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英 劉卓瑜 付鈺
摘 要: 為探究本科生線上教學質量對其線上教學效果滿意度的影響和作用機制,本研究基于學習滿意度理論構建結構方程模型,對調查數據進行分析。研究發(fā)現(xiàn),在線教學質量能夠直接顯著預測本科生對在線教學的滿意度,也能分別通過本科生的學業(yè)自我效能感、學業(yè)情緒的多重中介作用間接預測對在線教學質量的滿意度,且間接效應之和大于直接效應。在兩個特定的間接效應中,自我效能感的獨立間接效應最大。為提高本科生線上教學的滿意度,學校應積極優(yōu)化在線教學的資源、設備,加強對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的培訓;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在線教學中的教育機智,給予學生及時正向的評價;培養(yǎng)學生自我調節(jié)和對網絡信息學習的能力;不斷開發(fā)優(yōu)質線上課程,構建高質量的在線課程設計。
關鍵詞: 在線學習滿意度;自我效能感;學業(yè)情緒;本科生
中圖分類號: G431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2095-5995(2023)05-0049-09
一、問題提出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和對教育的革新,在線學習也成為了“互聯(lián)網+教育”模式的重要特點?!?020年地平線報告》將“在線教育”作為15個最重要的趨勢之一[1]。2021年2月,教育部頒布《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實施方案(2021—2025年)》,著力實施新一輪本科教學評估的“硬招”,進一步加強了學生對自主學習及其滿意度的關注。因此研究本科生在線學習的滿意度對提升在線學習效果具有重要意義。
1982年圖赫(Tough)最早提出了學習滿意度的概念,他認為學習滿意度是指學習者因學習而產生的一種滿足感[2]。之后馬丁(Martin)對學習滿意度做了進一步闡釋,他認為學習滿意度是衡量學習者預期目標是
否達成的指標[3]。隨后麥考密克(McCormick)和阿斯?。ˋstin)將高等教育的滿意度定義為學生的感知經歷和他們在大學時所受教育的感知價值[4]。國內學者關于學習滿意度內涵的理解主要有心理反應說[5]、滿足感說[6]等觀點。綜合國內外學術界的有關研究,本研究認為學習滿意度作為學生對本身學習狀態(tài)的心理感知,是對整個學習進程的一種主觀評斷,包括了學生對教師、課程、資源、環(huán)境等各方面的衡量。面對線上教學方式的大規(guī)模普及,如何適應新一輪教育方式變革,正確評估和提升線上教學效果成為了關鍵問題。目前關于在線學習滿意度的影響因素仍需要不斷的創(chuàng)新、融合與反思。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決定著教學質量,影響著學生對在線學習的投入度,學生對在線學習的投入度越高,學生對線上教學的滿意度就越高。學生的學習投入是由行為投入、情感投入、認知投入三部分組成[7]。因此,本文以在線教學質量、學業(yè)情緒、自我效能感分別作為學生的行為投入、情感投入、認知投入三個維度;基于自我效能感、學業(yè)情緒控制—價值理論來分析通過了解S省T市疫情期間某高校本科生對線上教學的滿意程度。通過了解本科生在線學習滿意度的情況,構建在線學習滿意度模型,分析結構方程模型之間的路徑系數及中介效應,探索學生在線教學質量、自我效能感、學業(yè)情緒與滿意度之間的關系,進而得出相關結論,為提升學生線上學習效果提出建議對策。
二、文獻綜述與研究假設
(一)學業(yè)自我效能感、學業(yè)情緒與在線教學質量
學業(yè)自我效能感是自我效能感理論在學習領域中的延伸與應用,可以被界定為學生對自己完成課程與學業(yè)計劃、獲得高水平學業(yè)成就的能力的判斷[8]。擁有較高的學業(yè)自我效能感更能把控自己的學習狀態(tài);擁有清晰的學業(yè)目標,并依據自身的情況指定合適自己的計劃,而低定位感的學習者容易因迷航而偏離學習目標,致使學習任務被拖延,從而使得學習者自信心降低,產生挫折感,其自我效能感亦比較低[9]。學業(yè)情緒的交互作用同樣作為在線學習的內容之一,對提升認知交互及整體在線學習質量具有關鍵性的作用[10],對預測在線協(xié)作知識建構水平具有關鍵性作用[11],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有著積極正向情緒更有利于產生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設:
