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虛實共生環(huán)境下數字人敘事的構成要素探析

2024-01-06 10:19:50袁小群
中州學刊 2023年12期
關鍵詞:虛擬空間媒介數字

馮 婷 袁小群

虛擬數字人(簡稱為數字人),源于美國的“可視人計劃”(Visible Human Project),廣泛應用于商業(yè)、社交領域,并被認為是現實世界人的具身媒介載體。數字人的廣泛開發(fā),開啟了人類數字化孿生人的序幕。因其具有的具象化、媒介化、理想化等特征,數字人給人帶來自身及他者視野下的由感官到心理認知上的特殊情感和意識,發(fā)揮著虛實兩儀空間的媒介鏈接作用,具備強有力的數字敘事功能,體現著具身在虛擬世界的延伸。

國內首部數字人的文件《北京市促進數字人產業(yè)創(chuàng)新發(fā)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提出:“利用數字人講好北京故事?!盵1]數字人“講故事”的能力極大地體現了數字人的存在價值,尤其在虛實空間媒介中如何進行“敘事”,是數字人發(fā)展的關鍵。數字人作為一種特殊的數字化媒體,有著典型的媒介敘事功能。在虛實共生的社會環(huán)境中,數字人敘事橫跨虛實兩儀空間,面向具身自然人及化身虛擬人,且交融面向,并不是單一于某一種敘事對象。其敘事自然既有媒介敘事特征,也有著敘事的融合性,數字人的敘事需要多元要素支撐,形成有效的敘事模式。

虛實共生交融的數字社會由一些具有產品類型的“個體”構筑而成,這些“個體”發(fā)揮著數字敘事的功能。近三年,不少學者從不同的數字敘事個體研究對象中提出敘事的特征及要素:劉濤在新媒體豎屏敘事研究中發(fā)現,“根植于傳統(tǒng)敘事理論土壤中的數字敘事學,受到‘技術變量’和‘故事變量’的雙重挑戰(zhàn)”,“媒介中的‘故事’與故事中的‘媒介’構成了數字敘事學的特征”[2]。劉國強等在對“帶ID”式遠程合影研究中發(fā)現,“物理身體‘技術缺席’和技術身體‘物理到場’的雙向投射邏輯”[3]。徐麗芳等提出,在虛擬現實的沉浸式互動敘事中主要包括“造夢般技術賦能”“高顆粒環(huán)境建構”“沙盒式敘事設計”[4]。錢燁夫等通過分析短視頻圖書營銷的數字敘事策略發(fā)現,數字敘事有著“敘事媒介的多模態(tài)性”“敘事模式的互動性”“敘事體驗的沉浸式”[5]。張利潔等從敘事實踐中的用戶視角出發(fā),提出虛擬現實敘事中“呈現故事”和“體驗故事”的技術優(yōu)勢和互動設計[6]。何天平在數字新聞敘事研究中發(fā)現,“講故事和數字技術在數字新聞敘事中起著重要作用”[7]。劉濤等在融合新聞的空間敘事研究中發(fā)現,“在數字敘事系統(tǒng)中,空間擁有自由的表征形式、靈活的組織方式、多維的輻射結構”[8]。景劍雄從電子繪本中地圖圖像互動敘事的研究中發(fā)現,“地圖創(chuàng)作者基于虛擬全方位空間融合的圖像交互、依托虛擬與現實空間組合的人圖交互兩種方式”,“能夠給用戶以切換空間的視角變化、觸感交互模式”[9]。

上述對不同個體數字敘事的研究,顯示出“敘事的故事邏輯”“敘事面向的虛擬現實空間”“敘事時間節(jié)點”“敘事技術需求”等特征和要素,但還比較零散,需要系統(tǒng)研究,且需要從虛實要素的角度進行全方位探討。結合已有研究,本文系統(tǒng)闡釋虛實共生環(huán)境下數字人敘事的要素,把“數字人即媒介”“數字人虛實共生空間”“數字人的孿生特性”“數字人的化身特征”等,統(tǒng)籌為“故事”“時間”“場景”“技術”等四種。

一、數字人敘事的內涵及特征

數字人歷經醫(yī)學輔助數字人、賽博格、虛擬偶像、元宇宙虛擬人等,日趨與人體接近且更有人文+科技的復合性,與人的感知度、認知度高度吻合。當主體實現由“人”到“非人”的轉化,全新的主體成為“后人類主體形象”,包括“賽博格主體、生命-佐伊主體、行動網絡主體”,形成后人類敘事轉向[10]。這些后人類形象,因其有著“人”的相似特征,有著人類的相關屬性,被人操縱,有了數字身份和地位。目前,數字人深入各行各業(yè),有著互動社交功能,這種功能通過敘事表達。敘事是敘述者(narrators)向受敘者(narratees)傳達某個真實或虛構事件(event)的行為和過程[11]。數字人作為一個特殊的敘述者,需要向所代表的自然人、其他自然人、其他數字人等受敘者講述個性化故事,由此建立數字交往關系。敘事能力是具身在虛擬世界實現角色塑造并長續(xù)發(fā)展的關鍵。

