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梅, 魏彥慶, 馬彥琪
(中國人民大學a.實驗室管理與教學條件保障處;b.環(huán)境學院,北京 100872)
高校實驗室是科技創(chuàng)新和實驗教學的主要場所,在“雙一流”建設和推進一流本科教育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1]。隨著高校理工學科的快速發(fā)展及本科教學學分比重的加大,實驗室得到了充分利用;但與之相伴的火災、爆炸、中毒等實驗室安全事故時有發(fā)生,嚴重威脅著師生員工的人身安全,實驗室安全管理也越來越錯綜復雜,傳統(tǒng)的管理體系面臨嚴峻的挑戰(zhàn)[2-5]。
我校是一所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的綜合性研究型全國重點大學,理工學科按照“卓越的基礎學科”定位不斷優(yōu)化布局并迅速發(fā)展,有力推動了學校創(chuàng)新交叉學科發(fā)展。隨著學校理工科的發(fā)展,實驗室使用人員增多、實驗室使用頻率加大等,帶來了更多的實驗室安全管理問題。學校領導已充分認識到實驗室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多次強調要筑牢安全發(fā)展理念和安全紅線意識,切實做好實驗室安全保障工作,營造安全和諧的教學科研實驗環(huán)境。高校在新形勢下“雙一流”建設過程中,如何構建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減少實驗室安全管理的漏洞,預防實驗室安全事故發(fā)生,成為當前實驗室安全管理領域的探討熱點。
安全管理責任體系不完善突出表現(xiàn)在學校領導不重視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未建立學校、二級單位、實驗室三級責任體系或有體系但未落實;未事先明確各相關部門的職責,在發(fā)生實驗室安全事故時,各部門互相推諉,無法有效聯(lián)動[6];具有重大危險源的院系未設置專職的實驗室安全管理人員等。為此,教育部2019 年發(fā)布了《教育部關于加強高校實驗室安全工作的意見》(教技函〔2019〕36 號),對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指導性意見,要求各高校應強化落實,健全實驗室安全責任體系,構建學校、二級單位、實驗室三級聯(lián)動的實驗室安全責任體系。
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是實驗室安全管理的重要基礎,其主要內容不僅要體現(xiàn)國家法律法規(guī)的強制約束力,還必須具有可操作性[7]。同時,安全管理制度應該是一個系統(tǒng),一個整體,每個制度之間應緊密聯(lián)系,相互支撐。近年來,在國家和地方政府的努力下,各高校越來越重視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陸續(xù)發(fā)布了各種安全管理制度,但涉及的方面、數量不夠理想,也缺乏可操作性[8],制度之間缺乏系統(tǒng)性。
多數高校存在“輕安全、重科研”的思想,一些高校領導、二級單位負責人對實驗室的安全文化建設重視不夠,對實驗室的安全存有僥幸心理[6]。多數師生員工對于實驗室安全的認知停留在初級階段,以“被動安全”為主,沒有形成良好的安全習慣[8]。安全宣傳教育不足,內容空洞,形式單一,沒有實現(xiàn)理論化、系統(tǒng)化、內涵化發(fā)展,難以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圍[6、9]。二級單位主管實驗室的領導、院系管理人員和實驗室負責人不具備事故的應急處置知識和技能,遇事難于應付。
消除安全隱患、預防實驗室安全事故的重要手段是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安全檢查和自查,對安全隱患進行閉環(huán)管理。在實際管理過程中,存在“校級層面大排查、院級層面小排查、實驗室層面不排查”的情況[6],造成了學校屢次向各二級單位發(fā)整改通知,二級單位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提交了整改報告,但同一隱患在同一實驗室屢次被發(fā)現(xiàn),隱患排查缺乏考核,缺少掛牌、整改、落實、跟蹤、銷號機制,致使隱患排查成了“一紙通知單”和“一紙報告”,查而不究、究而不追、追而不嚴。
