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第五屆世界考古論壇”將“終身成就獎”授予北京大學教授嚴文明。終身成就獎,作為世界考古論壇頒發(fā)的最高榮譽,專門表彰在全球范圍內享譽盛名、學術造詣深厚、對考古學領域影響廣泛而深遠的學者。這是論壇首次授予中國考古學家該獎項?!案兄x給我崇高的榮譽,我不過勤于耕作,不問收獲罷了。”92歲的嚴文明先生親筆寫下了感言。
著作多次獲獎
嚴文明先生1932年出生于湖南華容,1958年從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yè)畢業(yè)后留校任教,主講的就是新石器時代考古。1960年,第一次帶領學生去洛陽王灣考古實習,嚴文明就指導學生以地層清楚、分期細致的王灣遺址作為標尺,來衡量附近的仰韶遺址的分期。1964年《中國新石器時代》出了一個紅皮鉛印本,嚴文明將它送給北京大學當時的歷史系主任翦伯贊,“翦伯贊先生說,我們從事歷史研究的就希望看到這樣的書,把考古報告的內容系統(tǒng)化了,他還建議我好好研究一下討論熱烈的仰韶文化?!?/p>
嚴文明重新梳理了仰韶村、西陰村、廟底溝、半坡、三里橋等仰韶文化遺址的材料。首先分析典型遺址的地層關系和分期,進而研究各個地區(qū)的分期,最后將各地相應的文化分期進行對比和概括,通過類型學和地層學,將仰韶文化的發(fā)展整體劃分為四期兩大階段,奠定了仰韶文化研究的基礎。蘇秉琦先生讀了《略論仰韶文化的起源和發(fā)展階段》這篇文章,認為嚴文明“找到了研究中國新石器時代的一把鑰匙”。
1989年嚴文明積30年之功著成的《仰韶文化研究》出版,其學術意義不限于仰韶文化本身,對整個中國考古學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作用。他的《仰韶文化研究》獲全國高等學校首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yōu)秀成果獎,多部著作獲評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特等獎、全國文化遺產(chǎn)十佳圖書、國家圖書館文津圖書獎等。
“重瓣花朵”的結構很美
1986年6月,嚴文明為“中國古代史與社會科學一般法則”國際討論會提交論文《中國史前文化的統(tǒng)一性與多樣性》。在這篇論文中,中國的新石器時代文化被形容為一個巨大的重瓣花朵,中原文化區(qū)是花心,其周圍的甘青、山東、燕遼、長江中游和江浙文化區(qū)是第一層花瓣,再外圍的文化區(qū)是第二層花瓣。中原文化區(qū)處于花心,起著聯(lián)系各文化區(qū)的核心作用,也向周邊文化區(qū)進行文化輻射,而外圍的文化區(qū)則保持著自己的活力……
“重瓣花朵”理論既有學術質地,又充滿了詩意。那次國際會議,大家都很佩服,中國的學者用一朵花的結構來解釋中華文明的超穩(wěn)定結構。嚴文明的這一理論,被認為是中國史前考古學研究的重要成果。
倡導多學科研究方法
在眾多學生眼中,嚴文明先生是非常會當老師的考古學家。他先后主持了20余次重要田野考古發(fā)掘或調查項目,足跡走遍大江南北,正是立足田野的厚積薄發(fā)使他具有了學術上的前瞻性。
“考古是科學,科學意味著是你的觀點必須是可以實證的。嚴先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很強,很多遺址是在他的科學推斷下一步步推進的?!敝袊嗣翊髮W考古系的韓建業(yè)教授說。比如良渚,1986年發(fā)現(xiàn)了反山、瑤山等高等級的墓葬,嚴先生推斷墓葬的主人一定不是一般的人。
嚴文明倡導考古學與自然科學相結合的多學科研究方法,并不遺余力地推動中國考古學的國際化,是中國考古學學科發(fā)展的重要領導者。
藝術和科學的共同基礎是人類的創(chuàng)造力。考古既需要對人類藝術進行美學鑒賞,也需要對文明遺存進行科學理解。這是一個充滿智慧的探險之旅,嚴文明先生樂此不疲。
(據(jù)人民日報客戶端)