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會玲 張楓弋 通信作者 黃微 孫麗麗 夏芫(昆明醫(yī)科大學海源學院)
人體解剖學是對人體正常形態(tài)、結構、功能和發(fā)育規(guī)律進行研究的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是知識和信息技術融合的產物,在人體解剖學教學中,將線下課堂教學與線上教學相結合,構建了新的課堂教學生態(tài),既能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又能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人體解剖是醫(yī)學專業(yè)的基礎課程,是臨床醫(y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tǒng)的解剖學教學主要依靠語言描述和平面圖形,需要大量的空間想象力,從而影響了教學的效率?;凇盎ヂ?lián)網+”的線上教學,教師可以通過運用現(xiàn)代數碼技術建立高質量的教學資源庫,通過分享課前資料、自主預習、線上預考、課堂預覽等方式解決知識困難,進行課后回顧。從而實現(xiàn)平面知識的立體、三維可視化,學習的分段式,教學內容的個性化。
線上授課,又稱網上授課,它是指教師將課堂中的教學內容通過現(xiàn)場直播或錄像的形式傳達給學生。自線上教學理念問世以來,教育界迅速出臺了相關的政策,鼓勵各大高校積極推行線上教學,從而解決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局限性。但是,這種方法不能保證學生的學習狀況,也不能與學生進行直接溝通,如果網絡太過卡頓,也會影響學習的效果。
線下教學,也就是所謂的傳統(tǒng)教學,就是教師和學生在教室里進行面對面的交流,讓學生們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可以直接和教師或者同學交流,教師也可以在講臺上觀察學生們的學習情況。
在后疫情時期,線下教學受到了制約,線上教學已經從傳統(tǒng)的輔助方式轉變?yōu)榻逃囊粋€重要環(huán)節(jié)。研究結果顯示,采用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能有效地改善學生的學習效果。測試成績僅僅是對教學成效的一種評價方式,另外,參與感、滿意度、學習興趣也是影響學習成效的重要因素。人體解剖學最重要的就是讓學生了解和建構人體的構造,在傳統(tǒng)教學中,部分教師采用了死記硬背的方式,嚴重地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對課程的滿意度[1]。
人體解剖學是一門非常復雜的科學,包含了大量的理論知識和實驗技巧。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的情況下,可以把人體解剖教學分為以下幾個階段:在課前,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和網上的資源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擴大學生的解剖學學習資源;在課堂中,教師可以按照教學計劃進行教學,并通過線上平臺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跟蹤;在課堂后,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情況進行教學計劃的調整,并通過線上平臺進行課后的復習,從而使人體解剖學的教學得到有效實施。
(1)提前預習。
課前的預習可以讓學生對自己所學的知識有一個大致的概念,而不需要在教學中浪費太多的時間去學習。在課堂前,教師可以按照教學計劃安排教學任務,將預習材料傳送給學生,引導學生預習,并將預習任務交給學生,然后將預習中遇到的問題匯總到系統(tǒng)中。在預習階段,教師可以根據課本的內容采用問題導入法。問題必須切合學生的認識和興趣,并能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同時,題目也不能太難,以免影響學生的學習熱情。預習結束后,教師可對學生進行線上調查。在每個知識點中,將有5~10 道客觀題作為挑戰(zhàn),學生在指定的時間內完成,并將分數記錄在網上。
(2)教學過程。
在課程中,教師會依據預習反饋的信息對學生進行指導,并對學生的一些錯誤進行分析。在教室里,教師在課堂上利用三維解剖學軟件等信息化手段,引導學生獨立地觀察、解剖實物,對解剖學教學目標的重點和難點進行詳細的講解,并借助網上教學資源,運用案例分析、小組合作學習等教學手段加深學習印象[2]。教師可以采用“翻轉課堂”的方式,把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5~6 個人為1 組,在一起進行協(xié)作學習。
(3)評價和考核。
