園林應(yīng)用基于芍藥植株、芽、葉、花朵的審美價值。《花境》中載:“園林中茍植得宜,則花之盛,更過于牡丹”[14]。
芍藥其花型多姿,點綴在綠葉中,蘇軾詩云:“多謝花工憐寂寞,尚留芍藥殿春風”[15]。芍藥其花色艷麗,龔自珍《己亥雜詩其二五憶京師芍藥 》中載:“可惜天南無此花,麗情還比牡丹奢?!眻@林應(yīng)用中可充分展現(xiàn)芍藥的豐富性,注重不同花色、不同花期、不同花型、不同品種間的合理配置。
3.2? 藝術(shù)應(yīng)用
在中國的藝術(shù)繪畫史中,芍藥的藝術(shù)精品豐富多彩。五代時期的《圖畫見聞志》中記載有徐崇嗣的《芍藥五本》,因其“畫花不墨,直疊色漬染”的畫法影響后人,并使得芍藥得“沒骨花”的名字。該時期另一幅著名的便是黃荃的《瑞芍藥》圖。聞名于世的唐朝周昉《簪花仕女圖》描寫了唐代官廷貴族仕女的現(xiàn)實生活,畫中共有五位貴族仕女,最后是一位髻扦芍藥花的仕女,說明在唐朝時代的上流社會,簪花芍藥是一種時尚。明代大才子徐渭的傳世名作《墨芍藥》,題詩:“花是揚州種,瓶是汝州窯,注以東吳水,春深鎖二喬?!鄙炙幨菗P州為最好,所以徐渭說“花是揚州種”;清朝“揚州八怪”之一李復(fù)堂則繪有《芍藥圃》,描寫的是芍藥花圃的狀貌。清朝其他著名的芍藥名畫有清初惲壽平的《五色芍藥圖》以及晚清著名繪畫大師吳昌碩的《芍藥圖》等。另外,光緒皇帝曾御筆《芍藥圖》,中國著名油畫大師張秋海為芍藥作《張秋海芍藥圖》。
另外,大量的題畫詩描繪出千姿百態(tài)的芍藥。如宋·吳皇后《題徐熙芍藥》、宋·蘇軾《跋王進叔所藏畫五首·其二·趙昌四季:芍藥》、釋居簡《趙昌折枝芍藥》 、元·凌云翰《芍藥圖》、明·李昌祺《題一干三萼芍藥畫》、徐熥《題畫芍藥送張叔麟》以及清·弘歷《題鄒一桂花卉二種·其二·芍藥》等。芍藥還被畫在屏風、扇面等上用以裝飾,如宋·葛立方《題臥屏十八花芍藥》中的“沉水飄香透蕊塵,紅燈爍爍一枝春”以及明·區(qū)大相《和四兄詠瓶中芍藥》、林鴻《題宋故宮御屏芍藥》、顧璘《詠扇畫寄諸故人八首·其七·詠芍藥寄李崆峒郎中》等。
據(jù)記載,芍藥瓶插觀賞應(yīng)用最早應(yīng)是五代后晉時期胡嶠詩中描述的“瓶里數(shù)枝焚尾春”。到了宋代,芍藥瓶插應(yīng)用已較為普遍,宋代溫革《分門瑣碎錄》中有“用牡丹、芍藥、蜀葵插瓶,須先將斷枝處火燒令焦,溶蠟封之,乃以水浸,可保持數(shù)日不會枯萎”,詳細介紹了芍藥瓶插觀賞應(yīng)用的方法。明代袁宏道在其插花專著《瓶史》把芍藥作為四月的花盟主,插花時以罌粟、蜀葵與之搭配,并提出插花應(yīng)以名貴品種為主,要有精品意識,芍藥應(yīng)以“冠群芳”、“御衣黃”、“寶妝成”等為上,“故知色之絕者,蛾眉未免俯首;物之尤者,(方能)出乎其類”。此時的芍藥插花藝術(shù)已開始重視芍藥品種選擇及配置形式。芍藥用于瓶插的詩詞如清·劉琬懷《沁園春·詠瓶中芍藥》:“如此豐姿,超出紅塵,春光正闌?!?/p>
3.3 其他應(yīng)用
最早對芍藥入藥的性味和功效進行描述的典籍為《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南北朝時期的《本草經(jīng)集注》中開始將芍藥分為白芍和赤芍,描述為“白而長大……赤者小利”。近現(xiàn)代人們認為白芍為栽培品種的根,赤芍為野生品種的根。根據(jù)《中國藥典》2015年版記述,白芍的基原僅為芍藥,加工過程中會除去外皮。它具有養(yǎng)血調(diào)經(jīng),斂陰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陽的功效。赤芍的基原則是芍藥或川赤芍,且加工過程中不需要去皮。它的功效是清熱涼血,散瘀止痛[16]。白芍和赤芍的功效不同,但都擅長治療女性常見的血分病,因此被認為是婦科要藥?,F(xiàn)代藥理學研究證明兩者的主要化學成分都是芍藥苷(paeoniflorin),芍藥內(nèi)酯苷(albiflorin)、苯甲酰芍藥苷(benzoylpaeoniflorin)、氧化芍藥苷(oxypaeoniflorin)等,這些成分統(tǒng)稱為芍藥總苷(total glucosides of paeony,TGP),讓芍藥在臨床應(yīng)用中發(fā)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7]。