“數字人”是極具技術化身的存在,其技術特點通過其構成方式決定。而數字替身(avatar)是化身對真身的超越,能實現最激進的“離身性”想象,將笛卡爾二元論推演到極致——人可成為脫離身體的意識存在。元宇宙可永久保留人的數字分身,允許數字意識永生,代替原來自我[12]。數字人亦可擁有自然流暢的語音、快捷生成的外貌以及智能驅動支撐的心智內核,有數字活體、數字化身、數字人物形象、數字仿象等類型[13]。根據不同類型,可歸納為:數字建模驅動下的機械動作型數字人、幕后之人(中之人)操縱型數字人、AI智能自驅型數字人。不同數字人的技術層級、媒介延展性、交互程度等不盡相同,其內容生產、輸出模式亦不同。在不同的場景下,數字人需要針對不同對象進行差異性敘事,從而實現“數字人即媒介”“數字人媒介即信息”的作用。數字人不同于自然人,由CG建模、真人動作捕捉、3D軟件、傳感器、光學器件、智能語音、機器學習等技術構成,經歷了紙片人式的數字人、CG合成的動作捕捉型的數字人、元宇宙初期的多場景化智能化數字人等階段。未來還將在虛擬空間的開發(fā)下實現個人的虛擬分身,開啟自然人“第二人生”的新紀元。虛擬空間的核心在于數字場景。場景即數字人的生活世界,在場景中體現數字人的身份及價值主要靠數字化交流互動,亦即如何在虛實空間媒介中進行敘事,由此實現數字人高效的“敘事”模式。

數字人的技術日新月異,不斷地朝著智能型類人腦化方向發(fā)展。數字人代表具身自然人發(fā)揮著其化身或分身作用,除了有與具身較為接近的相貌,還應具備敘事能力,否則在虛擬空間里很難“立足”?;跀底秩俗陨砑礊槊浇?且具有連接虛實空間的媒介屬性,數字人的敘事效能直接影響數字人的價值。若數字人的外形、表情及動作等屬于塑造數字人的第一步,那么敘事則是塑造數字人的第二步,且這一步是彰顯數字人個性特征、人格魅力及社會地位的關鍵。結合數字敘事的概念,數字人敘事是基于自身橫跨虛實媒介空間的場景,面向其他數字人、自然人進行差異化的數字敘事,從而構建接近實體空間敘事特征的虛擬空間媒介敘事。數字人的敘事與其他媒介敘事的不同之處,在于其有著鮮明的虛擬場景匹配下的虛擬技術賦能,有顯著的虛擬敘事特征。

與其他數字敘事一樣,數字人敘事有著互文性和共生性特征。朱麗婭·克里斯蒂娃認為,互文性突出表現為文本之間的關聯性,強調同一個故事世界里可涉及不同故事,且彼此關聯、互補[14],傳遞給人們不同載體的感官體驗。在虛實兩儀世界里,打造一種沉浸式體驗,需跨越時空、跨界延展、多維流轉,且由多人參與創(chuàng)作。互文滲透體現在每一次文本創(chuàng)作、呈現以及互文網絡中,并在互文進展中為數字人的人格塑成提供基礎性文本支持,讓數字人在故事世界里成長,且在現實世界的映射下形成更加豐富的人格。

互文性是數字人敘事的核心機理,在互文性中有一種特性即為共世性。共世性展開的跨媒介實踐包括創(chuàng)作者對世界的“擴展”(extension)與消費者對世界的“探索”(exploration)。前者重在構筑世界、擴充內容,后者則為角色選定、遷徙游歷的消費過程[15]。數字人作為虛擬世界中的具象化代表,它的擴展性在于其跨越于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的邊界之間游移敘事,既注重現實世界的故事來源,又遵循虛擬世界的超現實邏輯。數字人作為虛擬化數字技術支撐的“人”,其所在的場景為虛實兩儀空間,本就具有奇幻性特質,如同奇幻小說。其敘事基于幻想的思維而產生,又與現實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將人的夢魘、精神、妙想等融入相關故事世界。數字人所在的虛擬世界猶如托爾金所著的《仙境的世界》中提到的“第二世界”一樣,充滿著幻想和未知[16]。通過人們對這個世界的探索,從而使數字人成為真正的敘事對象和媒介,并且與現實世界連接。其所在的虛擬世界與現世文化、宗教、社會、律法等同根源,且有著自身的運行邏輯?!疤剿鳌笔侨祟惿煜蛭粗拖胂蟮穆窂?人類會在敘事上表現出現實呈現、虛構與想象。伊瑟爾在《虛構與想象:文學人類學疆界》中提到,虛構是人類得以擴展自身的創(chuàng)造物,一種能從不同角度研究的狀態(tài)。他認為:“人總是既想了解自己已有的自我存在,又向往著未來,希冀突破自我,重塑自我,人既‘向心’又‘離心’地生存著?!盵17]數字人所在的虛實空間奇幻變化,給觀者提供了探索問題及積累體驗的過程。

