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沈從文所塑造的湘西世界與都市世界形成鮮明對比,在沈從文試圖建造的“人性小廟”之外,其文學世界中還存在與生命活力、野性本能相斥的有關都市人的描寫。看似與沈從文創(chuàng)作理想相悖的書寫中,依舊呈現(xiàn)出其對于個體血肉中野性與活力被壓抑的不滿。沈從文作品中的都市個體作為湘西世界“真、善、美”的對立參照物,在對其“閹寺性”的批判式書寫中體現(xiàn)了沈從文對人性自然發(fā)展的推崇,亦體現(xiàn)其對于復蘇民族生機與活力的渴望與期盼。
[關鍵詞] 人性? 閹寺性? 湘西世界? 都市世界
[中圖分類號] I207.4?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2097-2881(2023)08-0075-04
沈從文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獨具風格的作家,其于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初受新文學運動的余波影響抵京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至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末其作品已風靡一時,被魯迅稱為“自新文學運動開始以來所出現(xiàn)的最好的作家之一”。每當提及沈從文,讀者多會想起其筆下美麗的邊地以及淳樸的湘西人民。汪曾祺在翻譯金介甫所著《沈從文傳》時曾在序言中寫道:“沈從文在一條長達千里的沅水上生活了一輩子,二十歲以前生活在沅水邊的土地上,二十歲以后生活在對這片土地的印象里?!边@恰好印證了沈從文文學著作中描寫湘西生活的邊地小說所占比重之大,以及湘西生活于沈從文創(chuàng)作的意義之深。沈從文自己也在《邊城》題記中坦言:“我從不避諱這點感情。我生長于作品中所寫到的那類小鄉(xiāng)城,對于農人與兵士,懷了不可言說的溫愛,這點感情在我一切作品中,隨處都可以看出?!盵1]
一、創(chuàng)作理想:建構“人性小廟”
沈從文的創(chuàng)作目的可以從蘇雪林的評價中窺見一斑:“想借文字的力量,把野蠻人的血液注射到老邁龍鐘頹廢腐敗的中華民族身體里去使他興奮起來,年輕起來,好在二十世紀舞臺上與別個民族爭生存權利。”[2]其作品的確體現(xiàn)了這樣的創(chuàng)作意識,在《柏子》《龍朱》《虎雛》等一系列膾炙人口的作品中,沈從文為讀者展示出一個生機勃勃的湘西世界以及充滿野性與生命力的湘西人民。但隨著沈從文北上求學,生活的主要環(huán)境由湘西軍隊轉變?yōu)楸本┑慕逃?,其寫作主題與表現(xiàn)對象便不局限于湘西世界,而是在呈現(xiàn)湘西世界的同時,也對其所處時代的都市生活進行批判式呈現(xiàn)。他并沒有融入都市生活,反而格外強調自己的“鄉(xiāng)下人”身份,在這一視角審視都市世界中的人與事,并抒發(fā)出對于都市的厭倦與憎惡。從沈從文作品中所呈現(xiàn)的都市世界入手,讀者可以觀察到沈從文眼中都市社會人性與野性的衰退以及生命活力的萎靡。
沈從文在《習作選代序》中曾言:“我只想造希臘小廟。選山地作基礎,用堅硬石頭堆砌它。精致,結實,勻稱,形體雖小而不纖巧,是我理想的建筑。這神廟供奉的是‘人性?!薄叭诵浴币辉~指的是人的本質心理屬性,也就是人之所以為人的那一部分屬性,我國自古以來便有“性善論”及“性惡論”之分,而在啟蒙時代,人性一詞更多被冠以理性的前綴,先驅者們要求人性的覺醒,要求人意識到自己為人而非蟲豸,極具代表性的觀念便是魯迅的立人思想。但人性之美于沈從文的作品中,呈現(xiàn)出不經人事干預的自然狀態(tài),與先驅者所強調的理性與啟蒙意義有別,有著渾然天成的力量與美。如《阿黑小史》中,沈從文展現(xiàn)了女性的生理欲望和愛欲需求,“她需要五明,實在比五明需要還多”;《旅店》中的店主黑貓于某一天突然感到的“不端方的欲望”。沈從文抵觸禮法社會對于性欲望的排斥與壓抑,他認為“天許可的那種事,不去做也有罪”[3]。再如《邊城》中翠翠身上所體現(xiàn)的未經人事雕琢的天真淳樸,老船工急公好義、樂于助人的品質;《長河》中果園主人讓趕路人無償吃自家果子解渴;《虎雛》中作家欲將豪放不羈的青年男子塑造為都市中的“文明人”而不得……這均是沈從文作品中提倡人性自然發(fā)展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的體現(xiàn)。
