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權 劉明 于仁文 郝耿
羊肉,冬季“御寒第一肉”
俗話說“冬吃羊肉賽人參,春夏秋食亦強身?!弊怨乓詠?,羊肉一直是國人眼中的滋補佳品。涮羊肉、羊肉湯、羊肉串、烤全羊……光是列舉出來,就足以讓人垂涎。
羊肉憑什么受寵?羊肉較細嫩,雖有一定羊膻氣,但營養(yǎng)價值高。從現(xiàn)代營養(yǎng)學角度來看,羊肉富含優(yōu)質蛋白質和血紅素鐵。冬天食用羊肉,最大的好處就是幫助抵御寒冷。此外,羊肉可保護胃壁,增加消化酶的分泌,幫助消化。羊肉對治療產(chǎn)后貧血、肺結核、夜盲、白內障、青光眼等癥也有輔助效果。
為什么冬天吃羊肉能御寒
《本草綱目》中說:“羊肉能暖中補虛,補中益氣,開胃健身,益腎氣,養(yǎng)膽明目,治虛勞寒冷,五勞七傷。”中醫(yī)認為,羊肉味甘性溫,入脾、腎經(jīng),具有補體虛、祛寒冷、溫補氣血的功效?,F(xiàn)代研究認為羊肉有促進血液循環(huán)、增強御寒能力的功效。
冬天吃羊肉覺得身上暖和,要歸功于羊肉中豐富的蛋白質。蛋白質具有很高的“食物熱效應”,也就是說,吃了蛋白質之后,會促進熱量從體表釋放出來。除了蛋白質,羊肉還含有豐富的鈣、鐵、鋅等多種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羊肉中的維生素 B1、B2 的含量比牛肉更高,但脂肪含量比豬肉、牛肉都要少。
羊肉雖補,卻不是人人都適合。這四類人最好少吃羊肉:大便燥結,容易上火的人;感冒、咳嗽、牙痛、口腔潰瘍的人;患有皮膚病的人,如濕疹、蕁麻疹、痤瘡;血脂較高的人。
專家教你挑出新鮮羊肉
要想做出香噴噴的羊肉,選材是第一步,大家可以從色澤、紋理、手感等方面來挑羊肉——
整塊的羊肉,摸一摸:新鮮羊肉摸上去有點黏,能輕易粘住小紙條。打過水或不新鮮的就不會有這種黏手的感覺。另外,新鮮羊肉肌肉結構堅實而有彈性,購買時,可以觀察一下羊肉的肌肉纖維,越細嫩緊密的越好。
帶骨的羊肉,看骨骼:購買帶骨的新鮮羊肉塊時,可以比較骨骼的粗細。通常骨骼越細的,說明羊的年齡越小,肉質也更鮮嫩。
切片的羊肉,觀色澤:切片羊肉有新鮮的和冷凍的兩種。新鮮的羊肉片,因為肌肉纖維緊密,如果切片較厚都可以立起來,而不新鮮的軟塌塌。凍羊肉可以從色澤辨別,新鮮的凍羊肉色彩鮮亮,應呈鮮紅色,而時間放得久的,會凍得顏色發(fā)白,反復解凍的羊肉,也不新鮮,往往呈暗紅色。另外,羊肉是肥瘦相間的,脂肪部分應潔白細膩,如果變黃,就說明已經(jīng)凍了太長時間。
3招分辨羊肉真假——
針對市場上出現(xiàn)的“假羊肉”,可通過三個方面來分辨真假。
看色澤:羊肉的顏色是鮮紅色,但比牛肉略淺,而豬肉是粉紅色,鴨肉則是暗紅色。
看紋理:羊肉的紋路較細,呈條紋狀排列分布。
看脂肪分布:牛肉和羊肉區(qū)別于其他肉類的一大特征就是瘦肉中混雜脂肪,俗稱“大理石花紋”。
羊肉有4種最佳搭配,滋補美味
在烹調上,羊肉有不少“好搭檔”,有的可以營養(yǎng)互補,有的能增加美味,還有的會讓滋補功效加倍。另外,這些食材還可以組合起來跟羊肉一起燉煮,大家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口味選用。