二、數字人敘事的構成要素剖析

數字人敘事直接關乎數字人在兩儀世界的存在意義和價值。于消費市場而言,成功的數字人有著強大的數字敘事能力和轉場敘事技巧。無論在虛擬空間的敘事表達,還是在現實空間的互動,均能彰顯數字人作為虛擬空間關鍵要素的重要性。數字人作為一種媒介,和其他媒介一樣,有著內容(即故事)、時間、空間(即場景)、技術幾種要素。如此,才能保證其敘事順暢,實現其敘事的目的。各種要素并非單一化存在,而是交融互促,單一要素內部又有著細分要素,共同構筑了數字人敘事的良好生態(tài)。

(一)故事:數字人敘事的內容核心

數字人作為一種數字媒介,其媒介文本有其特別的表征形式特征。首先,數字人媒介是可視化技術賦能下的文本符號視覺轉向,以實現敘事對象的情感認同目標下的文本語義修辭上的情感轉向,以深度參與為方式的游戲化轉向[11]。虛擬現實對故事有著較強的依賴性,且每一個數字人自成“小故事”[18],通過一個個鮮活的故事表達,實現著數字人的“人生”價值。形成怎樣的故事邏輯、故事弧以及故事核等,則是數字人敘事的要素。

1.故事邏輯是數字人敘事的基礎

數字人所在的虛擬場景屬于沉浸式環(huán)境,故事被框定于一種“沉浸邏輯”中,傳統(tǒng)敘事中的文本符號已經不再符合觀者的視覺要求。人不再只是故事以外的聽故事的人,而是將自我放置于講故事+聽故事+體驗故事為一體的復合體中。文本符號被可視化符號、可感知符號、可交互符號等所代替。用戶不僅可以參與“編寫”故事,也可以參與“續(xù)寫”“改寫”“表演”“體驗”故事。也就是說,數字人敘事將會以虛實融合且多重符號、以具身體驗和精神參與為依據的可修改的敘事模式呈現。故事不再是一種“線性”模式,而是交叉且可以混序的故事邏輯。故事邏輯是數字人敘事的靈魂。建立怎樣的故事邏輯,直接關乎數字人的“生命”周期以及“生命”質量。

虛擬世界重在“虛擬性”特征,是人類“第二世界”的想象和實踐,是現實社會的拓展層,也是故事世界與現實社會的相互映射。顯然,好故事除了依托的媒介,還需要有合理的底層邏輯。首先,從認知層面而言,讓用戶形成清晰的認知邏輯是數字人故事的第一步,數字人的人格底色是認知邏輯的關鍵。其次,從感知層面而言,讓用戶有全方位的感知邏輯,故事色彩的“明暗”“深淺”,是數字人故事好看與否的關鍵。故事色彩,又可以稱為故事的情感,怎樣的情感主線邏輯直接關乎數字人面向的對象,也是數字人敘事是否成功的核心。最后,從互動層面而言,用戶參與互動的程度關乎數字人的“社交力”。這猶如自然人,互動程度與效率是人作為媒介發(fā)揮功能的重要指標。數字人的互動敘事是底層邏輯的關鍵點,不僅是通達虛實兩儀空間,還是虛擬世界里故事互動的關鍵。故事中的新舊故事也均可通過互動敘事得以融合,新的故事不斷疊加又產生新的故事,從而吸引用戶不斷關注。

