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衛(wèi)東
(焦作煤業(yè)集團趙固(新鄉(xiāng))能源有限責任公司,河南 新鄉(xiāng) 453000)
沿空留巷技術憑借其無煤柱優(yōu)勢成為了我國煤炭綠色高效開采的發(fā)展方向之一[1],切頂自成巷技術取消了巷旁充填體,是近年來一種新型的沿空留巷方式[2-3]。該技術利用頂板定向切縫技術,切斷巷道懸頂結構,削弱巷道上方力的傳遞[4]。目前,國內礦井大多采用聚能爆破技術進行切頂,其技術體系和裝備也逐漸完善[5]。
目前,國內學者對沿空留巷問題進行了大量研究,何滿潮等[6]認為煤層開采后頂板的空頂面積較大,導致下方的支撐物產生變形,并且產生了應力集中現(xiàn)象,為了使堅硬頂板產生破斷,提出了爆破切頂預裂技術。預裂切頂主要通過人為干預減小巷道頂板懸臂梁長度,讓回采動壓向深部轉移,減輕其對留巷區(qū)域附近煤體的影響。王晉勇等[7]基于數(shù)值模擬分析了不同開采距離下圍巖結構的演化規(guī)律,配合采用深孔聚能爆破技術實現(xiàn)了深井頂板堅硬致裂。王炯等[8]研究了切頂后留巷區(qū)域頂板的應力分布和應力傳遞,明確了切縫角度和切縫高度對應力優(yōu)化的影響。上述學者的研究推動了我國沿空留巷切頂卸壓技術的發(fā)展,但在深埋薄基巖切頂卸壓沿空留巷中,受掘進、采動、爆破等動壓影響,塑性區(qū)大,圍巖破碎、巷道變形嚴重,深埋薄基巖聚能爆破切頂卸壓技術仍存在一些技術難題。
鑒于此,該文以趙固一礦16061 工作面為研究背景,結合理論分析、數(shù)值模擬分析和現(xiàn)場工業(yè)性試驗互相協(xié)同的手段,對深埋薄基巖礦區(qū)聚能爆破切頂卸壓的適應性和可靠性進行研究,以期為類似條件下礦井的聚能爆破技術提供借鑒方案。
16061 工作面屬于礦井-525 m 水平,位于礦井北翼,所屬盤區(qū)為西六盤區(qū),工作面目前開采二1煤層,其底板標高為-414.1~-464.4 m,對應地面位置標高為+84.7~+86.4 m,平均埋深為526 m。二1煤層上覆基巖厚度較薄,第四系和新近系厚松散層直接覆蓋在基巖上部,第四系、新近系厚松散層平均厚度480 m,基巖平均厚度44.8 m。
16061 工作面采用走向長壁采煤方法,采用綜合機械化采煤工藝,主采二1 煤層平均厚度6.0 m,沿煤層頂板回采,采高3.0~3.5 m,煤層平均傾角為4°,工作面長1 474.2 m,寬145 m,采用全部垮落法管理采空區(qū)。工作面如圖1 所示。
圖1 工作面布置示意圖
16061 上順槽回采后進行沿空留巷,16051 上順槽采用沿空留巷供16061 作為下順槽使用。16061上順槽沿煤層頂板掘進,采用矩形斷面,巷道尺寸為:凈寬5 m,凈高3.2 m,長度1 935.31 m,采用錨網(wǎng)索+槽鋼梁支護。16061 上順槽頂板存在平均厚度1 m 的泥巖偽頂,順槽直接頂為砂質泥巖,平均厚度2.0 m;基本頂為中粒砂巖,平均厚度15.6 m;直接底巖性主要為泥巖和砂質泥巖,平均厚度15 m。16061 上順槽頂?shù)装迩闆r見表1。
表1 16061 上順槽頂?shù)装迩闆r表
聚能爆破技術[9]主要利用聚能裝藥裝置,使給定方向上的張拉應力集中,促使在巖層中產生預裂面,如圖1 所示。在聚能裝置的作用下,集中爆轟沖擊波向聚能孔傳遞聚集后作用于孔壁,強沖擊力作用于孔壁后,孔壁上形成初始裂隙;聚能管發(fā)揮聚能作用,孔壁受力進一步集中,初始裂隙受力擴展。隨著沖擊波衰減為應力波,初始裂隙承受應力波和爆生氣體共同推動的準靜壓作用,裂隙不斷向孔壁兩側深處擴展形成貫穿型裂隙,從而實現(xiàn)有效預裂切縫[10]。
炸藥起爆后孔內出現(xiàn)爆轟產物流,該爆轟產物流受聚能管的聚能作用影響轉化為巖石沖擊作用力,在聚能孔位置以沖擊作用力p直接作用于孔壁巖石:
式中:ρ0為爆破孔內爆轟產物的密度,kg/m3;D為炸藥的爆速,m/s;VC為爆破孔裝藥體積,m3;Vb為爆破孔體積,m3;n為孔內壓力增大系數(shù),n=8~11。由圖2 可知,聚能管的存在使得整個炮孔壁和聚能孔位置B 出現(xiàn)壓力差。該壓力差在聚能孔位置(范圍B 內)巖石內部產生剪切力τ,沖擊作用力p和剪切力τ導致聚能孔位置巖石發(fā)生局部剪切滑移,剪切滑移線如圖2(b)所示。假設孔壁剪切滑移深度為孔壁初始裂紋長度,此時可知:
圖2 聚能爆破原理圖
式中:a為剪切滑移深度(爆破孔壁初始裂紋長度),m;B為聚能孔直徑,mm;φ為爆破孔巖石內摩擦角,(°)。
以趙固一礦典型深埋薄基巖工作面為工程背景,在16061 上順槽頂板通過聚能爆破預裂方式進行頂板預裂切縫,切斷16061 上順槽基本頂之間的部分結構,減小其應力聯(lián)系,同時利于回采后采空區(qū)頂板沿切縫面垮落形成巷幫。聚能爆破關鍵技術參數(shù)設計如下:
聚能爆破切割巷道一側頂板是沿空留巷切頂卸壓技術的核心,為最大限度減緩頂板沿空回轉對沿空巷道的影響,應使得垮落的巖層充滿采空區(qū),對上部巖塊起到支撐作用。若垮落的矸石無法充滿采空區(qū),無法對上位巖層起到支撐作用,上位巖層運動會對沿空巷道施加壓力,此時需增加切頂高度。為使切頂后垮落的頂板碎石能夠充填滿采空區(qū)形成巷幫,爆破孔深度原則上須大于冒落帶高度,依據(jù)巖石的碎脹特性,理想狀態(tài)下切頂高度應滿足下式:
式中:h為爆破孔深度,m;h0為工作面采高,m;K為切頂巖層碎脹系數(shù)。
結合實際切頂情況,趙固一礦16061 上順槽上覆基巖屬于二疊系巖層,成巖時期相對較晚,屬于中硬巖石,巖石碎脹系數(shù)平均1.24。目前最大采高3.5 m,不考慮底鼓以及頂板下沉的影響,理論爆破孔深度h=3.5/(1.24-1)m ≈15.0 m。
趙固一礦16061 上順槽直接頂為平均厚度2 m砂質泥巖,巖層較薄且軟,大部分隨回采破壞垮落,切頂對其影響較小。基本頂為平均厚度15.6 m 的中粒砂巖,當采用切頂卸壓工藝時,切頂卸壓技術主要切落頂板形成穩(wěn)定巷幫,因此,要求預裂切縫能夠使巖塊B 沿切縫滑落,且盡量避免其回轉變形。留巷區(qū)域切頂巖塊結構如圖3 所示。
圖3 關鍵塊受力分析示意圖
結合趙固一礦的實際條件,將基本頂中粒砂巖層的斷裂面與垂直面的角度設為θ,根據(jù)砌體梁理論和圍巖結構S-R 穩(wěn)定原理可知,巖塊B 失穩(wěn)后滑落需滿足如下條件:
式中:T為巖塊所受水平推力,T=ql2/[2(h-△s)],kN;R為巖塊所受剪力R=ql,kN;l為基本頂巖塊的長度,m;q為基本頂?shù)妮d荷系數(shù),kN/m;h為基本頂?shù)暮穸龋琺;θ為切頂角度,(°)。
化簡后得:
式中:φ為巖塊間的摩擦角,巖石摩擦角為25°~35°,潮濕環(huán)境下平均降低3°。結合趙固一礦井下實際條件,取基本頂巖塊間摩擦角為22°~32°。
二1煤基本頂中粒砂巖平均厚度15.6 m,直接頂砂質泥巖和偽頂泥巖平均3 m,考慮碎脹系數(shù)1.25~1.3,當直接頂全部垮落后,因工作面采高在3.0~3.5 m 之間變化,基本頂最大下沉量取2~2.75 m。巷道切頂后上覆基本頂板破斷結構的一般規(guī)律如圖4(a)所示。依據(jù)巷道頂板觀測及頂板結構演化分析結果,16061 工作面回采后采空區(qū)上覆基本頂破斷形成等腰三角塊體的長度約L=50~60 m,如圖4(b)所示。根據(jù)上述理論,不考慮底鼓影響,確定爆破孔角度θ=5°~10°。
聚能爆破后沿徑向和切縫方向炮孔半徑1~2 倍的范圍內產生向外擴展的初始裂隙,且初始裂隙會隨著炮孔直徑以及單位耗藥量增加而增加。本次方案所選礦用乳化炸藥Φ32 mm×335 mm,PVC 聚能管Φ40 mm×2000 mm,結合趙固一礦16061 工作面頂板中粒砂巖巖性和以往頂板深孔爆破預裂經(jīng)驗以及施工進度要求等,設計鉆孔直徑d=50 mm。
