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個人破產免責制度立法問題思考

2023-12-29 00:14:31叢沐萱
大慶社會科學 2023年5期
關鍵詞:破產法債務人債權人

叢沐萱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北京 100872)

在企業(yè)破產制度有所發(fā)展并逐漸趨于成熟的背景下,個人破產制度成為理論界和實務界關注的重點,并已有地區(qū)對此做出了嘗試。例如,深圳市出臺《深圳經濟特區(qū)個人破產條例》,成為國內個人破產立法的先行者。從國家層面來看,雖然到目前為止并未有全國統(tǒng)一的個人破產立法,但是國家正支持并積極推動個人破產制度的研究和建立,例如,《加快完善市場主體退出制度改革方案》明確提出:“研究建立個人破產制度,重點解決企業(yè)破產產生的自然人連帶責任擔保債務的問題。明確自然人因擔保等原因而承擔與生產經營活動相關的負債可依法合理免責。逐步推進建立自然人符合條件的消費負債可依法合理免責制度,最終建立全面的個人破產制度?!背酥猓罡呷嗣穹ㄔ阂矅L試以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qū)人民法院的司法實踐為視角,對自然人被執(zhí)行人負債數(shù)據、自然人被執(zhí)行人案件執(zhí)行不能情況以及司法實踐面臨的困境等方面進行了分析,就我國自然人破產免責制度的建設提出建議。

綜上可知,到目前為止,學界和實務界就逐步建立個人破產制度已經達成共識,而個人破產免責作為個人破產制度的核心原則之一也成為討論的熱點。雖然在域外法中不乏個人破產免責制度的立法先例和實踐案例,但是基于我國傳統(tǒng)社會文化以及獨特的經濟發(fā)展歷史和道路,簡單地移植域外做法并非明智之舉。建立我國個人破產免責制度的核心在于實現(xiàn)個人破產免責制度與我國社會環(huán)境和文化的完美嵌入,這勢必要求深入討論個人破產免責制度的理論基礎,在此基礎之上明確建立個人破產免責制度所應當遵循的原則,進而實現(xiàn)對規(guī)則制定層面的指導,尤其是對個人破產免責范圍的確定。

一、個人破產免責制度的理論基礎

個人免責破產制度是個人破產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免責制度產生之前,破產主要是作為債權人執(zhí)行債權的工具和手段存在的,旨在最大限度地發(fā)掘債務人財產;免責制度出現(xiàn)后,破產程序的推動主要依靠債務人基于免責可能獲得的經濟利益”。[1]目前我國建立個人破產免責制度的主要阻礙在于社會公眾對債務人利用債務人破產免責制度逃避債務導致債務無法實現(xiàn)的擔憂。對此,確有必要厘清個人破產免責制度的理論基礎。一般認為,個人破產免責制度的理論基礎包括債務人合作理論、債務寬恕與人道主義理論、社會效益理論,也有學者借鑒三維信用理論提出債務人信用資本理論對該問題做出了論述。

(一)債務人合作理論

債務人合作理論認為,對于債務人而言“免責”是一項極具誘惑力的利益,而債務人要想獲得此種利益,必須以配合個人破產程序的推進為對價,相反地,如果債權人拒絕合作,則無法獲得此種利益。英國立法中,個人破產中的債務人想要享受免責所給予的寬恕,必須獲得一份意味著其配合破產程序推進的“證書”,而美國立法中債務人無法免責的理由也大多是因為拒絕配合破產程序。[2]就債務人合作理論而言,在免責利益的誘惑下債務人積極配合破產程序,在程序方面的推進成本大大減少,債權人獲得清償?shù)母怕屎捅壤矔霈F(xiàn)顯著提升。這恰恰回應了我國司法實踐中所面臨的困境,即在債權人對債務人提起訴訟的情況下,債權人不僅會浪費自身資源,而且給有限的司法資源帶來負累,并且由于債務人本身可供執(zhí)行的財產所剩無幾,執(zhí)行程序并不能給債權人帶來收益上的實質提升。但是債務人合作理論也存在著自身的悖論,債務人合作理論導致的結果往往是被免責財產范圍的限縮,但如果債務人的大多數(shù)債務不能夠被免責,債務人自然沒有合作的動力,而這種動力又恰恰是此項理論指導下個人破產程序推進的基礎,由此便陷入了循環(huán)往復的怪圈。