H1:本科生在線教學質量顯著影響自我效能感、學業(yè)情緒的形成。
(二)學業(yè)自我效能感、學業(yè)情緒與在線學習滿意度
自我效能感影響個體目標設定的過程中通常伴有動機因素參與其中[12],自我效能感較高的學生更易形成高動機,選擇具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任務,從而加大對學習的投入程度,提升其滿意度。由此可推斷出自我效能感對在線學習滿意度有重要影響。同時,消極情緒可能會分散學生注意力,導致學生難以投入到當前的學習任務。同時,疫情期間,學生產生更多的焦慮和抑郁情緒,也會導致減少自身學習投入[13]。良好的情緒交互更有利于在線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產生信任感和求知欲,從而提升在線學習滿意度。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設:
H2:學業(yè)自我效能感、學業(yè)情緒共同顯著影響在線學習的滿意度。
(三)學業(yè)自我效能感與學業(yè)情緒的多重中介作用
自我效能感作為影響學生學業(yè)投入的重要因素,對學習信念、學業(yè)倦怠、學業(yè)策略等都有一定影響。自我效能感是人們對其組織和實施達成特定成就目標所需行動過程的能力的信念[14]。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自我效能感的高低不僅會影響學習的動機、學習投入,而且還會影響學生的學業(yè)情緒。同時,學業(yè)情緒的控制—價值理論認為學生的學業(yè)情緒會影響自身的學習認知、動機和自我調節(jié),進而影響學業(yè)投入的效果及其滿意度。積極情緒會促進學習者的認知靈活性,提高其對學習行為和獲得學業(yè)成績能力的判斷[15],而消極情緒會影響學習者對自身學習能力的感知。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設:
H3:本科生的學業(yè)自我效能感與學業(yè)情緒對在線學習滿意度起多重中介作用。
三、研究設計
(一)研究對象
本次研究的數據來自S省T市某大學的2179位在校大學生,調查對象的專業(yè)包括文史類873名,理工類604名,藝術類419名,體育類283名,專業(yè)廣泛;學生年級分布為大一占30.52%,大二占24.46%,大三占20.33%,大四占24.69%。其中疫情前有過線上學習經歷的學生占78.98%,未有過線上學習經歷的21.02%。另外,經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疫情期間高校線上教學所采用的平臺主要以騰訊會議、學習通、釘釘、微信、騰訊課堂、Zoom等多種平臺,范圍廣泛。線上教學方式方面,35.38%的學生選擇直播教學,能夠實時互動; 24.64%的學生選擇直播+錄播的方式,更有利于回顧復習;19.5%的學生選擇自主學習和直播教學,使得學習的自主性更大;10%的學生選擇錄播+微信群答疑,學生可以在自主學習后與老師進行問答互動;還有5.46%的學生選擇自主學習+微信群答疑(見表1)。
(三)研究工具
本研究的調查問卷共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調查對象的個體特征,包括性別、年級、專業(yè)、是否有過線上學習經歷及線上學習地點等;第二部分是本科生對于線上教學滿意度問卷調查,包括43個測量題項,使用Likert5點量表計分:1=非常不同意、2=不同意、3=一般、4=同意、5=非常同意;同時為彌補問卷封閉式題目的枯燥乏味、信息單一化,第三部分設計了一個開放性題目:對目前線上課程有什么不滿,請簡要說明,從而與量化研究互為補充。
(四)數據的收集與處理
本研究的問卷發(fā)放時間為2022年11月8-9日。發(fā)放方式是將編制好的電子問卷通過二維碼發(fā)放給在校本科生。問卷共發(fā)放2500份,回收2179份。所有題項中答題用時累計60秒內、答案選項完全一致的問卷視為無效問卷并剔除,最終獲得有效問卷為2048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分別為87.1%和93.98%。分析采用SPSS23.0、Amos24.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據錄入和分析。