教師應結合學生在網上和課堂上的學習狀況,結合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和相應的內容,對課后的反思進行整理和總結。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構建多元的教學內容評估方法。科目考試的總分包括程序性測驗和期末測驗的結果,課程評價的結果包括線上學習、線下學習(課堂表現(xiàn)、小組表現(xiàn)、考勤、作業(yè)等),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在人體解剖學的教學實踐中,采用線上、線下混合的教學方式,在課堂上充分地激發(fā)了學生的積極性與學習興趣,使教師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同時也使教師能夠全程監(jiān)控教學,提升了他們的專業(yè)能力和綜合素質。
人體解剖學教科書的內容很多,但很難讓人看懂。在線上或者線下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中,教師與學生的交流是十分有限的,通過線上和線下的混合授課方式,學生們可以登錄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線上學習平臺,對以前的學習內容進行復習,也可以利用這個平臺進行預習。在課堂上,同學們只要把自己不明白的問題提出來,就能通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解剖學的各個方面,進而提升他們的自主性和學習興趣。
人體解剖學是一種很需要實踐經驗的學科。但是學校的教學資源相對匱乏,在網上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例如“校級精品課程”等網上的優(yōu)質教學資源來充實自己的教學內容。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從一定程度上解決訓練資源短缺的問題。
目前,在進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人體解剖教學中,不能只專注于教材,要將教學資源擴展到其他方面,這就要求教師利用現(xiàn)代技術建立一個豐富的體系,進一步擴大學生對學科的認識,實現(xiàn)“線上+線下”的有效實踐[3]。因為人體解剖學對實際操作的要求很高,學生也要通過實際的練習來加深對所學知識的了解,而如果沒有人體解剖實驗室,或者實驗室的環(huán)境不太好,那么實習的效果就會很差。這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先進的3D 和AI 技術,建立一個龐大的虛擬模型,模擬出一個人的身體,讓學生可以在這個虛擬的環(huán)境下對人體的各個部分進行分析。
由于學生的理解、學習、分析等能力的不同,教師要針對不同的學習特點,采用不同的線上教學平臺,以更好地適應當代學生的線上學習要求。教師要根據學生對不同教學平臺的接受情況來選擇合適的教學平臺。比如,最常見的社交工具——微信,它的作用在不斷增強,教師可以利用微信從以下兩個層面進行有效的教學。首先,教師要把自己的微信公眾號推送給學生,然后將教學相關圖片和錄像上傳到公眾號上。在上傳前,教師要搜集資料,突出重點和難點,去掉枯燥、重復的部分,讓解剖學的內容更加直觀。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讓同學們在微信的官方賬號中找到適合自己學習的素材。其次,教師們可以在群里討論人體解剖學方面的問題,然后讓學生們一起討論,讓他們根據自己的表現(xiàn)來判斷自己的學習情況,或者是學生在遇到一些不懂的問題時也可以在群里討論。如果教師能將這個平臺合理地用于人體解剖學的教學,那么就可以促進學生的學習,從而真正實現(xiàn)“線上+線下”混合教學。
總之,線上與線下混合教學是互聯(lián)網環(huán)境下的一種新型教育形式,它為人體解剖教學的設計提供了各種可能性,對課堂教學改革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可以最大限度地優(yōu)化和整合教育資源,使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合理地選用教材,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生獲得教師精心挑選的信息,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在此基礎上,學生能夠利用網上教學資源按照自己的興趣和需求來掌握相關的知識,從而使他們的知識面得到更多的拓展,對提高教學質量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1] 吳振宇,魯亞成,張婷,王玲,李輝,陳晶.線上線下教學模式在人體解剖學教學中的應用[J].解剖學雜志,2022,45(03):283-286.
[2] 胡兆勇,李新華,殷堅,劉艷麗.線下線上相結合的解剖學課程思政體系的構建[J].解剖學雜志,2022,45(02):174-175.
[3]尹金鵬,楊顯國,劉榮志,梁勝,張紅.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法在人體解剖學理論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2021,19(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