高校實驗室危險廢物的管理隨著2020 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環(huán)境污染防治法》的發(fā)布實施得到了較大改善,但在管理實踐中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如科研實驗室人員流動性大,日常實驗工作繁重、科研成果產出壓力大,師生員工無暇顧及危險廢物管理的相關法規(guī),可能存在直接排放,亂丟廢棄物,不知如何分類、如何暫存、如何記錄“三不知”的現(xiàn)象,容易將性質不相容的廢物混合在一起[10-12],不能正確粘貼正確的安全標識,常常將安全標識和安全標簽混淆,危險廢物器皿上標簽不規(guī)范甚至沒有標簽;暫存區(qū)域無警示帶等。專職管理人員少且缺乏實驗室危險廢物管理的專業(yè)知識,導致危險廢物管理不專業(yè),存在管理脫節(jié)現(xiàn)象。實驗室危險廢物產生量及處置存在嚴重不匹配,致使學校無法及時對危險廢物進行處理,普遍存在處置效率慢的情況。校內監(jiān)管機制不暢,無標準化的規(guī)范化管理體系,管理工作更多地停留在口頭通知,致使回收工作困難,效率低下。
根據教育部的要求,結合國家、相關部委及北京市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對2016 ~2017 學年發(fā)布的“中國人民大學實驗室安全環(huán)保管理辦法”等9 個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進行了修訂,于2021 ~2022 學年發(fā)布了“中國人民大學實驗室安全管理辦法”等14 項安全管理制度。
“中國人民大學實驗室安全管理辦法”是實驗室安全管理系列制度的統(tǒng)領性文件,主要涵蓋3 個層次內容:①明確建立學校、二級單位、實驗室三級聯(lián)動的實驗室安全管理責任體系(見圖1),各司其職、層層落實責任。②加強實驗室安全管理考核,將教育與準入、技術安全、內務管理、檔案管理等內容作為一個有機整體,每學年對實驗室進行考核,考核結果與實驗室負責人及全體研究生的評獎、評優(yōu)直接掛鉤,提高了師生員工對實驗室安全管理的重視程度。③提供各類實驗室安全事故發(fā)生時的應急處理流程與責任追究依據。同時,制定了“中國人民大學實驗室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評選與獎勵辦法”,有效提高了各級人員主動做好實驗室安全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圖1 中國人民大學實驗室安全責任體系
責任體系和安全考核體系為實驗室安全保駕護航,但實驗室涉及多種危險源,人為或自然的因素均可導致事故的發(fā)生。在事故發(fā)生時如何應對至關重要,實驗室安全事故應急預案重點提供了化學類、輻射類、生物類和特種設備類安全事故發(fā)生時的搶險、救援和調查處理流程,以減少突發(fā)性事故造成嚴重危害。
高校實驗室的安全管理既需要科學的安全責任體系明確責任,系統(tǒng)的制度提出先進的管理理念,更需要高效的執(zhí)行力讓責任體系和制度得以貫徹實施。只有做到三個“完全”,即完全夯實安全管理責任,完全貫徹執(zhí)行各項安全規(guī)章制度,完全逐級落實安全管理任務,才能保證安全責任體系和管理制度不是紙上談兵,切實提高實驗室的安全管理水平,降低安全事故發(fā)生的概率[13]。執(zhí)行力的強弱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領導層的重視程度,領導重視安全管理,在機構設置、人員安排、資金保障等方面給予支持[13]。學校領導高度重視實驗室安全,每年多次帶隊開展現(xiàn)場安全檢查,給師生員工樹立了良好的示范效應和凝聚作用,從而有效地激勵和帶領校級職能部門和各相關院系共同實現(xiàn)管理目標。同時,每年由主管實驗室工作的副校長代表學校與各院系行政、黨政第一負責人簽訂“中國人民大學實驗室安全責任書”,明確各級人員相關職責。
