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理工大學(xué) 陳寒冰
這是我第一次離開蟳埔村,去北方一所還不錯的大學(xué)讀書。
學(xué)校放了寒假。我把疲憊與焦慮裝進行李,背回了老家。
終于歸鄉(xiāng)。浩浩夕光下,海風(fēng)刮過滔滔海面的千帆萬檣。云霞下,閃動著綽約的身姿,溶入歸航的帆影中。當纏綿悱惻的南音柔婉地在古老的港灣響起。急切的呼喊、嘈雜的腳步踏著漲潮的濤聲,漸行漸近。仰頭遠眺,是泉州灣畔的蟳埔女,迎接遠海歸來的船只……
“初一十五天亮漲,初三十八大水潮,初五二十天亮流西半,初八二十三討海不使掛籃……”一回家,就聽見阿媽坐在家門口的臺階上,又哼起那首蟳埔人耳熟能詳?shù)摹稘O經(jīng)》曲,從喉嚨里翻出的調(diào)子飄散著稻麥的芳香和泥土的氣息。她著一襲青藍色的衣衫,寬筒褲,耳垂上戴著“丁墜勾”環(huán),左右微搖;纖細的身板挑著竹筐魚簍,坐剝著牡蠣,揀拾著蚵殼。
像是有感應(yīng)似的,阿媽抬起頭,與我的眼神撞了滿懷。她邊道“女兒歸厝啦”,邊綻開了極燦爛的笑,如她頭上戴著的簪花一般明媚。阿媽那曾經(jīng)滿頭的青絲如今添了不少細碎的銀色,被輕巧地梳在腦后,綰成一顆圓髻。一支月白色的骨簪,橫插其間。一枚枚雪白茉莉花,鵝黃的玉蘭花,銀色的素馨花和初露乍開的含笑花被絲線穿綴起一串小花環(huán),層層環(huán)戴在圓髻的外圍,溫柔繾綣地依偎在阿媽的腦后。圓髻四周又插上了顯眼的粉色月季、瑩瑩絹花。方寸之間,一圍花團錦簇。這是蟳埔女最具特色的頭飾——簪花圍,早年成了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就是這上下紛飛的簪花圍,隨著母親的腳步,飄動在漁村、海邊、集市、鄉(xiāng)村、城鎮(zhèn)。
母親從我小學(xué)起便開始做起了蛋糕店生意,把家里的一樓修成了店面。這樣,一年就可以省去幾萬元的租金。上高中前,蛋糕店的營生還算可以。阿媽最擅長做的就是顏色濃艷、看起來喜慶吉利的老式裱花奶油蛋糕,如今在城里倒成了復(fù)古的潮流。那時候,母親還跟著城里人的熱點,拓展了奶茶的業(yè)務(wù),吸引了許多村里的小孩。一方小小的、飄著奶油香的蛋糕店,成了這個老漁村最溫馨的地方。一杯大杯的珍珠奶茶,五塊錢。不過,村里的孩子們也沒有多少零花錢。他們從珍愛的、已經(jīng)掉色脫線的小錢包里摳出幾張皺巴巴的一塊錢紙幣,問我阿媽能不能花兩三塊錢,喝上饞了很久的珍珠奶茶。阿媽總是柔柔地笑著,給他們做了滿滿一杯。配著一毛錢一小包的辣條,飲了半杯,孩子們往里倒上山泉水,又是滿滿一杯。如此循環(huán)往復(fù),咖色的奶茶沖淡成了淡白色。
生意清淡時,阿媽喜歡和阿爸一起沏一壺安溪鐵觀音,微風(fēng)不燥,淺酌慢品,靜靜享受偷來的閑適。
但如此這般,奶茶生意也做不下去了。2013 年,阿媽把目光落在了日益興起的外賣平臺上,還仿照著城里網(wǎng)紅蛋糕店的樣式做了改良,生意比以前好了許多。閑來無事的間隙,母親就會參加村里組織的蟳埔南音隊,和其他蟳埔女一起給村里和附近幾個村表演?;蛳瘳F(xiàn)在這樣坐在家門口的臺階上剝牡蠣、揀蚵殼。蟳埔的老房子,都是用蚵殼拌海泥堆成的,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蚵殼厝”。閩南話中,厝乃房屋之意。這些蚵殼并沒有經(jīng)過加工打磨,一個個如魚鱗般錯落有致地排列開來,將大而中空的燈殼壘砌在墻面,呈出一種原始古樸的自然美。這樣的墻最能抵御海風(fēng)、濃霧。閩南海風(fēng)里腐蝕性的鹽分也奈何它不得,長年累月的風(fēng)雨還將它們洗刷得格外明麗,如蟳埔人一般,質(zhì)樸而韌道,任它千磨萬擊還堅勁。