羊肉+黑豆:提高蛋白質利用率
羊肉和黑豆都富含優(yōu)質蛋白質,但它們的來源不同,氨基酸的組成比例也不太一樣,兩者一起燉煮,能夠起到氨基酸互補的作用,更有利于蛋白質的吸收利用。
此外,黑豆還能“中和”羊肉里一些不利于健康的因素。比如,羊肉中含有較多的飽和脂肪和膽固醇,而黑豆含有的植物固醇有助抑制人體對“壞”膽固醇的吸收,同時黑豆還含有較多的不飽和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血脂,保護血管。
羊肉+白蘿卜:除膻味、解油膩
如果不喜歡羊肉的膻味,燉煮時可以加些白蘿卜,其味道辛辣,有助減輕羊的膻味。白蘿卜低脂肪、低熱量、高膳食纖維,和羊肉搭配不但能營養(yǎng)互補,還能減輕油膩感。
羊肉+胡蘿卜:護眼明目
胡蘿卜富含的胡蘿卜素,能在人體內轉化為維生素A。維生素A是構成視覺細胞內感光物質的成分,可保證暗光下明暗變換時視力不受影響。如果維生素A不足,人體從亮到暗的適應能力就會下降,感覺晚上看不清東西、明暗變換難以適應。胡蘿卜素是一種脂溶性的營養(yǎng)素,羊肉中的脂肪能促進其吸收利用。
羊肉+山藥:強身健體
和羊肉一樣,山藥也是一種非常優(yōu)秀的滋補食品。從現(xiàn)代營養(yǎng)學的角度來看,山藥含有皂苷、黏蛋白、黏多糖、氨基酸、維生素C等保健物質。因此燉羊肉時加上山藥,能增強滋補效果。從口味上來說,山藥的柔潤和羊肉的鮮美相得益彰,還能讓湯汁乳白,鮮味柔和。
怎么做羊肉膻味小
羊肉有一種特殊的“膻味”。其實,膻味主要來自脂肪,和數(shù)十種成分有關,例如“中短鏈揮發(fā)性脂肪酸”。此外,羊肉中的酚類物質、硫化物、吡啶和吡嗪等成分已經(jīng)被證實和膻味有一定關系。
影響羊肉膻味的因素很多,包括產(chǎn)地、飼料、品種、年齡、部位、肥瘦程度等,比如公羊的膻味更重,而閹割的羊(羯羊)膻味會減輕;成年羊的膻味比羊羔明顯??傮w來說,沒有膻味的羊肉不一定是假的,有膻味的不一定是真的。
羊肉的做法有很多,其中涮、燉、爆、烤最常見,而不同烹調方法的去膻方法也有所不同。
涮:配小料或鍋底加入蔥、姜
由于這種方式加熱時間短,營養(yǎng)保存得相對最好。去膻味有兩個辦法,一個是配小料,即搭配韭菜花、腐乳、芝麻醬這些小料一起吃;另一個是在鍋底中加入蔥、姜或紅棗。
燉:加冬瓜或蘿卜
用燉的方式烹調羊肉能夠保證原湯原汁,但因為時間較長,會丟失部分B族維生素。羊肉加冬瓜或蘿卜一起慢燉有助去膻。此外,加紅棗或陳皮一起燉,也是簡便又營養(yǎng)的除膻方法。
爆炒:加醬油、鹽、胡椒
爆炒羊肉會損失一定的營養(yǎng),但因為用旺火急炒,加熱時間相對較短,損失不會特別多。爆炒時,羊肉的最佳搭配是新鮮蔥白。為除去膻味,可先用醬油、鹽、胡椒和水淀粉等來腌制羊肉。
烤:撒上孜然和辣椒面
烤羊排、羊肉串等,烹飪用的溫度很高,營養(yǎng)損失最嚴重,并會產(chǎn)生有害物質。烤羊肉時,最好的除膻味方法就是撒上孜然和辣椒面。但這種搭配吃后容易上火,適合搭配西紅柿、獼猴桃等果蔬來“滅火”,因為它們是寒涼食材,并且富含維生素C和多種抗氧化物質,能有效減輕烤羊肉中有害物質對健康的傷害。
摘自《生命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