2.故事體量是宏大敘事包容下的微觀敘事

故事有體量之分,傳統(tǒng)敘事講求篇幅、規(guī)模,有宏大敘事和微觀敘事,有大故事和小故事。數字人敘事并非宏大敘事,因每一個數字人作為個體在虛擬世界中實則微小,形成的敘事是小故事。一個個小故事相互關聯,便成為一個個中等規(guī)模敘事,進而形成大規(guī)模敘事,在相關群體間形成某種集合效應,由此產生某種敘事磁場。每一個數字人都是帶有精神價值的個體,敘事風格也會接近幕后現實社會人的日常敘事風格。有的人喜歡長篇大論,有的人偏愛精簡輸出。正是因為數字人的微觀敘事豐富且細膩,才能構筑形成宏大的多元敘事。

3.故事核是人類理想化精神的呈現

故事核主要包含核心世界觀和核心文本(元故事)[12]。無論媒介形式如何轉換跨越,故事所涵蓋的精神價值、情感取向以及信念意志不應在敘事主線上出現偏移。對于數字人而言,即使其敘事有“神話”“奇幻”“虛擬”“超現實”“理想”等特征,其故事核仍然有一條穩(wěn)定的情感線,給用戶提供某種情緒。用戶因沉浸于這種情緒而與數字人的敘事情緒共振,實現數字人敘事絕佳境界。

數字人的故事核自帶人類理想化精神,現實世界里難以實現的可以在虛擬世界里實現,如數字替身的永生性、人類具身無法企及的天性、理想化的人格呈現等。因此,數字人故事核是超現實的,這正是數字人極具魅力之處。數字人所在的虛擬空間猶如人類“造夢空間”。人類不斷追求體驗,注重體驗。無論是極限挑戰(zhàn)、探險旅游、網絡游戲、劇本殺,還是以沉浸體驗為賣點的元宇宙,都是人類不斷在探索體驗和擬真現實感上的一種追求和需求,是生理和心理的雙重需求。數字人作為人類在另一空間的孿生人,能構建實體具身無法企及的理想,并能數字化踐行實體空間中無法實現的行為,其實現理想和行動路徑是通過敘事來呈現的。

(二)時間:數字人敘事中呈現的生命價值

時間是對生命長度的丈量,也是人表達存在感知度的方式。隨著時間的蔓延,人們有了對事件的規(guī)劃,形成敘事布局,并通過敘事呈現不同時段的事件。在元宇宙世界,個體對時間速度沒有了常態(tài)化理解,具有獨特的時間概念,導致敘事狀態(tài)的變化。

1.時間速度是無序無界的狀態(tài)

馬克思說:“時間實際上是人的積極存在,它不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的發(fā)展的空間?!盵19]時間對于具身個人而言,是無形的,亦是現實存在。經過時間的蔓延,不同人有快有慢,存在于個體對時間的概念化中,生命由此得以進程化發(fā)展。在元宇宙中,時間變得虛無縹緲,可以無盡且長久地存在??苹眯≌f《三體》講述了女主人公葉文潔陷入黑洞16天后,黑洞之外的世界已經跨過了1890萬年了。宇宙黑洞與地球時間不相速,元宇宙有著無時間限制的特征。數字人使自然人逃避時間的限制,可以變得沒有壽命的界限。人借助替身在元宇宙中得以永生,賦能數字人無時間概念的敘事機遇。敘事本就可表達過去、現在及未來,而數字人作為媒介,自身可呈現有時間性和無時間性內容。

2.時間概念是個體化自我的認知

時間對于個人而言有一個參考值,時間的長與短、快與慢,是個人相對性的概念。虛擬世界中的數字人對時間是一種碎片化的認知,因其去中心化本就無時間界限。不同數字人之間對時間的認知不盡相同,現實世界的時間被肢解、被重構?,F實時間被隱匿于每一個數字人的背后,不再如現實社會有了時間的共識性,而時間共識性的缺失又使得數字人的敘事變得碎片化、無序化。將現實時間作為參考,數字人背后的幕后人將自己的歲月感知、時間觀念融合進敘事中,由此形成有個性的敘事。例如,數字人之間進行交流時會將現實時間在虛擬世界中表達,而虛擬的時間也會時而出現,必然導致有如《盜夢空間》中的多元時間重疊。這種時間的無序化使敘事內容也呈現碎片化、隱匿化、延時化、倒序化等多重特征,使數字人的敘事變幻無窮,甚至會發(fā)生時空錯位,而這又正是數字人敘事的魅力之處。

3.時間無序是故事感染力的關鍵

時間的無序性增添了數字人敘事的感染力。在數字人敘事的過程中,時間不再受現實世界中線性流逝的限制,以靈活和自由的方式呈現。這種時間的無序性為數字人敘事者提供了豐富的創(chuàng)意空間和表達手法,為敘事者自身以及受眾帶來豐富多樣的體驗。