為確保責任主體加強安全管理,在“中國人民大學實驗室安全管理辦法”等發(fā)布實施后,學校對相關人員開展制度宣講,然后對相關院系進行責任體系落實情況的專項檢查,檢查內容包括:是否成立院系實驗室安全工作領導小組,是否明確小組成員的職責,是否定期召開工作會議;涉及除水電與危險源外的院系是否設立實驗室安全專職管理員,是否與所轄實驗室簽訂“實驗室安全責任書”;是否及時更新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制定本學科專業(yè)的事故應急預案;是否開展院系層面的實驗室安全培訓,并針對自身學科特點開展相應的應急演練;是否定期開展實驗室安全自查等。同時,對內務管理中安全信息責任人及聯(lián)系電話有效性進行專項檢查,確保安全信息牌上信息有效。對于檢查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如沒有設立專職實驗室安全管理員或未明確該崗位相關職責)的院系,要求定期整改,并將相關檢查內容報送校領導。目前我校具有重大危險源的院系均已設置了專職實驗室安全管理人員,并明確了該崗位的安全管理職責,有效杜絕了部分院系安全管理人員責任心不強的問題。
人員是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的決定性因素,我校實驗室安全教育培訓包括三級,即學校、二級單位和實驗室,對人員準入流程及教育內容進行了規(guī)定(見圖2)。①學校實行全員準入制,即所有進入實驗室工作學習的教師員工、博士后、學生(含國際學生)、進修人員、訪問學者、協(xié)作人員以及其他因工作或學習需要進入實驗室進行實驗的人員必須取得相關資質[14]。②嚴格執(zhí)行實驗室人員分類準入制度,根據實驗室涉及危險源的不同,將全校實驗室分成甲、乙兩類。乙類實驗室僅涉及水電,進入該類實驗室的人員參加線上的實驗室水電、消防、管理制度等基礎培訓及考試,分數在90 分及以上可獲得“實驗室安全準入許可證書(乙類)”。甲類實驗室除涉及水電外,還涉及危險化學品、特種設備、輻射、高溫、高壓、機械加工等一項或多項危險源,進入該類實驗室的人員除自行參加線上的基礎部分學習外,還須參加16 個學時的現(xiàn)場專業(yè)培訓、線下閉卷考試、撰寫實驗室安全分析報告,同時滿足這3 個條件方可獲得“實驗室安全準入許可證書(甲類)”。
圖2 中國人民大學實驗室安全教育與準入體系
特殊崗位的人員(如實驗室特種設備或射線裝置使用人)除上述培訓考核外,還須持證上崗;氣瓶管理人員和操作人員培訓合格后上崗。危險化學品管理人員初次上崗培訓時長不少于32 學時,開展危險化學品實驗操作的人員接受危險化學品相關的安全知識培訓,掌握危險化學品特性、安全操作規(guī)程,懂自救、互救、急救方法。
實驗室安全檢查采取學校統(tǒng)一檢查與二級單位自查相結合、綜合檢查與專項檢查相結合、日常巡查與定期檢查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檢查項目依照教育部每年發(fā)布的《高等學校實驗室安全檢查項目表》實時進行調整,實驗室安全檢查專家按照相關職責開展實驗室安全檢查工作。
針對實驗室安全開展的各類專項檢查逐年增加,特別是專項檢查的種類及次數顯著增加。2020 年共開展16 次安全檢查,包括9 次綜合檢查和7 次日常巡查;2021 年共開展46 次安全檢查,包括7 次綜合檢查、9 次專項檢查(3 次壓力容器、5 次危險化學品和1次射線裝置專項檢查)和30 次日常巡查;2022 年共開展50 次安全檢查,包括14 次綜合檢查、12 次專項檢查(1 次射線裝置、1 次危險廢物、3 次壓力容器及氣瓶、1 次實驗室安全管理落實情況、1 次實驗室地下空間和5 次危險化學品專項檢查)和24 次日常巡查。不僅安全專項檢查次數增加,范圍也在不斷擴大,較之前的消防專項和危險化學品專項檢查擴展到壓力容器、消防、水電、危險化學品、地下空間、射線裝置等專項檢查。同時,提出并嚴格執(zhí)行實驗室安全隱患整改的閉環(huán)管理模式,已建立“檢查—掛牌—督辦—整改—驗收—銷號—反饋”的安全“閉檢”機制,確保全程跟蹤整改,及時消除隱患。
同時,學校依據實驗室危險源的種類及數量,將全校實驗室分為甲乙兩類,每學年對實驗室進行安全管理考核??己擞伞皩嶒炇野踩芾怼薄皩嶒炇椰F(xiàn)場安全”和“實驗室安全教育、準入及演練”三部分組成,每個實驗室的基準分為100 分,實行倒扣分制。其中,甲類實驗室的“實驗室現(xiàn)場安全”部分扣分項共計28項,學校組織專家不定期對甲類實驗室進行檢查扣分。年度綜合考核結果“不合格”的,關閉該實驗室進行整改,整改驗收合格后方可再次開放;年度綜合考核結果低于60 分的,實驗室負責人第二學年不具有評獎、評優(yōu)和職稱評聘資格,實驗室全體研究生第二學年不具有評獎、評優(yōu)資格。
通過加大檢查維度、增加檢查頻次、加強閉環(huán)管理及考核等,我校的安全隱患種類及數量顯著減少,如危險化學品存量明顯降低,化學試劑標簽內容逐漸齊全,危險物品臺賬得以及時更新;氣瓶固定,廢舊氣瓶及時處置,可燃性氣瓶儲存于防爆柜,氣瓶有狀態(tài)標識卡,氣瓶操作和管理人員培訓后上崗;師生員工對實驗室安全的重視程度逐漸提高,集體意識逐漸增強。