在當時的時代環(huán)境下,沈從文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帶有浪漫主義及烏托邦色彩,其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對于“建構人性小廟”的努力,對重建民族道德也有重要意義。
二、創(chuàng)作拓展:“閹寺性”書寫
沈從文并不將寫作主題與表現(xiàn)對象局限于湘西世界的自然風光以及湘西人民人性中的閃光點。他在描寫家鄉(xiāng)的自然美與人性美來表現(xiàn)自身對于湘西世界喜愛之情的同時,也對其所處時代的都市生活進行批判,表現(xiàn)自己對都市人墮落生活以及腐爛人性的厭惡之情。相較沈從文筆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湘西人,其筆下的都市人大多出現(xiàn)了生命力萎縮的情況,雖然有著康健的身軀,但思想上卻萎靡不振。
沈從文在《燭虛》中對于有“閹寺性”的人有著詳細的描述:“實無所愛,對國家,貌作熱誠,對事,馬馬虎虎,對人,毫無情感,對理想,異常嚇怕。也娶妻生子,治學問教書,做官開會,然而精神狀態(tài)上始終是個閹人。”[4]其筆下描寫的都市知識分子,多在高談闊論中見鄙陋,聰明中見虛偽。與魯迅筆下的知識分子相比,沈從文筆下的知識分子并非迷??謶?,在革命浪潮中并未“拔劍四顧心茫然”,而是具有自私自利、虛偽懦弱的特點,他們健全的身體中有著閹人般的思想,沾沾自喜地過著病態(tài)的生活。沈從文創(chuàng)作這樣一系列作品的原因也許正如他在小說《長河》題記中所說的,他痛恨現(xiàn)代都市“被財富、權勢和都市里的禮貌、道德、成衣匠、理發(fā)匠所扭曲的人間”[5]。
他在《煙斗》中寫到,被服廠中的王同志拿著與勞作不相匹配的報酬,面對工作中無理的要求,他展現(xiàn)出令人驚嘆的耐力。沈從文形容以王同志為代表的這類人:“這些人雖有不少在另一時也受過很好的教育,或對黨務盡過力,有過相當?shù)挠柧?,但革命成功的今日,他們卻只有一天一天愚蠢下來,將反抗的思想轉入到擁護何人即可以生活的打算上,度著一種很可悲的歲月了?!盵1]王同志便有著這般逆來順受的性格,在平日的工作中稍顯平庸無能,對生活中幸福的追求體現(xiàn)在擁有一支不到十塊錢的煙斗上,盡管遭受著不公平的待遇,卻依舊會為職業(yè)的動搖而感到惶恐。沈從文以王同志被稽查長約談作為故事敘述的起點,對王同志的心理描寫貫穿了敘述過程:王同志以為自己將要被停職,對于年輕科長耀武揚威的行為以及同事周同志唯唯諾諾的態(tài)度產生了不滿。令人倍覺諷刺的是,這并不是反抗意識的覺醒,而是類似于泄憤的個人主觀情緒在作祟。當升職的通知單到手后,王同志的態(tài)度也發(fā)生轉變,不僅主動幫科長寫請客柬,還在科長面前自稱為老糊涂、王八蛋。沈從文在這一前后態(tài)度的變化中,向讀者揭示了城市人在生活中的基本原則的缺失,在冠冕堂皇的表現(xiàn)下,隱藏的依舊是虛偽的利己主義的目的,“很少人能超越生活去認識生命——城里人更難做到,他們的感覺被外在的環(huán)境弄得晦暗迷茫,而他們的精神內部則停留在尋求生存一點上”[4]。
