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芷萱
“甜豆花——熱豆花——又香又甜的豆花呦——”記得小時候在小巷玩耍時,遠遠就能聽到這樣悠揚悅耳的吆喝聲,我總要拉著小伙伴吃上一碗。(先聲奪人,以“吆喝聲”切入文章的主題情境中,開篇即點題。)
印象中的小巷,賣東西的商販不少,吆喝聲此起彼伏,但最吸引我的還是那綿長、悠揚的叫賣豆花聲?!百u豆花嘍!又香又甜的豆花喲——”老爺爺?shù)穆曇魷喓窈浪?,略帶輕快,像在唱小調。那“喲”字被拉長,顯得更加誘人。我的腦海不禁浮現(xiàn)出熱氣飄蕩在略微潮濕的空氣中的畫面,木桶中又軟又香的豆花,糖罐里的白糖伴著那聲“甜——豆花喲”似乎融化在口中了。(不僅有對聲音的描繪,還敘寫了“我”因吆喝聲萌發(fā)的具象化的想象,描寫手法高超。)
老爺爺說他姓張,家就住在這小巷里。那裝豆花的大木桶、木勺和竹編的擔子,還有做豆花的技巧,都是一輩輩傳下來的。(點明了做豆花記憶的來源,增添文章的厚重感。)但那時還是個小不點的我哪聽得懂這些,吸引我的是老爺爺那輕快悠揚的吆喝聲。
“賣豆花嘍!又香又甜的豆花喲——”張爺爺賣豆花時,小巷可熱鬧了,街坊鄰居帶著小孩圍過去,我也拉著奶奶的手擠到前面。張爺爺吆喝得更起勁兒了,嗓音高亢,音調婉轉。大些的孩子手里緊緊攥著幾張紙鈔,興奮又激動,“爺爺,兩份豆花!”“好嘞!”(對話描寫直接推動情節(jié),減少了冗長煩瑣的細節(jié)刻畫。)張爺爺一邊舀著豆花,一邊哼著小曲兒:“熱乎乎豆花喲,小孩吃了長高個兒……”這歡快的小曲兒激起了我們小孩的創(chuàng)意:“你一碗,我一碗,大家心里甜蜜蜜——”歡笑一下子蕩開了,張爺爺也大笑起來,臉上的皺紋愈顯慈祥。(豐富的場景描寫,將人與人的互動寫得溫暖親切。張爺爺不僅販賣豆花,還促進了某種美好情感的流動。)
接住那碗豆花,舀起一勺,吸溜一下,豆花便滑進了我的口中。陽光照射進豆花里,也映亮了每張滿足的小臉,最后神奇般地被融進了張爺爺?shù)倪汉嚷暲?,溫暖綿長……
時光稍縱即逝,我已長大不少,許多美好回憶依舊,卻有少許的遺憾——我無法回到記憶中的小巷了,不知不覺地哼起“甜豆花——熱豆花——”(哼起關于甜豆花的小曲,表明“我”已陷記憶中,兒時甜豆花的美好滋味令人眷戀。)
“又香又甜的豆花來嘍——”我心里一驚,猛地抬頭,眼前是個年輕人?!百u豆花嘍!賣豆花嘍!”這聲音更加洪亮有力,“哎,小妹妹,要不要來一碗豆花?”
我回過神來,微笑著說:“要!”吃著豆花,味道依舊甜美,只是那吆喝卻消散了,只剩下周圍的紅綠燈快閃,噪聲不斷,“衣服大甩賣”“美味燒烤”“回收舊電腦、舊手機……”機械、冰冷的喇叭聲此起彼伏,自成一派的小曲不見了,只心底徒留絲絲眷戀。(“我”的懷念不僅在于自己已長大,無法聽見聲聲吆喝;更在于這個嘈雜的世界吞沒了純粹的叫賣聲。最后一段堪稱點睛妙筆,文章上升到新高度。)
(指導教師? ?何 平)
總評? 這是一篇難得的佳作。首先,貴在情感真摯。文章追憶童年往事,將賣豆花的老人親切可感的形象現(xiàn)于筆端,字里行間流淌出的是綿綿真情。小作者抓取了豆花的氣味與形態(tài),帶讀者重返暖色的記憶宮殿中,雖未直接言明對童年的懷念,卻讓人感受到深深的眷戀。同時,作者以寥寥數(shù)語勾勒出暖意融融的畫面,除了描摹熱愛生活的豆花爺爺外,她同樣將目光聚焦于圍攏著爺爺?shù)暮⒆觽兩砩?,將童年的回憶建構得立體完整。最重要的是,文章立意高遠,且并未拘泥于生硬刻板的說教,而是巧妙地點出了再遇“聲聲吆喝”后所處的環(huán)境——“紅綠燈快閃,噪音不斷”,悠揚的小曲被城市的嘈雜所干擾,曾經的詩意已不再,此番種種,引人深思。
(講評教師? 何欣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