(二)人道主義理論

在英國個人破產法以債務人合作理論為根基呈現(xiàn)出限縮免責范圍進而著重保護債權人懲罰債務人的狀態(tài)下,美國法受到人道主義理論的影響,將債務人的生存權和發(fā)展權納入基本考量的范圍,出現(xiàn)了取消“債權人同意”要件等一系列新的發(fā)展。[3]人道主義理論認為,對被債務淹沒的個人仁慈是破產免責的正當理由,生存權的價值高于財產權,在債務人已經陷入債務絕境的情況下再對其施加財產上的懲罰是極其不人道的行為,而把走投無路的負債人從債務中解放出來是人道主義的必然要求。[4]在此種理論的指導下,債務人可以獲得免責的范圍有所擴大,但隨之而來的是債權人的利益無法得到保障。正如前所述,部分國家立法在人道主義理論的影響下逐步放松對破產免責制度適用的限制,甚至取消“債權人同意”這一要件,這相當于運用強制手段迫使債權人為了債務人的“生存和發(fā)展”放棄部分債權,這顯然對債權人提出了過高的道德標準甚至是“道德綁架”。無限制地免責會引發(fā)道德風險,人道主義理論更適合作為對免責范圍“限制”的約束進而實現(xiàn)在保障債權人權利和尊重債務人生存權、發(fā)展權之間的平衡。

(三)社會效用理論

域外個人破產立法經歷了從債權人本位到債務人本位再到平衡債權人與債務人利益的發(fā)展,這種發(fā)展的動因之一是社會效用理論的提出。社會效益理論主張將不免責與免責的社會成本和效益進行對比,進而得出免責更有利于社會整體福祉增加的結論。但值得注意的是,社會效用理論同樣不認為免責是全部的、無限制的,而是強調限制破產免責的必要性,因為免責限制具有提醒債務人保持適當理性、防止惡意負債和穩(wěn)定信貸市場等諸多益處。

(四)債務人資本理論

債務人資本理論脫胎于三維信用理論,將誠信度、合規(guī)度和失信率分別對應于破產前、中、后的內心價值取向、破產規(guī)則遵守情況和破產免責后對外信用擴張能力,主張三者共同構成債務人的信用資本,并且三者之間相互支撐、影響和轉化。三維信用理論傾向于對債務人價值取向的判斷,但這種判斷必須借助于外化的衡量標準。三維信用理論認為破產免責制度必須具有兩個方面的功能,一是有效免除債務人的債務,減輕債務人的負擔,保證其必要的償債能力;二是幫助債務人重建信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實現(xiàn)破產后的信用擴張。[5]

二、個人破產免責制度所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破產法是各國立法差異最大的法律,各國個人破產立法在具備地域特色的同時也體現(xiàn)著時代的變遷,提出適用于我國文化背景、現(xiàn)實需要的個人破產免責制度的基本原則確有必要。

(一)兼顧個人和社會效益

兼顧個人和社會效益原則包括債務人與債權人之間利益平衡和個人與社會之間利益平衡兩個層面。債務人與債權人之間的關系具有天然的對抗性,過度保護任何一方的利益都勢必造成對另外一方的傷害。因此,我們首先應當依據人道主義理論和社會效用理論明確債務人是值得被給予“免責”這種社會福祉的,但是這種給予并非無償和無限制,而是以債務人配合破產程序的推進、限制破產免責范圍為基礎,即在破產免責限制上適用債務寬恕理念。雖然債務人與債權人之間的關系存在一定此消彼長的關系,但是二者并非絕對對立,通過規(guī)則的設置能夠實現(xiàn)二者的統(tǒng)一,進而實現(xiàn)社會整體效益的增長,這與社會效用理論相契合。