《薄寒》講述了都市中二十余歲身心健康且接受過完整教育的女教員,不滿自己身邊與熱情相去甚遠的男人們,渴望被超越規(guī)約制度的力量所征服;她亦不滿學校男教師及青年同學們虛偽和油滑的神氣,以為“二十歲左右的年輕人應當魯莽,應當有一顆心在習慣的壓力下躍起反抗,應當有些達不到的野心”[1]。在這樣心情的引導下,學校里教書的女先生對有鄉(xiāng)下人氣息的北方軍人產生了被其侵犯的欲望。沈從文在小說中對女先生渴望生命力與野性的心理進行了詳細的描寫,呈現(xiàn)出她對物理學教授態(tài)度與對陌生軍人態(tài)度的差異。在溫室中遇到的物理學教授,有著懦弱笨拙的特點,在面對女先生時不自覺地大獻殷勤、無自我地服從。要說女先生對這位物理學教授觀感最好之時,恐怕便是他失去理智昏了頭,像暴徒般攔下女先生想要輕薄的時候,但這樣噴薄而出的生命野性很快便消失殆盡,物理學教授頹然道別。物理學教授的行為所體現(xiàn)的正是道德對人性本能的約束,這種情況在都市中更為常見。
在《來客》中,沈從文描寫了一個“受火教育”的客人,表面看上去是個“還不識荊”的白臉少年紳士,但一開口便是趾高氣揚,與其瀟灑的服裝、不俗的儀表格格不入。 “受火教育”這一說法來自沈從文自己,“我的教育全是水上得來的”,當?shù)皆L者看到這段話時,在名片上留下了“你是水教育的,我是火教育的”這樣一行字眼。不僅將沈從文對其的暗示“寫小說是河水告訴他的”理解為沈從文跟姓賀或者姓何的人讀過書,且在進門后便對房中每樣東西的價值產生了興趣。從這位客人的一連串詢問中,讀者可以感受到這“受火教育”的客人對沈從文知識分子身份及行為的認知有所偏差。沈從文在文章末尾說:“不知道什么‘火會教育他。算算日子,他應當在美國得博士學位了?!边@樣接受著優(yōu)異的高等教育卻顯現(xiàn)出粗魯、狂妄的人,也與沈從文筆下并未受過完善的學校教育但卻真誠淳樸的湘西人民形成對比。
《八駿圖》是沈從文最具代表性的諷刺小說之一,沈從文將文中八位不同領域的教授比喻成八匹駿馬,為讀者呈現(xiàn)出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知識分子群像。但沈從文并沒有在作品中表現(xiàn)這些教授們在學術上的造詣,而是將描寫的重點放在他們思想觀念中“一個永遠無法結束定論的議題”——女人上。在文本中,沈從文分別對八位教授的弊病加以表現(xiàn),這一故事的主人公達士先生,曾經對自己的未婚妻表忠心、訴衷腸,最終也難以抵制異性的誘惑。沈從文通過知識分子達士先生的視角,用飽含嘲諷的筆觸塑造了甲乙丙丁等教授們,小說寫于1935年,當時的中國社會,傳統(tǒng)思想被質疑,外來思想潮水般涌入,保守文人“心靈上的欲望,被抑制著、堵塞著”,新浪漫派打著自由戀愛的幌子,行為卻多為怪異、變態(tài)、不負責任地縱情聲色。在當時,“八駿”身上出現(xiàn)的問題也是當時社會問題的濃縮:知識分子本應是社會的先覺者與風向標,卻也茫然無措、不進反退。
沈從文筆下的都市個體,雖然接受過高等教育,聽從“民主、科學”時代聲音的號召,在日常的高談闊論中習慣性使用“解放思想”“啟迪民智”等詞匯,但行為舉止與其言論相較卻似乎落后得很,其所接受的教育仿佛只是標榜自身與勞苦大眾身份不同的工具,總是有著自視甚高的矯飾心理存在。他們對于高等學歷的追求并非出于提高自身能力的原因,抑或想為當時社會做出什么力所能及的改變,反而自視甚高,毫不避諱自身對名利的向往和追求,于高談闊論中見鄙陋。這樣充斥著矯飾與攀比意味的思想也是沈從文筆下都市人“閹寺性”的體現(xiàn),最終導致他們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性格的形成。在社會道德的要求與監(jiān)督下,上等知識分子遵行著表面上的禮教要求,以通行的規(guī)范要求自身,但內心卻在壓抑中扭曲,正常的外表下有著宛如閹人的精神狀態(tài)。沈從文就這樣毫無情面地戳穿了文人所偽裝的精神面貌,且對造成知識分子性格扭曲的原因進行了思考。都市世界秩序的建立有賴于道德監(jiān)督,但人卻在道德的約束下被異化,服膺于道德約束而壓抑自己血肉中的野性與活力,這是沈從文所不愿看到的。
三、創(chuàng)作目的:探索人性得失
