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謝 晶 執(zhí)行/星 言
引言
王勃在《滕王閣序》中贊嘆,江西乃人杰地靈之所在。江西歷史悠久,在宋元明清四朝,是南方發(fā)達的省份之一。在這片古老而富饒的土地上,孕育了江西文學的絢爛篇章,也誕生了無數(shù)的文化寶藏。自古以來,江西人才輩出,江西首位文學巨匠、“隱逸詩人之宗”陶淵明,北宋江西詞派領袖、宋詞奠基人晏殊,宋代文壇領袖、千古伯樂歐陽修,中國11世紀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江西詩派開山鼻祖、“宋四家”之一的黃庭堅,一代詩宗、“中興四大詩人”之一的楊萬里,理學集大成者、世人尊稱“朱子”的朱熹,千古忠臣、南宋愛國詩人文天祥,大明第一才子、《永樂大典》主持纂修者解縉,創(chuàng)戲曲巔峰、與莎士比亞一起被稱為“并世雙星”的湯顯祖等都出自江西。
江西獨特的地理位置、千年的文化積淀、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也給文人們提供了最佳棲息地。在漫長的歷史時期,江西在文化與教育發(fā)展上曾幾度獨領風騷,江西文脈的千年傳承,始終延續(xù),從未停息。江西的文化資源豐富,文化品牌故事源遠流長,江西詩派更是中國文學史上重要的文化標識。作為中國文學史上第一個有正式名稱的詩歌流派,江西詩派的文化傳承和影響,至今仍綿延不絕。
今天,我們就一起探尋千年文脈的奧秘,感受古典文學的魅力,聆聽江西詩派的千年回響。
江西詩派由何而來?
江西詩派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個有正式名稱的詩文派別,也是中國詩史上第一個影響極大的詩派。那么,江西詩派是如何形成的呢?
自南北朝至唐代,江西人文一直在深蘊厚蓄之中,到宋代進入光輝燦爛的鼎盛時期,江西詩派也正是在這種濃郁的文學氛圍下誕生的。
宋代文學進入鼎盛時期,江西的文化孕育和文人對詩詞創(chuàng)作熱情也達到新的高峰。在極其濃郁的文學氛圍下,一群對于詩詞有著無限熱愛的有識之士聚到了一起。在那時候,作詩作詞是一種潮流和風尚,江西一直以來都人才輩出,特別是在宋代,王安石、曾鞏、楊萬里、陸九淵等人都來自江西。用現(xiàn)在的話來講,這些江西人隨便建個群,出一部詩文集,都能風靡全國。江西詩派的成員一開始大多學杜甫,因此把杜甫稱為詩派之“祖”,把黃庭堅、陳師道、陳與義三人稱為詩派之“宗”,提出了江西詩派“一祖三宗”的說法。“一祖三宗”里的杜甫大名鼎鼎,他至今仍是詩界的頂流,而其中最具特色的代表人物,則是大詩人黃庭堅。
黃庭堅,生前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對江西詩派的影響,黃庭堅甚至比杜甫、蘇軾更甚。因為蘇軾的詞不易模仿,黃庭堅的創(chuàng)作思路有跡可循、便于學習,所以黃庭堅追隨者很多。黃庭堅本人也非常喜歡指導詩壇后輩,因此黃庭堅在當時受到了非常多年輕人的追隨和擁戴,逐漸形成了以他為首的詩歌流派,他也自然而然地成為江西詩派的“詩壇宗主”。后來文人呂本中作《江西詩社宗派圖》,把以黃庭堅創(chuàng)作理論為中心而形成的詩歌流派取名為“江西詩派”,這便是江西詩派的歷史成因。
成就傳承千年,詩派影響深遠
江西詩派的影響力毋庸置疑,江西詩派的藝術成就和歷史地位,無論是在當時還是在現(xiàn)代都是非常高的。
江西詩派主張“奪胎換骨”“點鐵成金”“無一字無來處”等創(chuàng)作理念,詩風生新瘦硬,詩意跌宕起伏。江西詩派的影響更是遍及宋代整個詩壇,如楊萬里、陸游、姜夔等著名詩人都曾在藝術上受到江西詩派的熏陶。南宋的不少詩人從學習江西詩派入手,又朝著江西詩派所追求的“自成一家”的目標向前發(fā)展,后來都在藝術上達到了較高的造詣。江西詩派特色鮮明,它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標志著宋詩徹底突破唐詩的藩籬,形成自身的獨特藝術風貌,也是北宋文化發(fā)達、詩歌繁榮的一個標志,具有相當積極的歷史意義。宋代以后,其影響依舊連續(xù)不斷,甚至在晚清的文學史上依然閃耀著江西詩派的余暉。
江西詩派在當時的影響極大,不僅盛行海內,亦遠播海外。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國家和地區(qū)的部分詩人閱讀黃庭堅的詩集,有些詩人的創(chuàng)作甚至有模仿江西詩派的痕跡。作為中國宋代的一張文化名片,江西詩派的影響在多個國家和地區(qū)都有跡可循。