四、研究結果
(一)變量相關分析
為了解變量之間是否有相關關系,本研究進行了相關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在線教學質量與自我效能感(r=0.672,p<0.01)、學業(yè)情緒(r=0.361,p<0.01)、在線學習滿意度(r=0.493,p<0.01)顯著正相關;自我效能感與學業(yè)情緒(r=0.468,p<0.01)、對線上教學滿意度(r=0.551,p<0.01)顯著正相關;學生的自我效能與線上教學滿意度(r=0.551,p<0.01)顯著正相關。四個變量的相關系數都在0.361—0.672范圍之內,因此,呈現(xiàn)中度相關性,符合預期的相關性理論假設(見表2);也初步驗證了H1、H2、H3的假設,進一步驗證變量之間的關系。
(三)聚合效度和區(qū)別效度
本研究測量題目因素負荷量在0.679-0.920之間,t值在21.423-63.071之間,p<0.001,AVE在0.509-0.775之間(見表3);AVE根號值在0.713-0.88之間,構面相關系數在0.361-0.672之間,AVE根號值均大于構面相關系數(見表2),說明本研究潛變量具有較好的聚合效度和區(qū)分度。
(五)設定模型評價與假設檢驗
結構模型擬合:將34個測量題項導入結構模型中,得到模型擬合度指標x2/df=6.264,RMSEA為0.065,CHI為9.017;AGFI為0.895且非常接近0.9;同時IFI、TLI、CFI、GFI均大于0.9。在評估模型擬合度方面,由于卡方統(tǒng)計量容易受樣本大小的影響,因此除了卡方統(tǒng)計了外,還需同時參考其他擬合度指標[16],盡管CHI>5,但在其他各項指標都在合理范圍之內(見表4)。因此模型擬合較好,是一個可接受模型。
主效應檢驗:根據結構模型SMC范圍,0.19為顯著性小,0.33為顯著性中等,0.67為顯著性大。如圖1所示,學業(yè)自我效能感、學業(yè)情緒與在線教學質量之間的標準化路徑系數分別為0.69、0.37,p<0.001,因此,H1假設得到驗證。同時,學業(yè)自我效能感、學業(yè)情緒與在線教學滿意度之間的標準化路徑系數分別為0.37、0.27,p<0.001,因此,H2假設得到驗證。
中介效應檢驗:本研究采用Bootstrap進行中介效應檢驗,M1是在線教學質量與滿意度之間以學業(yè)自我效能感為中介效應,M2是在線教學質量與滿意度之間以學業(yè)情緒為中介效應,M3為M1、M2總中介效應之和。M1的BC—Percentile 95% CI為[0.251,0.433],不包含0,說明中介效應顯著。M2的BC—Percentile 95% CI為[0.092,0.180],不包含0,也說明中介效應顯著(見表5)。說明學業(yè)自我效能感在在線教學質量對滿意度的影響中起到中介效應作用,學業(yè)情緒在在線教學質量對滿意度的影響中同樣起到中介效應作用。因此驗證了H3假設。
五、研究結論與討論
在自我效能感和學業(yè)情緒的控制—價值理論的啟發(fā)下,本研究構建并驗證了在線教學質量、本科生的學業(yè)自我效能感、學業(yè)情緒和在線教學滿意度這四個變量之間的結構關系,揭示了在線教學質量通過學業(yè)自我效能感和學業(yè)情緒影響在線教學滿意度的發(fā)生機制,并為本科生在線學習的自我學習狀態(tài)提供了實證依據。
(一)研究結果描述性分析
通過對研究對象的人口學變量分析,本科生在對線上教學的滿意度的均值上,總體上女生滿意度(3.559)高于男生(3.447)。男生更偏向于理性的思考,興奮點易轉移。女生則感性思維更多,耐受力更較好,所以女生更容易在一些事物上堅持到底。由教師現(xiàn)實的面授轉變?yōu)榻處熞曨l語音的講解,極大降低的師生之間的互動性,也較為乏味,因此這種教學方式更適合耐受力好的女生。同時,男生上課容易開小差,而女生的自制力更強,在沒有監(jiān)管的線上學習過程中,女生容易有更好的學習狀態(tài)。