沈從文筆下的創(chuàng)作重點其實是湘西世界,贊美的主體大多為鄉(xiāng)村和農民,湘西世界中原始的、近乎野蠻的生活方式在沈從文看來是人生命力的體現(xiàn)。因此其筆下的都市生活以及知識分子群體作為湘西世界對立參照物的身份出現(xiàn)。沈從文所塑造的都市中人不是現(xiàn)代文明的傳播者,反而成了齷齪與丑惡的代名詞。這更加凸顯了沈從文對于現(xiàn)代文明的抵制與抗拒。沈從文是一個人道主義思想家,這也許是因為他身上流著多民族的血液,長期受自然山水滋養(yǎng)的原因,他對人性充滿了美好的希望。不僅如此,沈從文還受到五四思潮中民主、自由等進步思想的影響,這促使沈從文以一種強烈的民族憂患意識希望促成“國人人性重建”這一宏大愿望的實現(xiàn)。沈從文就這樣以一位“都市中的鄉(xiāng)下人”自居,他將“人性”作為對比過去與現(xiàn)在的標桿,在對比中回憶過去、審視當下,并努力尋找人性重建的有效方法。
沈從文正是抱著對當時社會秩序的不滿,對社會發(fā)展的理想與希望來到北京的,但是城市的刻薄對待給這位湘西青年人以痛苦和尷尬,打擊其夢想,粉碎其希望,使得他發(fā)出了“只到處看出用各式各樣材料作成裝載理想的船舶,數(shù)千年來永遠于同一方式中被一種卑鄙自私形成的力量所摧毀”這般聲嘶力竭的聲音。也正是都市的冷漠使沈從文在寫家鄉(xiāng)時飽含深情與懷念,也導致其筆下湘西世界與都市世界的對立。在經歷了對這兩種世界的切身感受后,沈從文逐漸確立了自己的創(chuàng)作風格。都市坎坷的生存經歷使沈從文在回看湘西世界時飽含深情,也正是在鄉(xiāng)村社會與都市社會的對比之中,在鄉(xiāng)民與城市知識分子的對比之中,湘西成為具有理想色彩的承載體,而都市卻顯現(xiàn)出病態(tài)的灰色。在城市文明發(fā)展的同時,沈從文通過塑造一系列身處于都市之中的人物形象,將其言行之中的虛偽以及近似“宦官”的精神狀態(tài)呈現(xiàn)給讀者,將現(xiàn)代化進程中都市人的弊病深刻地揭示出來,從而探索文明背后人性的得失。
四、結語
湘西世界是沈從文文學世界觀建立的基礎性存在,他以詩一般的語言描繪著故土湘西的山與水,以熱情的態(tài)度贊美湘西人民生命中的野性與活力。但隨著其生活環(huán)境的改變,沈從文并沒有自我封閉于其供奉的“人性小廟”中,而是關注社會現(xiàn)實,關注都市中人生存狀態(tài)。楊聯(lián)芬稱沈從文筆下城市對道德的尊崇,不是出自真正的道德敬畏,而是為維護個人利益所不得不如此的選擇,人性的真實在被道德和規(guī)范包裹之后,便產生虛偽、自私、矯揉造作;相反,“鄉(xiāng)下”是原始的、自然的、未經規(guī)范的[6]。沈從文所愛的人性便是湘西鄉(xiāng)下這樣一種自然的人性,而都市人精神上的“閹寺性”導致其生命中本能驅動力下降,帶給沈從文“民族幾近衰老”的憂懼。其建造“人性小廟”的美好心愿,有助于喚醒古老民族沉睡的生機與活力,而其對都市人虛偽性及“閹寺性”的批判式書寫,也為社會發(fā)展進程中道德對人性過分束縛這一現(xiàn)象敲響了警鐘。
參考文獻
[1]? ?沈從文.沈從文全集(第八卷)[M].太原:北岳文藝出版社,2002.
[2]? ?蘇雪林.沈從文論[M]//作家論.茅盾,等.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
[3]? ?沈從文.沈從文全集(第七卷)[M].太原:北岳文藝出版社,2002.
[4]? ?沈從文.沈從文全集(第十二卷)[M].太原:北岳文藝出版社,2002.
[5]? ?沈從文.沈從文全集(第十卷)[M].太原:北岳文藝出版社,2002.
[6]? ?楊聯(lián)芬.沈從文的“反現(xiàn)代性”——沈從文研究[J].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2003(2).
(特約編輯 劉夢瑤)
作者簡介:宋忱,上海師范大學人文學院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為中國近現(xiàn)代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