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東
初中信息技術課程具有針對性強、難度大、問題抽象等特點,給學生學習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傳統(tǒng)的初中信息技術課卷注重以理論為基礎,進行“填鴨式”的教學,教師單純地向學生灌輸知識,這就造成了課堂氛圍不活躍,學生學習興趣不濃的現象出現。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應用性和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教師應該讓學生多學多練,切忌照本宣科。
任務驅動是讓學生在完成具體的任務實踐中進行學習,給學生提供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識脈絡,以探究性問題為出發(fā)點,激發(fā)學生對知識的探索欲。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任務”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和解決問題。
一、營造真實情境,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
在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法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真實的情境,設計含有信息技術的實際任務,使學生能夠在一定的情境中接受任務,從而對下一步要探究的內容產生強烈興趣。
例如,在介紹圖畫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收集學?;蛘呷粘I钪械恼掌?,用畫圖的方式來重現校園內外的景色。此時教師提出問題:“圖畫比文字有什么優(yōu)點?”“你是怎么畫出這幅圖的?”通過這樣的引導性問題,促使學生深度思考,從而引出這堂課的內容。接下來,教師可以根據本節(jié)內容,給學生設計一系列的驅動任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在課堂中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對網絡中的圖像進行搜集、整理、編輯、加工等工作。教師通過情境引入、學生自主學習等方式,使學生在多項任務中鞏固所學到的新知識和新技能,從而達到提高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目的??偠灾瑢⑷蝿镇寗咏虒W法應用到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要將任務本身對學生的吸引力和挑戰(zhàn)性表現出來,讓他們能更好地掌握并運用所學的知識與技能。
二、明確教學任務,提升學生動手能力
任務驅動教學法強調提升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能夠在任務推進過程中,掌握所需的知識與技能。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要明確教學任務,針對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不同的學習任務,讓每名學生都能在任務的進行中得到提升。
例如,在學習“圖像的基礎處理方法”時,教師可以設置一個題目叫作“我的? ? ? ? ? 旅行筆記”,并利用電子相冊等應用場景,讓學生掌握照片處理的技能等。在設計學習任務時也要注意多樣化,教師可以給不同的學生設置不同的任務路線,讓每名學生都能選擇自己喜歡的照片,并進行照片處理。教師通過設置由淺入深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循序漸進地掌握所需要的技能,不斷提升動手能力,使他們的學習過程更具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教師還可以建立激勵機制,通過設置適當的挑戰(zhàn)性要求,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這樣既能給學生帶來成就感,又能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他們的自信心,提升他們的學習動力。
三、開展總結評價,鞏固學生學習成效
在完成教學任務后,教師和學生對任務的總結和評估是必不可少的一環(huán)。通過自我評估、學生互評和教師評估等多種評價方法,學生將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方法和總體完成情況進行了總結。教師還要對任務的預期教學效果進行評估,對于完成任務比較好的學生,要適時地給予表揚和鼓勵;對于表現不佳的學生,也要給予一定的幫助;對于操作有誤的學生,要適時引導和糾正。
例如,在圖層應用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采用分組教學法,將教學任務分成若干個部分,讓學生從不同的層次來創(chuàng)作作品,并介紹自己的創(chuàng)作經歷及作品的內容。同時,每個小組成員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可以相互討論與交流,將各自的方法和思路進行有效融合。在演示環(huán)節(jié),每個小組派出一名學生代表介紹自己團隊的作品,其他小組學生可以就該作品提出問題,然后不同小組之間互評,最后教師給每個小組打分。這種方法不僅提高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引導功能,提高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效果,還可以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達到教學目的。
總之,要解決初中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難題,教師應切實提高課程教學的有效性,讓學生喜歡上這門課程,并不斷提升自己的信息技術水平。因此,教師需要對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有效運用途徑進行研究,探索多元化的教學策略,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教育。隨著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優(yōu)越性得到充分體現,學生在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的過程中,也會有一種成就感與滿足感。
(作者單位:江蘇省儀征市實驗中學東區(qū)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