(二)以重構債務人信用為目標

我國目前并無全國范圍的個人破產法,既有的企業(yè)破產法基于企業(yè)在破產后人格歸于消滅的特點,也側重于對債權人的保護而少有對債務人的救濟和關懷。在個人破產立法的研究中,有學者認為基于我國信用體系并不完善、個人負債情況復雜和社會誠信環(huán)境有待強化的實際情況,個人破產也應當采取與企業(yè)破產相同的策略。但這種觀點忽視了個人破產中債務人作為“人”的屬性,忽視了個人破產與企業(yè)破產的根本區(qū)別所在,這種過于嚴苛的免責制度難免有矯枉過正之嫌,由此個人破產制度不但沒有幫助破產債務人重新投入經濟生產、融入經濟社會生活,反而相當于使用個人破產制度再次宣告了債務人在經濟社會中的死亡,長此以往不僅不利于債務人的生存和發(fā)展,也增加了社會不穩(wěn)定因素。同時,此種觀點也與目前世界的立法趨勢相違背。個人破產制度所解決的問題不僅僅是債權清償和分配問題,還包括如何保障債務人的生存權和發(fā)展權,重新構建破產債務人的社會信用,進而支持并促進其擺脫無法負擔的債務重新投入社會生活創(chuàng)造更多經濟和社會效益,正如王新欣教授所言:“個人破產立法要實現(xiàn)促進競爭、鼓勵創(chuàng)新、寬容失敗、保障生存的立法目的,并通過自由財產和免責等個人破產的特色制度激勵財務失敗的債務人積極融入社會、創(chuàng)造財富,客觀上達到使各方利害關系人減少損失或共同受益的結果,同時促進市場經濟發(fā)展、維護社會穩(wěn)定”。[6]

(三)嚴格限制破產免責

基于保護債權人利益、防止債務人惡意逃債的考量,應當對破產免責進行相對嚴格的限制。對破產免責的限制應當體現(xiàn)在適用前提和豁免財產范圍兩個方面。就適用前提而言,我們應當始終堅持只有“誠實而不幸的人”才能獲得法律的寬恕,否則個人破產制度就會被別有用心者用作逃避債務的工具,不利于社會整體信用體系的構建。“誠實而不幸的人”應當借助以下標準進行判斷:第一,債務人必須對債權人的追償行為積極配合,不得故意阻撓;第二,債務人能夠對大額的財產損失做出相對合理、圓滿的解釋;第三,債務人履行個人破產法所確立的各項義務。上述各個標準并非完全獨立,而是相互支撐和依靠,在具體司法實踐中不應當固守和拘泥于“標準”而應當根據債務人的實際處境具體判斷其能否成為個人破產免責的利益獲得者。相比準入條件上相對主觀的判斷標準,限制免責財產的范圍是更為可控的立法選擇。

三、個人破產的免責范圍

雖然個人破產立法在各國呈現(xiàn)出多元的理念和形式,但是共同點在于各國都未曾放棄對免責范圍的限制。一般來說,對個人破產免責的限制或從限制債務的類型進行,或通過規(guī)定不與免責的法定情形實現(xiàn)。

(一)不予免責的債務類型

在債務人的負債中,有些債務基于其自身特點不適合豁免。從比較法的角度來看,美國破產法規(guī)定特定稅收、欺詐債務、故意犯罪產生的債務、家庭關系債務、故意侵權債務、行政罰款、教育貸款和重大過失致人損害債務不可免責。英國破產法規(guī)定,破產后的擔保債務、法院罰款、家事債務以及撫養(yǎng)費、超額領取的社會福利和學生貸款不得免除。德國破產法還增加了用于融通程序的債務不得豁免。日本破產法也大致認同上述國家之規(guī)定。綜上可以看出,各國立法所劃定的不予免責的財產范圍主要是非市場因素形成的債務,除故意實施的侵權行為引起的債務、因法定義務所產生的債務、懲罰性債務、教育債務之外,有學者提出將因勞動關系和雇傭關系產生的債務也納入不可免責債務中。筆者贊同此種建議,因勞動關系或雇傭關系產生的債務是勞動提供者的生存保障,如果允許減免此種債務會導致勞動者生存困難,可能引起社會的動蕩,也并不符合破產法的立法目的。尤其是在我國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背景下,無論是《民法典》規(guī)定的“工程價款優(yōu)先受償權”,還是企業(yè)破產法所規(guī)定的職工債權優(yōu)先受償,都是對個人破產立法排除勞動或雇傭關系豁免的有力支撐。

