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到新城市后,我打電話問家里:“還有看見貓嗎?”
“這幾天聽見它喵喵叫,剛才回來的時候還看見它在附近玩?!?/p>
我嘆了口氣,既放心又感傷。放心是因為貓暫時還好好活著,感傷的是它至今也沒有被誰收養(yǎng)。
活躍在我們對話中的貓是一只奶牛貓,純白的身體上印著幾塊黑色花紋,朝人走來之時,純黑的尾巴像一根細長的鐵棍倒豎起來。它是一只半大不小的貓,已經不再依賴母親照料,但還沒有出落為成熟的大貓。它從一個月前就在小區(qū)里徘徊,發(fā)出不大好聽的喵喵的叫聲,貓叫聲在夜里顯得尤為凄切。
我猜測它一定是從小被人養(yǎng)在家里長大的貓,它見到人便迫不及待地上前,拱起身子翹起尾巴,用瘦瘦的脊背蹭你,用貓的方式表達敬意。它還帶著小貓活潑的脾氣,不時朝我們撲上來,但爪子總收得很好,也從來不張嘴咬人。如果我們冷淡地移開步伐拒絕它的熱情,它不過是悻悻地叫上兩聲,往旁邊踱開兩步,隨后又似不服輸般重新繞回來。它沒有一點兒對人類的戒心,它一定曾在不知名的人家度過了美好的童年,才能好像忘卻了自己不過是只瘦小的貓,如此親昵地與不知善惡的陌生人戲耍。
我舀了一勺稀飯喂它,它乖巧地吃了兩口,吃飯的樣子像是表演,我是臺下唯一的觀眾,它賣力地吃著,以證明自己是一只懂得感激的貓。它抬頭望著我,希望我拉開擋在我和它之間的紗門,期待我為它敞開回到熟悉生活的道路,讓它從一只不幸的流浪貓重新成為一只幸福的家貓。它并不趁著我給它端飯的時候猛地沖進來,它在等待一個許可,一個保證它回到原有生活的許諾。它朝我喵喵叫著,聲音急切而低啞。但我不能給它開門,我家里沒有養(yǎng)過貓,也不打算養(yǎng)貓。終于它垂頭喪氣地離開了。它丟下了沒吃完的食物,跑向鄰居家打開的大門。它對著所有路過的人發(fā)出親昵的叫聲,努力地弓起身子翹起尾巴朝一切見到的陌生人示好。它要的不是食物,不是小恩小惠的友善,它想要的是一個家。
我喜歡給一切物品起名字,像一場成人版的過家家,新買來的東西都要進行簡單的命名儀式。但我稱呼這只貓為“貓”,我沒有權力給它起名,因為我不是它的主人,它也不會成為我的貓。
在我的家里,“貓”從一個物種的統(tǒng)稱變成了特指。我不由得在每天清晨尋找它的身影和叫聲。在這個保留著古老文化的城市里,貓至今仍是會在集市上被售賣的食材。我為它擔心著被抓走的危險,而它則對危險一無所知。我期待著有哪一戶人家大發(fā)善心,或者像死了孩子的母狼偶然撫育人類嬰兒的傳說那樣,不幸丟貓的人家出于憐憫收養(yǎng)了這只無家可歸的貓。然而一周過去,小區(qū)每戶人家的大門關了又開,卻不約而同地對著一只懵懂的貓緊緊關閉。
我試想過,假如無人收養(yǎng)這只貓,那我至少能為它提供暫時的庇護所,在家門口擺上防寒避雨的貓窩,在窩旁放上貓糧和水。這不是它想要的家,只是個慈善捐助的臨時庇護所。貓或許是對我們家感到失望,很久不再往這里來,但我時常在夜里聽見它的叫聲,那聲音仍然悲切,從急迫轉為頹喪。因為四處碰壁而頹喪的貓卻怎么也不肯離開這個小區(qū),好像在這座偌大的城市中,只有這里存在著它未來的家園。我對友人說:它一定像深閨中的少女一樣足不出戶而又天真無邪地長大,它像尚未覺醒的楚門,還沒有準備好面對小區(qū)之外那個過于廣闊又全然陌生的世界。
曾有一次,我試圖引著它去隔壁的小區(qū)碰碰運氣,它出于對人類的信賴跟著我走了很長一段路,終于在邁出小區(qū)大門之時露出茫然驚慌的神色,躊躇一番后拋下頻頻呼喚它的我,閃電般逃回小區(qū)。它逃跑時的矯健身姿讓我想起了電影里的1900,那個從小在游輪上長大,因為被遮擋視線的高樓淹沒的陸地,一生都不曾離開游輪的鋼琴家。這個小區(qū)就是1900的船,是它的整個世界。我猜測它的前主人就住在這個小區(qū)里,在這里養(yǎng)大了它,最終遺棄了它。