對于16061 上順槽頂板切縫,須確定可行的最大孔距,以達到最好的技術經(jīng)濟效果。根據(jù)前述的聚能爆破技術原理,16061 上順槽頂板以中粒砂巖為主,炮孔壁導向裂紋長度最小為300 mm,綜合現(xiàn)場實際經(jīng)驗和中硬質砂巖石的最小抵抗線常用值,一般取值為300~400 mm??组g距越小,兩孔間的裂縫越容易連通,形成的切割面越平整,同時也會給施工現(xiàn)場增加更多的工程量,增加炸藥用量,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資源浪費。綜合上述因素,確定在施工頂板預裂鉆孔時優(yōu)先選擇孔距L=300 mm。
結合趙固一礦實際情況,根據(jù)爆破預裂切縫需要,選用煤礦三級許用乳化炸藥,炸藥直徑φ=35 mm,長l=335 mm,質量m=300 g。裝藥不耦合系數(shù)K=d/φ=50/40=1.25,裝藥集中度q=600 g/m。使用2.0 m 長聚能管輔助進行裝藥,每孔4 節(jié)聚能管,從上向下裝藥結構為6-5-5-4,連續(xù)正向裝藥,并注漿封實。
深孔爆破時,設計封孔長度5.0 m,封孔炮泥長度不得小于孔深的1/3,使用礦用封孔器(囊袋)、封孔注漿料配合煤礦用氣動注漿泵進行注漿封孔。裝藥及封孔結構如圖5。
圖5 裝藥及封孔結構示意圖(m)
檢查施工地點頂板→頂板鉆孔施工→裝藥前瓦斯檢查→炸藥裝入聚能管中→起爆藥卷裝入聚能管中并連接好→聚能管送入炮孔→注漿封孔→相鄰炮孔連線→母線連接→爆破前瓦斯檢查→起爆地點瓦斯檢查→爆破后瓦斯檢查→清理現(xiàn)場→進入下一循環(huán)。
將聚能管安裝到位后,使用少量炮泥進行封堵,塞入封孔囊袋,孔口預留長度0.3~0.5 m 注漿管,以便連接注漿管路。推送封孔囊袋時,要緩慢進行,防止損傷爆破線路。用快速接頭將囊袋注漿管連接到注漿泵上,待注漿料充分混合后即可開啟泵進行注漿。當注漿泵聲音悶沉或注漿壓力達到1.4~1.6 MPa 時,即可停止。注完后將囊袋外部的注漿管斷開并打折,防止孔內漿液漏出,隨后換孔重復注漿、封孔作業(yè),直到全部爆破孔封孔結束。單孔注漿凝固時間約為30 min,全部爆破孔封孔結束并等待30 min 后,方可開始爆破。
聚能爆破完成后,為掌握聚能爆破工藝是否能夠形成有效切縫,進行頂板鉆孔窺視,窺視結果如圖6 所示。頂板窺視鉆孔參數(shù)與爆破鉆孔參數(shù)相同,位于兩聚能爆破鉆孔連線中點。
圖6 鉆孔窺視結果圖
研究表明,從鉆孔深度5 m 到15 m 均出現(xiàn)明顯裂縫,緊靠封孔位置(鉆孔深度5 m)鉆孔四周明顯破碎,裂隙發(fā)育。鉆孔內部大部分內壁出現(xiàn)明顯對稱切縫,其他方向無明顯破壞。聚能爆破鉆孔內裂縫基本達到目標層位,裂縫對稱分布,預裂切縫效果較好。
使用聚能爆破切頂卸壓技術后,留巷巷道變形得到有效控制,沿空留巷效果較好,研究結果表明,該技術在深埋薄基巖礦區(qū)切頂卸壓的應用中可靠性較好。
通過分析16061 工作面實際的深埋薄基巖地質條件,結合聚能爆破原理,制定了合適的聚能爆破關鍵技術參數(shù),通過理論分析、數(shù)值仿真和現(xiàn)場試驗相結合的手段,得到了如下結論:
1)通過理論分析明確了聚能爆破預裂切縫技術的原理,并結合深埋薄基巖情況確定了聚能爆破關鍵參數(shù),設計爆破孔深15.0 m,直徑50 mm,孔間距600 mm,使用礦用封孔器(囊袋)和封孔注漿料配合礦用氣動注漿泵進行注漿封孔,能夠滿足礦井目前的深埋薄基巖切頂卸壓需求。
2)結合現(xiàn)場工業(yè)性試驗研究,優(yōu)化了聚能爆破施工工序和封孔工藝,改善了目前深埋薄基巖聚能爆破工藝復雜、操作要求高、封孔難度大、耗時長等問題,提高了聚能爆破技術在深埋薄基巖條件下切縫的適應性和可靠性。
3)趙固一礦16061 上順槽聚能爆破切縫工程實踐及現(xiàn)場鉆孔窺視結果表明,聚能爆破鉆孔內裂縫基本達到目標層位,且裂縫對稱分布,聚能爆破切縫效果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