初中時,我開始喜歡寫詩,做過一段“詩人夢”??粗尯推渌y埔女面朝大海,足踩沙灘,晨出而作,日落而息,寫了首《蟳埔漁歌》:
海,像唱片銀光蕩漾,/船,似唱針踏著碧波……/清晨,撒一路漁網(wǎng),/暮歸,收一串歡樂。/風(fēng),領(lǐng)唱。/浪,伴奏。/追風(fēng)逐浪的蟳埔女呵,/撈起一個個跳動的音符;/緊攥網(wǎng)綱的手,/譜出一曲僑鄉(xiāng)的漁歌。隨著歲月更迭,那一抹動人的蟳埔風(fēng)情就這樣悄然走進了我的視線。
海水已經(jīng)退潮,只剩一望無際的湛藍。晚風(fēng)把一波又一波奔騰的浪花都吟唱成了漁歌。夕陽西下,暮歸的漁船滿載而歸,一字排開降下了風(fēng)帆,靠近村子的岸邊漸漸熱鬧起來。一些不同腔調(diào)的叫喊聲、唱價聲、喇叭聲、歡笑聲都涌到這里,聲浪蓋過海水拍打礁石的嘩啦水聲。晴空朗照,沒有一朵云彩,掛著風(fēng)帆的桅桿上跳著點點暖陽。我眺望漁村,男人們赤裸著胸膛抬起沉重的魚筐下船,女人們光著腳丫挑著擔子走來。濕漉漉的路上,留下無數(shù)交錯重疊的腳印。
阿媽不是沒有想過走出蟳埔。只是我的出現(xiàn),好像牽住了她。二十多年前,阿公和阿嬤種田失敗,欠了一些外債。阿媽替長輩背上沉重的擔子,進城做了一個鞋廠的補膠女工,又經(jīng)過相親,與我的阿爸戀愛了。阿媽叫蔡玉美,阿爸叫程金鎖,村里人說以后一定會金玉滿堂。當時,阿爸是煉鐵廠里的技術(shù)員,一個月工資就有八千多元。而阿媽堅決要自食其力,每天就睡三四個小時,一醒來就是補膠、補膠、補膠。膠水質(zhì)劣,天天在車間里聞化工制品刺鼻的味道,母親幾乎每天都要流鼻血,不久就住了院。也就是這次住院,醫(yī)生查出阿媽還有卵巢囊腫,很可能不孕。
“我當時第一反應(yīng)當然是震驚和難受。但我一想,我無非是害怕村里人的指指點點??晌矣X得以后要是在城里生活,被村里人的評價束縛又能做成什么呢?”阿媽回憶著。若往事能下酒,回憶便可當作一場宿醉。那時正是千禧年,一個新的世紀正式開始。城里的電視機帶著阿媽見識了小村子里從未見到的東西。2000 年,樸樹上春晚唱了首《白樺林》。一起登臺的,還有唱《把耳朵叫醒》的金海心。小靈通在城里開了第一家試點營業(yè)廳。人力蹬的三輪車和奧拓、夏利兩種車型的大紅色出租車滿街跑。阿媽原以為,身為家里獨苗的程金鎖會因為可能不孕而與自己分手,但她沒想到程金鎖在她出院后,就拉著她去領(lǐng)了證。日子終究是他們兩個人的。阿爸認定了,這輩子就是阿媽了。見識過了城里生活的繁華,阿媽和阿爸懷揣著滿腹憧憬,想在城里扎下根。意外的是,阿媽居然懷孕了,有了我,而阿爸工作的煉鐵廠卻倒閉了。
按照蟳埔的傳統(tǒng),阿媽回娘家養(yǎng)胎,阿爸跟著回到蟳埔。生下我之后,阿媽阿爸曾帶我回到城里。但我好像天生屬于海,離開了蟳埔,我隔三四天就要病一次,高燒燒得渾身滾燙。從此,阿媽為了我留在了蟳埔。阿爸也放棄了到城里做茶葉生意的想法。
如果不是我的突然到來,阿媽阿爸是不是會有更好的生活?