它不是一只因為偷溜出家門而走失的貓,每當小區(qū)里有誰不慎遺失了貓,必定在業(yè)主群里發(fā)出悲切的呼喚,而當我將貓的視頻發(fā)到群里,所有人都以沉默作答。貓無法開口說話,用語言作為溝通工具的人類與用叫聲和姿態(tài)表意的貓之間無法交流,因此貓無法告訴我們它此前經歷了什么,我們也無法告知它,雖然大家不吝與一只親人的貓咪偶爾狎玩,但這里沒有人愿意收養(yǎng)一只并非名種的小流浪貓。
我唯有用幻想自以為是地編織它的遭遇。貓的智力相當于三四歲的孩子,對于這個年紀的孩子來說,無常是一個太過復雜遙遠的抽象概念,他毫不懷疑自己生活在永恒的童年。在貓的認知中,它本該永遠快樂地生活在那個幸福的家里,和那些自稱為人類的用兩條腿站立的巨大的動物生活在一起,所以人待它都如此親切,它認為所有用兩條腿站立的哺乳動物都是外貌特異的好貓咪。在忽然拋棄的那一天,它只感到無力的困惑與迷茫,原先的世界被毫無征兆地毀滅了,也許有過一些征兆,例如家里人生病了,家中的女主人懷了孕,家中的孩子已經厭倦了和小動物一起玩耍,而其他人也不愿意花時間照顧它。但這些征兆對貓來說無法辨別,它或許用它那雙黑色的眼睛看到了一切,卻不能理解其中的含義,它不知道這和它的命運有什么關聯(lián)。它的主人帶著它去了一個陌生的地方丟棄了它,它憑著本能找到了曾經生活的小區(qū),但在這個路徑復雜到時常令外賣員迷失方向的社區(qū)里,回家的路也消失在了看不見的迷宮中。
家對貓來說意味著什么呢?重新和人類一起生活,接受人的豢養(yǎng)和愛撫,也許就是它渴望的生活的全部。這樣的生活在它看來是理所當然的,這渴望在愛貓之人看來如此簡單質樸,在無法收養(yǎng)流浪貓的人看來又是如此困難。不是所有心懷善意的人都會向一只無家的動物伸出援手,在行善之前,人們還要操心自己平庸而神圣的生活。
在貓的眼中,人是多么的強大,人創(chuàng)造了這個世界,規(guī)定了人與貓生活的準則。但人卻又如此弱小,不肯在寬敞的家中為一只小動物提供一處小小的容身之所。我向友人說起這只貓,她不久前在家門口遇見了一只無人照料的幼貓,貓幼小得才剛能睜開眼,但她沒有條件也沒有能力把小貓帶回自己的家。我們不約而同陷入沉默,或許我們都在對一只陌生動物的擔心里感到了借由對它們的嘆息而實現(xiàn)自我滿足的偽善。我敬佩那些真正關愛貓咪的人士,他們撿回受傷的野貓,帶著它們去寵物醫(yī)院治療,打好預防針甚至做好絕育,四處為貓尋找可靠的收養(yǎng)人。我對此只有敬佩,因為我是個心懷善意卻又自私自利的普通人,自私的本能壓過了僅存的善意,他人的苦難是空幻的,唯有我自己平庸的生活是神圣的?;蛟S正因為這樣的普通人是世界上的大多數(shù),我們才在灰暗的今天里望見同樣灰暗的明天。
身處他鄉(xiāng)的我想要詢問我的家人:貓的狀態(tài)怎么樣,學會自己翻垃圾桶找食物吃了嗎?當它四處碰壁到不對人們懷有不切實際的期待后,它或許將下定決心靠自己生活,忘卻過去的美好回憶,成為一只敏捷而獨立的流浪貓。我的奶奶家在一所老社區(qū)里,老宅子附近出沒著各種靈巧而秀麗的流浪貓。有一天來了一只大白貓,它大概是只剛剛走失或被遺棄的家貓,朝著周圍茫然四顧,胖乎乎的白色身子在光天化日下格外扎眼,遠望過去大得像一條狗。再見到它的時候,它渾身消瘦了一圈,顯露出野貓的樣子,皮毛黯淡但行動迅捷,它接受了自己不再是家貓的現(xiàn)實。這只貓會不會也像它一樣,因為無人愿意收養(yǎng)而成為新的野貓?那個時候,它還會依稀記得我們這些曾經散發(fā)出善意卻并未伸出援手的人類嗎?或許某一天我會做一場有關于故鄉(xiāng)的夢,在秋夜的夢里聽見那熟悉的、低沉卻不再凄涼的叫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