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橙弦
2022年11月,蘇州電影業(yè)協(xié)會影視研究中心主任、青年導演劉亞玉執(zhí)導的紀錄片《尋找國立一中1938》獲中國口述歷史周“2022年度口述歷史項目”獎;2023年3月,她執(zhí)導的尋找“國立二中”紀錄片《烽火弦歌》在蘇州開機。劉亞玉不僅用鏡頭發(fā)掘教育的歷史源流,多年來還致力于圍繞電影推動文化的傳播與發(fā)展。
講述戰(zhàn)火中教育事業(yè)的薪火相傳
劉亞玉祖籍河北滄州,在陜西漢中出生長大。2018年,她在《滄州日報》上看到一篇報道《滄州流亡師生創(chuàng)辦國立一中》,得知這所學校是河北地區(qū)多所學校的流亡師生從戰(zhàn)火中遷出共同重建的?!斑@是一所什么樣的學校?”“這所學校又能給今天的中學教育帶來什么啟示?”作為蘇州經(jīng)貿(mào)職業(yè)技術學院數(shù)媒系教研室主任,同樣深耕教育事業(yè),劉亞玉帶著疑問和思考,開始了一段口述歷史的追尋和記錄。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fā),7月底北平淪陷。1938年初,流亡學生們接到通知,政府要組建國立中學,收容他們入學讀書。楊玉如、王國光、郝仲青等多位燕趙地區(qū)的名師校長帶領同學先后到達河南南部。在那里,他們組建了第一所戰(zhàn)時聯(lián)合中學——國立一中。
國立一中辦學十一年,以學風正、教育水平高在大后方享有盛名,學校培養(yǎng)學生4000余人,其中院士、教授、工程師、教師不計其數(shù)。這些從國立一中畢業(yè)的學生或考上西南聯(lián)大、西北聯(lián)大等高校,或走上工作崗位,而后成為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國之脊梁。
劉亞玉說,對這段歷史的回顧,可以讓大眾看到,在戰(zhàn)火中,老師與學生對教育事業(yè)的薪火相傳、對真理的追求、對向上精神的塑造與傳遞。“我認為,國立一中的作用在于將教育的薪火傳播到了更多的地方。教育是一個國家的光亮,它影響著國家的未來。”劉亞玉說。
就這樣,劉亞玉和團隊歷時四年,輾轉多地一路尋訪挖掘,用紀錄片為人們還原了一段抗戰(zhàn)時期保留文化火種、流亡辦校的中國教育傳奇。
2022年9月,這部名為《尋找國立一中1938》的紀錄片,在中央電視臺老故事頻道《人文記錄》欄目播出,獲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2022年11月,第八屆中國口述歷史國際周舉行頒獎典禮,該片以其身臨其境的代入感、生動鮮活的畫面感,從103個優(yōu)秀口述歷史項目中脫穎而出,獲得中國口述歷史周“2022年度口述歷史項目”獎。2023年7月7日,《尋找國立一中1938》在鳳凰衛(wèi)視全球播出,再次引發(fā)人們關注。
發(fā)掘蘇州“崇文重教”歷史源流
一旦走進口述歷史的片場,探尋歷史的腳步便無法停歇。
2023年3月28日,劉亞玉執(zhí)導的“尋找國立二中”紀錄片《烽火弦歌》在常熟中學開機。
1938年,國立二中的校舍分布于現(xiàn)在重慶的北碚區(qū)和合川區(qū)。1939年,合川區(qū)蟠龍山上的新校舍建好,師生們全部遷入??箲?zhàn)結束后,1946年,國立二中從合川遷到常熟,也就是現(xiàn)在的常熟中學??谷諔?zhàn)爭期間,這里曾為五千多名從江蘇等地流亡至川渝的學子傳道授業(yè),并培養(yǎng)出數(shù)十位院士,比如: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吳良鏞,中國航空教育奠基人蔣柏生,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氣象學家白肇燁,等等。
紀錄片開機后,這場影像尋根之旅也就啟程了。劉亞玉和團隊赴成都、重慶等地,尋訪國立二中歷史的親歷者,收集散落各地的國立二中史料,并在老照片、信件、回憶錄中鉤沉這段被遺忘的記憶。
劉亞玉說到一個細節(jié)。攝制團隊赴成都尋根時,邀請了在常熟中學退休的老教師陳炯明一同前往。隨后,攝制團隊在成都市大邑縣拜訪國立二中老校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退休研究員劉玉文。90歲高齡的劉玉文對著鏡頭回溯那段時光,講到學校老師的敬業(yè)負責,講到課余時的苦中作樂,還講到盤旋在合川上空的轟炸機,以及戰(zhàn)爭的陰霾……臨別時,他緊緊握住陳炯明的手,聲音近乎顫抖,囑咐他要將“二中的精神”傳承下去。
“國立二中的過往,與蘇州崇文重教的精神底色密切相關?!眲営裾f,這部影片立足蘇州,放眼江蘇和全國,將挖掘更多愛國師生教育救國的故事,展現(xiàn)一代教育家的愛國情懷。
《烽火弦歌》正在做后期,預計明年制作完成,并以系列紀錄片和紀錄電影兩種形式與觀眾見面。
圍繞電影推動文化傳播與發(fā)展
劉亞玉不僅是一名紀錄片導演,也是一名身兼數(shù)職的電影人。在執(zhí)導《尋找國立一中1938》之前,她還導演了微電影《嘿,你好嗎》等,創(chuàng)作的話劇劇本《霓裳紅顏》獲蘇州市重點項目,出版專著《她們的視點——臺灣女性導演研究1957-2000》等。她還推動了多部優(yōu)秀影片在蘇州的提前點映、觀影沙龍、對話主創(chuàng)活動、導演見面會、主題電影展。
2020年11月,致敬葉嘉瑩先生的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觀影活動來到蘇州。作為中國古典詩詞研究大家,葉嘉瑩推動了中國古典詩詞在海內外的傳播。觀影活動前,劉亞玉為影迷們做了映前導賞。劉亞玉說,葉先生歷經(jīng)磨難而初心不改,在大時代的動蕩中堅持個人信仰,用一生詮釋著“弱德之美”,在逆境之中,仍然秉持著對中國傳統(tǒng)詩詞的堅守。
在第二屆中國蘇州江南文化藝術·國際旅游節(jié)的活動之一、首屆“江南派”電影學術研討會上,劉亞玉作《中國電影發(fā)展史中的蘇州影像》主題發(fā)言。今年6月,蘇州舉辦了第五屆中國蘇州江南文化藝術·國際旅游節(jié),劉亞玉在戲曲電影《國鼎魂》專家研討會上再作主題發(fā)言,稱贊《國鼎魂》從蘇劇改成電影,既對蘇劇的傳播有益處,也為未來學習蘇劇的人、蘇劇的研究者,留下了可供研究、學習的歷史藍本。
電影學者倪震曾說:“中國電影中一直存在著兩條文化脈絡,一條是西北風情,而另一條就是江南文化?!薄白罱稀钡奶K州亦藏在交錯的藝術光影之中。而璀璨的江南光影中,劉亞玉是新生代閃亮的“星”。
圖片由本文主人公提供
編輯 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