時間的無序性使得虛擬敘事打破線性敘事的限制,呈現出更加復雜和多維度的故事情節(jié),如通過倒敘、閃回、時間跳躍等手法,將不同的時間片段交織在一起,使故事撲朔迷離、引人入勝。此外,時間上的靈活處理有助于突破現實世界中傳統(tǒng)的敘事模式,為受眾帶來全新的故事體驗,而時間的無序性有助于強化故事的情感表達。正是由于虛擬敘事中不同的時間片段交織在一起,某些關鍵時刻和細節(jié)被突出,使受眾深刻地感受數字人的內心世界和情感變化,更好地展現出故事的多重時間和多個維度,受眾由此可深入地思考和解讀故事的主題和意義。再者,數字人作為自然人的孿生體,其差異化的內心感受會導致自身內心的矛盾沖突,時間的無序性進一步為數字人敘事增加了深度和層次感,帶來了參與感和投入感,增強了數字人敘事的藝術感染力。

(三)場景:數字人數字敘事的空間背景

元宇宙生活雖然具有分身性的沉浸式體驗,其本質還是生產。每個用戶、用戶的每次體驗的過程均為內容生產的過程?!拔摇钡囊磺行袨檐壽E都是在發(fā)布信息,是“在場即生產”[20],并由此形成匹配不同場景的敘事。

1.持續(xù)在場是人工智能永動的理想

在現實空間中,身體會隨著空間轉移而發(fā)生轉移,而敘事則可以觸發(fā)空間沉浸,會因為有關某一空間回憶的敘述而使讀者轉移進所珍藏的景觀中[21]。在虛擬空間中,空間變幻快,可實現無時段界限,無時間成本,甚至可以通過技術實現多元空間的融合,并在古今中外的各種空間中進行轉換,更易出現奇幻、神秘、隱匿空間。虛擬空間的“人”是一次身體的分割,分身可以多身份、多形態(tài)地進入空間,由此實現了持續(xù)在場,而不同于現實空間具身的單一獨立性。

數字人的身體依托各項技術進入元宇宙,用戶在現實世界的體驗并非被割裂拋棄,而是會進行創(chuàng)新再造;虛擬空間中的體驗等也會被同等帶入現實空間中,并通過當下AIGC技術①驅動的虛擬空間智能持續(xù)永動,使得持續(xù)在場成為可能。在數字孿生技術支持下,數字人的幕后人身體作為媒介得以延伸,空間也得以無限延伸,并通過數字關系網絡確保元宇宙場景中用戶的身體持續(xù)在場[22]。

2.空間沉浸是技術賦能下的快感

元宇宙之所以被稱為“終極媒介”,在于其超越其他媒介空間的體驗感。它提供了高度沉浸感,全身心沉浸式融入。“沉浸”是一種生產臨場感覺的能力:現實世界的感覺被消除,一切感知被虛擬空間中的感覺取代,使人產生參與體驗的快感。高度沉浸的感知可以用光、影、3D、全息技術等構建而成,并與人的觸覺、聽覺、視覺等生物體的本能緊密結合,形成了具有社會文化體感知的人文融合生理的全新感知度。這亦是一種空間敘事的全新形式。

不同于傳統(tǒng)敘事,數字人融于虛實共生敘事空間,從傳統(tǒng)媒介空間到數字媒介空間,再由數字空間到傳統(tǒng)媒介空間,不斷轉換,吸納各自空間給人的臨場體驗,從而不斷形成融合沉浸帶來的快感。這種快感通過空間敘事得以實現,也正是這種虛實共生的空間敘事,給數字人敘事帶來全新的體驗感,讓自然人不斷自主地進入,且將數字人化身賦予了更豐富的精神超驗感。

3.空間創(chuàng)新是交互參與感的加持

與現實空間的“鋼筋、水泥、建筑物料”等支撐起來的非移動、非穿越、非固化等截然不同,虛擬空間是基于3D建模和渲染、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計算機圖形(CG)等多重技術建構而來,使現實空間數字化再現、現實空間重構、虛實空間融合、虛擬空間創(chuàng)意建構等,為數字人敘事的故事情節(jié)提供背景、環(huán)境和情景。