與此同時,江西詩派的精神也對千百年后的我們有著積極的影響。詩意江西作為江西文化的名片,依舊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影響力。江右多詩人,江西遍地詩,吐納之隙,俯仰之間,滿是詩的馨香,盡顯風流。2023年江西省文化強省建設推進大會系列活動之一、江西詩派高端學術論壇在九江舉行。專家學者、高校師生、文史愛好者、詩歌愛好者等數(shù)百人齊聚一堂,共話江西詩派的底蘊與創(chuàng)新。光影斑駁中,我們恍惚看到,近千年前,也是這么一群來自五湖四海的詩人,相聚在共同的文學追求下,激蕩出影響中國詩壇近千年的江西詩派。千年后的今天,在江西省大力推動文化強省建設的東風下,江西詩派孕育時代生機,也必然萌發(fā)新的機遇。
細品江西詩派的文學魅力
說了這么多,江西詩派的作品到底是什么樣的呢?其中的詩句又有哪些獨特的韻味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與細品江西古典文學的魅力。
嚴羽在《滄浪詩話》中將黃庭堅的詩列為“山谷體”,山谷體詩歌是元祐時期宋詩發(fā)展到高峰期的產(chǎn)物。它的特點是喜歡用拗句。所謂“拗句”,主要是將律詩中的句式和平仄加以改變,有意造成一種打破平衡和諧的效果,給人以奇峭倔強的感覺。山谷體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喜歡“用典”,這是一種使古人的意象和用語產(chǎn)生質的變化、化平凡為奇趣的語言煉金術,也是對前人用典法的一種發(fā)展,目的在于沿用前人之語而另立新意。
比如,黃庭堅在《登快閣》中寫道:“癡兒了卻公家事,快閣東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為佳人絕,青眼聊因美酒橫。萬里歸船弄長笛,此心吾與白鷗盟?!逼渲小翱扉w東西倚晚晴”的“倚”、“萬里歸船弄長笛”的“弄”,都有余味無窮、出人意料的效果;“朱弦已為佳人絕,青眼聊因美酒橫”則是體現(xiàn)了山谷體“用典”的藝術特色,活用了伯牙、鍾子期和阮籍的歷史典故。再比如《寄黃幾復》中,“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字面看起來很常見,但經(jīng)過巧妙的藝術構思,以故為新,在整體上取得了新奇的藝術效果。
黃庭堅作詩有三大特點:注重用字,重視句法,講究章法。注重用字,是指用字“要字字有來處”。每字每句,都不是輕易寫出來的,都非常注重對詩眼的錘煉?!盁o人知句法,秋月自澄江?!秉S庭堅論詩的句法時以秋月澄江比擬,足以證明他對句法的重視。而所謂章法,則是講究詩的結構曲折變化,但同時也不會固守詩法,而是要求最終超越詩法。他的這些理念和實踐特別契合當時詩人的需求,也為宋人開辟了一條新的創(chuàng)作思路。
詩意江西的精神傳承
文以載道,書以煥采。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引用了黃庭堅的詩“隨人作計終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正說明了江西詩派的精神價值,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勇于創(chuàng)新,有自己的精神、風格和吸引力。在新時代,江西詩派也給我們帶來了更多的啟示和精神傳承。
創(chuàng)新是江西詩派延綿千年的精髓。作為江西詩派的靈魂人物,黃庭堅特別重視求新求變的獨創(chuàng)性。黃庭堅倡導“奪胎換骨”的詩法。所謂“奪胎”,就是指變化發(fā)展前人的詩意為己所用;所謂“換骨”,就是指襲用前人詩意而在語言上多作變化。他強調“我不為牛后人”“文章最忌隨人后”“隨人作計終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就是說我們可以學習、模仿前人優(yōu)秀之處,但絕不是居于別人之后毫無靈魂地復制和照搬,而是要在熟悉的基礎上,真正地推陳出新。擁有自己的原創(chuàng)精神和特色,這樣的創(chuàng)新才能擁有持續(xù)的生命力。
此外,江西詩派的包容精神,也值得我們學習和傳承。江西詩派雖然以“江西”二字命名,但卻不拘泥于某一個地域,而是把所有有識之士聚攏到一起,擴大影響力。當時江西文風漸盛,黃庭堅的個人魅力也特別強,不僅本省的人傾慕,也有很多外地喜歡作詩、讀詩、品詩的人紛紛前來,而這也讓江西成為當時最重要的文化中心。在《江西詩社宗派圖》里,黃庭堅為領袖,其下依次列有25人,但許多都不是江西人。那為什么這些人可以成為一派呢?歸根究底,在于他們有共同的文化追求,以及一脈相承的著詩理念。保持開放,既是對自己的文化自信,又能聚集更多的力量,創(chuàng)造更多的價值。
詩脈傳承,生生不息。當年,江西詩派于大家林立間,另辟蹊徑,開創(chuàng)詩歌創(chuàng)作新天地,靠的是開放包容的有識之士創(chuàng)造的精彩絕倫的詩詞和兼容并蓄、博采眾長的文化氛圍;靠的是不拘泥于過去,而是守正創(chuàng)新、繼往開來的獨立和開創(chuàng)精神。從開放包容,到守正創(chuàng)新,風起江右,回響千年,更會引領未來江西綻放更加燦爛的文化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