學校圍繞實驗室危險廢物管理過程中的難點和問題,開展了相關的實踐探索。①建設智能化的危險廢物暫存柜,安裝人臉識別裝置、電子臺秤、溫濕度傳感器、VOC傳感器、視頻監(jiān)控設備、自動排風裝置、防爆空調等硬件設施,實現(xiàn)危險廢物暫存柜的智能化管理。②引入環(huán)保管家對危險廢物進行規(guī)范管理,使學校由原來被動環(huán)境治理轉變?yōu)橹鲃拥沫h(huán)境治理[15],通過環(huán)保管家的紐帶作用,處置公司能及時、有效地進行外運。2021 年我校引進環(huán)保管家后,2021 年和2022 年的危險廢物在校內暫存的時間明顯縮短,暫存時間最多不超過2 月,解決了我校危險廢物長時間堆積、清運難的問題。同時,環(huán)保管家每周到實驗室收集危險廢物,為師生員工節(jié)省了大量的人力和時間,杜絕了非專業(yè)人員收集不規(guī)范而返工的難題。③健全實驗室危險廢物管理制度,通過安全檢查與考核,實現(xiàn)監(jiān)督管理的有效化,我校認真落實實驗室危險廢物安全管理責任體系,建立了?!墕挝弧獙嶒炇业娜壺熑误w系,明確各級人員的管理職責。開展實驗室危險廢物安全管理專項培訓及演練,使環(huán)保和安全意識深入每位師生員工,不斷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和應急處置能力。④建立了實驗室危險廢物收集、投放、暫存、分揀、打包、轉運、貯存、處置的標準化流程,對各環(huán)節(jié)的細節(jié)、要求等進行了細化。
疫情防控升級期間,因教學科研需要,高校大部分實驗室都在教師的遠程指導下運行,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為保障實驗室安全穩(wěn)定運行,我校在疫情升級期間,強化底線思維和紅線意識,通過“線上線下結合”“校內校外協(xié)同”以及“學校、院系、實驗室三級聯(lián)動”等方式守護實驗室安全(見圖3)。
圖3 實驗室安全應急防控管理體系的構建
(1)根據疫情發(fā)展情況及時發(fā)布實驗室安全管理通知,對學校疫情防控升級期間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進行整體部署。要求各院系牢固樹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思想,按照“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的總體原則,增強實驗室安全主體責任意識,落實本單位實驗室安全管理主體責任,具有甲類實驗室的院系須指定專人負責,指導教師通過線上方式對學生實驗進行指導;學校實驗室主管部門負責人及安全管理人員入住學校,加強實驗室危險化學品、氣瓶、危險廢物、射線裝置等實驗室危險源的管理,全力做好疫情防控下實驗室的安全管理工作,保障校園封閉管理期間實驗室安全穩(wěn)定。
(2)開展高頻次、多維度的“全過程、全要素、全覆蓋”實驗室安全檢查。學校主管副校長多次帶隊對實驗室安全進行檢查,親自在一線和師生面對面交流,讓師生員工更加重視實驗室安全。加強實驗室、院系、學校三級日常巡查:①實驗室自查方,要求所有開放的實驗室(含文理科)開放期間每天至少自查1 次,并向所在院系報備;②院系檢查,要求理工科院系每天對所轄實驗室進行1 次安全檢查,文科院系每周對所轄實驗室進行1 次安全檢查;③學校檢查,除了統(tǒng)一安排的專項檢查,學校實驗室主管部門住校人員每天進行2 次抽查,發(fā)現(xiàn)異常按照規(guī)定程序和要求進行快速處理,杜絕特殊時期安全事故的發(fā)生。
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責任重大、涉及面廣,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是一項永無句號的工作。需要不斷完善責任體系建設,增強執(zhí)行力;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使安全管理工作有據可依;創(chuàng)新安全檢查方式、開展隱患分析,通過考核和閉環(huán)管理防止隱患重復發(fā)生;嚴格落實全員分類準入制度,營造良好的安全文化;不斷創(chuàng)新危險廢物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率;不斷完善實驗室安全應急防控管理體系,提高應急能力,維護好學校安全穩(wěn)定發(fā)展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