心理學家斯金納認為,情感是一種人類行為,可以通過環(huán)境刺激來塑造和控制。他提出了“強化”和“懲罰”這兩個概念,認為它們是影響情感形成的主要因素[23]。這表明,空間對情感有著重要的影響,沉浸式空間刺激了人的感官、心理,激發(fā)了敘事互動性及參與感。在虛擬空間中,物理性特征被消除,受眾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故事的主題氛圍和情感,從而增強了交互及參與感,為敘事交互性和參與感的實現帶來可能性。虛擬空間中的光線、色彩、布局等元素較實體空間都更易搭建,極大地降低了人力及時間成本。數字人可隨自身喜好選擇、搭建、變換敘事空間,且空間也可隨著情節(jié)的變化實時智能化變幻。例如,壓抑、陰森的氛圍會智能化生成昏暗色調的空間背景,而輕松、愉悅的情感則會由明亮的色調來傳達。這些虛擬空間元素可以幫助創(chuàng)作者創(chuàng)造出更加有臨場感的故事情境,讓數字人具身及其受眾更容易投入和感受故事的情感。同時,數字空間也為受眾提供了無限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人們通過虛擬技術創(chuàng)造出各種奇特、夸張、創(chuàng)新的數字空間。這些空間可以超越現實世界的限制,為人們帶來全新的視覺體驗和認知。數字人敘事正是在空間的不斷創(chuàng)新中交互及參與,從而豐富了敘事的維度及層次。

(四)技術:數字人敘事的實感效應

故事信息包含元素間的相互連接、節(jié)點交錯以及激活共振,因而可以借助其非理性、非邏輯性的內容特點實現信息、觀點的入耳、入腦、入心式傳播。人的主體性又隨著媒介的增強可能日益異化為另一種媒介——信息的發(fā)布不再取決于自我而是受制于非自我。

1.3D仿真技術是數字人“真人”化的工具

鮑德里亞認為,仿真是“一種策略性幻覺”,并非對真實的仿造,而是對真實的擬仿[24]。數字人3D技術通過計算機技術創(chuàng)造出來的虛擬人物,具有外貌、聲音、表情等特征。數字人本身具有“真人”化身,通過角色建模和材質貼圖制作、骨骼綁定、表情基設計、驅動(手K/面捕/動捕)、渲染等步驟,實現數字人立體化特征,在不同的媒介中展現出一致的形象和性格特點,以促進數字人敘事中的主角或重要角色塑成。

故事元素使數字人在不同的媒介中進行互換、拼貼、改編,以創(chuàng)造出更為豐富和復雜的敘事體驗。對內容生產而言,3D技術的優(yōu)點在于可脫離現實世界,構建出極具想象力的純虛擬環(huán)境。用戶則可以在敘事過程中扮演環(huán)境中的角色,自由行走,產生良好的沉浸感和互動體驗[25]。虛擬現實技術延伸的敘事與3D仿真技術相結合,有助于實現超實感場景及虛擬情節(jié)穿插,全新的意義世界也得以全方位呈現,讓觀眾更易沉浸在故事敘事中。例如,在《盜夢空間》里,夢境層級之間的場景引人入勝,在雪地、城市和失重狀態(tài)之間不斷穿梭,讓觀眾沉浸其中得到多重體驗。

3D仿真技術包含建模流程,其工作流程包括概念策劃、建模、圖形、材質、照明、渲染等環(huán)節(jié)。這些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既存在于場景搭建上,也涉及數字人自身的設計,形成逼真的數字人形象以及動作直接關聯數字人敘事效果。事實上,利用3D技術可實現的畫面語言和敘事語言,已經成為動畫電影的主流表現手法[26]。在虛實兩儀空間,這種技術參與到數字人與自然人、數字人之間的場景化互動敘事,通過構建合理的敘事結構,3D仿真技術使虛實媒介建立連接和過渡,以實現沉浸式、場景式對話,達到最佳的敘事效果。如在與自然人進行互動和交流時,數字人3D仿真技術讓受眾作為參與者融入故事,以增強故事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從而實現豐富形式的表達。3D仿真技術與創(chuàng)意思維結合,有助于在故事策劃及敘事的安排上跳出傳統(tǒng)的線性思維模式,繼而用技術輔助敘事,更好地敘述故事、渲染畫面。但3D仿真技術也要與整體故事元素匹配流暢,使之成為不機械化且具有生命力的藝術,將技術緊密嵌入敘事。2023年熱播劇《異人之下》中飾演二壯的演員叫厘里,是阿里創(chuàng)建的AI數字人。厘里可與真人演員即時交互,表情變化細膩,面部肌肉運動逼真,眼神情緒互動感人,借助3D仿真技術,讓觀眾分不清數字演員、真人演員。厘里作為一名數字演員,在劇播出后和真人演員一樣,參與各種活動,如在動畫電影《鈴芽之旅》聯合宣發(fā)中,參與跨次元聯動,實現了多場景下的敘事。