在專業(yè)上,體育類(3.644)明顯滿意度高于文史類(3.504)、理工類(3.555)和藝術類(3.468)。這主要是因為線上教學能為體育生提供系統(tǒng)的“運動攻略”。體育生通過線上教學豐富理論知識,與線下針對性訓練相結合,更具有系統(tǒng)性和針對性。文史類、理工類作為相對乏味的專業(yè),師生互動相比面對面交流較弱,比如數學題的講解、畫圖編輯都不太方便;歷史課堂的情感渲染有一定推遲性和間接性。藝術類由于專業(yè)的特殊性,課堂節(jié)奏無法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做出及時的調整,使得藝術類的滿意度明顯低于其他專業(yè)。比如美術課需要現(xiàn)場的示范、特定環(huán)境的光影選擇等,這些都是線上教學難以做到的。因此,各類專業(yè)教師應當根據本專業(yè)的特點做好線上教學設計和安排,以保證線上教學質量。
在喜歡的在線教學方式上,自主學習+直播教學(3.579)和自主學習+微信群答疑(3.673)這兩種
方式普遍更受學生的歡迎??梢?,在線上學習過程中,學生希望擁有更多的自主權。無論直播還是錄播教學都能為學生提供一定的學習資源,但教學的節(jié)奏大多掌握在教師手中,學生的自主選擇性較差。在線上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給予學生更多的選擇性。學生采取自主學習的方式可以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更具有靈活性、選擇性、節(jié)省性。同時,微信群答疑的“把脈開方”可以為師生搭建了交流、學習、互動的平臺,師生通過文字、圖片、語音視頻等方式共同在微信群交流進步。
(二)線上教學滿意度反饋分析
在本科生對線上教學的滿意度上,研究結果顯示滿意度處于中等水平。通過開放性題目對目前在線教學有什么不滿的分析,可見一些學生仍認為應當回歸線下教學。由于線上教學的特殊性,部分學生對在線教學的方式、課程組織、氛圍等依舊不適應,甚至出現(xiàn)跟不上在線教學進度的現(xiàn)象;部分學生線上教學條件不足,如網絡學習設備不足、網絡信號卡頓、無教學視頻回放等,導致學生整體對線上教學質量感知度較低,使得本科生對線上教學整體滿意度不高。總體而言,當教師對在線授課準備不足,比如課程設計和內容的銜接不當,導致學生在線學習體驗感不佳;未能較好的利用在線平臺技術展現(xiàn)授課內容;與學生互動不佳,線上學習氛圍不夠濃厚時,就容易引發(fā)學生不適應、厭倦等不良的學業(yè)情緒以及自我效能感低、學習投入低迷的行為。因此,要提升本科生對在線教學的滿意度,在保證線上教學質量的同時,更應積極關注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學業(yè)情緒。
(三)多重中介效應分析
當存在中介變量時,自變量與因變量間的關系會部分甚至全部被中介變量解釋,從而導致直接效應量變小,這實際上反映了中介變量的重要性[17]。在本研究中,當不考慮本科生的學業(yè)自我效能感和學業(yè)情緒的中介作用時,在線教學質量對本科生的線上教學滿意度的標準化影響路徑系數為0.71(p<0.001),而將兩個中介效應納入結構方程模型中后,線上教學滿意度的標準化影響路徑系數降低至0.19(p<0.001),體現(xiàn)了兩個中介變量對解釋本科生對在線教學滿意度的重要性。與此同時,對于本科生群體而言,自身的在線學習狀態(tài), 即對網絡自我學習能力的認識和學業(yè)情緒的調節(jié),在其線上學習的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二者對在線教學滿意度形成的總間接效應明顯大于直接效應。這可能與本科生階段的學習特點有關。本科生階段的學習是在老師的助力下對專業(yè)的探索。本科生需要發(fā)揮更多的主觀能動性來規(guī)劃自己的學業(yè)。因此,本科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對學習效果的影響可能比之前的學習階段更大。且本科生的心理發(fā)育開始走向成熟,意志水平也較之以前有更好的提高,消極的學業(yè)情緒更容易被忽略,在線學習的網絡環(huán)境可能會惡化這一情況,從而對本科生的在線學習產生困擾。