我時常這樣問自己。
滾滾奔流而來的晉江水,沿著蜿蜒的海岸線,驀地撲向浩瀚的大海。蟳埔漁村,就站立在江與海交叉之旁,朝夕與天風(fēng)海色相伴。青苔斑駁的古渡口、香火裊繞的古廟宇、蠔蚵殼砌就的魚鱗紋樣,裝點著百年宅厝……
半盞屠蘇猶未舉,燈前小草寫桃符。每到過年的時候,泉州人都會“蒸糕蒸粿做菜包,買魚買肉做年兜”?!白珰q”的時候,長輩們也會帶著各自的孩子聚一聚。
阿媽一直以我為榮,因為我是村上唯一一個考上了名牌大學(xué)的孩子。
我能感覺到,同桌的金釵姨看向我的炙熱眼神,仿佛要將我灼穿。她問我,我是怎么讀書讀得這么好的。我不知如何作答,那份想奮力壓制住的疲憊與焦慮又被翻倒了出來。
我從小在小漁村長大,在村小學(xué)里讀書,初中在縣城中學(xué)讀的也是普通班。支撐我堅持走下讀書這條路的,是初三那年學(xué)的《送東陽馬生序》。那句“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fēng),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皸裂而不知”攬回了當時幾乎想放棄讀書、回家?guī)兔φ樟仙獾奈遥覅s無法如宋濂一般“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
那是初三的某個周五,阿媽在門口接我回家。挽起阿媽的臂彎時,我才發(fā)現(xiàn)她拖著自己的腿一瘸一拐地走著。我小聲而又震驚地問她:“這是怎么了?”
阿媽說:“懷你八個月的時候差點流產(chǎn),為了留住你,打了三根保胎針。你在我肚子里待了快十一個月還不想出來,醫(yī)生只好做了剖宮產(chǎn),臍帶繞了你的脖子整整三圈。就是從那個時候落下的病根,干活太辛苦的時候,左腿就會有一根筋像撕裂一樣疼?!?/p>
我胸中泛著脹脹的酸澀。但這是在校門口,羞恥不堪而幾欲遁走之感同時在我心里的海上翻涌、喧囂著。不能讓同學(xué)們誤以為我阿媽肢體有疾,不能讓他們誤以為阿媽是殘疾人而對我心生憐憫。
小電動車載著阿媽和我從縣城一點點挪回漁村。月光照在微波粼粼的海面,海面上又映托著斑駁的樹影。烏色的天幕上半月斜掛,星光閃爍,夜色深沉。我的卑小在這寂靜的夜里震耳欲聾。
后來,我考上了大學(xué)。學(xué)校離家鄉(xiāng)好遠,那是我第一次坐飛機,怯生生的。大學(xué)里,我總是沉默寡言,怕同學(xué)們聽到我?guī)в锌谝舻钠胀ㄔ?。我不敢參加學(xué)校那些街舞社、辯論社,憑著初中的那點愛好,忐忑地進了學(xué)校的詩社,整日埋頭寫泛著海酸味的詩。
我也是蟳埔的鳥兒。我該飛向何方?
不過,雖然在外飛得疲憊,但大海是我最大的心靈慰藉。我的一切自尊、卑小、失落、消沉都會被蟳埔撫平。
金釵姨也和阿媽一起在蟳埔南音隊。與我阿媽才學(xué)了幾年的鑼鼓功夫不同的是,金釵姨的洞簫技藝經(jīng)了十幾代人的傳承,她完全把演奏南音作為了自己的職業(yè),在本村和周圍村的各種紅白事里打轉(zhuǎn)。遇紅事,大紅燈籠開路,沿途一路吹吹打打,女如五彩云猶麗,郎卻斯文德自妍。遇白事,宮樂者齊鳴樂,黃紙漫天,哭泣聲哀哀。一干人等均著白衣麻布,九步一叩。
年前的儺舞祭禮上,海風(fēng)輕拂,月影如鉤。金釵姨擅為南音的經(jīng)典曲目——《百鳥歸巢》,曲中洞簫以花舌吹法模擬鳥啼聲。簫孔中釀出的音韻如絲,如霧,朦朦朧朧地將大海與小村浸在其中,悠然地騰起無聲無息的起伏。節(jié)奏徐緩,古樸幽雅,委婉深情。醇厚的古韻歷經(jīng)千年,發(fā)酵成一壇芳馨的美酒。那一串串跳躍的音符便在夜的海洋里游弋穿梭,幽婉回環(huán)。