2.識別感知技術是數字人精神獨立的法寶

識別感知技術通過各種傳感器、算法對現實世界中的物體、環(huán)境、聲音、圖像等信息進行識別和感知,從而實現對客觀世界的理解和分析。數字人作為虛擬空間的“我”,是基于計算機技術、圖形圖像處理和人工智能等手段所創(chuàng)建的虛擬人物或形象,需要敏銳地識別環(huán)境以及敘事場景信息。數字人可以利用識別感知技術來增強其逼真度和互動性。例如,通過人臉識別和表情識別等技術,數字人可以更好地模擬真人的表情和動作,提高其交互性和逼真度。

首先,利用識別感知技術,數字人可以更好地適應不同的媒介形式和平臺,實現跨媒介的敘事表現。例如,在電影、游戲、VR、AR等不同的媒介平臺上,數字人可以借助識別感知技術實現更加逼真、自然和交互性更強的表現效果,從而滿足不同平臺用戶的需求。其次,識別感知技術能增強數字人敘事的交互性和沉浸式體驗。通過語音識別、手勢識別、面部表情識別等技術,用戶和數字人的交互更加逼真和自然,從而獲得深入的沉浸式體驗。這種交互性和沉浸式體驗可以增強用戶參與感和黏性,提高數字人敘事的影響力和感染力。最后,識別感知技術可促進數字人敘事的智能化和個性化。通過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等技術,數字人自動識別和分析用戶的行為和偏好,進行更加智能和個性化的敘事呈現。這種智能化和個性化有助于滿足用戶的需求和喜好,拓展數字人敘事的應用范圍和表現方式,提高數字人敘事的吸引力和競爭力。

數字人的識別感知技術在敘事方面有著廣泛的促進應用。數字人借用識別感知技術,能感知環(huán)境信息,更好地與用戶進行互動,為敘事增添更多的真實感和沉浸感。例如,通過人臉識別技術,環(huán)境信息和交互方的面部信息被捕捉并傳輸到數字人模型中,并根據環(huán)境信息和交互方信息進行相應調整,增強了用戶的參與感和體驗感。以虛擬偶像演唱會為例,通過人臉識別技術,觀眾的面部信息被捕捉并傳輸到虛擬偶像的模型中,使得虛擬偶像能夠根據觀眾的情緒變化進行即興表演,增強了觀眾的參與感和體驗感。同時,虛擬偶像還可以通過感知觀眾的掌聲、歡呼聲等聲音信息,與觀眾進行互動,使演唱會更加生動有趣。此外,數字人的識別感知技術用于歷史人物的再現有著較好的效果,通過采集歷史人物的音容笑貌等特征信息,再利用人工智能技術進行模擬和再創(chuàng)造,可以生成逼真的歷史人物虛擬形象。經過環(huán)境感知后的互動敘事,為歷史事件的講述增添了更多的真實感和可信度。如中華書局在110周年慶之際,推出了全國首個超寫實數字歷史人物蘇東坡,在《2023中國詩詞大會》上大放異彩,“蘇東坡”與現場的主持人以及百人團選手進行即時互動,以“歷史情景再現”的形式為選手出題。數字人的識別感知技術在敘事方面具有很大的潛力,可以為故事講述提供更多的創(chuàng)新方式和互動體驗,讓觀眾更加深入地融入故事情境。

3.AIGC技術是數字人融于虛實兩儀社會的動能

AIGC技術作為一種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被利用于數字人形象的生成,且能幫助數字人實時與自然人無縫互動,由此增強敘事情節(jié)的真實感和沉浸感。AIGC技術通過生成算法提高內容創(chuàng)作的效率和便捷性,降低了成本和門檻,使得數字人能夠更加靈活地參與到敘事過程中。根據用戶的需求和喜好,可以通過給AI工具發(fā)送指令自動生成符合要求的數字人聲音、語言、行為、性格等,甚至可表達復雜和真實的情感,如喜、怒、哀、思等,從而增強敘事情感的表現力和真實度,且能幫助數字人實現與自然人、與其他數字人之間的高仿真交互體驗,更加貼近人類日常交流的習慣,讓數字人在虛實共生敘事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AIGC技術應用于數字人表達以及語境場景構建、交互場景設計等多方面,有效提升了數字人敘事的效率,也成為未來元宇宙世界離線持續(xù)自動生成式的核心技術之一。用戶不再需要持續(xù)守候于互聯網中,只需“喂養(yǎng)”個人孿生數字人到一定階段,便能形成有個性、自主性、能動性的敘事個體。隨著Diffusion模型逐漸成熟,AIGC技術還能協(xié)助用戶“培育”數字人自身的創(chuàng)意潛力與個性,從基礎的個人形象和情緒表達開始,逐步深入到高級的創(chuàng)作形式。AIGC技術賦能數字人能自動化處理大量的數據和信息,快速準確地感知用戶的意圖和需求,實現個性化和精準化服務,提高敘事的效率和質量,并促進數字敘事的發(fā)展。如湖南衛(wèi)視《你好星期六》虛擬主播小漾搭載了AIGC技術后,可在節(jié)目中與真人主持人及嘉賓進行實時互動;AIGC技術賦能打造智能聲線、嘴形,讓逝去的歌星鄧麗君、張國榮得以“復活”,重展歌喉,并能神奇般創(chuàng)造新的歌曲,這無疑增強了數字人敘事符號的靈活性和生動性。