先秦《文選·枚乘七發(fā)》中記載了貴族食用芍藥的場景:“于是使伊尹煎熬,易牙調(diào)和。熊蹯之臑,芍藥之醬……此亦天下之至美也?!钡教扑文觊g芍藥已經(jīng)加入尋常人家的菜單,至今已經(jīng)演變出多種深受人們喜愛的佳肴,如芍藥花茶、芍藥花粥、芍藥花酒。國內(nèi)外研究人員對芍藥花瓣的營養(yǎng)、保健成分做了大量的檢測和分析,認為芍藥花瓣屬無毒物品,是可食鮮花且有較高的保健價值[18]。
4? 結(jié)語
芍藥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形成與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更對促進現(xiàn)代文明起著一定的作用。人們對芍藥認識、應(yīng)用等的文化活動,使芍藥與人類活動聯(lián)系起來,在文學、藝術(shù)、園林等方面都有所反映。芍藥傳統(tǒng)文化的研究與開發(fā),對于體現(xiàn)園林的傳統(tǒng)民族特色、踐行生態(tài)文明建設(shè)、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李嘉玨.中國牡丹與芍藥[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1999.
[2]于曉南,苑慶磊,郝麗紅.芍藥作為中國“愛情花”之史考[J].北京林業(yè)大學(社會科學版),2014,13(2):26-31.
[3]王彥卓,姜衛(wèi)兵,魏家星,等.芍藥的文化意蘊及其園林應(yīng)用[J].廣東農(nóng)業(yè)科學,2013,40(20):58-61.
[4]王玉玲.芍藥花文化在中國詩詞、繪畫中的精神內(nèi)涵[J].紅河學院學報,2015,13(6):70-72.
[5]王曉春.論傳統(tǒng)文化中芍藥花的文化意象[J].藝術(shù)百家,2007,23(S2):49-51.
[6]王高潮,陳煜超.中國芍藥品種鑒賞與培育[M].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4.
[7](清) 彭定求等.全唐詩[M].北京:中華書局,1960.
[8]唐圭璋.全宋詞[M].北京:中華書局,1999.
[9]于曉南,苑慶磊,宋煥芝.中西方芍藥栽培應(yīng)用簡史及花文化比較研究[J].中國園林,2011,27(6):77-81.
[10]苑慶磊.中國芍藥花文化研究[D].北京:北京林業(yè)大學,2011.
[11](清)李斗.揚州畫舫錄[M].北京:中華書局,1960.
[12]陳從周.揚州園林[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7.
[13]范文.香艷品味百花[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7.
[14]董漢良.賞花與藥用趣談[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6.
[15]韋金笙.揚州芍藥小史[J].園藝學報,1964(3):269-278.
[16]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S].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15.
[17]康曉飛.芍藥根內(nèi)主要活性物質(zhì)與營養(yǎng)成分的研究[D].泰安: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2011.
[18]孫靜,姜宇,陶俊.牡丹與芍藥的食用研究進展[J].江蘇農(nóng)業(yè)科學,2018,46(11):10-14.
(責任編輯:黃雄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