但不是每個日子都是濃烈波瀾的,平淡寧靜才是蟳埔的日常。所以以前,金釵姨的收入來源并不算穩(wěn)定。得暇,仍得幫村里人干些農(nóng)活,以補貼家用。她學(xué)什么都上手得很快。金釵姨的阿媽還在世時,不消半日,金釵姨就能記下她阿媽教的指法、音律和節(jié)奏。
“其實,金釵實在是個讀書的好料。小時候,她總考我們村小學(xué)第一,還努力得緊。”阿媽曾與我說道。
“舊事就不提了。家里面太不容易,哪里還有什么能支持我再讀下去呢?”金釵姨垂下的眸子依然是亮亮的。
她從小就與我阿媽相約:“玉美,我們以后一定要走出蟳埔,走出這個小地方。外面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樣的呢?我聞夠了海的腥味,看夠了永遠在面前無言無語的海?!?/p>
但金釵姨是周家唯一的子孫,老阿媽也年事已高。若是她選擇進廠打工,蟳埔一派的南音恐怕無以為繼。一邊是四衢八街、華燈璀璨的廣闊天地,一邊是步雪履穿、窮巷陋室的樵村漁浦??粗习岆p鬢斑白,顫悠悠地拄著拐杖,金釵姨選擇了后者。那天夜里,我阿媽背上行囊第一次走上了進城之路。金釵姨沒有送行,她死死地咬著自己的唇,一抽一抽地把從喉頭滾出的嗚咽聲吞回了肚中,淚珠打濕了半截繡枕。
那時,金釵姨也不會想到,我阿媽這只蟳埔鳥兒,也終要歸巢。
好在,生活越過越順。南音因為保留至今可考證的最接近古代原貌的音樂表演形式,保留著漢晉唐宋時代中原古樂的遺響,被前來泉州采風(fēng)的專家學(xué)者評為“中國音樂史上的活化石”。《百鳥歸巢》南音專場的公益惠民演出也常來請金釵姨。金釵姨現(xiàn)在還為師范學(xué)校的學(xué)生曲藝社團作音樂指導(dǎo),日子紅紅火火。她還高興地告訴我們,今年的2023 年春晚上,譚維維唱的那首《百鳥歸巢》里就請了她錄簫音。
“坐太歲”的飯桌上,除了金釵姨,還有我的小學(xué)語文老師。她也姓蔡,也是蟳埔女,那年23 歲,才從師范大專畢業(yè)來到村小學(xué)教書。蔡老師的男朋友在福州做互聯(lián)網(wǎng)工程師,剛畢業(yè)時的她完全可以振翅飛離蟳埔,但她選擇了歸巢。后來,蔡老師與男朋友結(jié)了婚。丈夫在村外那頭,妻子在村里這頭,只有節(jié)假日時,比翼鳥才能相會。但蔡老師從來不是傳統(tǒng)的蟳埔女,她是主動歸巢的鳥兒。
再后來,蔡老師的丈夫從福州回來重新開始。她和丈夫一起拍起了宣傳蟳埔女和南音的非遺短視頻,帶起了不少有關(guān)蟳埔的熱度。
那群頭帶簪花圍,充滿異域風(fēng)情的女子啊,她們身著色彩鮮艷的大裾衫、寬腳褲,發(fā)髻上鮮花團簇,姹紫嫣紅。面容清朗,明眸巧笑。身后紅磚飛檐的蚵殼墻屋經(jīng)歷了風(fēng)雨洗禮,在陽光下閃爍著輝金的光芒。我看見那群女子在菜市場里賣著海鮮,搖晃著那對丁香大耳墜討讓價錢。也看見她們騎著摩托車歇停在路邊,對著車鏡整理衣裳裝點容顏。村里老榕樹下古井邊,她們洗滌衣裳嬉戲耍鬧爽朗的笑聲隨風(fēng)四起。
身邊蟳埔阿姨哼起那首耳熟能詳?shù)摹稘O經(jīng)》,悠閑織著漁網(wǎng),銀白的絲線在她手里穿梭著,漁網(wǎng)細柔如云鋪滿了小舟,與她頭上的鮮花在夕陽下相映生輝。海天之間,獨成風(fēng)景。夜幕下,已是漲潮時分,出現(xiàn)海釣人垂竿身影。海面上夜海作業(yè)的漁舟點點如繁星。岸上漁村,家家燈火。村口,民俗文化旅游村廣告牌高高掛起。
我看見,一只盤旋了許久的鳥兒在蟳埔海邊落下了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