(二)不可免責的事由類型

設置不予免責事由類型的目的在于防止債務人欺詐。債務人欺詐的具體表現(xiàn)為:(1)積極或消極地減少自身財產;(2) 不履行破產程序所規(guī)定的法定義務;(3) 短期內申請多次免責。[7]對于前兩項事由類型,只要債務人做出相關行為就可以明顯看出其主觀上的惡意,在司法實踐中較易識別。但對于短期內申請多次免責,雖然不排除有債務人將“破產后免責”作為一種“習慣”甚至是應對風險的手段和策略,但是也不乏有運氣不佳的投資者真實地遭受了損失。前者明顯地違背債務人合作理論,也沒有理由得到法律和社會的寬恕,破產法不應鼓勵。但對于后者,如果簡單地禁止其針對部分債務免責,不利于保護破產中的債務人,無法實現(xiàn)個人破產立法的目的。從近年來個人破產法的發(fā)展來看,各國立法或多或少都對個人破產的二次免責做出了一定的限制,其考量一方面是防止債務人依賴免責制度產生道德危機,另一方面也是促進債務人在破產后重建信用,以便更好地適應經濟生活,同時給予債權人向債務人發(fā)放借款的信心,因為在其獲得清償前債務人無法獲得第二次免責。

結合我國實際而言,在未來的個人破產立法中,同時規(guī)定不可免責債務的范圍和不可免責事由的類型,是在個人破產發(fā)展初期,平衡債務人與債權人之間的利益關系,穩(wěn)定社會經濟秩序,實現(xiàn)個人與社會利益平衡甚至共贏的最佳策略。目前,我國個人破產立法已有試點,在政策支持和現(xiàn)實需求的呼喚之下,全國性的個人破產立法指日可待。破產法的立法目的一方面是對債務人的債務進行集中、公平地清償維護債權人的利益;另一方面也是有效地將債務人從沉重的債務負擔中解救出來,賦予其重新開始的權利,通過正向的免責激勵債務人重新為社會創(chuàng)造價值,進而實現(xiàn)個人與社會利益的雙贏,由此也證成了個人破產免責制度的正當性。我國建立個人破產免責制度應當符合社會本質要求,遵循個人與社會效益平衡、以重構債務人信用為目標、嚴格限制免責范圍的原則,在個人破產立法的構建層面則應嚴格限制免責財產范圍并明確不予免責事由類型,由此既有利于實現(xiàn)個人破產法的立法目的,又不至于引發(fā)個人與社會的道德風險。

猜你喜歡
破產法債務人債權人
論自然人破產法的適用主體
南大法學(2021年3期)2021-08-13 09:22:32
主債務人對債權人有抵銷權時保護保證人的兩種模式及其選擇
南大法學(2021年5期)2021-04-19 12:26:12
惡意串通與債權人撤銷權解釋論的三維意蘊
法大研究生(2020年1期)2020-07-22 06:05:30
淺析債權人代位權行使的效力
淺析債權人代位權行使的效力
債權人放棄破產拍賣 玩具反斗城有望復活
玩具世界(2018年10期)2019-01-19 01:12:24
新破產法的適用范圍的思考分析
認繳出資制的問題與未來改進——以債權人保護為視角
商事法論集(2015年2期)2015-06-27 01:19:06
我國破產法的適用局限與完善建議
當代經濟(2015年20期)2015-04-16 05:57:20
破產抵銷權的法經濟學分析
昌都县| 广安市| 和林格尔县| 左云县| 盘锦市| 焉耆| 临漳县| 朝阳区| 文山县| 阳高县| 连江县| 阳西县| 米林县| 明水县| 杭州市| 凌海市| 沁水县| 东乡| 新泰市| 珲春市| 义马市| 龙口市| 常熟市| 娱乐| 平江县| 额尔古纳市| 滨海县| 页游| 越西县| 康平县| 霍城县| 墨脱县| 德州市| 横山县| 洛阳市| 西乌| 高淳县| 宜黄县| 瑞安市| 原平市| 阿克苏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