在兩個特定間接效應中,“在線教學質量→學業(yè)自我效能感→在線學習滿意度”這一路徑的間接效應值最大,說明本科生的自我效能感在線上教學質量對在線教學滿意度的影響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它既受到在線教學質量的顯著影響(β=0.69,p<0.001),也深刻地影響著本科生對在線教學的滿意度(β=0.37,p<0.001)。學業(yè)自我效能感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努力程度、克服困難的毅力以及學習過程中焦慮或平靜等情緒,是影響學生學習動機、提高學習成績的關鍵因素[18]。在線教學質量側面反映了本科生對在線教學滿意度的整體評價,若線上教學質量沒有得到保證,他們的學習動力和興趣將被削弱,導致學習投入度不高。另一方面,在教師給予及時、明確的指導下,學生會積極的做出有效的學習決策,對在線學習更有信心。
六、研究對策與建議
從結構方程模型的分析結果來看,無論是學生對在線學習的適應程度還是情緒表達,都充分顯示了線上學業(yè)自我效能感和學業(yè)情緒的重要作用。事實上,自我效能感不僅是影響學生學業(yè)成績的內在因素,而且對其它影響學業(yè)成績的因素也起著重要的調節(jié)作用[19]。根據本研究結果和自我效能感與學業(yè)情緒的正相關關系,本研究建議從教師、學生、課程資源和學校四方面在線上教學改革中通過共同發(fā)展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學業(yè)情緒來提高在線學業(yè)成就,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一)教師注重情感支持
與線下教學一樣,教師依然是提高學生的學業(yè)自我效能感和學業(yè)情緒的重要角色。目前,教師采取的在線教學形式主要包括直播、錄播、各平臺學習群資源共享等。但要保證在線教學質量,更要考慮在線教學環(huán)境的特殊性,而不能照搬傳統(tǒng)教學模式。網絡作為師生之間的互動媒介,教師很難通過肢體語言和表情來對學生的狀態(tài)進行判斷、反饋。因此,教師在線上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正向的言語和非言語的情感表達,對學生所取得的成績和進步及時予以肯定和鼓勵,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學習生活的關心、理解、尊重與支持,緩解學習壓力[20]。同時,教師的情感支持對激發(fā)和維持學生的積極情緒具有重要作用。在線教學中教師的情感支持不僅有助于減少學生學習倦怠等消極情緒體驗的產生,還可以正向激發(fā)和維持學生的積極情緒[21]。當教師給予學生相應的情感支持時,學生的學習熱情、投入都會得到提升。從而對在線教學產生愉悅的情緒和期待。相反,如果教師學生在線學習的狀態(tài),即學生感受不到來自教師的關注、支持,就會喪失學習的一部分動力,甚至產生無力感,進而對在線學習產生厭倦的情緒。因此,教師在設計網絡教學材料時,可通過加入能激發(fā)積極情緒的元素(如彩色、和諧的色彩搭配)來引發(fā)學生的積極情緒[22],要為學生積極提供在線情感支持,利用平臺的各種功能開展教學互動,如隨堂小測試、知識搶答、主題研討、問卷調查等,并及時了解學生的狀況、及時反饋學生的表現(xiàn)、疑問和需求,給予積極正向的評價,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教師的支持和重視,激發(fā)學生在線學習的積極情緒和滿意度。
(二)改善學生學習方式
與線下教學相比,學生的學業(yè)自我效能感和學業(yè)情緒更體現(xiàn)在學生自身對信息接受、分辨、處理和知識構建的能力。因此如何強化學生對網絡信息的學習能力是提高在線教學質量和滿意度的關鍵所在。一方面,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提高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對信息的處理效率,以幫助他們完成對信息的識別、重組,從而促進新知識的構建。另一方面要加強培養(yǎng)學生自我調節(jié)的能力,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心態(tài)和習慣,鼓勵他們學會自己和自己比,積極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從而促進學生自我調節(jié)能力的發(fā)展。因此,在常態(tài)化的線上教學中,教師應創(chuàng)設寬松愉悅的環(huán)境,并采取相應措施引導和鼓勵學生有效率地進行線上學習,使得學生能更加正確的認識自己,調整不良情緒。從而提高在線教學質量和滿意度。