總之,數字人AIGC技術作為一種不可或缺的技術,將為未來的數字世界帶來廣闊的可能性。數字人AIGC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和推廣,將為數字人敘事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增強其真實感、表現力和交互性,促進其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

結 語

對數字人敘事要素的解析,有助于厘清“數字人”虛實共生體的敘事邏輯,方便數字人開發(fā)者以及數字人敘事創(chuàng)意者對數字人的功能、敘事方向以及與虛實共生世界的交融進行解讀。“故事”作為數字人敘事要素的核心,其“好聽好看”直接關乎數字人敘事內容質量高低;“時間”是數字人在虛擬空間敘事中的關鍵,提示著數字人有別于自然人,時間觀念將在虛擬空間中消失;“空間”是數字人橫跨虛實兩儀空間的連接點,帶來的沉浸式體驗得益于空間敘事的跨越;“技術”是數字人數字敘事的核心力量,精細度以及匹配度直接關乎數字人與自然人的緊密關聯,直接影響到故事、時間、空間在數字人敘事中的功能呈現。無論數字人敘事要素怎么新增或者融合,均離不開傳統(tǒng)敘事的“精神”之所在,講述的故事始終源于真實世界又高于真實世界。

數字人作為虛實兩儀世界的主體媒介之一,四個敘事要素之間互為關聯及互動,形成了一個數字人特有的完整敘事生態(tài),在這個生態(tài)體系中運行才能實現高效敘事模式?!肮适隆弊鳛閿底秩藬⑹碌暮诵囊?講故事的技巧、故事核的塑造、故事體量的規(guī)劃等直接影響數字人敘事效果。在數字人虛實交融的故事中,現實時間和虛構時間常常交織在一起,在虛構的情節(jié)和現實元素之間切換,使故事情節(jié)呈現多樣性和豐富性。數字人作為虛實兩儀空間的化身載體,在虛擬場景中進行超實感“體驗”,只有虛實融合的場景,才能真正實現數字人場景的應用性,且能有效地參與數字人敘事。數字人技術為數字人的敘事提供了虛實共生的可能性,數字人的形象外表及其內在精神核的外化表現,均需技術支撐。在后續(xù)的研究中,需要對數字人敘事的要素進行邏輯及其優(yōu)化路徑解析。

注釋

①2022年9月,中國信通院和京東探索研究院共同發(fā)布了《人工智能生成內容(AIGC)白皮書》,將AIGC定義為“既是從內容生產者視角進行分類的一類內容,又是一種內容生產方式,還是用于內容自動化生成的一類技術集合”。本文將AIGC概括為伴隨著網絡形態(tài)演化和人工智能技術變革產生的一種新的生成式網絡信息內容。

猜你喜歡
虛擬空間媒介數字
虛擬空間設計中的關鍵技術分析
基于虛擬化的相向行駛車輛間通信機制的研究
媒介論爭,孰是孰非
傳媒評論(2019年7期)2019-10-10 03:38:32
書,最優(yōu)雅的媒介
好日子(2018年9期)2018-10-12 09:57:18
答數字
歡迎訂閱創(chuàng)新的媒介
數字看G20
南風窗(2016年19期)2016-09-21 16:56:12
淺談室內設計中虛擬空間的表現
雪蓮(2015年8期)2015-11-28 19:34:33
反思媒介呈現中的弱勢群體排斥現象
新聞前哨(2015年2期)2015-03-11 19:29:26
成雙成對
西充县| 玉门市| 瑞丽市| 保康县| 厦门市| 清远市| 修武县| 临西县| 冕宁县| 新余市| 那曲县| 文安县| 休宁县| 广宁县| 潼关县| 西贡区| 朝阳县| 怀集县| 阳谷县| 绥芬河市| 温泉县| 隆化县| 哈巴河县| 台中县| 壤塘县| 谷城县| 沁源县| 加查县| 秭归县| 碌曲县| 潼南县| 马鞍山市| 北京市| 光山县| 益阳市| 融水| 开江县| 八宿县| 汶川县| 新乡市| 缙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