與線下教學相比,學生的學業(yè)自我效能感和學業(yè)情緒的提高更加強調課程資源的多樣化和課程設計的恰當性。傳統(tǒng)線下課堂的推進一般以教師為主導,學生只要按照老師的安排去學習即可。但是在線教學非常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通過對研究結果的分析可知,多數本科生更傾向于自主學習+微信群答疑的方式。在線學習“不是因為有了功能強大的課程資源平臺系統(tǒng)和各類技術工具就可以自然成功,教師一定要在新環(huán)境下做好適合的教學設計”[23]。因此,高質量的在線教學離不開高質量的課程設計,應結合課程的特點、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為主要目標,這樣才真正有助于提升在線教學的質量和滿意度。事實上,當課程設計的具有針對性且易于理解接受時,反而更容易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從而促進他們在線學習的投入度。
(三)積極開發(fā)高質量線上課程
線上教學作為目前學習的主流方式,承擔的育人功能不可忽略,要充分發(fā)揮政府和高校的職能,多方式的推動學生的在線學業(yè)自我效能感和學業(yè)情緒的提升。學校應積極響應國家倡導,開發(fā)在線優(yōu)質課程和特色資源,并積極與其他高校、社會教育機構等建立合作,推動在線資源的匯聚、共建、共享,積極構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實踐活動,拓寬學生的實踐途徑,充分發(fā)揮教育的圈層效應,從淺嘗輒止、全面參與到深入參與。學校還應加強教師對線上教學重要性的意識,不能完全采取傳統(tǒng)教學模式,積極尋找不同專業(yè)、不同年級大學生的成長主線,獲得心理、情感的“觸發(fā)點”與“共鳴點”,喚醒學生的關鍵主體意識,內化為自我效能感的鏈式同步[24]。其次,學校要對教師進行專業(yè)化的信息技術培訓,比如對平臺的熟練操作、線上課堂氣氛的調動、在線教學技巧的使用和線上師生的互動。教師專業(yè)信息素養(yǎng)能力的提升,不僅促使教師做好課前準備,依據學科內容和學生特點最大限度利用平臺設計多樣化的教學活動,而且使師生共同關注在線課堂,加強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同時,隨著科技的快速發(fā)展,在線學習的資源也越來越多。各類高校應基于本校的特色來制定專屬本校學生的校本資源,防止增加學生的認知負擔,并積極關注校園網絡、學生設備的支持,以保證學生能最大限度的接受好學習資源。
參考文獻:
[1]張雪燕,孫立新.基于解釋結構模型的開放教育學生在線學習滿意度的影響因素研究[J].成人教育,2022,42(03):48-57.
[2] Tough A. Some major reasons for learning[J].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1982(4):33-51.
[3] Martin B.Using Distance Education to Teach, Instructional Desigh to pre-service Teachers [J].Educational Technology,1994(3): 49-55.
[4] Alexander W. Astin. What Matters in Colleges? Four Critical Years Revisited[M].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Publishers,2001.273.
[5] 蔣志輝,趙呈領,李紅霞,梁云真,黃琰.在線開放課程學習者滿意度研究:發(fā)展、影響因素與提升路向[J].現(xiàn)代遠距離教育,2017(03):34-43.
[6] 文靜.大學生學習滿意度:高等教育質量評判的原點[J].教育研究,2015,36(01):75-80.
[7] 郭麗君,胡何瓊.在線教學中教師關懷與大學生學習滿意度的關系:學習投入的中介作用[J].當代教育論壇,2022(02):42-50.
[8] 李維,張純坤,蔣曉蝶,Bikorimana Etienne.來華留學研究生學術適應對學習投入的影響研究——基于學校歸屬感與學業(yè)自我效能感的多重中介效應分析[J].江蘇高教,2022(04):67-74.
[9] 朱曉菊,孫禎祥.自我效能感對網絡學習質量的影響分析[J].遠程教育雜志,2006(01):27-29+7.
[10]劉君玲,張雅文,張文蘭,劉斌.在線協(xié)作學習中大學生的情緒交互評價研究——量表的編制與信效度檢驗[J].遠程教育雜志,2021,39(05):87-94.
[11] 張文蘭,劉君玲,劉斌.情緒交互對在線協(xié)作學習者知識建構的影 響[J].電化教育研究,2021(1):72-79.
[12] 李承龍.社會支持與大學生在線體育學習投入的關系:自我效能感和自主動機的鏈式中介作用[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22,38(05):111-118.
[13] 吳世珍,孫百才.疫情背景下學生適應能力對學習投入的影響:學業(yè)情緒的中介效應[J].當代教育科學,2021(08):87-95.
[14] 王莉華,高源月.研究型大學研究生成就目標定向與學業(yè)拖延——學業(yè)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應[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1(03):26-34.
[15] 林杰,劉衍玲,彭文波.大學生學業(yè)情緒與學習投入的關系:學業(yè)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J].中國特殊教育,2020(04):89-96.
[16] 榮泰生.AMOS與研究方法:第一版[M]. 重慶: 重慶大學出版社, 2009: 116-118.
[17] 蔡紅紅.教師在線教學準備與學生學習效果的關系探究——學習者控制與學業(yè)情緒的中介作用[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1,39(07):27-37.
[18] 蔡恒.培養(yǎng)學生學業(yè)自我效能感策略探析[J].天津教育,2021(04):58-59.
[19] WANG Z.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cademic self-efficacy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ofjunior high schoolstudents [J].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and Education, 1999, 15 (1): 40-44.
[20] 李維.誰的支持對促進初中生學習投入更有效——基于學業(yè)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應及交叉效度分析[J].教育研究與實驗,2021(06):84-90.
[21] 李若寧,呂利明,杜寧,趙文文,張靖悅,王菲,相龍丹.護理本科生在線學業(yè)情緒與感知教師情感支持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護理教育,2022,19(10):898-902.
[22] 郎悅茹,龔少英,曹陽,吳亞男.網絡學習中師生交互與大學生學習投入的關系:自主動機與學業(yè)情緒的序列中介作用[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22,38(04):530-537.
[23] 沈忠華,鄔大光.大學生在線學習成效及滿意度的影響因素探究——基于結構方程模型的實證分析[J].教育發(fā)展研究,2020,40(11):25-36+59.
[24] 方斌.高職大學生自我效能感對學習收獲的影響機制研究——基于社會支持的中介作用[J].職業(yè)技術教育,2022,43(02):47-52.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nline Teaching Quality and Satisfaction
——Multiple Mediators Between Learner Self-Efficacy and Academic Emotion
Zhao Ying1,Liu Zhuo-yu1,F(xiàn)u Yu2
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and mechanism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 online teaching quality on their online teaching effect satisfaction, this study builds 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based on learning satisfaction theory and analyzes the survey data. The study found that online teaching quality can directly and significantly predict undergraduate students satisfaction with online teaching, and can also indirectly predict their satisfaction with online teaching quality through the multiple mediating effects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 self-efficacy and academic emotion, and the sum of the indirect effects is greater than the direct effects. Among the two specific indirect effects, the independent indirect effect of self-efficacy is the largest. In order to improve undergraduates satisfaction with online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do a good job in online teaching design and promote students learning input; Give full play to the emotional and material support of teachers, parents and peers; Use the functions of the online platform to mobilize students enthusiasm and stimulate learning motivation.
Keywords: online learning satisfaction; Self-efficacy; Academic emotion; undergraduate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2021年度教育學重大課題“中國共產黨百年教育方針研究”(VAA210001);山西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項目“教師教育質量自我評估制度建構研究”(課題編號:20210147).
作者簡介:1. 趙英,山西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教育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高等教育、教師教育;
2.劉卓瑜,山西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教育史;
3.付鈺(通訊作者),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小學道德與法治、思想政治教材國家重點研究基地高級研究員,博士,主要從事課程教材、教師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